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复习——地理计算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日期: 4.9 课标要求:1.比例尺的计算2.海拔和相对高度计算3.气温 降水的计算4.区时的计算5.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计算 学习目标:通过比例尺的计算、大小及意义,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考察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计算以及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计算两地之间的温度差.计算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年降水量等.有关人口方面(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等)的计算经纬度与实地距离的换算.结合地球的运动,考察不同地区时间的早晚或通过新闻实事计算不同地区的时间等。类型一、有关比例尺的计算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表示方法:数字式:如 1 1000000或1/1000000或百万分之一21cnjy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线段式:3.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图上距离的单位一般是厘米,实际距离一般用千米,1千米=100000厘米。4.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的范围:比例尺的分子固定是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在进行比例尺的计算与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单位换算统一。②比例尺的大小实际上是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③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典型例题】1.(2018东营)小刚同学要用A4纸(长约30cm,宽约21cm)绘制校园操场(有周长400米的标准跑道)示意图,他选取的最适合的比例尺是( )A.1: 200 B.1: 800 C.1:8000 D.1:20000解析:学校操场的范围较小,适宜用大比例尺,故排除CD,A中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2米,B中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8米,长400米的标准跑道最长边不超过200米,A4纸长约30cm所以选B【典型例题】2.(2017?滨州)图中甲、乙两村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它们之间的实地距离是1200米,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约是( C ) A.1:6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400米 C.1:60,000 D. 【典型例题】3.(2017?滨州)读“等高线地形图”和“泥石流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 663 米.A点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鞍部 .(2)沿甲、乙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 甲 .(3)图中B、C两地适宜搭建帐篷的是 B .(4)李庄和吴庄图上距离约为1.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2.4 千米.(5)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谷地带,如图中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 ① .(6)为了不妨碍地面交通,高速铁路基本上采用修建高架桥和隧道的形式.图中高速铁路的走向是 西南﹣东北 ,D、E两处需要修建隧道的是 D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从图中可以看出,最高山峰的海拔是663米.图中A点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应为鞍部.(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因此沿甲、乙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甲.(3)图中C处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B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因此,B、C两地适宜搭建帐篷的是B.(4)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2千米,李庄和吴庄图上距离约为1.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2.4千米.(5)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谷地带,泥石流发生时,应向与泥石流垂直的方向逃生;因此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①.(6)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图中高速铁路的走向是西南﹣东北;D、E两处需要修建隧道的是D,因为D处为山脊,E处为山谷.故答案为:(1)663;鞍部;(2)甲;(3)B;(4)2.4;(5)①;(6)西南﹣东北;D.【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典型例题】4.(2018?东营)如图是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1).正在该区域进行地理野外实习的大学生,准备在图示区域宿营.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宿营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易形成河流,不适宜宿营;图中②处等高线密集,为陡坡,不适宜宿营;图中③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不适宜宿营;图中④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且等高线稀疏、坡缓,最适宜宿营;依据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地形类型为盆地B.②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C.①地和②地的相对高度为100米D.若②、③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3千米【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该地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且最高处海拔高于500米,为山地,故A错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②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故B错误.①地海拔高度为250米,②地海拔高度为3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300米﹣250米=50米,故C错误.若②、③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3×100米=300米,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典型例题】5..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如果量得山顶C到山顶B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A.1 000米 B.1 250米 C.1 500米 D.1 800米【答案】C【孝查点】比例尺的计算。【解题思路】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比例尺,1厘米表示500米,山顶C到山顶B之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为1500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典型例题】6.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外出考察某山地时,准备了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如图),以便确定登山线路.读图回答. 2.量得山顶甲到陡崖F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那么它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A. 500米 B. 3千米 C. 20千米 D. 300千米【答案】B【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的比例尺为1:100000,量得山顶甲到陡崖F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3厘米×100000=3千米.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类型二、有关海拔与相对高度、气温之间的计算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外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甲的海拔为1500米,乙的海拔为500米,甲乙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3.海拔与气温之间的计算(1)气温递变规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2)相差温度=两地间的高度差÷100×0.6℃日均温当天各次观测到的气温之和除以当天观测的次数气温日较差当日最高气温-当日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于全年每月平均降水量之和【典型例题】(2014·牡丹江学业考)测得某地山脚的海拔是280米,气温为24℃,山顶海拔为1280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则山顶的气温是( ) A.15℃B.30℃C.18℃ D.20℃【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估算某地气温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估算某地气温的方法:某地气温=已知气温+(或-)相对高度÷1 000×6,计算山顶气温,根据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可知,应该用减法,即某地气温=24℃-(1 280-280)÷1 000×6=18℃。读图,完成(1)~(2)题。(1)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图中等高距是( )A.45米 B.35米 C.50米 D.20米(2)A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338米 B.200米C.285米 D.400米【答案】(1)C (2)A【考查点】等高距的计算和山峰海拔高度的估算。【解题思路】由题中等高线图可知,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矩为50米;山峰高度位于300米等高线圈内,没有出现新的等高线,即可知道山峰海拔处于300~350米之间。21教育网3.读“某地等高线图”及瀑布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 图中阴影区域是一村庄,该村庄所处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2)乙地相对于B山顶的的高度是_________米。(3)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可能出现瀑布的是 ___________。(4)若图中A、B两个山顶的距离是5厘米,根据图上比例尺,计算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答案】(1)盆地? (2)490米?(3)甲??(4)10千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图中阴影区域等高线稀疏,且四周海拔高,故该村庄所处的地形类型是盆地。读图可知,乙地海拔为100米,B海拔为590米。则乙相对于B山顶的的高度为590-100=490米。(3)由右图知,瀑布的落差大,坡度陡,几乎垂直,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现为等高线重合。据此读图可知,甲处等高线重合,且甲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即位于河谷地带,故可能出现瀑布的是甲。(4)图上比例尺的含义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千米。若图中A、B两个山顶的距离是5厘米,则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2×5=8千米。21cnjy4.如图,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______ . A.鞍部???????B.陡崖???????C.山谷?????????D.山脊 (2)图中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______ 米,若①地的气温是20℃,此时②地的气温是 ______ ℃. (3)某地理兴趣小组进行登山活动,A、B两条线路中,比较容易攀登的是 ______ . (4)图中王村位于赵村的 ______ 方向. (5)图示地区位于 ______ (低、中、高)纬度地带.【答案】A;300;18.2;B;西北;中【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图中甲地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鞍部. (2)图中①地的海拔为200米,②地的海拔为5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500-200=3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若①地的气温是20℃,此时②地的气温是20℃-(500-200)÷100×0.6℃=18.2℃. (3)某地理兴趣小组进行登山活动,A、B两条线路中,比较容易攀登的是B,原因在于B处等高线稀疏,坡缓. (4)依据指向标确定方向,图中王村位于赵村的西北方向. (5)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图示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带. 故答案为:(1)A;(2)300;18.2;(3)B;(4)西北;(5)中类型三、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解读规则】 1.计算方法: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密度=人口数量/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2.表示意义: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一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人口密度表示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3.把握规律:(1)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即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增长快,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增长慢。(2)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带人口稠密,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少。【计算误区】(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数值与变化。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来源:学_科_网Z_X_X_K]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数时,表示人口在不断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时,表示人口停止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时,表示人口在不断减少。不能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就以为人口减少,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就表示人口增长。(2)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千米2来表示。4.人口密度表示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状况,密度大代表人口稠密,密度小代表人口稀疏,与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快慢和经济发展状况没有必然的联系。出生率出生率=(出生人数/总人数)×100%死亡率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数)×100%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数-死亡人数)/总人口数×100%人口密度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千米2)来表示人口密度=某地总人口数/该地总面积【典型例题】(2018·湖南)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C【解析】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①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状态,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③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 故选:C。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这样就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本题考查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公式,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典型例题】1.人口密度以及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研究一个地区人口状况的重要数据.根据表格数据判断(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出生率(%)死亡率(%)张村1454.52.7李村1823.22.9A. 李村人口总数少 B. 李村人口密集C. 张村人口增长慢 D. 张村人口密集【答案】B【解析】解: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张村人口密度小于李村,李村人口密集;人口的自然增率=出生率-死亡率,据此计算可得,张村人口的自然增率=4.5%-2.7%=1.8%,李村人口的自然增率=43.2%-2.9%=1.3%,张村人口增长块.根据题意,选项B符合. 故选:B.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本题考查的是人口密度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理解答题即可.【典型例题】2.下列是四个国家人口资料数据,据此完成下题。 国家 英国 巴西 德国 尼日利亚 出生率(%) 1.20 2.03 0.97 4.01 死亡率(%) 1.08 0.73 1.04 1.23 (1)通过计算得出,英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 0.12% B. 1.08% C. -0.18% D. 1.02%(2)通过计算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A. 英国 B. 巴西 C. 德国 D. 尼日利亚【答案】【1】A【2】C【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过读图,得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再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即可计算出英国的自然增长率是0.12%,德国的自然增长率是-0.07%。故A对,BCD错。故选A。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过读图,得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再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即可计算出英国的自然增长率是0.12%,德国的自然增长率是-0.07%,通过比较表中四个国家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是尼日利亚,最小的是德国。故C对,ABD错。故选C。本题考查对人口问题及其影响的理解?通过读图,得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再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即可计算出德国的自然增长率是-0.07%,则德国人口出现负增长。针对德国出现的人口问题,显然控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的措施不合理。故B对,ACD错。故选B。【典型例题】3.某市面积为1000平方千米,人口为25万,该市的人口密度为(??)A. 25人/平方千米 B. 2.5人/平方千米C. 2500人/平方千米 D. 250人/平方千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人口密度的概念的理解。人口密度指的就是每平方千米内的人口数;人口除以面积就可以计算出人口密度,25万人÷1000平方千米=250人/平方千米,故选 D。类型四、计算时间1.计算当地时区 2.计算时区差 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时,东九区的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的区时为6-5=1时。日界线和日期的变更 国际上规定,原则上把东西十二时区之间的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时刻。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都相同,同一纬线上,东早西迟时区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7.5°E~7.5°W为0时区区时每个时区均采用其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这就是该时区的“区时”,越向东时间越早日界线180°经线附近的一条假想线,也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减一天;向西越过,加一天五、纬度与实地距离的换算 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约111千米。【典型例题】1.右图岛屿南北端的直线距离约为(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0°,距离相差110千米)( )A.220千米 B.330千米 C.440千米 D.550千米(解析)从图示80°经线上看,岛屿北端纬度约为10°N,岛屿南端纬度约为6°N;根据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一度,距离相差110千米,计算得出4×110千米=440千米;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典型例题】2.2016年2月13日马刺队与火箭队的常规赛于当地时间20:00在纽约(西五区)开始。CCTV5的现场直播时间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在的位置分别是( )21cnjy.comA.2月13日9时 ① B.2月12日9时 ②C.2月14日9时 ③ D.2月14日9时 ④【答案】D【考查点】时间计算和二分二至点的判断。【解题思路】纽约位于西五区,我国采用东八区的地方时,北京位于纽约的东方北京的区时=20+(8+5)=33-24=9,所以CCTV5直播的时间为2月14日9时;2月13日位于冬至日到春分日(12月22月~3月21日)之间,应为④位置。(2016?滨州)北京时间2016年3月9日12点,围棋人机大战首局在韩国首尔四季酒店打响.据此回答题.【典型例题】3.(2分)如果身在伦敦(中时区)的留学生要观看首场比赛的网络直播,观看时间应该是当地的( )A.3月8日4:00 B.3月8日20:00 C.3月9日4:00 D.3月9日20:00【分析】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区时计算方法如下:确定两地的时区;根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差的时间为二者的时区数之差)计算时差;区时的计算可以利用“东加西减”原则,即已知偏东时区的区时求偏西时区的区时用减法,反之,用加法.【解答】解:围棋人机大战首局在北京时间2016年3月9日12点于韩国首尔四季酒店打响,伦敦(零时区)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远在英国伦敦(零时区)的中国留学生小郭观看直播的时间是当地时间2016年3月9日12点﹣8=3月9日4:00.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时的计算方法.(2017?滨州)材料 作为中国首艘太空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于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在文昌发射。 【典型例题】4.美国旧金山(西八区)唐人街的华侨观看天舟一号发射的最佳时间是( A )A.4月20日3时41分 B.4月21日3时41分 C.4月20日7时41分 D.4月21日7时41分直击中考1.下列表示北京的四幅图中,地图比例尺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读下图,完成第2题。2.图中线段式比例尺转化为数字式,正确的是( )A.1∶100 B.1∶300C.1∶10 000 D.1∶30 0003.一幅残破地图,比例尺已失去。但已知地面上A、B两地相距12千米,图上两地相距为6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 )www.21-cn-jy.comA.1∶20 000 B.1∶200 000C.1∶2 000 000 D.1∶20 000 0004.将1∶10 000 000的某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B.在原图上某河流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D.新图比例尺为1∶20 000 000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第5题。5.甲地的海拔是(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完成第6题。6.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为(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读图,完成第7题。7.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600米 B.900米 C.1 000米 D.1 200米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第8题。8.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海拔( )A.小于1500米 B.小于2100米C.大于2100米 D.大于3500米读我国局部地区“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第9题。9.下列对图示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气温:甲地>乙地>丙地B.气温差异:甲地>乙地>丙地C.甲、乙、丙三地都位于平原上D.热量充足,作物生长期长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第10题。10.若①处海拔为1 250米,气温为5℃,则⑤处(海拔取平均值)气温为( )A.0.8℃ B.4.2℃ C.9.2℃ D.37℃11.我国领土最西端(约73°E)在帕米尔高原上,据此可知3月21日我国领土最西端日出时北京时间是( )A.8:18 B.9:08 C.10:28 D.11:1812.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月30日12时,北京应为( )A.4月30日1时 B.5月1日1时C.4月29日1时 D.5月1日9时13.下图是一幅平面图,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河流流向大致从____流向___。(2)甲村位于乙村的____方向。(3)若A、B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地距离是10千米,则该图的比例尺是____(数字式)。14.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2)C处如果有山溪淌过,有可能形成瀑布景观,C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___。(3)图中两条虚线所示地形部位,可能有小河流淌的是____(选填“①”或“②”),因为此线为山谷。答案--5.BCBBC 6---10.BBCBC 11---12.BB13.(1)__东__流向__西__。(2)__东北__方向。(3)__1∶500__000__(数字式)。14.(1)__100__米。(2)__陡崖__。(3)__②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