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联系的思维 复习的桥梁——九年级一轮复习《守望精神家园》教学设计一、教育价值1.自我成长: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2.我与他人的关系:在复习中,学会和他人在竞争中合作,通过互助学习获得双赢。3.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懂得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努力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教学目标1.掌握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统美德、高扬中国精神、构筑中国价值这四个考点的具体知识。2.学会用联系的思维对考点进行复习,理解中考主观题得高分的标准。3.培养学生把个人的成长和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的情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具体联系。难点:理解并应用中考主观题的赋分标准。四、教学过程导入:1.展示:三句名言。提问:这些诗句反映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2.回答:这三句话反映出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的联系;个人和他人的联系;个人和国家的联系3.展示:2017年和2018年的中考主观题。设计意图:由三句名言导入,一是契合文化的主题,二是契合联系的思维。展示两道中考真题,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思维方式和中考的联系。环节一:鉴别联系、梳理知识(一)问题一1.提问: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中国价值在内涵上有什么共同点?2.回答:爱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法治等。3.小结:通过问题一,我们鉴别出第一种联系:共同点或交叉联系。(二)问题二1.提问:文化自信,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中国价值对什么具有共同的推动作用?2.回答: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统美德,高扬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都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知识支持。3.小结:通过问题二,我们鉴定出了第二种联系:互相影响(促进或阻碍)(三)问题三1.提问:中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用图示法鉴别两者的联系。2.样例:举例图示违法和犯罪的包含关系。3.回答:请同学上台画中国精神和价值观的关系,并说明理由。4.小结:通过问题三,我们鉴别出第三种联系:包含(整体和部分)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的回答,鉴别出联系的三种具体联系:共同点,相互影响,包含等。环节二:搭建联系、理清脉络1.提问:我们将利用鉴别出的联系来搭建联系,首先,我们搭建的是这四个考点之间的联系。2.回答:填写知识结构图,搭建四个考点之间的联系。3.提问:下面我们搭建这四个考点和其他52个考点之间的联系。4.学生进行抢答。设计意图:通过填写知识结构图,抢答考点联系等活动,让学生搭建起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环节三:应用联系、实战训练(一)主观题一1.提问:老师给大家展示一道样题,同时也给大家附上了两个答案。第一则答案只有3分;而第二则答案有9分。请同学们对比两则答案,找到高分秘笈。2.学生小组合作,回答问题。3.小结:设问完成方面:(1)要有针对性,怎么问,怎么答。(2)精准完整回答问题,要有系统性。学科素养方面:(1)准确完整使用学科知识。(2)运用相应的学科思维。(3)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书面表达方面:语句要有条理、力求简洁、简明、清晰。(二)主观题二1.提问:下面我们将利用这一高分秘笈,来给一道主观题的答案赋分并进行修改。2.学生小组合作,回答问题。3.小结:如果我们只是用简单的材料对观点的话,可能只能得到6分,我们要想得高分,就必须重视设问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要用条理、简明清晰地进行书写。设计意图:通过对第一道主观题两则答案的对比,让学生找到中考主观题的高分秘笈,初步了解中考主观题的评分标准。通过对第二道主观题答案的赋分和修改,让学生学会运用刚才得出的评分标准。总结寄语:今天我们通过联系的思维进行复习,鉴别了联系,搭建了联系,也应用了联系。最后,送大家一段话,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考试与人生之间是有联系的;个人与国家之间是有联系的;希望同学们,鉴别出真联系,构建出人生和国家的好联系!设计意图:由考试和人生的联系,拓展到个人和国家的联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希望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努力和祖国的未来连接起来。磨砺中精进 奋斗中前行——《初三一轮复习》教学反思????作为第一年教初三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当我接到公开课任务的时候,觉得有点手足无措。在历经一个多月的打磨中,在中心组老师和教研组老师的帮助下,我在学科素养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也有了一些思考和反省:一、让复习课变得有趣????复习课向来是枯燥的,初三复习课更是如此。因此,如何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初三复习课变得生动活泼,是我准备这次初三复习课的初衷之一。在第一遍试上的导入环节,我选择用了一幅“考查眼力”的动物图片,这一幅图片里包含了十只动物。我问学生:“我们来到了一个动物保护区,你能看清,我们要保护哪些动物吗?”“海洋保护区内不少鲸鱼搁浅死亡,你觉得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呢?”从试上的效课看,学生踊跃回答,饶有兴趣。????在第一遍试上的第二个环节,我让学生运用刚才鉴别出的联系,找一找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统美德、高扬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这四个考点与其他考点之间有什么具体的联系。上完以后,中小组的老师建议,单独回答的方式,学生没有什么兴趣,可以每人发一张考点,让学生到讲台上抢答,然后老师对学生进行采访。从第二遍试上到最后的正课,我都采用了这一方式,比起第一种方式,这种形式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本课的主观题训练中,我选用了电影《流浪地球》的素材作为背景材料,这样的素材贴近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地进入情境的思考中。令人遗憾的是,在正式的课堂中,这节复习课并没有过多的体现出“有趣”,我想有几点原因,一是本节课的内容可能稍显复杂,有些地方超出了学生最近发展区,二是本节课的形式还不够新颖,不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教师没有采取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兴趣。二、让复习课变得有味????道德与法治课的魅力在哪里,王小叶老师说:“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学生认识、理解复杂社会生活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我们学科独特的理论和思维就能够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真实生活图景和解决复杂问题,帮助学生做一个明智的人,这就是我们学科的魅力。”同样的,初三的复习课也需要彰显出道法学科的魅力,让复习课变得有味。本节课的课题就是“联系的思维?复习的桥梁”,环节一的鉴别联系,环节二的搭建联系,环节三的应用联系,都是让学生运用联系的思维去梳理考点,找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具体联系;运用联系去搭建知识与知识的关系;运用联系去做主观题。????上完后,有的老师反馈,联系的思维属于高中的内容,讲给初中生听是不是有点难了,我想一方面,我们应选用一些高中的知识进行初高中的衔接,另一方面,也应该考虑到初中学生,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学情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后者,在这节课中,我考虑得还不够多,造成了有些题目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三、让复习课变得有神????道德与法治课最根本的是贯彻立德树人的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过健康向上的人生。初三的复习课虽然是以知识复习为主,但能否在其中渗透立德树人的要求呢?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有意在知识和考点的讲解中渗透爱国主义的精神。比如,在导入环节,我让学生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理解个人和国家的联系;背景音乐的选用方面,我用了《一条大河》《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作为背景音乐;在最后的寄语中,告诉学生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个人和国家之间也是有联系的。虽然本节课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考点,但中考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应该在复习上更多的贯彻立德树人的要求,这也是我在今后的上课过程中更加需要注意的地方。四、让复习课变得有形????一堂课需要有清晰的结构。第一遍试上时,我的课题是“科学的思维,高效的复习”,向学生介绍了分析思维中的逻辑分析,主体分析,模块分析;综合思维中的异同关系和影响关系。上完以后,中心组和教研组的老师都说,容量太大,结构不清晰简明,超出了学生理解的能力和范围。最后经过讨论,决定只保留联系的思维。在第二遍试的第三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五类题型:困惑题、电影题、选择题、主观题、时事题;第三遍试上的时候,去掉了二个题型;第四遍试上的时候,只保留了主观题。这给我的启示是,课堂不能求全,不能走马观光,而要简洁、清晰,把东西讲透。独树难成林,在一个多月的备课过程中,市中心组的老师们,东外政治组的同仁们,给了我无私的帮助,让我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科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让我知道,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在磨砺中不断精进,在奋斗中不断前行,才能够承担起自己肩膀上的责任和独特使命!评课联系的思维 复习的桥梁????王谨业老师的这节复习课深入浅出、逻辑性强、重点突出,令人印象深刻、感触良多。情感理性并存,感受联系????导入环节王老师用了三句名言和两道中考主观题的设问,先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个人与自己、他人、国家的联系,再以中考真题的呈现,使学生感受到“联系”思维在中考中的重要性。归纳指引结合,理解联系????王老师通过三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找关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中国价值、文化自信之间的联系,从是什么、为什么角度加以提示,配合图示鉴别,清晰呈现出联系的具体形式,梳理考点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联系。整合发散一起,搭建联系????在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王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整合四个考点之间的联系之后,让学生发散思维,搭建四个考点与其他考点的知识,使联系的思维在知识点中发散,培养学生联系的学科思维。理论实战联系,落实应用????就整节课的环节而言,从鉴别到搭建,再到题目实战,是一个理论落实到实践的过程。在每一个环节中,几乎都将理论与实战联系在了一起,尤其在环节三中,让学生对比答案,寻找高分秘籍,又转换身份,变成“小老师”赋分,使得学生更加全面理解主观题评分标准。????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课环节鲜明、层层递进,从认识到实践,训练学科思维,落实学科素养,使人受益匪浅。理直气壮上好新时代思政课????2019年4月4日下午,在南京市伯乐中学报告厅,王谨业老师开设了一节市级公开课《联系的思维?复习的桥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更觉得我们应该理直气壮上好新时代思政课。???1.理直气壮上好新时代思政课,要求我们的思政课堂政治要强。????政治要强,就是指我们的课堂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王谨业老师在课堂中,由浅入深的从传统文化讲到传统美德,从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讲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更是用联系的思维把知识串联起来,阐述它们对实现中国梦的作用,课堂的政治性强。???2.理直气壮上好新时代思政课,要求我们的思政课堂情怀要深。????情怀要深,就是指我们的课堂要“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王谨业老师通过联系的思维贯穿整节课堂,最后升华到培养学生建立把个人的成长和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的情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更加体现了此节课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时时处处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家国情怀。???3.理直气壮上好新时代思政课,要求我们的思政课堂思维要新。????思维要新,就是要“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王谨业老师通过经典古诗和中考真题进行导入,引出“联系”的学习方法。他首先通过鉴别联系、梳理知识,厘清了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社会主义价值观间的联系,引出普遍联系、整体和部分联系的科学思维。然后王老师通过填写知识结构图,抢答考点联系等活动,让学生搭建起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来理清脉络。充分体现了我们新时代思政课堂不仅要传授学生正确的思想理论知识,还要把科学的思维方法带到课堂上,传递正确的思想,训练学生的思维。???4.理直气壮上好新时代思政课,要求我们的思政课堂视野要广。????视野要广,就是要“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王谨业老师在应用联系、实战训练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通过对第一道主观题两则答案的对比,让学生找到中考主观题的高分秘笈,初步了解中考主观题的评分标准。再通过对第二道主观题答案的赋分和修改,让学生学会运用刚才得出的评分标准。这样从实践得出理论,再从理论回归指导实践的方式,就是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王谨业老师整节课清晰自然,逻辑性强,方法灵活,极好地处理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他的课堂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展示了学科素养。听完他的课,我感受到我们的思政课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更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理直气壮的上好新时代思政课,坚守好我们共同的事业。绽放思维火花 构建高效课堂? ? 最美人间四月天,玉兰花立在高高的枝头,海棠花羞涩的垂下脸庞,樱花海璀璨着夺目的银花,王瑾业老师的课堂,思维的火花不断在师生间碰撞。? ? 王老师《守望精神家园》九年级一轮复习课可谓知识在左,思维在右,用知识承载思维,用活动训练能力,加之王老师本人精湛的教学功底,让听课成为一种享受。王老师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1、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 ? 在环节一中,通过梳理知识,得出“联系”的三种具体形式;环节二中通过搭建四个考点的内部联系,搭建4个考点与其余52个考点的外部联系,既再次复习知识,同时又帮助学生习得“联系”的思维;环节三中通过对主观题“文化和经济的联系”的分析,进一步运用文化的知识,同时运用联系的思维分析设问。每个环节中都紧扣知识,突出能力,知识与能力完美结合。2、思维能力具体化? ? 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很容易走进就知识讲知识的误区,忽略了对能力的培养,或者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都不明白何为思维能力,在王老师的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将“联系思维”这一学科能力通过具体的表现形式“共同点、包含、相互影响”这样明确的呈现,并且通过三个教学环节的层层递进,给人一种清晰明了又恍然大悟的感觉。3、环节设计层层深入,扎实高效? ? 王老师这节课给人印象深刻的可谓是环节的设计了,从环节一的知识梳理开始,引出“联系”的具体表现,到环节二思考知识内部与外部的联系来“搭建联系”,再到环节三实战训练来“运用联系”,环节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象到抽象,让学生逐步习得“联系”的思维。????设计的逻辑性还体现在主观题赋分方式运用上,王老师让学生对经典中考题答案样例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中考主观题高分秘籍,然后引导学生用该秘籍来对“联系题”的答案样例赋分,最终在学生训练“联系思维”的同时也掌握了主观题评分标准,这样的设计一箭双雕,作为复习课,是非常扎实高效的。? ? 王老师作为省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在课堂上思维敏捷,语言精练,理答一针见血,总结清晰简练,节奏把握准确,激起台上台下的师生思维的火花,为这人间四月天又添一丝春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