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时政热点:劳动最光荣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年中考时政热点:劳动最光荣

资源简介

2019年中考时政热点:劳动最光荣
【背景链接】
材料一? 2018年9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材料二?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最近设立了一个“勤劳奖学金”,这项奖励旨在引导和鼓励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和来自贫困家庭的同学一样“晨兴夜寐、俭以养德”,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获得更全面的自我成长。
【核心观点】
劳动是促进社会发展之动力。劳动是人成长所需之课堂。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之优良传统。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在一代代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下,才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书写了伟大祖国灿烂的篇章。
一、列举、分析、说明、启示类
1.请列举两条有关劳动的名言或者散曲。 ?(1)名言:①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高尔基②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马?克思③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马克思④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勒劳动而能够得到的。--爱迪生⑤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乌申斯基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权威论述: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
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
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
?(2)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
2.总书记对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的讲话包含哪三个层次?
一是积极引导,努力让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对劳动有端正的态度;二是持续教育,让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对劳动有正确的认识;三是大力提倡,让学生长大后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党、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对劳动有具体的行动。
二、原因、意义、影响类
1.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传承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2)有利于学校搞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立意识,增强责任感。(4)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勤俭节约观念。(5)有利于形成热爱劳动为荣、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氛围。(6)有利于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7)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目前,我国的劳动教育缺位严重,长期不被重视,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严峻现实,请分析下不重视的原因?
一是学生自身来讲,我国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非常普遍。二是从学校来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
三是从老师来讲,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四是从家庭来讲,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
五是从社会来讲,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好逸恶劳、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
3.请谈新时代新形势下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长期方针。
三是把广大中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方针长期坚持的目标。所以,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突出强调弘扬劳动精神,尤其是将劳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全面发展的要素,直接关系到教育培养什么人的百年大计。
?
三、做法、建议、设计、活动类
3.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请提出你的建议? ?(1)学校:全面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劳动教育相关课程;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劳动,如组织学生参与班内卫生、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组织校外劳动实践,如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2)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审美观,尊重热爱劳动;认真学习劳动救有课,不断挑高劳动技能和能力;勇担责任,积极参加家务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活动等。
(3)家长和学校需要积极配合,培育孩子的劳动观念,
(4)社会要营造尊重劳动者的氛围,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共同的价值观。
(5)单独设课与渗透教学相结合。新课程改革以来,在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平均每周1课时,是搞不好劳动教育的。应结合各科教学,挖掘蕴含在各科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使劳动教育经常化、日常化。
(6)要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考核体系,加强督导督查。杜绝劳动课只反映在课表上,平时劳动课被语文、数学课或自由活动代替的现象发生,杜绝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发生,克服场地紧张,工具不齐的难题。
(7)通过学校自身建设、拓展社会资源共建等方式,建立劳动基地、劳技教育中心、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教育基地等,使劳动教育逐渐走上常态化发展的轨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