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章 青 藏 地 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一 世 界 屋 脊【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类型和主要地形区。2.利用青藏地区的相关图文资料,归纳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及地形构成。【教学难点】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法,自主探究法、学生活动法、讲授法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青藏地区的地形图等。【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方式一:景观图片展示:以上几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地理区域的景观?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方式二:歌曲欣赏:《天路》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 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 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 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 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 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耶喂 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歌曲中的铁路是指哪条铁路?该铁路为什么叫“天路”,分析青藏高原的地势特点导入新课。方式三:诗歌朗诵《多少个梦中把你拥抱》:(女生) 多少个梦中把你拥抱,多少个梦里在雪原上奔跑。捧一捧藏红花向天空挥洒,飘落在酥油茶浓香的敖包。牦牛群溅起飞扬的雪花,山坡上站立着威武的神獒。啊,金色的太阳光芒万丈,雄鹰在长空里自在逍遥。 (男生) 多少个梦中把你拥抱,多少个梦里把那雪山远眺。听一听诵经声将烦恼尽抛,追忆撒哈尔王的音容笑貌。羚羊野驴悠闲地嬉戏,清澈见底的是生命的雪河。啊,金色的太阳光芒万丈,经筒把虔诚的岁月旋绕。 《多少个梦中把你拥抱》中的“你”指的是哪一地理区域?结合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世界屋脊1.位置、范围及地形师:阅读教材“青藏地区的地形”图,自主探究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及地形构成状况。生: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全部以及四川省的西部;青藏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2.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特征及影响活动1把全班学生分成地形和气候两个大组来分析探究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地形组:根据教材“青藏地区的地形”图中的高度表分析青藏地区的大致海拔,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主要河流;观察教材“青藏高原上的雪山和冰川”景观图,总结青藏地区地形特征及对河流的影响。气候组:阅读教材“拉萨、成都两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拉萨和成都气候特征的差异及原因,总结青藏地区气候特征。生(地形组):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发源于该地区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地区地形的显著特征,该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为河流提供了最初水源,因此青藏地区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生(气候组):拉萨各月平均气温都比成都低,各月降水量都比成都少,这主要是由于拉萨的海拔远比成都高造成的。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降水量较少。师:对两个大组学生的回答作出简单评价。通过同学们的展示,我们知道了青藏地区地形和气候的特征,而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因此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是“高寒”,其中“高”是主要因素,因为“高”,所以“寒”。此外,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拉萨被称为“日光城”。师: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请根据教材P86的阅读资料,分析藏袍与自然环境特征之间的关系。生:藏袍多为毛皮制作,可以抵御青藏地区早晚的寒冷天气,由于气温日较差大,中午气温高,藏袍可以脱下一只袖子,或脱下两只袖子系在腰间。活动2 模拟“雪域高原之旅”。活动步骤:首先,说明旅行的时间、人物、路线。其次,引导学生根据青藏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准备好旅行用的相关物品,并说出准备这些物品的原因。再次,根据教材“青藏铁路沿线景点的分布”图,让学生选择一个最想看的景点,或者选择图中其他景点进行介绍。生:认真阅读活动材料,根据青藏地区的环境特征完成活动任务。师: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当地动植物的影响重大,还造就了独特而美丽的高原自然风光,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课堂总结】展示板书设计,总结新课。【作业布置】 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游客越来越多,这虽然促进了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要保护好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请同学们献计献策。【板书设计】二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教学目标】1.结合图文资料,举例说明青藏地区的高原环境特点对当地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图文资料,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畜种、种植业区的分布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教学重点】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规律及主要农作物和优良畜种。【教学难点】青藏地区高原环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探究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图等。【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方式一:谚语赏析:“酥油糌粑青稞酒,绵羊牦牛河曲马”你知道这是对我国哪一地区生活、生产的真实写照吗?分析青藏地区的生活、生产特色导入新课。方式二:舌尖上的美食——藏族血肠和奶渣包子: 藏族地区的羊血通常不单独食用,而是灌入小肠内煮熟吃。把羊肉剁碎加入调味料均匀搅拌后与羊血一起灌入肠内,用线系成小段(制作方法与制作香肠一样),然后将灌好的血肠放进汤中煮,煮到血肠浮起来,肠成白色,大约八成熟时起锅,装入盘内便可以吃了。吃时不碎不渣不脱皮,口感清香软嫩。 奶渣包子顾名思义就是用奶渣做馅,奶渣是什么呢?奶渣是提炼酥油剩下的物质,经烧制和水分蒸发后制成的奶渣。新鲜的奶渣外表雪白,吃起来酸酸的,用来做包子馅,奶渣包子由此而来。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分析青藏地区的饮食习惯与农业生产导入新课。【讲授新课】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1.高寒牧区师:阅读“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图,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教材文字,自主探究青藏地区的主要牧区,牧场类型,高原环境特点及常见畜种。生:青藏地区分布着西藏牧区和青海牧区,牧场类型是高寒牧场,高寒、缺氧、低气压为其独特的高原环境特点,本地区常见的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师:对学生的回答简单点评,课件展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快速辨认。进一步强调青藏地区由于面积广大,各地自然环境不尽相同,相同的畜种在不同的地区也有差异,例如牦牛分为青海牦牛和西藏牦牛两类,藏绵羊分为藏北绵羊和藏南绵羊两种。2.河谷农业区师:阅读“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图,结合教材文字,小组合作探讨青藏地区种植业的分布地区,农作物的种类,河谷地带发展农业的条件。生: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东部的湟水谷地,种植面积较大的农作物有小麦、青稞、豌豆等;青藏地区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适宜种植喜温凉的农作物。3.饮食、民居师:观察教材“酥油茶、青稞酒和糌粑”图及“藏区的碉房”图,小组合作探讨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对当地人们的饮食及传统民居有什么影响?(提示:从饮食的原料和民居建筑特点来分析)生:学生展示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点评,并作出总结:青藏地区的人们主要以青稞和豌豆等制作的糌粑为主食,喜欢喝酥油茶和青稞酒,牛羊肉也是常见食物。青藏地区土层浅薄,林木较少,建造平顶碉房多用石块,墙体厚实,便于保温,牧区居民多住牛毛毡搭成的帐篷。【课堂总结】展示板书设计,总结新课。【作业布置】对比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农产品品质优良原因的异同点。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1.1.doc 9.1.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