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一、导入新课故事一:一位母亲带着女儿到河边玩耍。突然,一条鳄鱼叼走了她的女儿。被鳄鱼叼走了孩子的母亲恳求说:“请不要吃孩子。”并不怎么饥饿的鳄鱼一时冲动地说:“好吧,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孩子?你如果猜对了,我就放了你的女儿。否则,我就当场把她吃掉。”母亲绞尽脑汁,一咬牙说:“你将会吃掉我的孩子。”那么。鳄鱼能吃掉孩子吗?鳄鱼张开大嘴,刚要一口吞下小孩,忽然想起了自己许下的诺言:“要是我吃了这个小孩,就等于母亲猜对了,所以应该把孩子还给她。我许下的是一个不上算的诺言啊!”于是,鳄鱼不打算吃小孩,准备将小孩还给这位母亲。这时,它突然想起:“我要是将小孩还给她,这位母亲就没有猜对,所以,应该吃掉小孩。”正当鳄鱼又张开大嘴要吃掉小孩时,母亲喊道:“请你遵守诺言吧!”鳄鱼要吃掉小孩便想起了自己的诺言,要将小孩还给她母亲又觉得还是吃了对。笨拙的鳄鱼懵了,结果将孩子交回给那位母亲,母亲一把抱住小孩,跑掉了。故事二:强盗抢劫了一个商人,将他捆在树上准备杀掉。为了戏弄这个商人,强盗头子对他说:“你说我会不会杀掉你?如果说对了,我就放了你,决不反悔!如果说错了,我就杀掉你。聪明的商人仔细一想,便说:“你会杀掉我的。”于是,强盗头子发呆了:“哎呀,我怎么办呢?如果我把你杀了,你就是说对了,那应该放你;如果把你放了,你就是说错了,应该杀掉才是。”强盗头子想不到自己被难住了,心想商人也很聪明,只好将他放了。故事三:古希腊有个残暴的国王,准备将一批囚徒处死。当时的处死方法有两种:一是砍头,二是绞刑。这位国王为了表示自己还有一点仁慈和怜悯,决定让囚徒自己挑选死的方法。死囚可以任意说出一句话,如果这句话是真的,就处以绞刑;如果这句话是假的,就砍头。为了防止出现无法判断真假的情形,规定凡是不能马上验证真假的话,一律被视为说假话而砍头;若不讲话,则一律被当成说真话处以绞刑。结果可想而知,死囚们不是因为说了真话被绞死,就是因为说了假话被砍头,或因为说了一句不能马上验证真假的话而被砍头或因为不讲话而被处以绞刑。国王为自己的才智十分开心。不过有一天,国王终于乐不起来了。因为一位极其聪明的死囚于临刑前说出了一句奇妙的话,令国王既不能将他绞死,又不能将他砍头,而只能释放他。原来这位死囚说了一句:“我要被砍头。”这句话真的难倒了国王。因为若真的砍他的头,那么他说的就是真话,而说真话是要被处以绞刑的;但若将他处以绞刑,那么他的话就成了假话,而说假话是应该被砍头的。因此,无论绞死或砍头,都无法执行国王原来的决定。这位死囚终于凭借智慧得以死里逃生。上述几个说的都是弱者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强者进行周旋得以保全自己或亲人生命的故事。故事中的强者由于只有蛮力,缺乏智慧,使弱者有机可乘,因而他们其实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强者。只有既拥有实力又具有智慧,才能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强者。这样的强者何处寻?如果学习了《新中国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这一节,你就会发现这样的强者“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用说,我这儿指的是中国共产党。至于中国共产党是怎么依靠智慧和实力成立新中国并加以巩固的,且看——二、知识结构万丈高楼之所指:新中国材料齐备(新中国成立四条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砌砖和泥 中央人民政府会议(1949年10月1日)拔地而起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国内 中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一片亮丽国际: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其他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追歼残敌(1950年夏)解放全中国(1951年,西藏)抗美援朝(1950—1953,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 )土地改革(1950—1952,保护富农)镇压反革命(1950—1951)加固地基(巩固新中国)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三、重点难点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土地改革对待富农的政策与以前有何不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限制富农。富农有剥削的成分,但又不以剥削为主,故不保护,但也不消灭,故限制之。新中国成立后:保护富农经济。农村的富农与城市的民族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保护了富农,就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又有利于减少土地改革阻力,以便消灭地主阶级。四、高考试题回放1、(2002·北京春季文综卷·18)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竞事业,这主要表现在(A)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2、(2002·上海春季卷·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几经转移。按转移顺序先后,下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B、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C、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D、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3、(1994·上海卷·32)下列年代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按东、南、西、北顺序排列应是(B)(1)1931年中共临时中央的所在地(2)1933年冬中共临时中央的所在地(3)1938年中共中央的所在地(4)1950年中共中央的所在地A、(1)(3)(2)(4)B、(1)(2)(3)(4)C、(2)(1)(4)(3)D、(1)(2)(4)(3)4、(2001·广东、河南卷·15)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是指(D)(1)抗美援朝(2)土地改革(3)打击投机倒把(4)镇压反革命A、(1)(2)(3)B、(2)(3)(4)C、(1)(3)(4)D、(1)(2)(4)五、新情景设置朝鲜战争前夕,欧洲德林公司打算以500万美元的价格,把“美国出兵朝鲜,中国将持何种态度”的研究成果,卖给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该成果的结论只有7个字:中国将出兵朝鲜,同时附有380页的资料说明。当时美国政府因价格过高,没有理睬德林公司。事后,美军司令麦克阿瑟说起这件事时,感慨地说:我们最大的失策是舍得几百亿美元和数十万美国军人的生命,却吝惜一架战斗机的价格。当时假如买了兰德公司的报告,朝鲜战争是否就能避免?谈谈你的看法。参考范文:假如买了兰德公司的报告2004年3月15日《学习时报》有一篇署名穆子的文章——《价值200万美元的七个字》,说是1950年5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7月2日美国介入战争,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成功,继而北上兵犯鸭绿江。朝鲜战争刚刚开始,成立于1948年的智囊机构兰德公司(RAND)的专家们就进行了研究,写出了一份重要的预测报告——中国将进入朝鲜。该公司想把这份报告卖给美国五角大楼,开价200万美元。美国最高决策层认为刚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内战的中国不可能出兵朝鲜,而且兰德的研究报告要价太高,于是没有理睬。1950年10月25日,中国军队果真入朝作战,美国国防部追悔莫及,朝野也一片哗然。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五角大楼为了全面检讨自己在朝鲜战争中的决策失误,终究以200万美元的价钱买回了那份早已过时的报告,兰德公司由此名闻遐迩……穆子的文章让我想起了以前曾在2002年第2期《政治课教学》上看到的浙江省嵊泗中学兰志新《趣味教学案例三则》当中的一则——一个未被采纳的决策:朝鲜战争前夕,欧洲德林公司打算以500万美元的价格,把“美国出兵朝鲜,中国将持何种态度”的研究成果,卖给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该成果的结论只有7个字:中国将出兵朝鲜,同时附有380页的资料说明。当时美国政府因价格过高,没有理睬德林公司。事后,美军司令麦克阿瑟说起这件事时,感慨地说:我们最大的失策是舍得几百亿美元和数十万美国军人的生命,却吝惜一架战斗机的价格。穆子和兰志新的说法有三个不同,一是公司名称,二是报告结论,三是报告价格。公司名称报告结论的出入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可以理解。让人不解的是报告价格怎么如此悬殊?整整相差300万,而且还是美元!到底谁在以讹传讹,到底是谁真理在握?如果穆子的说法确凿,兰志新无中生有(?)的那300万美元是怎么来的?如果兰志新的说法确凿,穆子平白无故(?)削减的那300万又是怎么没的?我无法判定他们孰是孰非,因为我不掌握第一手材料。而毛泽东他老人家早就一再教导我们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有方家指点迷津,让我们弄清其间的是非曲直,实是功德无量。尽管穆子和兰志新在兰德公司的要价问题上各执一词,数目竟然相差300万美元,但有一点他们还是一致的,即都认同五角大楼不买兰德公司的报告是嫌后者要价太高。假如兰德公司的要价不是500万,200万,甚至也不是100万,只是几十万或者十几万,五角大楼会不会买?再退一步说,假如五角大楼不惜血本,买了兰德公司的报告,美国是否就不会出兵朝鲜?1945年,朝鲜前门驱狼后门进虎,刚刚从日寇的铁蹄下挣脱出来,就又遭到苏联、美国的肢解,二者以北纬38度线为界把朝鲜一分为二,朝鲜从此处于南北分裂状态。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也与日俱增。当时苏联是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防止苏联势力过分膨胀,就成了美国的头等目标。遏制苏联,控制中国,独占日本,形成对苏联的战略包围,就是美国当时及以后相当长时期的着力点,而朝鲜恰恰是这个战略包围圈上的重要一环。日本倒是独占了,控制中国的企图却由于蒋介石这个扶不起来的刘阿斗而破产了,朝鲜无论如何是不能再出岔子了。然而朝鲜还偏偏出事了。金日成不甘心国家就这么一直分裂下去,他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遂在1950年夏命令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向南朝鲜打响了第一枪。南朝鲜军队根本不是北朝鲜军队的对手,被赶得一个劲儿往南跑,金日成统一朝鲜指日可待。休说美国最高决策层认为刚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内战的中国不可能出兵朝鲜,就是明知道中国会出兵,眼看要失去南朝鲜这么一个军事基地,岂有袖手旁观坐以待毙之理?这把火烧好了,不但能把朝鲜搞掂,说不定还能把中国摆平,收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之效。就算烧成了一锅夹生饭,起码也能维持朝鲜的分裂现状,也不能说是一败涂地。既然中国出兵要打,不出兵也要打,再花钱买兰德公司的报告,岂非六个指头挠痒痒——多一道子?而且兰德公司也确实忒狠了点。花高价买了兰德公司的报告,在已经知道中国会出兵的情况下还是一意孤行,决策者日后不被国民的唾沫星子淹死才怪。不买则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咱不知道呀,不知者不为罪嘛!什么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那只不过是事后的哀鸣,完全是一场万分必要不可避免的战争。什么追悔莫及,什么战后花钱买报告,那只不过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为当时的决策披上一块遮羞布而已。避重就轻,王顾左右,装拚弄傻,老美固然深谙此道,古往今来的老这老那不同样把这一套玩得滚瓜烂熟吗?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一、导入新课故事一:中世纪的时候,有个神学家正在某个村子里宣传上帝万能的思想,有个智者走过来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先生,上帝能否创造一块连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呢?”“上帝是万能的,当然能够创造这样的石头。”神学家说。“那么”,智者问,“既然上帝创造的这块石头,自己也不能举起来,不正说明上帝不是万能的吗?”“如果是这样,那么,上帝是创造不出这块石头的。”神学家马上改口说。“上帝连块石头都创造不出来,你怎么说上帝是万能的呢?”在智者巧妙而机智的发问下,神学家急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故事二:在塞维利亚,一名理发师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凡是自己动手刮胡子的塞维利亚男子,我就不给他刮胡子;凡是不自己动手刮胡子的塞维利亚男子,我就给他刮胡子。现在问:理发师是否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亲自动手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按“凡是自己动手刮胡子的塞维利亚男子,我就不给他刮胡子”这一规矩,他就不应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按“凡是不自己动手刮胡子的塞维利亚男子,我就给他刮胡子” 这一规矩,他应给自己刮胡子。这位理发师陷入了应给自己刮胡子又不应给自己刮胡子的窘境之中。故事三:发明大王爱迪生,晚年曾以“如何知道一个普通灯泡的体积”为题,考测一群年轻的学员。结果,有的学员对不规则的曲线试图用微积分计算,有的学员则忙于用卡尺多方测量后画图计算……都难以精确计算出灯泡的体积。最后,爱迪生取来一个盛满水杯子,把灯泡浸入后量取所溢出的水量,迅即得出了灯泡的体积。上述几个故事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主题:简单与复杂,聪明与迟钝。神学家是愚笨的,智者是聪明的;理发师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聪明反被聪明误;年轻学员是迟钝的,爱迪生是聪明的。迟钝的人容易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聪明的人则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你可能会说,测量灯泡体积毕竟是小事一桩,治国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吧?孔子认为治国也不是什么难事,就跟在厨房炒个小菜一样简单。治大国如烹小鲜,此之谓也。北宋开国宰相赵普也有一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确实,治国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只要让老百姓吃上饭,穿上衣,住上房,过上所谓幸福美好的生活,想不让他们拥护你都难。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是真正的强者,很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故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具体情况如何?请看——二、知识结构万丈高楼之所指:新中国材料齐备(新中国成立四条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砌砖和泥 中央人民政府会议(1949年10月1日)拔地而起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国内 中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一片亮丽国际: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其他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追歼残敌(1950年夏)解放全中国(1951年,西藏)抗美援朝(1950—1953,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 )土地改革(1950—1952,保护富农)镇压反革命(1950—1951)加固地基(巩固新中国)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国营经济(双重革命性质)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经济上调整工商业三、重点难点分析没收官僚资本的性质:既具有民主革命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官僚资本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在民主革命阶段就是革命的对象,新中国成立后对其予以没收,是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故具有民主革命性质。官僚资本被没收后,并未落到个人手里,而是归国家所有,成为国营企业,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故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四、高考试题回放1、(1998·全国卷·21)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C)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1999·全国卷·20)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工矿企业中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主要是为了(C)A、清除反动分子和封建残余B、改善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C、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D、促进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3、(1998·上海卷·28)1952年秋,上海某民族资本家提出要在本厂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运动。该厂工人议论纷纷,主要有下列四种意见。其中惟一正确的是(A)A、这个主张对国家有利,工人阶级应当积极响应B、工人阶级是国家主人,资本家休想随意使唤我们C、什么“劳动竞赛”,我们拿多少钱做多少工D、这是资本家新的剥削花招,应该进行批判斗争4、(2000·春季卷·20)毛泽东认为,平定物价斗争不下于淮海战役,这主要是由于这场斗争(D)A、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B、沉重地打击了投机倒把的活动C、有利于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D、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开始站稳脚跟5、(2000·春季卷·23)建国初期国营经济建立的作用是(B)(1)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2)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准备了物质力量(3)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4)有利于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A、(1)(2)(3)B、(1)(2)(3)(4)C、(2)(4)D、(1)(2)(4)6、(2000·春季卷·24)“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基本经济方针,提出于(A)A、建国初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7、(2001·广东、河南卷·35)试述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政府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主要措施及其根据和意义。政策:允许并鼓励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措施: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打击投机倒把。根据: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意义:促进了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和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五、新情景设置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新课导入说起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同学们肯定都很熟悉。《朝花夕拾》里的名篇《滕野先生》,同学们想必也都学过。《滕野先生》里出现了一个人物,那就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给沙皇写信,劝他不要一意孤行,实行暴政,说“你改悔吧”!托尔斯泰敢于指斥沙皇的罪恶,是因为他疾恶如仇,而又大名鼎鼎。作为一个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写了大量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还有多部大部头的长篇小说。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背景的《战争与和平》,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为背景的《安娜·卡列尼娜》以及全方位反映俄国社会现实的《复活》,都是老托尔斯泰留给世界文学宝库的传世精品。《安娜·卡列尼娜》有两条线索:一是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一是列文在自己的庄园内进行改革的经过。两条线索各自独立发展,但又有所交叉,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广阔地勾勒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在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这条线索里,托尔斯泰用一句势必要流传千古的话亮明了自己的观点: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列文进行改革这条线索中,托尔斯泰又有一句名言: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都刚刚重新开始。1861年改革使俄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利益分配等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用“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都刚刚重新开始”来形容之,那是再恰切不过了。1861年的俄国是这样,1949年前后的中国何尝不是如此?国民党被赶到台湾了,新中国成立了,官僚资本被收归国有,成为国营经济了。土地改革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了,原来的主人变成了被斗争的对象。农民还没过足侍候自己土地的瘾,就又被收归国有了。手工业者也不能单干了,也要组织起来,成为国营工厂或农业集体的一分子。原来的资本家也把自己的厂子交给了国家,从一个我们所认为的剥削者变成了所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这样的变化,还不是“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都刚刚重新开始”?具体情况如何?让我们一块来学习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二、知识结构万丈高楼之所指:新中国材料齐备(新中国成立四条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砌砖和泥 中央人民政府会议(1949年10月1日)拔地而起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国内 中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一片亮丽国际: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其他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追歼残敌(1950年夏)解放全中国(1951年,西藏)抗美援朝(1950—1953,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 )土地改革(1950—1952,保护富农)镇压反革命(1950—1951)加固地基(巩固新中国)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国营经济(双重革命性质)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经济上调整工商业三大改造(1953—1956,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开挖地槽 一五计划(1953—1957)(变革生产关系) 一届人大(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重点难点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含义:社会主义改造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际上就是消灭私有制。四、高考试题回放1、(1999·全国卷·2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2)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3)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4)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A、(1)(2)(3)B、(1)(3)(4)C、(1)(2)(4)D、(1)(2)(3)(4)2、(2001·全国卷·15)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C)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3、(1993·上海卷·13)我国基本上解决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时间是在(D)A、1949年B、1951年C、1953年D、1956年4、(1996·上海卷·16)在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A)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5、(2000·上海卷·28)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惟一正确的是(D)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得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6、(2000·广东卷·19)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包括(C)(1)国营经济(2)合作社经济(3)个体经济(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A、(1)(2)(3)B、(2)(3)(4)C、(1)(2)(3)(4)D、(1)(3)(4)7、(2000·春季卷·19)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D)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8、(2000·春季卷·2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B)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中共八大的召开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9、(2000·春季卷·2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C、对个体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五、新情景设置万丈高楼平地起政治上万丈高楼平地起政治上万丈高楼平地起政治上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