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2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相关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2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相关素材

资源简介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穿越时空
翻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相信你一定对“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不亦君子乎?……”这段文字不陌生吧,它出自于什么书?出自于谁之口?
翻开《三国演义》,一位位兵家,你争我夺;一道道谋略,出奇制胜。兵家思想运用自如,追其历史渊源,与战国诸子百家中的兵家不无关系。兵家、法家、道家、墨家等竞相游说,百家争鸣。同学们,你可曾想过,战国时代,为何会出现那么多的学派、大师?除兵家外,其他各家学派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也会产生影响吗?
感悟历史
本课导航

跨越障碍
为什么说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这一问题是具有评价和论证性的问题,回答思路注意三点:第一,给人物一个全面而恰当的概括,即称谓。例如: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这句话就如同提出一个论点一样。第二,选择与称谓或论点相对应的事实加以论证。如,说明孔子是思想家的思想和观点有:“仁”的学说,“礼”的观点,儒家学派创始人等。说明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的事实有:孔子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孔子总结了许多教与学的经验,因材施教(可以举《论语》十则中的内容)来说明。第三,在用事实论证之后,应有简短而恰当的评价语。孔子的思想后被历代统治者所接受、推崇,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统治思想。孔子是儒家正统思想的创始人。论证之后,应有简短而恰当的评价语。孔子的思想后被历代统治者所接受、推崇,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统治思想。孔子是儒家正统思想的创始人。
“百家争鸣”与“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因生产力发展变化 而带来的各诸侯国竞相变革,有知识有文化的士人 开始思考社会问题,代表不同政治势力的学术派 别,竞相著书立说,阐发不同见解,从而出现的多家 学派竞阐观点的局面。
“诸子百家”是指在战国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中形成的多家学派。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有哪些? 人物及其观点如何?从知识点掌握角度看,这个问 题用表格方式较好。纵看、横看都可以反映百家争 鸣的某一个方面问题。例如,派别纵向排列是:墨家、儒家、道家、法家。代表人物纵向排列为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主要观点纵向排列为:“兼爱”“非攻”;“施仁政于民”“民贵”“君轻”;“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表格解答 具有一定的比较性,更有利于知识点的区别。
谈谈你对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的理解和认识
这句话,是孔子总结的学习经验之一,意思是: 学习过程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而端正的学习态度。孔子是告诫学子们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踏实求学,排除虚伪,由此才能 步步进步,得到更多的知识。对待学习绝不能不懂装懂,而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互动天地
辩论会——孔子的“仁”“礼”学说为基础的儒家思想
辩题:孔子的儒家思想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对人们的思想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孔子的儒家思想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对人们的思想起了极大的制约作用。
活动建议
l.全班分三大组,其中两组各持一观点,另一组为裁判组。
2.论辩双方根据论点组织论据,收集相关资料。注意,因同学们年龄和理解力有限,所以建议资料不以理论为主,寻求事实说明即可。
3.确定辩论会的各方:
正方、反方和裁判组各6人,老师加入裁判组(7人)。其余同学自由加入论辩双方的任意一方。
4.辩论要求:
①符合规定时间;
②辩论语言清晰;
③论点坚持性好,论据有说服力;
④全组同学表达问题较完整,不重复论说;
⑤尊重对方,辩而不躁。
一学生出言无据。伤害他人。请你用道家、儒家、法家的观点提出对这一学生的处理方案
思考建议
l.不要简单地摆出三家观点,要求应用三家观点处理问题。
2.处理方案是针对“出言无据”者,而不能包括被伤害者。
3.不能理解为“出言无据”者和被伤害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所以,当事两者不能以对话方式出现。
4.指出站在道儒法的观点上对“出言无据”者的错误所作的认定和处理方案。
5.参考答案举例
持道家学派观点:认为“出言无据”者是无意识的,所以应对“出言无据”者采取顺应自然,使其自我觉悟。
史海探究
一、选一选
1.孔子在政治上的观点是 ( )
A.提出“仁”的学说 .
B.提出“礼”的学说
C.以德教化,以礼治国
D.“有教无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孔子的言论被收集在 ( )
A.《诗经》 B.《尚书》
C.《春秋》D.《论语》
3.孔子总结的教学经验中,主要针对教师而言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A.因材施教
B.温故而知新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学而时习之
4.诸子百家中继承老子思想的是 (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5.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是 ( )
A.墨翟 B.孙子
C.孟轲 D.孙膑
二、想一想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你用自己身边的事例来说明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做一做

请你认真辨认图中人物,简要列举他们各自的观点和所代表的派别。并选出一个最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观点,说明原因。21世纪教育网
四、练一练
请你对图中人物作出较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五、试一试
在当今世界,中亚、西亚地区矛盾较为集中,请你至少举出两个事例,并提供“诸子百家”中的某位思想家的思想给以忠告,同时说出你之所以用这位思想家的思想给以忠告的理由。
课课有话说
在本课学习中,我们感受到春秋战国时的各位思想家各自独到的见解以及忧国忧民的态度,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丰厚底蕴。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在观点上都具有其积极性和局限性,请你站在第三者的位置上,为他们的思想提出建议,以弥补其不足之处。
我对墨家说:
我对道家说:
我对儒家说:
我对法家说:
自由阅读卡
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形成时 期,这时我国正经历着剧烈的社会变革,阶级关系 有很大的变动,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盛况。
“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其著作。
“百家”,著名思想家各成体系,又相互有关联地形成的思想门派,由于多而形容“百家”。
从思想家来说:有老子、孔子、墨子、杨朱、许行、商鞅、申不害、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惠施、公孙龙、田骈、慎到、宋研、尹、邹衍、张仪、苏秦、吕 不韦、孙武、吴起、孙膑等。
从门派来看,有西汉初期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认为的“阴阳”“儒”“墨”“法”“名”“道”六家,还有东汉班固认为的“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吕氏春秋》里还提到了兵家等。看来史学界也并没有完全标准的“百家”答案。但春秋战国多家思想派别的存在则是不可否 定的。
“百家”之间互相驳难,既有思想交锋,又有思想融合,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例如:“百 家争鸣”中有过儒墨之争,儒法之争,儒道之争等 等,双方观点相互对立,进行激烈的辩难,同时又相互影响对方。正如班固所言: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即:各家主张虽各不一致,如水火一样不相容,但是并非毫无关系,往往是相灭又相生,相反又相成。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取营养。由此可见,人们在思想上见解不同并不是坏事,一方面不同观点的同时存在,丰富了社会思想的内容;另一方面,各种思想相互影响,使某种思想更加符合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的要求,推动社会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答案:21世纪教育网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选一选
1.C 2.D 3.A 4.C 5.B
二、想一想
同学们从字面基本可以理解词句大致意思:许多人在一起行走,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啊!它是指虚心的求知态度,在你的身边的人随时都有值得让你学习的方面。据此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挥,举一例或两例不限。
三、做一做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仁政”,“礼”,民贵君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道家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法”治,中央集权
第二问,要根据战国时我国历史发展的总形势来选择,即地主阶级基本形成,新兴阶级的要求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而不是维护奴隶制的旧制度,因此,那些维护已有局面和旧制度的观点就不能选择了。理由可以从社会发展的要求,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等方面思考回答。
例如选择了法家观点。法家主张的“法”治,即用严酷刑罚镇压来自于人民和旧的奴隶主贵族的反抗,从而维护国家统治。而中央集权又充分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对王权政治的管理制度的不满,要求用中央集权的办法来实现对国家最有力的控制。所以法家观点是最能代表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观点。
四、练一练21世纪教育网
首先确定图中人物是孔子。
对人物评价要注意:
给人物一个较全面的称谓: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提供能证明他是思想家和教育家的事实(观点或做法)。如:孔子关于“仁”和“礼”的内容,并把这种观点用于对社会的政治管理,提出“为政以德”,以“德”教化,以“礼”治国。教育方面的事实可以选择他办学及总结教学经验。
评论:对其思想对后世深远影响和教育方面的做法进行客观评价,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阐述有利之处和不利影响。
五、试一试
举出任意两例即可。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矛盾,伊拉克地区的冲突,俄罗斯车臣问题,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的威胁等。你可以选择墨家、儒家或法家的某些观点来进行说理,自由发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