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课 了解身边的“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二[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学会收集材料、调查探究等方法,了解自己身边的历史.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通过了解身边的历史,切身感受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激励学生察往知来,与时俱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21世纪教育网[课堂同步练习(A)]*课堂训练请你设计一个“了解身边的历史”的活动方案:调查主题:21世纪教育网调查方法:调查内容:21世纪教育网*课堂回顾什么是了解调查法?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调查历史的方法?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通过本课,你学会了哪些展示调查结果的方法?21世纪教育网三、*课堂延伸 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关于身边的历史,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第12课 了解身边的“历史”课堂训练(略)二、课堂回顾1、调查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前要确定目的、制定计划、规定范围、选择对象。调查探究中,要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探究对象的资料,进而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问卷法、访谈法、列表法、上网查找资料等。2、文字形式、图表、数据、符号、音像资料、电脑课件等。三、课堂延伸 (略)第12课 了解身边的“历史”穿越时空 我们当今的生活离不开钱币。远古时代的人用钱吗?用什么样的钱?也许这些问题对你来说不在话下,也许这些问题使你感到迷惑不解,也许这些问题你觉得似懂又非懂,也许你总也想不清,不用钱还能通过什么手段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你可能知道钱能排上什么用场,但不知钱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参与这一课的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21世纪教育网感悟历史本课导航21世纪教育网 本课为活动课。选择不同的主题了解身边的历史,进行资料采集和分析。无论探讨怎样的主题,从历史的角度说,对任何事物都要考虑到它的产生、发展的过程,都应关注事物对人类、对社会、对自然等所带来的影响,分析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对于我们举例中所选择的“货币”这个主题,按照以上学习原则,应注意把握其研讨的几个方面。第一,货币是什么;第二,货币产生的根源和基础是什么;第三,货币的种类、风格与特点;第四,货币的演变,推广和传播;第五,货币与人类需要的关系及作用;第六,展望货币变革的趋势。依照以上思路,对所研究的问题形成系列的基础认识,从中得到共识和探究问题的途径。跨越障碍探究身边的历史,需要处处留心,并在获得材料后,思索、筛选、整理资料,而后对某一问题加以探究。并写下探究的笔记。 在这里我们仍以“货币”这个主题为例展开讨论。 你怎样探究“钱币发展历史”这个问题? 第一,或集邮,或上网查找图片,或从市场购买古币仿制品,把你遇到的不同种类的钱币先收集起来。 第二,通过网上下载的文字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将收集物按先后顺序进行整理排列配以文字说明,这样基本上就可以得到钱币产生和发展进程等情况了。 你知道货币产生的原因吗? 这个问题有相当的难度,它需要我们从身边的事件开始探讨。例如:你前往市场帮家里购买生活用品时,所付的钱就是货币。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给货币一个较准确的定义。货币是商品交换时所需的中介物,货币充当了等价物的角色。由此推论,在古代交换不很活跃的情况下,货币其实就是物与物交换的等价物。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换物的数量增加,种类增加,生产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交换越来越频繁,物与物的直接交换就显得很麻烦。所以就用某一物作为等价的代用物,这就是货币。所以货币的产生是生产发展,商品交换频繁的必然结果,因此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你收集的不同种类的货币说明了什么? 将你和同学们收集到的货币进行分类,从分类中你会发现一个规律。在相对稳定的一个阶段中,货币种类大体相同。但在几千年的中国货币发展史上,又可以见到质量、形状、名称等截然不同的货币,这说明,货币在历史上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例如,最早是贝币,金属出现后产生了铜钱,贵金属的白银和黄金也曾充当过有值货币的角色。纸币出现后,直到今天,货币的印刷版本仍各不相同。这些变化,首先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说明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其次,金属货币逐渐被纸币代替,说明交换的量的增加,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其三,货币的变化也是每个时代发展的真实体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古代铜制货币中心为什么是方形的? 今天进行商品交换时所使用的媒介。除代用货币外,随着市场走向国际化,还有一些更为广泛的、简便的交换中介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这两个问题,一个是货币制作技术上的问题,一个是购物媒介问题。值得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探讨。21世纪教育网互动天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从活动课的要求看,重在活动的本身,即于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无论选择什么主题,都应注重实践操作。21世纪教育网 进行从物物交换到金属货币。再发展到纸币的演进实验[来源:21世纪教育网]建议l.分小组,假设将自己家中的物品与其他同学家中的物品交换。设计出几种物品,小到书本、衣物,大到电视、电冰箱等。 2.交换中可以“讨价还价”,即进行物品价值对等性的衡量和搭配。 3.“专家组”根据交换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是否可交换或不可交换的理由及建议。 4.提供金属货币(种类包括:铜钱、白银、黄金),假设它们的重量。21世纪教育网 5.同学们可以分成经商小组进行交换体验,说明这种交换与物物交换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6.设计几起大宗买卖,并向“专家组”提出这种交换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7.“专家组”根据商家提供的因素进行评议,提出论证、改进方案。 8.提供最早的纸币和人民币几次改革的面值及种类。 9.小结纸币应用的意义。 10.随着经济的全球性发展,为便利更大范围和规模的交换,你有更好的货币改革方案吗?史海探究 一、举一举21世纪教育网 1.我国使用过的货币种类有哪几种?(说出至少四种) 2.举出我们生活中能够透视历史的文化用品。(说出至少四种) 二、想一想 以下探究性问题你最喜欢和感兴趣的是什么?如果要由你来研究的话,你从哪些途径着手进行?21世纪教育网 ①计时器的变革 ②照明工具的演变 ③交通工具的演进 ④民族服饰的变化 ⑤中国房屋建设的历史和种类 ⑥古今中外武器的发展课课有话说本课研究主题是货币——在我们认识货币的发展历史后,不妨做一个大胆的设想,有没有可能在人类今后发展的某一时代,人们不再用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使用一种更为进步的保洁卫生的交换中介物,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确保身体健康。如果是那样的话,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自由阅读卡第l2课了解身边的“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二【课内探究】 通过了解身边的“历史”,切身感受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激励同学们察往知来,与时俱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1.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条标语很熟悉吧,它是毛主席题的辞,直到现在还在激励着无数青年朋友在孜孜不倦地奋斗。找一找你们学校各处有哪些科学家的画像或者他们说的名言、警句。2.下面四幅图分别是民国35年的初级小学国语课本(图2—12—1),我们的父母曾经读过的课本(图2—12—2),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人读过的课本(图2—12—3)和现在的课本(图2—12—4)。[来源:21世纪教育网]图2—12—1 图2—12—2 图2—12—3 图2—12—4请回答:21世纪教育网(1)请父母说说他们上学的时候使用的课本的情况及特点,同学们赶快写下来吧!(2)对比一下,现在的课本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3)畅想一下,未来的书本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尝试用自己造出的字表示现代汉字(如家、明、并、鹿等),并刻在墨鱼骨等材料上,制造出自己的甲骨文。(建议和同学们分组进行,再相互比一比,看谁造的字更合理,更易于辨认和书写)【课后拓展】4.为自己的学校、社区写一份简史,或就本地区照明工具、计时方法写一份简明报告。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答案:第12课了解身边的“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二1.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语)等。 点拨:学校的楼梯、走廊、操场.饭厅都挂有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2.(1)点拨:我们的父母使用的课本正是“文革”时期的课本,无不打上政治的烙印。 (2)今天的课本封面绚丽,内容多姿多彩,取材也更加广泛。这说明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 (3)点拨:结合未来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去思考。3.点拨:可以参照古人发明的字是如何表示该字的,然后取长补短。4.点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进行简史编年,按年代把有关的大事记录下来;②调查访问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收集有关学校社区的人与事,把它们编成知识故事;③对调查研究的简史进行加工整理,然后进行分类总结,这样就能编出一部简单的历史资料了;④你也可以参考前人编写校史、社区史的资料与方法;⑤编写照明工具、记时方法的简明报告参考上述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2.12《了解身边的“历史”》相关素材(1).doc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2.12《了解身边的“历史”》相关素材(2).doc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2.12《了解身边的“历史”》相关素材(3).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