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在这个充满着变革气息的时代里,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开馆讲学,向当时的统治者们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前479年(春秋晚期)鲁国陬邑人 今山东曲阜。[名人档案]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礼”是一种外在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儒家的“礼治” 儒家的“礼治” 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为政》孔子在政治上强调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除了“仁”和“礼”外还要注重什么?思考:德治儒家的“德治” 儒家的“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1.孔子一、儒家2.孟子(1)“仁”与“礼”,德治(2)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之事敬而远之。(1)“仁政”的学说(2)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民本思想)(3)教育方面:(4)《论语》与“五经”3.荀子(1)早期儒家思想的总结者(3)认为学习的目标是认识和把握“礼”(2)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名言(1)“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是世界的根本(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一、道家1.老子(1)(2)(3)(4)《道德经》二、道家学派2.庄子(1)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的思想(2)“齐物”论(3)《庄子》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守株待兔1.商鞅变法2.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1)主张加强君主权势(法、术、势)(2)主张顺应历史发展,变法革新。(3)严刑峻法,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三、法家思想以法治国非乐 非命 尚贤 尚同 节用 节葬四、墨家思想1.主张兼爱,非攻2.认识论与逻辑学上的成就学派 代表人物 历史时代 主要思想儒家 孔子 春秋 “仁”和“礼”;提出“德政”; 文化教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孟子 战国 提出“德政”;主张“民贵君轻”荀子 战国 “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道家 老子 周末-春秋 道是核心和根本;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庄子 战国 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逍遥法家 韩非子 战国 主张中央集权;变法革新;严刑峻法,奖励耕战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知识·梳理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盘古说:我开; 女娲说:我补; 神农说:我尝; 精卫说:我填; 夸父说:我追; 后羿说:我射; 嫦娥说:没射着! 黄帝说:我们做什么; 尧说:我让; 舜说:我也让; 禹说:咱爷们怎么办? 启说:让他们个球!桀说:好玩; 汤说:造反有理了; 夏亡了...... 纣说:痛快; 武王说:我也反了; 商亡了......幽王说:点火; 褒姒说:刺激; 周也亡了......_____说:我仁;孟子说:我义;_____说:我无为;______说:我逍遥;_____说:把他们全抓了。如何看待学生自修说话的现象?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世界看孔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孔子在汉城孔子在柏林放眼世界世界看老子老子天下第一《道德经》英文版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老子》哲学对康德、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尤其对医治一战后德国的精神创伤,起了重大作用。下列孔子的教育主张,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等级贵贱的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只是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当仁不让于师也2.“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这一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主张“民贵君轻”,实行仁政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课堂检测AC3.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B“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即如他所说:“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他的思想就是以民本为基础,并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民事不可缓也”,指出关心人民的生活是最紧迫的事!由此可见,孟子的仁政学说,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的。同时,孟子推行的王道,也同样是为了推行仁政,并施恩于百姓。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俄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齐物论》逍遥的人生态度周庄梦蝶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