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设计理念:1.以图片材料为教学平台,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质疑讨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成为课堂的“主人翁”。2.让学生围绕孝文帝的改革进行探究,教师要信任学生学习的能力,要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3.通过编演历史课本剧,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体验学习《历史与社会》的乐趣。知识与技能:1.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于推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所具有的历史意义。2. 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3. 培养运用史料说明自己观点和立场的态度和技能,初步掌握收集和整理史料等学习方法。过程与方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质疑讨论,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交流学习心得,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民族融合史实的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逐渐形成的,要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和汲取别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21世纪教育网2. 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历史事件的意义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积极参与教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请老师同学们看图片(教师收集)。图片1《北魏骑马俑》俑马上的人是小袖上衣和窄腿短裤子;图片2《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图片3《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的贵族》;图片4《北魏帝王出御图》。这些图片充分说明了胡人的服装受汉人的影响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胡人汉服”的现象。再看一段材料,出示课件;自由阅读卡。它说明了“汉人胡食”现象。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现象吗?是谁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的呢?二、小组合作交流师:请同学们带着“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问题,结合自己课外查找的资料,小组合作交流,看哪位同学解释最有说服力?[我认为一方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乐于同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生1:我们组认为北魏孝文帝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融合加强。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出现了“胡人汉服”的现象。生2:我们组认为北方统一后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这种融合表现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少数民族的饮食逐渐由畜产品变成农产品,同时汉人也开始吃胡饼,乳饼类。这不正说明了“汉人胡食”的现象吗?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说明大家积极参与了教学。生3:我组认为“胡人汉服”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不开,正是改穿汉服的措施,才有更多的人穿汉服。[同学们的发言不断,并且很有说服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一定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师: 刚才同学们谈到孝文帝的改革,课前老师让同学们编演了历史课本剧,请各组来一个才艺展示。哪一组愿意为大家表演一下?[编演历史课本剧是让学生主动地收集历史信息,达到主动学习历史的目的,同时也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21世纪教育网生4:我们组来表演(四个学生分别扮演孝文帝,鲜卑大臣,汉族官员,普通百姓,就改革的内容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表演)师: 看了刚才的表演,谁愿意归纳一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影响。生5:进行了认真的归纳三、活动探究[来源:21世纪教育网]师: 通过以上的表演,同学们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了认识。请大家就孝文帝改革措施谈谈各自的看法,好吗?[这一问题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学生的发言是积极的,甚至出现了辩论的场面]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生6:我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促进民族融和,他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改革家。21世纪教育网师: 你是一个会动脑筋的学生,你的看法很有道理生7:我对孝文帝“改汉姓”的做法不赞成;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是应该的,难道不用汉姓不能学习吗?生8:我同意学生7的观点,我对“穿汉服”的做法也不赞成,难道只有“穿汉服”才能向汉族学习吗?生9:我反对学生7,8的看法,“改汉姓”“穿汉服”,充分说明孝文帝改革的决心。这些做法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我认为是有必要的。生8:我认为孝文帝的某些改革完全放弃了鲜卑族的特点,对本民族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生9:我认为孝文帝的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推动了历史前进,应该给予肯定。生10: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他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孝文帝的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21世纪教育网师: 同学们的说法都有道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孝文帝的改革。四、总结:师: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是非,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老师希望今天的辩论能够延伸到课外。能否写一篇有关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的小论文呢?课后反思:21世纪教育网1. 这节课我主要是想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究的教学理念。该理念在本节课得到了落实。2. 通过历史课本短剧让学生体验了历史,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历史知识趣味化,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引导者和配合者,让学生成为教师式的学生,教师成为学生式的教师。3. 当然这节课我还是受到事先设计的教学任务的制约,虽然教学中出现了辩论高潮,但我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辩论。这件事对我以后的教学启示是:首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令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也会令老师满意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过程与方法。其次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要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教师要甘当“配角”。最后要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能有感可发,有言可说,在辩论中达到教学高潮,真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