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资源简介

中国古代史整理
一、选择题
1.以下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 )

A.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B.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C.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D.半坡人的生活状况
2.“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 )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下列属于他编订的教材有( )
①《诗》  ②《书》   ③《论语》  ④《春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历史事件与汉武帝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B.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C.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以夹击匈奴
D.赐给日本倭奴国王“汉委奴国王”金印
5.将下图所示的各种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一史实发生于(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秦朝
6.公元前209年,领导大泽乡起义的是 ( )
①陈胜②项羽③吴广④刘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右图所示文物出土于( )
A.河南安阳 B.湖北随州
C.陕西西安 D.北京周口店
海南省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题
21.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2.医术高明,擅长外科手术,研制成全身麻醉的药剂“麻佛散”,他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23.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增,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下列不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按军工大小授予爵位
C建立县制 D焚书坑儒
24.右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于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25.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重大事件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 文成公主入藏 C 回族形成 D 设置驻藏大臣
2007年常德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历 史
1.“朝秦暮楚”这句成语反映了下列哪一时期的历史现象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2.秦朝时期,王家四兄弟的情况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老大被征去修长城 B.老二被征去与匈奴作战
C.老三在家练小篆 D.老四整日在家读四书五经,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3.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4.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不能经历的事情是
A.到赵州桥上散步 B.阅读《金刚经》
C.用纸写诗 D.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5.“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朝诗人这两句诗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丞相制 D.中央集权制
6.“苏湖熟,天下足”这句俗语不可能出现在
A.汉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7.下列地区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区域的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台湾 ②新疆 ③广东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8.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的是
A.秦朝时有人谈论儒家诗书被处死 B.在唐都长安随处可见回族商人
C.北宋时,商人在四川经商可以使用纸币 D.清雍正帝率军机要员私访江南
韶关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政史
1、下列选项中,属于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八股取士 D、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B李春——赵州桥
C贾思勰——《齐民要术》 D祖冲之——造纸术
恩施州2007年中考历史试题
1、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下列实物图片与它有关的是

A B C D
2、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
A、赵州桥 B、玉带桥 C、宝带桥 D、泸定桥
安徽省2007年中考历史试卷
1.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热播的《《论语〉心得》,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论语》中所记载的言论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小明从2007年“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的宣传资料中了解到徽商兴盛于………( )
A.秦汉 B.东晋 C.唐宋 D.明清
2007年河南省中招历史试卷(试验区开卷)
1、2007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按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下列哪项的存在形式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 )
A、北京故宫 B 、北京八达岭 C、 秦始皇陵兵马俑 D、 孔子的教育思想
2007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
1.2007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王立群读《史记》”吸引了众多观众的视线。《史记》的作者是
A.孔子 B.司马迁 C.司马光 D.魏源
2.下列反映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文成公主入藏 D.“金瓶掣签”制度的制定
2007年山东临沂市中考历史试题
11.史书记载:主父住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指的是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唐太宗
12.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①会子②蕃坊③瓦舍④岁币⑤互市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2007年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学业(升学)质量检查
历史试题
1、你认为下列远古居民最有可能住在右图所示房屋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2、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3、下列人物中能称得上“化佗再世”的是( )
A、李耳B、李冰C、李春D、李时珍
2007年广东省汕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
1.某电视台举行“爱我家乡”知识竞赛,其中有道题是:“广东大部分地区在秦朝时属于
下列哪一郡管辖?”正确答案应该是
A.象郡 B.桂林郡
C.辽东郡 D.南海郡
2.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人的(B)

3.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2007年漳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
1、 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那本书是:( )
A.《论语》 B. 《史记》 C. 《资治通鉴》 D. 《本草纲目 》
2、 图1所示工程修筑于战国时期,至今仍碧水长流。如果想一睹这一古代工程的风采,应该到:图1是都江堰)( )
A.浙江绍兴 B. 湖北随县 C. 四川成都 D. 河南洛阳
3、 下列四项史实, 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B. 火烧赤壁——三国鼎立
C.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 D.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开元盛世”
2007年芜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开卷)
l、 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灭亡,它实际存在
A、 211年 B、 210年 C、 212年 D、193年
2、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建立者的图像,请你按时间顺序为其排列

A、①②④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3、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题
重庆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参考试卷
22.以下是《华阳国志》中有关都江堰的叙述:
岷山多梓(树)、柏(树)、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工省用饶(都江堰修成后可利用岷江水运送岷山上的木材)。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回答:
(1)都江堰是在哪一时期由谁主持修建的?(2分)
(2)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都江堰的作用。(3分)
(3)你认为我国古代都江堰的建成向人们昭示了什么?(1分)
(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2分) (2)运输、灌溉、防旱防涝。(3分)
(3)中华民族的勇敢和智慧等。(1分。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分。)
海南省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题
41.仔细观察以下三幅图:

请回答:
(1)图A中人物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他是 ______ (名字)(2分)生活在______ (时期)(1分)。
(2)图B显示的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______ (名称)(3分)。
(3)图C为某古典名著的插图,描绘了女主角林黛玉焚毁诗稿的情景,这一名著是《 ______ 》(3分)。
41(1)孔子(2分) 春秋(1分)
(2)造纸术(3分)
(3)《红楼梦》(3分)
河南省课改实验区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5分)
材料一:2006年8月3日至15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意大利等丝绸之路亚欧沿线国家的代表和中国的代表在新疆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国家协商会议,最终形成未来共同行动纲领,这标志着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进入实质性准备阶段。
材料二:近两年来,中国先后与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国互办文化交流年活动,促进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列举出沿丝绸之路传播到东方和中国西传的一些物产和文化艺术。(2分)
中国西传的有丝织品、冶铁技术、造纸技术等;西域欧洲传入中国的有毛皮、汗血马、瓜果蔬菜、佛教、雕塑艺术等
(2)古代不同民族间交往的形式有哪两种?现代文明交往中我们应持什么态度?(3分)
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两种形式。现代文明交往中对代不同的文明我们应爱其所同,敬其所异,借鉴吸收,平等互利,和平交往
韶关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政史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工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自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奉使西洋,诒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岸,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回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衡者。 ——《明史》
请回答:
(1) 上述材料与什么历史试卷有关?(2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条件有哪些?(2分)
(2)明朝时既有友好的对外交流,也有敌对的战争冲突。明政府曾派出一位韶关籍明将援朝抗倭,你知道他是谁吗?(1分)你能再列举一位古代韶关的历史名人吗?(1分)
(1)郑和下西洋;(2分)明政府的支持、国力雄厚、 船舶先进、 航海技术先进、 航海图和罗盘针的应用、 航海人员不畏艰险的顽强意志等(2分)
(评分说明:学生只要列出其中两点即可)
(1) 陈璘(1分)张九龄、余靖、侯安都等(1分)
(评分说明:学生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安徽省2007年中考历史试卷
13.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图一是古代欧洲( )式建筑的典范(1分);图二是达?芬奇的经典名画《 》,它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 )思想。(2分)
(2)图三是京剧的脸谱,近代安徽戏曲大师( )被誉为京剧的鼻祖(2分)。
(3)图四“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把中国传统的印章和( )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
蕴涵着浓浓的中国韵味,展现着汉字的独特魅力(1分)请你完成以下汉字字体的演变图
——金文——小篆—— ——楷书、草书、行书(4分)
(1)哥特、《蒙娜丽莎》、人文主义(各1分);(2)程长庚(2分);(3)书法(1分),甲骨文,隶书(各2分)。
2007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
2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你得到关于大运河的历史信息是什么?(3分)
(2)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著名工程。(4分)
(3)从材料二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谈谈你的体会。(3分)
(4)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从历史角度说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3分)
26.(1)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3分,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长城、金字塔。(每个工程2分,共4分。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3)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3分。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可得分。)
(4)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的交流,影响深远。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3分。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007年山东临沂市中考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残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矣,而皆开自黄婆一人,是不当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与先蚕同列祀典乎?
—王应安《柳南续笔》
原文大意::现在榨布广泛应用,用来御寒保暖,无论老少贵贱都离不开它。棉布成为后世的主要衣被原抖,其作用甚至超过了丝绸,这都是黄道婆一人的功劳.难道不应该像拜祭神灵一样崇敬她,让她享有与蚕神螺祖同等的祭祀吗?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在棉布盛行之前,我国人民的主要衣被原料是什么?(2分)
(2)材料中所说“黄道婆一人的功劳”是指什么?(2分)你怎样看待这一说法?(4分)
(3)黄道婆的成就对她的故乡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1)丝织品(丝、丝绸)、麻织品(麻布、麻)。(2分)(2)革新棉纺织工具和织造方法,促进棉纺织业发展。(2分)这一说法充分肯定了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但说成是“黄道婆一人的功劳”,夸大了其个人作用(因为她是在学习黎族人民先进棉纺织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革新)。(4分)(3)使她的故乡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发生了报木性变化,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2分)
2007年广东省汕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
航海家项目 郑和 哥伦布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各次航海的船只 大小船只200多艘 最少3只,最多17只
每次航行人数 约2.7—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材料二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
指南针,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在广州港一个口岸,每年海上遇难人数达l万至
1.2万人。……(在定海时)惊奇地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道“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得照抄材料)(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嘎尔尼使团对清朝当时航海状况的评价。(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出现材料二所述情况的原因是什么?(5分)
29. (1)时间早(1分),次数多(1分),人数多(1分),船队规模大(1分)。(如学生只是照抄材料一,酌情给1—2分。)
(2)中国的航海技术停滞不前。(3分)(如学生仅从造船技术方面作答,酌情给1—2分。)
(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分);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创新精神(3分)。

2007年漳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
31、材料1:见图6(玄奘)
材料2: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材料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帝
请回答:
(1) 材料1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
(2) 依据材料1,2指出唐朝时期对外政策的特点?
(3) 材料3中的“天朝”是指哪个朝代?“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4) 对比以上两种对外政策,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以古鉴今?
31、(1)玄奘 (2)开放或开明
(3)清朝 “ 闭关锁国政策”或“闭关政策”
(4)坚持改革开放的对外政策,学习别人的长处,发展自己(其他意思相近即可)
三、综合题
2007年常德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历史
43、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你认为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2分)
(2)明朝和清朝前期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各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3)为加强与外国的联系,明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收到什么效果?(2分)
(4)清朝前期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你认为这一对外政策的实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此你有何感想?(5分)
43、(1)君主专制达到顶点,社会出现全面危机,(1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1分)
(2)戚继光抗倭,荡平了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分)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2分)清军在两次雅克萨之战中打败沙俄,赶走了沙俄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的疆土。(2分)
(3)郑和下西洋。(1分)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1分)
(4)闭关锁国。(1分)影响:对外国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限制了中外正当交往和中国吸收外国先进文化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2分)感想:开放则兴,封闭则衰。(2分)(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皆可给分)本篇文章转载自618教育网原文链接:http://www.618jyw.com/Article/ShowInfo.asp?ID=78470&Page=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