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第二学期龙港实验中学社会法治第一次月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年度第二学期龙港实验中学社会法治第一次月考

资源简介

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社会法治试卷
2018年度第二学期龙港实验中学
八年级下册《社会法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班级??????????????? 姓名???????????????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8 页,有两大部分,25 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祝你成功!
Ⅰ历史与社会部分
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都不给分。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内。共20分)
1. 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有( )
册封达赖和班禅 设立噶厦和榷场
设置驻藏大臣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时京官每日入朝,必与妻子决,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一历史记载 可能与下列哪些史实有关( )
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②锦衣卫的无孔不入
③文字狱的无中生有 ④内阁制度的设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清朝时被称为“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的我国固有领土是( )
A.台湾及附属岛屿 B.南海诸岛 C.海南岛 D.库页岛
4.明成祖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在一些地区取消了土司制度,设立与中原地区相同的行政制度。该地区是( )
A. 天山以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D. 东南沿海地区
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推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多次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 稳定了东北边疆地区
B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C 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 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D 1771年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的领导下,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6.小张将我国历朝的制度创新归纳成下表,请判断表中内容正确的一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朝代 秦朝 隋朝 唐朝 清朝
制度创新 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科举制度 三省六部制 金瓶掣签制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热播电视剧《宫》中的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 ②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
③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
《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9.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乾隆皇帝祝寿 B.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
C.传播西方基督教 D.传播西方的工业文明
10.1368-1840年明清时期总的历史特点是………………………………………… (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二.非选择题(两大题共30分)
11.(14分)仔细观察以下三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一、二和图三分别是哪个朝代的行政机构示意图?(3分)
与图一相比,图二在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上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与图二相比,图三在中央机构上又有什么变化?(2分)
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中国明清时期,有辉煌,也有顿挫;让我们振奋,也让我们心痛??????。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回望盛世】









上述两位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请你结合史实说明之。(4分)


【危机前夜】
材料一:(雍正帝)我国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朕观四民(指士、民、工、商)之业,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生死人者。——王先谦:《东华录》记乾隆皇帝语
材料三:“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材料四:(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乾隆22年清廷旨令
材料一到四分别反映了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或措施?(4分)


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与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有关系吗?请阐述你的理由。(要求:思路清晰,逻辑严密)(6分)




【历史启迪】
根据上述材料,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你认为该怎么做。(2分)



Ⅱ道德与法治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都不给分。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内。共20分)
1.( )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A.立法机关 B.司法机关 C.监察机关 D.行政机关
2.“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这两句古语启示政府要(  )
①审慎行使权力坚持民主决策 ②密切联系群众广泛集中民智
③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 ④加大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这说明宪法(  )
A.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B.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C.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D.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入了一些媒体使用率很高的网络流行词,其中“有权不可任性”浸润人心。对于“有权不可任性”最贴切的理解是( )
A.依法行政 接受监督 B.履行职能 服务人民
C.简政放权 民主决策 D.发扬民主 提高效率
5.下面的知识结构图中,①处应该填的最恰当内容是( )
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C.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D.规定人民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我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条指出了我国的( )
A.国家性质 B.根本制度 C.根本任务 D.奋斗目标
7.右边漫画《如此为民》中的做法(  )
①保障了公民权利的实现
②滥用了权力,滋生腐败现象
③没有规范行使国家权力
④依法行使权力,依法行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7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某班围绕“我与宪法”召开了主题班会。据此回答第8——9题。
下列是同学们发表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
①宪法赋予我权利,行使权利应遵规②宪法规定我义务,履行义务是天职
③宪法尊严我维护,践踏宪法敢斗争④宪法意识我树立,违宪行为必受刑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学校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有利于( )
①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尊严②杜绝违宪行为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校园④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师生宪法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右边漫画《以罚代管》说明(  )
①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落实
②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已经实现了依法管理
③部分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依法履行职责
④权力是把双刃剑,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三大题,共30分)
11.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比较法律条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

根据材料中的相关法律,评析小立的行为。(4分)

根据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认同和践行宪法。(4分)









1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人权的哪些显著特点?(2分)



材料二:2018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2019年新年贺词:“??????这一年,脱贫攻坚传来了好消息。全国又有125个贫困县通过验收脱贫,1000万农村人口摆脱贫困。17种抗癌药降价并纳入医保目录,因病致贫问题正在进一步得到解决??????”“2019年??????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要如期完成,还得咬定目标使劲干??????
(2)每年习主席的新年贺词中都特别关注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国家贯彻落实了哪一宪法原则?(2分)


结合上述宪法原则,谈谈我国重视脱贫工作的必要性。(4分)
























1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了解宪法结构】学习宪法,先从了解宪法构成开始。某班准备利用板报将宪法的目录呈现给大家,以便同学们全面了解宪法。
(1)请将下图中宪法目录第二章的标题补充完整。(2分)

标题是???????????????????????????????????
(2)

上图是某位同学学习“国家机构”内容后完成的结构图。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三者之间的关系(4分)


【学习宪法内容】
宪法条文摘录:
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三章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3)宪法的上述规定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哪些道理?(4分)



2018年度第二学期龙港实验中学
八年级下册《社会法治》第一次月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C C C D B B C

一、选择题(20分)
二、非选择题(30分)
11.(1)图一:元朝;图二;明朝;图三;清朝。(3分)
(2)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形成内阁制度;地方:废中书省,设“三司”。(每点2分,共6分)(3)增设军机处。(2分)
说明到了明清时期,皇权高度强化,君主专制统治发展到顶峰。(3分)
(1)16世纪中期(或明朝初期)戚继光奉命抗击倭寇,并取得决定性胜利,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被肃清。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打败了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们都为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以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4分)(能写出史实2分,相同的意义1分,逻辑清楚1分)
分别反映了明清时期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君主专制强化、八股取士和闭关锁国等政策(每点各1分)
本题采用水平分层评价。
水平1:孤立地从1个角度来说明,如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海外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机会。(1分,有因果逻辑表述加1分)
水平2:从2个角度来说明,如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海外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机会;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有因果表述加1分)。
水平3:从2个以上角度说明,并有因果逻辑表述,语言简洁,思路清晰。(3-4分)
如:如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海外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机会;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水平4:能够从3个以上角度说明,并有因果逻辑关系表述,思维严密,语言简洁.(5-6分)
如;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的思想,阻碍了中西之间的交流,造成了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严重脱节;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限制了海外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机会,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总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政策与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密切相关。
(4)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行素质教育。(答任何一个方面即得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A C A C A C C

Ⅱ道德与法治部分
(1)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歌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国歌法是宪法的具体化。(4分)
小立的行为是违法的、不尊重国歌的行为。奏唱国歌时,应当肃立,举止庄重,不得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中学生应增强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守法。(4分)
①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和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到行动中。(4分)(其他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1)我国人权的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等特点(写出两个性即得2分)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2分)
贫穷是实现人权最大的障碍。减贫行动是我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脱贫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说我国重视脱贫工作是非常必要的。(4分)
(1)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分)
三者的内在联系是:人民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它监督。(4分)
体现的道理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④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⑤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写出其中任何2条即可得4分)
第 3 页 第 4 页
道法答题卡
一.选择题(20分)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A B C D
二.非择题(共30分)
11(12分)
(1)
                                                
                                           。(4分)
(2)
                                                
                                                
 
                                                
                                        。(4分)
(3)
                                                
                                         
                                            。(4分)
 
                                                
12.
 (1)
                                            。(2分)
(2)
                                           。(2分)
(3)
                                                
 
                                                
                                           。(4分)
 
 
13(10分)
 (1)                                      。(2分)
 (2)
                                                
 
                                                
 
                                               
 
                                        。(4分)
 (3)
 
                                                
                                                
 
                                                
                                        。(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