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性教学法,讨论。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周恩来的图片,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总理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召开的第一届亚非会议时,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周恩来的外交贡献为新中国赢得了很好的国际声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76年1月9日,周恩来逝世,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降了半旗。周恩来在最后的岁月里,带病进行了哪些意义重大的外交活动?他所开创的新中国外交事业后来又有怎样的发展?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2、讲授新课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图片展示《乔的微笑》,简单讲述一下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情况和背景。2、共同学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是创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在美国等国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国排斥在外。)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阻力是什么?阻力是如何冲破的?(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的共同努力以及其他国家的支持。)4、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标志以及意义? (1972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2)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3)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二、中美、中日建交(一)、中美建交图片展示,先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美之间的关系(敌对)1、20世纪70年代中美有何变化?原因有哪些?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由敌对到出现转机原因: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的要求。图片展示,讲解乒乓球外交(小球推动打球)2、中美建交过程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发表《建交公报》3、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仅仅是礼貌问题吗?(这显然不仅仅是礼貌问题。政治人物在公众场合的行为都代表国家的政治取向。从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孤立中国。从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可以看出中美关系的变化,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国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纵观中美关系发展的风雨历程,你认为未来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实行“求同存异”方针,共同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的挑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下,加强友好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二)、中日建交图片展示中日建交情景中日建交的时间、标志及意义分别 是什么?时间:1972标志: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三、全方位外交1、时间:改革开放以后。2、外交政策: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3、外交成就:(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2)中国积极发展_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_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4、历史意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_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思考题1、中国在外交上取得辉煌的成就,原因有哪些?(1)我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2)综合国力不断提高。(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5)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哪些启示?主权独立是国家外交的前提,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外交为国家内政服务,是内政的延伸,国家民族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四、知识拓展图片展示:1、“一带一路”高峰论坛2、亚太经合组织会议3、中国加入WTO让学生更深刻、全面了解中国的外交事业。五、板书设计: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10,第26届联合国大会)二、中美建交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三、全方位外交 (时间、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历史意义)六、随堂练习七、本课小结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显著,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外交实现了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活动。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八、教学反思1、关于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这部分内容在课堂上没做具体讲解。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又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在对改革开放后外交事业的讲述上,限于时间和材料,需要加强对这一块的教学研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