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易错专练13:酸、碱、盐易错点一:盐溶液中实质反应离子分析有误致错典例: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生成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跟踪训练: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NO3)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1)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假设该步骤中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2)振荡后,在悬浊液中逐滴滴加盐酸,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白色固体肯定存在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________。为了证明原混合物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是否存在,可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原白色固体溶于足量水,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假设该步骤中的反应恰好完全反应);②________(填写一种混合物分离的物理方法);③取第②步所得的溶液,滴加________________;④根据现象得出结论:若有________________现象产生,就可确定该物质存在。易错点二:中和反应中过量物质判断不清致错典例: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2)在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____色。(3)B处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无变化”)。(5)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跟踪训练: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C.c~d段,溶液pH不断减小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酸碱中和反应1. 教材实验原理图2. 实验原理 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即H++OH-===H2O)。3. 实验步骤 在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红色褪去。4. 实验分析图像图像分析AB段pH>7;红色溶液;溶质:NaOH、NaClB点pH=7;无色溶液;溶质:NaClBC段pH<7;无色溶液;溶质:NaCl、HCl5. 实验关键点 指示剂一般选用无色酚酞试液。不选用紫色石蕊试液的原因是紫色石蕊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蓝色和紫色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现象不明显。6. 实验拓展 在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1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变成红色。图像图像分析AB段pH<7;无色溶液;溶质:NaCl、HClB点pH=7;无色溶液;溶质:NaClBC段pH>7;红色溶液;溶质:NaOH、NaCl典例:为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下列实验方案: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含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2)写出此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3)图中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若在上述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酚酞试液。为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某同学对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又进行如下探究。(4)该同学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盐酸过量;③________________。(5)为确定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该同学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振荡;________________盐酸过量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6)经过分析,该同学认为可利用下列物质代替碳酸钠溶液,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A.锌粒 B.铁锈 C.硫酸钠 D.氢氧化铜盐的性质1. 实验原理:复分解反应的原理2. 实验结论:盐可以和酸、盐发生反应。3. 实验关键点(1)我们知道可用氯化钡溶液检验稀硫酸,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稀盐酸,为什么在本实验中,还可用这两种溶液分别检验含SO和Cl-的化合物?他们发生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及银离子和氯离子的反应。(2)混合离子的检验物质鉴别的原则①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②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③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时,先用足量硝酸钡溶液然后用AgNO3溶液。特征离子关系图:典例:从盐酸、CuSO4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和Ca(NO3)2溶液六种溶液中任取出两种(分别编号为a和b)混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无其他明显现象,测得混合溶液pH=1。仅根据上述现象和数据,对a、b作出以下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肯定有一种是盐酸,另一种可能是NaOH溶液B.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a、b组合可能不止一种C.a、b都不可能是CuSO4溶液、Na2CO3溶液D.a、b都不可能是CuSO4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一、选择题1. [2018·嘉兴舟山]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A.①—MgB.②—MgCl2C.③—H2SO4D.④—Mg(OH)22. 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Cu2+、Fe3+、K+、H+、NO、SO、OH-离子中的某些,现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检验。①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②向上述待测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向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待测液呈无色,Mg2+、Cu2+、Fe3+的溶液都有颜色,一定不能大量存在B.该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H+、Mg2+、NOC.该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H+、Mg2+、NO、SOD.该待测液中不能确定存在的离子是K+、NO3. 实验室里的Na2CO3试剂中可能混有Ba(NO3)2、KCl、NaHCO3杂质,今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g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 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 B.样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C.样品中混有NaHCO3和Ba(NO3)2 D.样品中混有NaHCO3,也可能有KCl4. 向一定量的盐酸与CaCl2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有关量随Na2CO3溶液质量(m)增加的变化关系中正确的是( )A B C D5. 培养郁金香的无色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小金设计并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以探究其成分,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甲说明原营养液含有Ca(NO3)2B.实验乙中得到的白色沉淀为AgClC.由实验甲和实验乙不能确定原营养液的所有成分D.颠倒实验甲和实验乙顺序,会影响原营养液成分的结论6. 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初中所学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H2SO4+X→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下列小明的观点错误的是 ( )选项X的物质类别观点描述A金属若X为Cu,则反应能够发生B金属氧化物若X为MgO,则Y为H2OC碱若X为NaOH,则盐为Na2SO4D盐若X为BaCl2,则生成白色沉淀7. [2018·成都]如图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为SO2B.X只能是硫酸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8. 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和二氧化碳反应,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通过用pH试纸检测出溶液的pH大于7,可以判断溶液没有变质B.加入少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可以确定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C.先滴加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溶液仍然呈红色,可以确定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D.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变质前后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变质前消耗盐酸的量小于变质后消耗盐酸的量9. 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为酸性B.b点恰好完全反应C.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10.[2018·青岛]根据你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因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11.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图(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12.如图所示,某河旁甲、乙、丙、丁四座化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分别含有碳酸钠、氯化铜、氢氧化钠、盐酸中的一种。某同学对①、②、③、④处水质监测时记录了以下现象。根据现象推断甲、乙、丙、丁四座化工厂排放工业废水的成分,错误的是( )①②③④记录现象无色溶液蓝色浑浊浑浊消失产生气泡A.甲:碳酸钠 B.乙:氯化铜 C.丙:盐酸 D.丁:碳酸钠 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溶液指示剂 甲乙A黄色蓝色B无色粉红色A.甲溶液呈酸性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C.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14.[2018·杭州]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少量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C.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15.[2018·台州]某固体由Ba2+、Cu2+、Na+、Cl-、CO、SO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g白色沉淀。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g白色沉淀。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A.Na+、CO、SO B.Cu2+、CO、SOC.Cl-、CO、SO D.Na+、Ba2+、Cl-二、非选择题16.[2018·杭州]CO2的转化和利用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2016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呼吸CO2”的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收CO2”,充电时该电池“放出CO2”。放电时,金属钠和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寓学于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图是“盖房子”的游戏示意图,其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两层的物质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来堆砌楼层。图中已放置好四种物质,还有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硫酸锌溶液三种物质待放置。请回答:(1)写出序号所对应的物质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2)第二层内的两物质间也能相互发生反应,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18.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83.4g;③准确称得6g纯碱样品放入容器b中;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85.6g。试回答:(1)若④⑤两步的实验操作太快,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2)装置A中试剂X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4)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19.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2)滤渣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外还有__________,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__________。(3)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20.[2018·长春]为验证Ba(OH)2的化学性质,做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1)实验一中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三验证了Ba(OH)2能和某些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发生化学反应。(3)实验四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4)将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溶液A。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Ba(OH)2溶液,振荡后只得到无色溶液。综上分析,溶液A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21.课堂上,同学们开展了如下“溶液酸碱性检验”的实验活动:(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甲所示方法,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溶液白醋盐酸食盐水草木灰水石灰水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红色红色紫色绿色绿色据上表推测,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__________。(2)用pH试纸测定图甲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_____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3)图乙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选填“A”“B”或“C”)。22.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同学们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价。(注:硫酸钠溶液呈中性)(1)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中的颜色变化,确定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为溶液变成了无色,小林说“稀硫酸一定过量了”,小林这么说的理由是__________。(3)为确定小林的说法是否正确,同学们又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稀H2SO4过量方案二取样,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稀H2SO4过量上述方案中,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再设计一种实验方案确定稀H2SO4过量,你选用__________(填药品名称)。23.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某科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据图回答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__________(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酸碱指示剂除外)。(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请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2018·金华丽水]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__________质量。(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实验序号123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g)3.03.03.0反应前总质量(g)193.8194.6193.6反应后总质量(g)192.6193.6192.5二氧化碳质量(g)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26.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实验组别一二三四稀盐酸质量(g)100.0100.0100.0100.0混合物质量(g)3.06.09.012.0所得溶液质量(g)101.9103.8105.0a剩余固体质量(g)00mn(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__________组。(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3)表中a的值为__________。(4)求表中m的值。27.某校兴趣小组在参与“五水共治”行动中,考察了某工厂的废水处理工程,并取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样品进行测定分析:(1)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废水的酸碱性,石蕊试液呈__________色,说明该废水显酸性。(2)另取该酸性废水少量,滴加适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该废水中一定含有的酸根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该废水中只含有一种酸,为测定其所含酸的质量分数,取该废水200g于烧杯中,逐渐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硝酸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该废水中的其他物质均溶于水且不与硝酸钡溶液反应)①当加入的硝酸钡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g时,沉淀刚好不再产生。②计算废水中该酸的质量分数。(4)活动后小组同学推测该厂废水处理时可能是加入__________,使废水达到中性后再排放。28.有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所加试剂均足量)。(1)操作Ⅰ、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2)无色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g。(3)固体甲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种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5)求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总质量。易错专练13:酸、碱、盐易错点一:盐溶液中实质反应离子分析有误致错典例: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生成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错解】选D【析错】受酸碱反应时pH变化图像的影响,同时对于反应的实质没有真正的理解,不清楚pH变化的真正原因。pH的变化是因为溶液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发生变化。【正解】选C 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直至过量,根据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可以知道,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小于溶液中氢氧化钡的质量,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先减小;当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完全,碳酸钠粉末过量,所以溶质质量变大。跟踪训练: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NO3)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1)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假设该步骤中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2)振荡后,在悬浊液中逐滴滴加盐酸,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白色固体肯定存在的物质:__Na2SO4、Na2CO3、Ba(NO3)2__,可能含有的物质:__NaCl__。为了证明原混合物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是否存在,可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原白色固体溶于足量水,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假设该步骤中的反应恰好完全反应);②__过滤__(填写一种混合物分离的物理方法);③取第②步所得的溶液,滴加__硝酸银溶液__;④根据现象得出结论:若有__白色沉淀__现象产生,就可确定该物质存在。易错点二:中和反应中过量物质判断不清致错典例: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2)在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____色。(3)B处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无变化”)。(5)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错解】(2)红 (3)NaCl、NaOH【析错】(2)误以为加入了稀盐酸溶液便显酸性。(3)误以为到C点时氢氧化钠才反应完。【正解】(1)放热 (2)蓝 (3)NaCl (4)减小(5)有气泡产生 CaCO3+2HCl===CaCl2+H2O+CO2↑跟踪训练: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a~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C.c~d段,溶液pH不断减小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酸碱中和反应1. 教材实验原理图2. 实验原理 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即H++OH-===H2O)。3. 实验步骤 在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红色褪去。4. 实验分析图像图像分析AB段pH>7;红色溶液;溶质:NaOH、NaClB点pH=7;无色溶液;溶质:NaClBC段pH<7;无色溶液;溶质:NaCl、HCl5. 实验关键点 指示剂一般选用无色酚酞试液。不选用紫色石蕊试液的原因是紫色石蕊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蓝色和紫色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现象不明显。6. 实验拓展 在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1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变成红色。图像图像分析AB段pH<7;无色溶液;溶质:NaCl、HClB点pH=7;无色溶液;溶质:NaClBC段pH>7;红色溶液;溶质:NaOH、NaCl典例:为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下列实验方案: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含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__。(2)写出此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NaOH+H2SO4===Na2SO4+2H2O__。(3)图中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Na2SO4、H2SO4__(写化学式)。若在上述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酚酞试液。为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某同学对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又进行如下探究。(4)该同学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盐酸过量;③__氢氧化钠过量__。(5)为确定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该同学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振荡;__溶液仍为无色,有气泡产生__盐酸过量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6)经过分析,该同学认为可利用下列物质代替碳酸钠溶液,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C__。A.锌粒 B.铁锈 C.硫酸钠 D.氢氧化铜盐的性质1. 实验原理:复分解反应的原理2. 实验结论:盐可以和酸、盐发生反应。3. 实验关键点(1)我们知道可用氯化钡溶液检验稀硫酸,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稀盐酸,为什么在本实验中,还可用这两种溶液分别检验含SO和Cl-的化合物?他们发生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及银离子和氯离子的反应。(2)混合离子的检验物质鉴别的原则①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②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③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时,先用足量硝酸钡溶液然后用AgNO3溶液。特征离子关系图:典例:从盐酸、CuSO4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和Ca(NO3)2溶液六种溶液中任取出两种(分别编号为a和b)混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无其他明显现象,测得混合溶液pH=1。仅根据上述现象和数据,对a、b作出以下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D )A.肯定有一种是盐酸,另一种可能是NaOH溶液B.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a、b组合可能不止一种C.a、b都不可能是CuSO4溶液、Na2CO3溶液D.a、b都不可能是CuSO4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一、选择题1. [2018·嘉兴舟山]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B )A.①—MgB.②—MgCl2C.③—H2SO4D.④—Mg(OH)22. 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Cu2+、Fe3+、K+、H+、NO、SO、OH-离子中的某些,现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检验。①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②向上述待测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向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B )A.该待测液呈无色,Mg2+、Cu2+、Fe3+的溶液都有颜色,一定不能大量存在B.该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H+、Mg2+、NOC.该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H+、Mg2+、NO、SOD.该待测液中不能确定存在的离子是K+、NO3. 实验室里的Na2CO3试剂中可能混有Ba(NO3)2、KCl、NaHCO3杂质,今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g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 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 B.样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C.样品中混有NaHCO3和Ba(NO3)2 D.样品中混有NaHCO3,也可能有KCl4. 向一定量的盐酸与CaCl2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有关量随Na2CO3溶液质量(m)增加的变化关系中正确的是( B )A B C D5. 培养郁金香的无色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小金设计并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以探究其成分,分析错误的是 ( D )A.实验甲说明原营养液含有Ca(NO3)2B.实验乙中得到的白色沉淀为AgClC.由实验甲和实验乙不能确定原营养液的所有成分D.颠倒实验甲和实验乙顺序,会影响原营养液成分的结论6. 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初中所学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H2SO4+X→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下列小明的观点错误的是 ( A )选项X的物质类别观点描述A金属若X为Cu,则反应能够发生B金属氧化物若X为MgO,则Y为H2OC碱若X为NaOH,则盐为Na2SO4D盐若X为BaCl2,则生成白色沉淀7. [2018·成都]如图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A.氧化物为SO2B.X只能是硫酸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8. 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和二氧化碳反应,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C )A.通过用pH试纸检测出溶液的pH大于7,可以判断溶液没有变质B.加入少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可以确定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C.先滴加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溶液仍然呈红色,可以确定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D.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变质前后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变质前消耗盐酸的量小于变质后消耗盐酸的量9. 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a点溶液为酸性B.b点恰好完全反应C.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10.[2018·青岛]根据你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因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11.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图(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B )12.如图所示,某河旁甲、乙、丙、丁四座化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分别含有碳酸钠、氯化铜、氢氧化钠、盐酸中的一种。某同学对①、②、③、④处水质监测时记录了以下现象。根据现象推断甲、乙、丙、丁四座化工厂排放工业废水的成分,错误的是( A )①②③④记录现象无色溶液蓝色浑浊浑浊消失产生气泡A.甲:碳酸钠 B.乙:氯化铜 C.丙:盐酸 D.丁:碳酸钠 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D )溶液指示剂 甲乙A黄色蓝色B无色粉红色A.甲溶液呈酸性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C.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14.[2018·杭州]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少量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D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C.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15.[2018·台州]某固体由Ba2+、Cu2+、Na+、Cl-、CO、SO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g白色沉淀。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g白色沉淀。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A )A.Na+、CO、SO B.Cu2+、CO、SOC.Cl-、CO、SO D.Na+、Ba2+、Cl-二、非选择题16.[2018·杭州]CO2的转化和利用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2016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呼吸CO2”的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收CO2”,充电时该电池“放出CO2”。放电时,金属钠和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4Na+3CO2===2Na2CO3+C__。17.“寓学于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图是“盖房子”的游戏示意图,其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两层的物质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来堆砌楼层。图中已放置好四种物质,还有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硫酸锌溶液三种物质待放置。请回答:(1)写出序号所对应的物质名称:①__硫酸锌溶液__;②__碳酸钠溶液____;③__硝酸银溶液__。(2)第二层内的两物质间也能相互发生反应,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Na2CO3+BaCl2===BaCO3↓+2NaCl__。18.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83.4g;③准确称得6g纯碱样品放入容器b中;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85.6g。试回答:(1)若④⑤两步的实验操作太快,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偏小__(选填“偏大”或“偏小”)。(2)装置A中试剂X应选用__NaOH溶液(或碱性溶液)__。(3)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偏大__(选填“偏大”或“偏小”)。(4)E装置的作用是__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干燥管D中__。(5)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88.3%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19.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漏斗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引流__。(2)滤渣a的成分是__CaCO3、Mg(OH)2__,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外还有__NaOH、BaCl2__,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__BaCO3__。(3)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MgCl2__。20.[2018·长春]为验证Ba(OH)2的化学性质,做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1)实验一中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溶液变红色__。(2)实验二、三验证了Ba(OH)2能和某些__盐__(填物质类别)发生化学反应。(3)实验四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Ba(OH)2+2HCl===BaCl2+2H2O__。(4)将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溶液A。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Ba(OH)2溶液,振荡后只得到无色溶液。综上分析,溶液A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__氯化钠、氯化镁、氯化氢__。21.课堂上,同学们开展了如下“溶液酸碱性检验”的实验活动:(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甲所示方法,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溶液白醋盐酸食盐水草木灰水石灰水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红色红色紫色绿色绿色据上表推测,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__红色__。(2)用pH试纸测定图甲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__碱性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3)图乙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__B__(选填“A”“B”或“C”)。22.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同学们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价。(注:硫酸钠溶液呈中性)(1)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中的颜色变化,确定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H2SO4+2NaOH===Na2SO4+2H2O__。(2)因为溶液变成了无色,小林说“稀硫酸一定过量了”,小林这么说的理由是__酸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__。(3)为确定小林的说法是否正确,同学们又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稀H2SO4过量方案二取样,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稀H2SO4过量上述方案中,你认为正确的是__方案二__(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BaCl2+Na2SO4===BaSO4↓+2NaCl__。请你再设计一种实验方案确定稀H2SO4过量,你选用__铁粉__(填药品名称)。23.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某科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据图回答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__碱性__(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溶液红色褪去__,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氯化钙、氯化氢(或CaCl2、HCl)__(酸碱指示剂除外)。(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氯化钠(或NaCl)__(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氯化钙(或CaCl2)__;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请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__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钙(合理即可)__。24.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CaCl2溶液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且集气瓶原有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合理即可)__。(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__NaCl、NaOH、Ca(OH)2__。25.[2018·金华丽水]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__二氧化碳__质量。(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__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一部分水蒸气__(答出一点即可)。(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实验序号123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g)3.03.03.0反应前总质量(g)193.8194.6193.6反应后总质量(g)192.6193.6192.5二氧化碳质量(g)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答案:(3)三次实验所得二氧化碳质量的平均值:m(CO2)=(1.2g+1.0g+1.1g)÷3=1.1g。设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x 1.1g=,x=2.1g,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100%=×100%=70%。26.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实验组别一二三四稀盐酸质量(g)100.0100.0100.0100.0混合物质量(g)3.06.09.012.0所得溶液质量(g)101.9103.8105.0a剩余固体质量(g)00mn(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__一、二__组。(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3)表中a的值为__105.5__。(4)求表中m的值。答案:(2)第一组产生CO2质量为m=100.0g+3.0g-101.9g=1.1g,设3.0g混合物中碳酸钙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 x 1.1g=,x=2.5g;3.0g混合物中氯化钙质量为3.0g-2.5g=0.5g,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2.5g∶0.5g=5∶1。(4)解法一:第三组实验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未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总质量为100.0g+9.0g-105.0g=4.0g,9.0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2.5g×3=7.5g,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7.5g-m 4.0g-m=,m=1.25g。解法二:据前三次实验所得溶液质量可知,质量为m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能使溶液质量增加:103.8g+(103.8g-101.9g)-105.0g=0.7g,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0.7g,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 m m-0.7g=,m=1.25g。27.某校兴趣小组在参与“五水共治”行动中,考察了某工厂的废水处理工程,并取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样品进行测定分析:(1)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废水的酸碱性,石蕊试液呈__红__色,说明该废水显酸性。(2)另取该酸性废水少量,滴加适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该废水中一定含有的酸根离子是__硫酸根离子(或SO)__。(3)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该废水中只含有一种酸,为测定其所含酸的质量分数,取该废水200g于烧杯中,逐渐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硝酸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该废水中的其他物质均溶于水且不与硝酸钡溶液反应)①当加入的硝酸钡溶液的质量为__100__g时,沉淀刚好不再产生。②计算废水中该酸的质量分数。(4)活动后小组同学推测该厂废水处理时可能是加入__碱性物质__,使废水达到中性后再排放。答案:(3)②由题意可知该酸是硫酸,设200g废水中含硫酸的质量为x。H2SO4+Ba(NO3)2===BaSO4↓+2HNO3 98 233 x 23.3g=,x=9.8g,废水中该酸的质量分数=×100%=4.9%。28.有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所加试剂均足量)。(1)操作Ⅰ、Ⅱ的名称是__过滤__。(2)无色气体的质量是__2.2__g。(3)固体甲的成分是__碳酸钙与硫酸钡__。(4)这种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硫酸铜__。(5)求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总质量。【答案】 (5)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则CaCO3CaO+CO2↑100 44 x 2.2g=,x=5g;设参加操作Ⅱ反应的硫酸钠质量为y,则Na2SO4+Ba(NO3)2===BaSO4↓+2NaNO3142 233 y 4.66g=,y=2.84g;设参加操作Ⅰ反应的硫酸钠质量为z,硝酸钡的质量为w,则Na2SO4+Ba(NO3)2===BaSO4↓+2NaNO3 142 261 233 z w 2.33g==,z=1.42g,w=2.61g;总质量为2.61g+1.42g+2.84g+5g=11.87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易错专练13:酸、碱、盐 原卷.doc 易错专练13:酸、碱、盐 解析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