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穿越时空 当你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喝着金灿灿的小米粥时,可曾想起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伏羲氏教民熟食的传说故事?是否想到栽培水稻和粟是我们的祖先一一氏族聚落时代原始居民一的伟大发明!氏族聚落的先民们是怎样生产生活的?他们还有哪些发明创造?让我们共同走进最具代表性的半坡、河姆渡聚落,去体验原始农耕生活的甘与苦吧。感悟历史本课导航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跨越障碍 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开始农耕生活的? 原始人类起初是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的。在漫长的采集生活中,先民们逐渐发现植物生长是有规律的。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摸索,大约在1万年前,我国境内一些原始居民初步掌握了一些植物的栽种方法。随着捕获野兽的增多,人们暂时把吃不完的野兽圈起来喂养。这样原始农耕生活就出现了,人们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 比一比,议一议,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通过对一些历史现象或历史事物进行比较,能够发现其共同的特征、发展规律以及鲜明的个性特点。从而使我们对历史事物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可从所处时期、地理环境、主要农作物、房屋特点等方面比较,先找出相同的方面,再区分不同的方面。 共同之处:都是聚落的典型代表,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不同之处:21世纪教育网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结构不同,前者为半地穴式房屋,后者为干栏式房屋;种植粮食作物不同,半坡聚落主要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陶器制作中反映的艺术风格不同。互动天地 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哪些巨大的进步? 活动目标通过比较,认识人类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断地努力创造,并取得了巨大进步;理解原始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学会运用在比较中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思路从衣食住行等生活生产方面进行比较。建议 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1)自主探究:列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采用列表对比的方式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2)合作探究:分组。每组代表不同时期,相互介绍概况,或采用表演形式,然后比较,得出结论。史海探究21世纪教育网 一、选一选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 ( ) A.北京人 B.河姆渡居民 C.半坡居民 D.大汶口居民 2.下列叙述不符合半坡居民的有 ( )①聚落内有制陶的窑场和墓地②会熬大米、小米粥 ③能吃上白菜、鱼、猪肉21世纪教育网 ④住在干栏式的房屋里 ⑤会制造精美的彩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3.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的工具为 (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彩陶 D.骨器 4.下列不属于半坡、河姆渡居民共同特征的是 ( ) A.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B.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C.原始种植业普遍,饲养家畜 D.虽分居南北,但吃着同样的饭菜 二、填一填 1.我国是最早种植 和 的国家之一。 2.早期人类的定居地称为 。半坡聚落位于今 ,是 流域聚落的代表;河姆渡聚落位于今 ,是 流域聚落的代表。 三、学完本课后,贝贝对所学内容进行了归纳小结。以下是贝贝总结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诊断一下,如果认为有问题,请开“处方” 1.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种植不同的粮食作物,这是由北方和南方不同的饮食习惯决定的。 诊断结果: 2.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有刻画着猪纹的黑陶器,这说明河姆渡居民会制造黑陶,而且饲养猪。 诊断结果: 四、图说历史 1.观察下图,想一想,从这些出土遗物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2.观察课本“鱼纹彩陶盆”,从中你能想到什么? 五、读一读 1.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1)你知道这段话讲的是什么吗? (2)从这段话中能看出人类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何意义? 2.半坡出土了大量陶器,上面大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有的上边还刻画有竖、横、斜、叉等符号。半坡人的装饰品有耳环、耳坠,颈饰、手饰等许多种类。在半坡遗址中还发现了两个陶口哨。 想一想,从上边这段话中,你能了解到半坡居民文化生活的哪些方面?[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六、试一试 1.画一幅半坡或河姆渡居民生产生活的想像图。2.以“走进半坡聚落”为题,写一篇历史习作。课课有话说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你一定参加了一些活动(如收集资料、讨论、扮演角色等),你一定有一些感受、想法、疑惑或是建议,请你写下来吧。我的精彩留言对半坡聚落的先民们说对河姆渡聚落的先民们说对本课学习方式的评价自由阅读卡 在人类进入农耕时代以前,人们的食物靠狩猎和采集。农业产生后,人们以谷物为主食。而谷物食用时必须脱壳并煮熟后才能吃,因此陶器和脱壳碾磨工具与农业的产生是齐头并进的。 氏族聚落时期,北方就开始以粟为主粮。粟粒是圆的,可以用滚动碾的方法来脱壳。所以在考古发现中,从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6000年的氏族聚落遗址中(北方),普遍出土了石磨盘和石磨棒。 南方以水稻为主粮。稻米长而扁,不能像粟粒那样滚动,所以南方从来没有出土过石磨盘和石磨棒。稻谷必须用杵臼来脱壳。在湖北省距今6000多年的大溪文化遗址中,曾经发现过两处地臼遗迹,都是深20多厘米的锅底状圆坑,坑壁十分坚硬光滑,还发现了木杵的痕迹。因木杵和地臼是很难保存下来的,所以极少被发现,但在南方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常常见到一种底部是圜形的厚壁粗陶器,使用时必须将其下部埋在土中,才能竖立起来。这种与众不同的陶器,实际上是用来舂米的陶臼。苏南农村一带直到清末还在使用,当地称之为“窑臼”。 小麦是从西亚传入我国的。小麦食用需要碾去麸皮,磨成面粉。甲骨文中就有“麦”字,可见在商代小麦已传入。但目前考古发现的石磨最早是汉代的,不过已很精致、成熟。另外《墨子·耕柱篇》中已出现有“饼”字。在没有发明石磨的时代,人们就以粟稷为主粮,并不看重小麦。到磨面技术得到突破后,面食才逐渐取代粟稷,成为北方的主食。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答案: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21世纪教育网 一、选一选 1.C 2.C大米即水稻,不是半坡居民种植而是河姆渡居民种植的。干栏式房屋也是河姆渡居民所建。 3.B 4.D半坡居民以粟为主(去皮后即小米)。河姆渡居民以大米为主。 二、填一填 1.粟 水稻21世纪教育网 2.聚落陕西西安黄河浙江余姚长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历史诊所 1.错误。是自然条件决定的。 2.正确。绘画内容一般是生活实践和思想感情的反映,因饲养有猪,才会以艺术形式呈现。 四、图说历史 1.提示:(1)从出土遗物的性能、材料、用途来判断,得出结论。 (2)结论:①开垦土地,种植、加工作物;②普遍掌握磨制、钻孔技术,使用磨制的石器、骨器;③是原始农耕文化的表现。 2.略。 五、读一读 1.(1)提示:上古的时候,人们住在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了房屋,人们可以住进去躲避风雨。 (2)开始过定居生活。意义: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提示:半坡人文化生活中,已有绘画、刻画符号、装饰、音乐等内容。 六、试一试 1.提示:①可画全景想像图,也可以画局部想像图。②突出聚落或农耕文化的特色。 2.提示:习作主题要突出半坡生产、生活的主要特点。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课前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1.半坡氏族是 流域的代表聚落,河姆渡聚落是 流域的代表聚落。2.观察《我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回答:课文中为什么会称它是“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3.从课文的叙述中,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课堂练习重点难点都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4.早期人类的定居地,称为 。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称为 。21世纪教育网5.半坡聚落距今约 年,河姆渡聚落距今约 年。6.将下列与半坡聚落或河姆渡聚落有关内容连接起来。21世纪教育网7.下列有关农作物品种,是半坡聚落种植的是( )A.水稻 B.粟 C.棉花 D.西红柿21世纪教育网8.下列家畜,不是河姆渡聚落饲养的是( )A.猪 B.狗 C.水牛 D.马9.刻划猪纹黑陶钵是以下哪个原始聚落使用的工具( )A.半坡聚落 B.河姆渡聚落 C.北京人 D.大汶口原始居民10.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 )A.北京人 8。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11.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课后测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一、填空题12.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都使用 石器,过着 生活。13.半坡居民的房屋是 (形状),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 。21世纪教育网二、单项选择题14.下列原始人类遗址,不是反映农耕文化的是(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北京人遗址15.下列原始人类遗址,不是黄河流域的是(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北京人遗址16.下列原始人类遗址,出现最早的是(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大汶口文化遗址三、简答题17.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哪些?21世纪教育网四、活动探究题18.按照课文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定居生活的描述,各画一幅想像图来反映两类居民的房屋的样子。19.想一想,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答案:第2课[来源:21世纪教育网]1.黄河 长江2.在我国绝大数省份均有氏族聚落的遗址,尤其在黄河流域十分密布,像天上密布的星星。因此,称之为“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3.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4.聚落 氏族5.6000多 7000[来源:21世纪教育网]6.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7.B 8.C 9.B l0.D 11.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房子,过上了定居生活,饲养家畜,制造陶器,会挖掘和使用水井。12.磨制 定居13.半地穴式干栏式l4.D l5.B l6.C l7.相同点:两者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两者都开始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不同点:二者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的结构不同,前者为半地穴式房屋,后者为干栏式房屋;半坡聚落主要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水稻。 18.略 l9.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1.2《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相关素材(1).doc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1.2《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相关素材(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