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越南战争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第2课 越南战争
第一部分: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选修3
2.年级: 高二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单元(章节):第五单元第2课
5.学时数:45分钟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性分析
1.学生状态的分析
进入高二以后,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性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迅速,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增长;学生希望所学知识能够与现实相联系,甚至能在生活中找到实例。
2.教学内容的分析
①本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
中国人民为祖国安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事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了解越南战争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②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
一.“印度支那问题”
1、范围:亚洲中南半岛上的三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
2、产生:二战后,法国发动对印度支那的侵略
3、解决:1954年签署《日内瓦协议》,越南南北分裂
二、 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1、战争爆发的背景:二战的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美国为遏制共产党扩张,建立条约网。越南出现南北对立的政权,内部矛盾尖锐。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遏制共产主义,支持南越政权
2、越南战争的经过1961(开始)———1973(停战)———1975(越南统一)
开始、扩大、转折、结束、统一
三、越南战争的影响
性质 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影响 对越 越南捍卫了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但战争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对美 消耗美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美国社会赞成深远的影响,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调整其外交政策
国际关系 使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迫使其不得不调整政策,实行战略收缩,改变了美苏两霸争夺的格局:整个20世纪70年代,形成美守苏攻势局面(成为苏攻美守局面出现的原因之一
(二)目标内容
1.基础性目标
认识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了解越南战争原因及影响,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发展性目标
了解越南战争,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的准备及课件的制作:以人教版为主,综合人民版、岳麓版的相关内容和材料;以历史影像资料、经典试题等制作教学课件。
2.其他:充分利用好莱坞影视题中的相关材料。
三、教学过程设计(可根据教学实际作灵活调整)
(一)告知教学目标
1.内容:了解越南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朝、越取胜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2.活动:请学生浏览课文,找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并以启发式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复习旧知识
1.复习的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方式:
让学生回忆二战后,美国为配合冷战,在亚洲积极实行热战,曾经侵略过哪个国家(朝鲜),然后引入日内瓦会议,最后引入印度支那问题;采用谈话法方式进行。
2.复习结果的期望:
新旧知识上下连贯,便于比较,形成体系。
(三)呈现新知识
1.新知识的内容及教师活动和相应的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利用教材引言导入:
教师在多媒体上打出图片,照片的内容是美国的 B—52 轰炸机,文字说明:“在这架美国飞机的下面 , 炸弹即将爆炸的地方, 是一块曾经饱受战火蹂躏的国土,这就是越南。”
教师: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这里展开,这是继朝鲜战争后,美国在亚洲发动的又一场热战。那么,美国人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亚洲来打仗?这场战争又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而导入新课学习。
一、“印度支那问题”:
1、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及产生
学生结合地图,了解印度支那范围,教师提示:地理上印度支那是指中南半岛,因为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和印度,所以对于印度和中国的“结合部”,即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
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 年 9 月 2 日,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即后来的“越南共产党”,简称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 9 月23日,企图在印度支那重建殖民地统治的法国,在美国支持下侵入越南。法国10月侵占柬埔寨,年底侵入老挝。1949 年6月,法国在越南南部扶植保大建立所谓“越南国” ,妄图分裂越南。为了捍卫民族独立,自 1946 年12月开始,抗法战争爆发。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人民奋起反击,粉碎了敌人的速战速决计划。越南人民经过九年的艰苦抗战,1954 年5月7日全歼困守奠边府的1万名法军,取得了抗法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1954 年 7 月 21 日,在日内瓦会议上,法帝国主义不得不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保证尊重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日内瓦协议》即 1954 年 4 月 26 日至 7 月 21日举行的日内瓦会议有关印度支那的十个文件,其中包括三个军事协定、六个单方面声明和一个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柬埔寨、中国、法国、老挝、英国、美国、苏联、越盟(即北越)和越南国(即南越)。1954 年5 月8日开始紧张讨论,法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代表7 月 21 日终于在协定上签字。主要条款有:规定北纬 17度线为停火线(实际上将越南一分为二);双方军队撤到停火线各自一侧,为期 300天;1956 年 7 月 20 日前在越南全境举行选举,使国家重新统一;共产党军队和游击队撤出老挝和柬埔寨。老挝和柬埔寨将在 1955 年举行自由选举,如两国政府提出要求,法国可派军队进驻。协议明确规定,停火线“决不能被解释为构成一条政治分界线或领土边界线” 。根据日内瓦会议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统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吴庭艳在美国支持下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
2、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1)、美国的态度: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害怕共产主义渗透南越。
日内瓦会议的决议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开始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选举将使共产主义的影响进入南越政府。吴庭艳得到美国的支持,在南越实行独裁统治。北越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向往。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艾森豪威尔才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如果全国选举举行,共产主义将会获胜(另外一个解释是,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不可能允许自由的选举在他们那一半越南举行)。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一样。
(2)、越南南北分裂局面形成:
根据1954年《日内瓦协议》,以越南北纬17度为分界线,北部以胡志明为首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南部,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吴庭艳在美国的支持下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称“南越”)。南北正式分裂。
播放视频让学生讲述战争的过程
二、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总统:最开始扶植南越的美国总统是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为“局部战争”。在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
1、战争爆发:约翰逊的“特种战争”
2、战争的扩大:美国“南打北炸”战略并升级为“局部战争”
3、战争的转折:“新春攻势”(1968年1月)
新春攻势表明越南人民开始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4、战争的结束:美国人民的反战运动;尼克松的“越南化”政策及撤军;“巴黎和平协定”签订。
1973年1月27日,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越南、美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西贡政权)在巴黎正式签定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即巴黎和平协定),宣告美国在越南军事行动的失败。美军撤出后,在南越留下了2万多名军事顾问,并保留相当规模的海空部队,支援110万南越军队作战。 1975年春,越南北方军队和南方人民武装发动了著名的春季攻势,经过西原、顺化—岘港、西贡三大战役,击溃了南越军队。1976年7月越南完成南北统一。
5、对越南的援助:苏联、中国
1965年,胡志明在访问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期间,签署了第一批向越南提供财政援助的条约。2005年4月4日,越南解密了战争期间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对越南提供各种援助的相关文献。文件显示,1955年到1962年间,苏联向北越提供的财政援助总额约14亿卢布,并帮助北越建设了34个大型工业企业和一系列医疗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重建了50个农业项目。越南战争期间,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还向北越提供了大量物资,共约240万吨。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助约160 万吨,苏联援助约51万吨,其他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古巴等)共援助约25.4万吨。
6、结果:1976年,越南实现了南北统一。
美军撤出越南,但北越和南越之间的战争并未结束,1975年1月,北越从复活节攻势的巨大损失中恢复过来,发起了最后的决定性攻势。短短几个月内,南越政府军土崩瓦解,各大城市相继陷落。四月,北越发动春禄战役和胡志明战役,旨在于5月1日之前,攻克南越首都西贡。1975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最初的几个小时,美军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直升机撤退行动,而一家旅馆楼顶上的直升机撤退也成了美国卷入越战的结束的标志。同日西贡陷落,北越攻陷了美国驻西贡大使馆和南越总统府,南越政权覆灭(4月30日即为今天越南南方解放日)。同年,柬埔寨和老挝的共产党也先后夺取了政权,越南战争以共产主义的全面胜利告终,成立南越南共和国。1976年1月2日越南全境统一,定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西贡被更名胡志明市。
展示材料,学生分析归纳越南战争的影响
三、越南战争的影响:
1、性质: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2、影响:
(1)对越南的影响:越南捍卫了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但战争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对美国的影响:消耗美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美国社会赞成深远的影响,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调整其外交政策
(3)对柬埔寨的影响:战前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政府一直在各方之间努力维持自己脆弱的独立地位。朗诺的政变和美军入侵把柬埔寨彻底卷入了战争。波尔布特领导的柬埔寨共产党“红色高棉”乘机获得了政权。在波尔布特极左统治下,柬埔寨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一百余万平民死于该时期,其中包括越南侨民。由于历史上柬共与越共的恩怨加上红色高棉的巨大错误,越南趁机发动了侵略战争,扶植了韩桑林政权。
(4)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是北越最主要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也加上意识形态的因素,中国给予了越南超过二百亿人民币的援助,客观上加重了中国经济的负担。统一后的越南并未成为中国可靠的盟友,出于国家利益倒向了苏联。70年代末,中越爆发边界战争。
(5)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使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迫使其不得不调整政策,实行战略收缩,改变了美苏两霸争夺的格局:整个20世纪70年代,形成美守苏攻势局面(成为苏攻美守局面出现的原因之一)
【合作探究】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点
相似点:①原因相似:都因美国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的干涉而扩大;都是“冷战”对峙下的“热战”,是冷战政策在亚洲的发展;
②受援相似:苏联和中国都支持朝鲜和越南;
③结果相似:都是美国遏制社会主义战略的失败。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朝鲜战争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初期;越战时美苏之间的冷战已发展到六七十年代的争霸阶段;
②过程不同:朝战时,美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侵略,中国直接派兵,苏联提供军事援助;越战时,美国将“特种战争”发展到局部战争,越南主要依赖自身的武装力量,苏中提供了武器和物资;
③影响不同:朝战后,半岛南北对峙,美在亚洲扩大了对中国等国的冷战与遏制;越战后,越南南北统一,美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并在美苏争霸中,谋求缓和。
2.设计意图:
材料、影视资料可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先总体了解知识,就明确了知识的线索,不致迷失方向;分解教学目标,条分缕析,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严密推理、清晰表述,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综合归纳、由此及彼,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主体探讨,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3.教学活动结果的期望:
能准确清晰地把握越南战争的基本史实及分析朝、越取胜的主要原因及影响;能自主分析呈现不同状况的原因及影响;用全球的眼光看待地区问题。
(四)促进新知识的理解
1.“促进理解”的内容及教学活动策略:
关于“越南战争的影响”,教师采用不同的材料,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1)对越南的影响,透过人员伤亡、经济、社会状况分析。(2)对美国的影响,从战争损失、经济发展、民权和种族问题、国际关系引导学生讨论(3)对中国的影响,教师补充了中国对越南的援助及战后中越关系逐步恶化等情况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对逻辑思维论证过程进行评价。
2.教学活动结果的预期
双方能在课文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的支撑下,观点明确,材料充分,论证严密地展开研讨,能够自圆其说;老师的点拨能全面、准确地阐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规律;师生共同引申,能结合现实提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四、完善策略
(上述教学设计是根据当地的现有条件而写出的。请进一步思考,做一些补充说明,使设计更理想,更体现自己的期望。)
1.对教学目标、方式方法的理想化思考
教学目标要真正地达到以史为鉴、古为中用、洋为中用的目的,要能够进一步结合具体实际,结合学生能够观察到的、或者记忆中有过的现象进行分析,切实地打动学生。
2.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选择的优化思考
教学内容上,可以不拘泥于文字,可以走出课堂。从网络中了解一些具体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从学习教材中寻求答案。最后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越南战争》:与旧人教相比,新教材突出战争的全过程,全面地阐释了越南战争的前因后果。尤其要弄清美国三位总统对越战政策的影响,突出:肯尼迪发动“特种战争”,越战开始;约翰逊将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越战扩大化;到尼克松总统时,被迫从越南撤军。同时,也要与美苏争霸相联系起来,认识尼克松总统从越南撤军的原因(陷入越战泥潭,反战运动不断高涨;经济危机;与苏联争霸,转攻为守,被迫调整全球战略)。另外,也要认识统一后的越南霸权表现(亲苏、侵略柬埔寨),为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作铺垫。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