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历史第一册(人教版新课标) 为了方便老师充分地准备中考,我们经过收集和整理了有关资料,以知识目标和考点的有机结合为基调,点线面解决问题,使同学们在中考时,以不变应万变,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我们准备了这套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处,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请多提宝贵意见!中考考点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目标: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元谋人 (掌握时间和地点)时间: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北京人(掌握时间和地点)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二 、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人(掌握时间地点和农耕生活的状况)时间 :距今约六千多年。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2、半坡人(掌握时间地点和农耕生活的状况)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三、神奇的远古传说(华夏族的形成、“人文始祖”、禅让制)1、华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3、黄帝——人文初祖 (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尧:节俭、朴素、爱民。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禹:治水有功。中考考点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知识目标:一、夏朝(时间、“家天下”)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二、商朝 (时间、殷朝)1、建立:约 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三、西周(时间、分封制)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四、东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1)春秋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晋文公:“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形势图) (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3)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1、目的:富国强兵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3、影响: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4、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中考考点三:统一国家的建立知识目标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1)秦朝的统治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秦始皇图)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焚书坑儒,控制思想。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考图)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陈胜吴广起义 1、地点:大泽乡(安徽)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二、汉朝的统治1、西汉时间:前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汉初:郡县制,分封制,休养生息政策。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统治时出现大一统局面。2、东汉:时间:25-----220年。建立者:刘秀。都城:洛阳。三、秦始皇,汉武帝(一)秦始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功劳:1、实现统一,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4、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过失:统治残暴: 赋税繁重,刑法苛严,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灭亡。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二)汉武帝的大一统背景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措施:1、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3、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4、军事: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结果:出现大一统局面。四、丝绸之路1、张骞通西域西域:汉朝时,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目的: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受汉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影响: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像和汉朝交往的愿望。第二次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2、丝绸之路开辟时间:西汉汉武帝时。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西亚,再转运到大秦。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考考点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知识目标一、政权分立的基本情况(1)赤壁之战: 208年1、交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2、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3、影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2)三国鼎立(形势图)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后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263年,魏灭蜀。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历史结束。(3)两晋西晋 265年,建立者司马炎,316年灭亡东晋 317年,建立者司马睿,都城健康。(4)南北朝(420-----589年)南朝 : 宋 → 齐 → 梁 → 陈北朝 : 北魏分裂为: 东魏 → 北齐 西魏 → 北周二、民族融合1),北魏孝文帝改革(1)主要内容1、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2、颁布均田令;3、迁都洛阳;4、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民族融合的具体措施)a,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b,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c,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e,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f,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 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2) 历史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2)、人口南迁时间:东汉末年至北魏统一前地区:益州、荆州、扬州地区及闽南流域和岭南地区结果: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三、江南的开发时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原因:1、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3、南方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安抚南迁流民。 4、政治重心南移。 5、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雨量充沛,气候湿热,土地肥沃) 6、大量农作物的引种和推广。 7、南北方劳动人民交往和辛勤劳动。史实:1,兴建许多水利工程。2,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3,江南种植水稻为主,绿肥、牛耕、粪肥推广。4,小麦的种植在江南推广。5,东晋南朝时,长江中下游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也得到开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