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坦头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卷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1、2017年3月5日至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3月5日上午9时做了《政府工作报告》,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材料可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①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拥有最高监督权、最高行政权、最高立法权③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A.?①③??B.?①②③④????C.?①????D.?③④2、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选举新一届中央国家机构领导成员,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下列对我国国家机构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②国家行政机关产生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③人大代表组成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④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大这一国家权力机关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3.对下面漫画《问计于民》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大代表要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②人大代表一旦当选,在任期内就不能被罢免③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说话,替人民办事④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群众,按照人民的意愿办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人民、人大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是(??)①人民通过法定程序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②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③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④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审判权、检察权?A.?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你认为以下观点能说明上述材料内容的是 ①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②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并批准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这充分反映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B.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旨C.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 D.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7、2018年12月4日是第五个“国家宪法日”,当天,全国许多中小学校进行了宪法晨读活动。开展宪法教育活动是因为( )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违反宪法的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C.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全部权利和义务D.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制度8、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结束后,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举行了隆重的宪法宣誓仪式。这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的宪法宣誓活动。向宪法宣誓,有利于( )①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 ②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③增强广大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④从根本上遏制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A. 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9、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其目的是( )A.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B.保障宪法的严厉性C.保障宪法的强制性 D.保障宪法的严肃性10、近年来,我国各级人民法院认真清理超期羁押案件,超期羁押的现象大为减少;各级人民检察院加大了依法查处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虐待被监管人员等案件的力度。这表明,我国A. 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 B. 保障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C. 尊重和保障人权 D. 保障公民成为国家的主人11.“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副对联说的名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文天祥 D.林则徐12.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还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众,其“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C.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1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可以查阅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14.为加强对西南的管理,中央统治者改变任命当地民族首领为官的办法,从中央派遣关于进行直接管理。这一政策最早开始于(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雍正帝15.清代史学家赵翼在评价某官职的职能时说:“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他评论的是( )A.唐代的六部官员 B.明代的内阁首辅 C.清代的八旗议政王 D.清代的军机大臣16.下列有关近代前夜的中国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皇权进一步加强 ②中国人与外国人通商非常方便 ③经济结构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④要与外国人做生意只能到广州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7.据史载:从洪武十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芭提案中,朱元璋共批阅奏折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A.废除宰相制 B.大兴文字狱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18.1792年,清政府实行“金瓶挚签”制度目的是( )①保证确定转世灵童的公平性 ②防止地方分裂分子趁机制造分裂 ③体现中央权威,维护国家统一 ④放手让地方管理,进行自治统治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9.正当西方列强以咄咄逼人之势不断东扩时,清帝国却实行闭关自弃政策,日益先出疲惫的老态。闭关政策不利于清政府统治的原因是( )①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 ②不与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 ③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④使西方殖民者找到侵略中国的借口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0.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的法国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狄德罗 D.卢梭非选择题(共6大题,60分)21、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会议于2018年3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分别向人民代表大会作了工作报告。(12分)(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分)(2)我国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4分)(3)【知识链接】探究小组成员设计了下面的图表,请你将①、②、③的内容及其地位(或性质)填入下表:(6分)内容地位(或性质)①②③22、材料一: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明确了宪法宣誓的范围、誓词、仪式和场所,以立法方式确立了我国宪法宣誓制度。2018年2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并进行了修改。决定规定:各级人大及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选举或者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材料二:2018年3月1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在亿万人民的瞩目下,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等进行了宪法宣誓。这是我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进行宪法宣誓,也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面对人大代表举行宪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阅读以上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内容:(8分)(1)材料一中宪法宣誓制度的确立过程体现了我们所学知识的哪些观点?(2分)(2)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为什么需要对宪法进行宣誓?(4分)(3)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此,我们应如何维护宪法权威?(2分)23、话说宪法,感悟法治。(10分)材料一:一切立法活动都必须以宪法为准绳,不得与宪法的规定、 宪法的原则、宪法的精神相违背,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依法立法。——全国政协委员 李保平相关链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第四项是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第七项是审议监察法(草案)。材料二:作为一名人民法官,要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履行职责,做到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法院院长蒋伟材料三:几年前,我进驻旭日村普法。当时,村里乱象频现:基层选举被宗族势力渗透,拉票贿选、使用暴力解决纠纷时有发生。我便从宣讲宪法开始... ..经过努力,情况得到了根本性好转,现在村里的大小事务,都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广东卓凡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向辉(1)用材料一的观点解释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安排。(2分)(2)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回答权大还是法大,并说明理由。(4分)(3)据材料三推断旭日村发生变化的原因。(2分)(4)概括上述材料及问题共同体现出的法治要求。(2分)2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道出了明清不同的民族政策。材料二 蒙古准噶尔部可汗准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并多次引兵内犯。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历程几十年,终于粉碎了准噶尔的叛乱。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两朝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材料二中,清政府对准噶尔部采取的政策与材料一所体现的政策有何不同?(3分)(3)简要说明上述措施的作用。(3分)2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禁海,“片板不准下海”。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一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2分)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6分)26、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材料二:“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果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1)哥伦布为何“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西班牙国王派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2分) (3)哥伦布在新航路开辟中有何重大发现?(2分) (4)请简要写出哥伦布航行的路线。(2分) (5)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作用是什么?(2分) 2018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法治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答案一、选择题(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DCDDAB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CBDDACAA二、非选择题21、(12分)(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分)(2)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⑤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任选2点,共4分)(3)每空1分内容地位(或性质)①人民国家的主人②人大代表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人民权力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③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22、(8分)(1)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③法律由国家制定或修改;④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等等。(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答对两个要点以上即可得满分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等等。(答对一个要点得2分,答对三个要点以上即可得满分4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 ①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内容,领会宪法精神;②认同宪法,树立宪法意识,与违反宪法的行言行作斗争;③宣传宪法,扩大宪法的社会影响;遵守宪法,把宪法作为自己的根本活动准则;等等。(答对一个要点得2分,答对两个要点以上即可得满分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3、(10分)(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监察法的制定必须依据宪法。因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要先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再审议监察法(草案)。(2分)(2)法比权大。(2分)权力由法律赋予,权力受法律约束(或权力要依法行使)。(2分)(3)通过普法,村民法制观念增强,做到了守法用法。(2分) 4)有法必依(或尊法守法);维护宪法权威(或树立宪法意识)。(2分)24、(10分)(1)、明朝采取消极的防御政策(2分)清朝采取开放的怀柔政策(2分)(2)、材料一体现清政府开放的怀柔政策(1分),材料二体现清政府对叛乱分裂者采取坚决的打击措施,维护国家统一(2分)(3)、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名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3分)25、(10分)(1)、目的: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2分)(2)、担心国家领土和主权收到外国侵犯(2分)(3)、清朝推行闭关政策,在抵御西方殖民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2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2分);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分)。26.(10分)(1)原因: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后,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②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东方。(2分)(2)掠夺黄金。(2分)(3)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2分)(4)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2分)(5)作用:使人们深受鼓舞,越来越多的航海家加入到海上探险的行列,去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社会法治.doc 八社政月考卷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