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西安市中考历史研讨会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0年10月西安市中考历史研讨会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4张PPT。
对于2011年历史复习
备考的几点思考
西安爱知中学
张 艳 从传统史观向新史观转变
从近几年的中考题目来看,好些命题角度和答案考生在教科书或速查手册上往往找不到,究其原因并不在于命题者的命题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
文明史观:从文明演进角度理解阐释历史 (侧重考查古代史)例1(2010年第19题):秦朝、唐朝在交通发展方面的特点、作用、原因、和启示。
例2(2009年第19题):秦朝中央集权制、唐朝科举制的特点和作用
例3(2008年第20题):尊重人的思想演变
(孔子、文艺复兴、伏尔泰)
考查中华文明在空间方面的传播考查中华政治文明的发展考查思想文明的传承发展 应用一:文明史观下的主要考点归纳
早期文明(自然影响大—埃及、希腊罗马、古巴比伦)
文明的表现
(物质文明:唐、宋生活、四大发明、五大工程)
(精神文明:百家争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政治文明:商鞅变法、中央集权制创立、科举制、三省六部制、闭关政策)
文明的传承和拓展
时间:农业→工业→信息
空间:内陆→海洋→全球→宇宙(秦、丝绸之路、唐鉴真等、马可波罗、新航路开辟、科技革命)
媒介:人(口耳)-物(遗址、科技成就等)-人相传(近现代教育)
文明各要素的关系
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技)、传承要素之间关系
现代化史观 侧重考查近现代史例1(2010年第22题)三次科技革命
例2(2010年第21题)近现代教育
例3(2009年第19题)俄国农奴制改革法国大革命、英国革命
例4(2009年第22题)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例5(2008年第22题)洋务运动、工业革命
例6(2007年第22题)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

现代化史观下的主要考点归类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1. 英法模式(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模式(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发展)
3. 俄国模式(农奴制改革)
4. 日本模式(明治维新、二战后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5 .苏联模式(十月革命)
6.中国模式(新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外交成就)
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全球性挑战)
现代化史观下的中国近现代史
现代化的前提(解决民族独立——半殖民地)
由谁来主导现代化?
地主洋务运动;
农民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的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
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现代化的模式?
(资本主义模式社会主义模式)
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如何对待传统——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如何对待世界——对抗、走进世界舞台(外交成就)
现代化史观下中国近现代史考点归类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政治民主化: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
文化科学化(教育普及化):魏源、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科教兴国
社会生活:城市化 注意:多角度分析历史现象 全球史观
以全球文明的角度出发来考察历史现象,侧重考查新航路开辟以来的历史。例1:2008年选择题第16题
例2:2008年选择题第17题全球史观下的世界史新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印度、三角贸易)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俄、日资产阶级改革
近代侵华战争
区域经济一体化(欧盟、亚太经合组织)
经济全球化思考二、强化审题能力如何“读”题找答案
如何快速定位考查的知识范围及具体内容“读”题——找设问词,理解设问词的含义
破题——找到考哪个知识点
考这个知识点的哪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启示)例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教育出现的新特点,其作用如何?
设问词:“这一时期”、“教育新特点”、“作用”
材料线索:洋务运动
知识定位:近代教育洋务运动
破题:考查近代教育的特点和作用?
考查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考查洋务运动的作用?设问点—(材料线索) — 知识板块
知识点六要素 例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这一时期中国青年赴日留学的背景?
设问点:“这一时期”、“背景”(原因)
材料线索: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
知识定位:甲午战争失败近代教育
破题:考查甲午战败后中国学生赴日留学的原因?
考查甲午战败对赴日留学的影响?
考查甲午战败的影响?设问点—(材料线索) — 知识板块
知识点六要素 例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设问点:“概括特点”、分析原因
材料线索:陆路交通、海陆交通
知识定位:交通板块(唐朝板块)
破题:考查唐朝交通的特点?
考查唐朝交通发达的原因?
考查唐朝发达的原因?设问点—(材料线索) — 知识板块
知识点六要素 课件13张PPT。重在能力提升
旨在价值培养 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西安铁一中 强冬宏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一、从试题统计方面来讲1、从题型变化方面来上看,增加了材料型选择题。 2、从选择题的类型上来看,有五种类型: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最佳型选择题(第13题)
组合型选择题(第14、18题)
否定型选择题(第15题)
材料型选择题(第16、17题)
主题式选择题(第15、16题)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3、从选择题的考查时间范围来看 4、从选择题的考查内容来看 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二、从选择题能力考查方面来看1、由最基础的识记内容浅层次的直接考查,变为深层次考查;从一个角度的考查,变为多角度的考查,有意识的避开以往任课教师在授课时所讲的常考内容。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2、加大了对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注重分析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通俗地讲,就是要求学生会读材料,读懂材料。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3、加大了对选择题备选项辨别能力的考查,也就是说,备选项不再是以往那种一看、一读就能判断正误的选项,需要考生花费相当的时间来仔细甄别。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4、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来看,今年的选择题更加关注时代发展特点,紧贴社会脉搏,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学历史、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 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5、从知识点和热点角度来看,今年的选择题没有避讳热点内容。 6、与2009年试题对比,今年试题明显增加了对地方史的考查。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三、今年试题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1、从选择题的整体难度上来讲,今年的试题难度远远超过往年。 2、从选择题备选项的设置来看,多处选项所涉及的知识点,超出了考试说明的范围。 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四、给2011年中考备考的启示1、进一步加强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读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2、加强对选择题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 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才疏学浅
不妥之处
还望指正
深表感谢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谢谢西安铁一中 强冬宏课件20张PPT。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简析西工大附中 杨千梁(一)试题的设计逐步稳定,考察比例逐步稳定.题型逐步稳定(二)注重基础性知识考查,突出考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三)注重科技史、文明史的考查 选择题的14、17、18题,考察了中国古代、近代,世界古代的优秀文明成果;非选择题的21题则以“探寻工业文明的足迹”为主题,考察了人类历史上三次重要的科技和文明进步,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在认识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进步带来促进作用的前提下认识其给人类带来的危机与挑战,促进学生形成客观唯物主义历史观,符合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 (四)重视重点知识的考察,不回避、重复考察 洋务运动,从2007年到2010年连续4年出现,只是考察的角度和具体内容在发生变化。 人类的三次工业革命,从2006年历史加入中考以来连续5年出现考察试题,而且在分值的设置上呈现不断加大。 战后美国的发展,2008年出现,2010年继续出现。
对秦朝、唐朝的考察,2006年、2009年、2010年连续出现。(五)2010年试题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需要特别注意的导向特点一:试题的难度在逐步增加1,试题加强了对知识理解和运用层次的考察《中考说明》的考察要求是:“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以14题为例说明考察层次的加深:14.北京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骄傲。下列对故宫独特建筑风格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主体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整个建筑群,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②皇城居全城中央,汴河穿越而过,坊市不再截然公开
③主要建筑左右对称分布两边,构成多种庭院组合形式
④总体建筑呈棋盘式布局,有东市和西市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特点一:试题的难度在逐步增加1,试题加强了对知识理解和运用层次的考察2,知识之间的比较和综合成为考察的主要方式1,唐、宋、明清中国首都建筑特点专题。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专题。3,秦朝交通、唐朝交通比较专题。
4,中国新式教育发端、确立、普及的专题。5,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二次工业革命、新科技革命专题。特点一:试题的难度在逐步增加1,试题加强了对知识理解和运用层次的考察2,知识之间的比较和综合成为考察的主要方式特点一:试题的难度在逐步增加1,试题加强了对知识理解和运用层次的考察2,知识之间的比较和综合成为考察的主要方式3,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充特点二:试题考察的方向和材料选择设问与高考接轨 2010年的试题紧跟高考试题的变化和趋势,以新材料为背景考察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坚持“能力立意”的考察要求,动态的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特点三:材料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试题图文并茂,形式灵活多样,试卷有图片材料、文字材料、表格材料、拄状图材料、趋势图材料等多种形式,文字材料以外的材料呈现达到9条创历年之最,也结合了学生数学中对拄状图、趋势图知识。考查学生阅读不同材料并获取信息的能力。特点三:材料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六)2011中考备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对于考点的把握(2)对于学生平常测试的要求(3)重视学生基本历史观念的养成和表达(4)转变学习方式(5)保证学习时间谢谢大家祝愿各位老师在2011年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课件38张PPT。2010年历史中考 学生答卷情况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西安高新一中 王向花
一、阅卷情况总结
《2010年初中学业考试历史学科阅卷培训提纲》
为确保阅卷准确、公正、公平,命题组将今年命题的原则、命题的指导思想、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以及对主观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如何依据考生具体答案情况酌情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讲解分析,使阅卷教师能准确理解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保证阅卷质量。

一、阅卷情况总结
阅卷要求: 统一时间
统一地点
分组评卷
流水作业
质检抽查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一)考试抽样分析
(1)整卷分析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一)考试抽样分析
(1)整卷分析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一)考试抽样分析
(2)历史试题分析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一)考试抽样分析
(2)历史试题分析 三、学生答卷质量分析①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掌握的较准确、扎实。
②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较好
③答案史实正确,条理清楚,语言简练,书写工整。一些优秀的试卷解答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并且能从多角度回答问题 (1)从学生答卷看成功之处
优秀答案: ③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九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后学生的入学率大大提高。 基础教育发展的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政府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颁布《 九年义务教育法》为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优秀答案:
④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我们要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教育的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基础等。 三、学生答卷质量分析①基础知识薄弱,主干知识掌握不扎实(2)从学生答卷看不足之处典型答案:
① 南京、北京 54年、230年、360年等 典型答案:①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瓦特发明了珍妮机;瓦特发明了火车、汽车;瓦特发现了进化论等
③飞梭、火车、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等
三、学生答卷质量分析①基础知识薄弱,主干知识掌握不扎实(2)从学生答卷看不足之处②审题不仔细,未能明确答题方向盲目答卷
典型答案:②秦朝: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焚书坑儒;还有答成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典型答案:①瓦特刻苦、坚持不懈的精神值的我们学习
③只写汽车、飞机或计算机一例
三、学生答卷质量分析①基础知识薄弱,主干知识掌握不扎实(2)从学生答卷看不足之处②审题不仔细,未能明确答题方向盲目答卷
③审题不善思考,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差
典型答案:洋务运动时期开设了北京同文馆、广东方言馆,提高了人们的文化水平。
典型答案:中国现在还有0.5%的学生不能上学、初中入学率比小学低,中国人的文化素质不高等错误答案。 典型答案:美国的汽车生产产量很高、工业化中各国的重工业非常发达等三、学生答卷质量分析①基础知识薄弱,主干知识掌握不扎实(2)从学生答卷看不足之处②审题不仔细,未能明确答题方向盲目答卷
③审题不善思考,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差
④学科素养偏低,历史思维能力较弱。典型答案:(3)我们要发展交通,避免交通堵塞、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等典型答案: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今天要依法治国、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 三、学生答卷质量分析①基础知识薄弱,主干知识掌握不扎实(2)从学生答卷看不足之处②审题不仔细,未能明确答题方向盲目答卷
③审题不善思考,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差
④学科素养偏低,历史思维能力较弱。⑤学生在解题技巧上欠缺,缺少灵活性。 三、学生答卷质量分析①基础知识薄弱,主干知识掌握不扎实(2)从学生答卷看不足之处②审题不仔细,未能明确答题方向盲目答卷
③审题不善思考,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差
④学科素养偏低,历史思维能力较弱。⑤学生在解题技巧上欠缺,缺少灵活性。 ⑥表述不清,归纳概况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典型答案:同学们终于可以上学了、初中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甚至有学生还答“上学的人更多了,但是交钱也更多了 。
原因: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有钱上学了、《九年义务教育法》保护我,家长不让上学我去法院告他 典型答案:美国打败别的国家挣了很多钱、美国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等三、学生答卷质量分析①基础知识薄弱,主干知识掌握不扎实(2)从学生答卷看不足之处②审题不仔细,未能明确答题方向盲目答卷
③审题不善思考,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差
④学科素养偏低,历史思维能力较弱。⑤学生在解题技巧上欠缺,缺少灵活性。 ⑥表述不清,归纳概况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⑦书写潦草、卷面凌乱学生基本功有待提高典型答案:车同轨写成“车同规”、“车同贵”、瓦特蒸汽机写成“争气机”、“蒸气机”、“蒸器机”;甲午战争写成“加午战争” 三、初中历史教学建议 历史科被列入中考科目以来,考试的内容逐年增加,命题的形式不断变化,命题的指导思想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问题立意,试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试题的灵活度和开放度越来越高,这对我们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住关键,找准方法,才会事半功倍。三、初中历史教学建议 ①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方向
《历史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三、初中历史教学建议 ①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方向②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教师要树立“面向主体,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教学观念三、初中历史教学建议 ①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方向②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③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可以按照章节过关、单元过关、讲练结合的方法,讲清每一单元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关键史实、重要概念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整体归纳、纵横串联、中外结合、古今联系,形成一个立体的复习交叉网,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专题化。 三、初中历史教学建议 ①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方向②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③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④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强化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的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初中历史教学建议 ①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方向②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③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④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⑤关注社会生活,凸显学科功能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以社会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丰富社会热点,复习备考时要合理的利用教材、拓展教材,通过对事件深层次的探究,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和分析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三、初中历史教学建议 ①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方向②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③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④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 ⑤关注社会生活,凸显学科功能 ⑥加强中外联系,形成“大历史”观欢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课件19张PPT。巧妙设计与链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通过中考试题解读

反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西安交大附中 郭叶涛2010年中考历史十九题分析---课堂教学回顾 课堂教学:备课、上课、 试题讲解一、备课
1、明确考点:写在教案上、写在书上、记在心里
A 基础知识:点---线---面,构建知识
框架结构。
--思想--文艺复兴--马克思主义-----启蒙运动

--经济 两次工业革命 发明家 牛顿 科学
--制度-①建立--英美法 ②巩固--美国
③扩大--日本、俄国
--法制-《权利法案》--《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殖民--新航路--三角贸易、东印度公司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近代)B 应用能力:思考教材,整合教材、搜集资料
例如:人文主义精神---历史意义:人的自由平等
孔子----尊重人、关爱人
伏尔泰的言语---用生命捍卫人的权利
汶川地震----政府关心人民生命和财产
学生上课不带书—不能发挥人的伟大作用
教师罚站---不尊重人,不关爱人
孔子汶川地震罚站人文主义不带书伏尔泰C 练习设计重点渗透学法指导

例1 对历史事件评价的学法指导---影子训练法
提取以上材料
信息的共同性: 罗斯福:面
对经济危机
都有战胜
困难的决心张骞:
不畏艰险,
勇于开拓1942年
《联合国
家宣言》。 例2D 准备一些渗透情感内容的材料
《辛德了名单》
用热情、真诚、智慧、童心
二、上课
1、导入新课:最佳方案:知识链接导入法:
例:罗斯福新政课前导入

①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罗斯福新政
②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英法美--- 资本主义建立。巩固--美国 。资本主义扩大----日本、俄国改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③华盛顿----林肯---罗斯福
2、新课
①情感与幽默的抒发,理性与责任的挥洒
②巧妙设计与链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例一:把蒙娜丽莎放在文艺复兴的镜框里
③讲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例一: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发展

启蒙运动---理性与科学----牛顿理论诞生-
--发明家----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发展----科学传播----社会发展
三、试卷分析课:

材料一 :17世纪初,欧洲移民纷纷迁居北美以获取梦寐以求的自由。可是,这些来自欧洲的移民者在北美建立的家园却成了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向北美各殖民地增加税收,并实行高压政策。北美人民忍无可忍,各地自发组织民兵,举起了独立的旗帜。
材料二:下列是美国总统林肯的言论:“等到那么一天我有机会打击奴隶制的时候,我一定把它打垮,废除奴隶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材料三: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来到日本,迫使幕府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你哪一门功课学的好! 数学
结合上述三则美国历史材料看,你学习数学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三则材料:
1、美国独立战争---赢得国家独立
2、美国内战----废除阻碍社会发展的落后制度
3、美国殖民侵略日本
回答:1、独立完成数学作业
2、改掉看错数字、算错题现象(改掉学习数学的坏习惯)
3、坚决反对掠夺别人并抄袭别人作业的现象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从美国历史的发展看,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1、美国:赢得国家独立----我国:现代化建设要走独立发展的道路。

2、美国:废除阻碍社会发展的落后制度---我国:废除阻碍现代化建设的落后体制。

3、美国:殖民侵略日本---我国:现代化建设更要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反对国家分裂。 ④课文解读与讲解
十月革命意义: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
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
义的理论变为现实,(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变为现实,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学化,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社会面貌的变化) 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 被殖民的国家等)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 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的建立) 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十九题:以秦朝的国内交通、唐朝的中外交通为话题,展开问答
回归课本:
七年级上册: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秦朝疆域图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车同轨,书同文---驰道
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大运河
第6课 开放与交流---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课本没有地图)基本教学:
秦统一: 1、背景解读:政治分裂阻碍社会发展
2、通过地图分析影响: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1、课文讲解:废分封、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度、量、衡
基本训练:秦始皇诏版铭文立号皇帝、秦官印、行政系统见表、陕西秦驰道、文字、货币、兵马俑
基本认识:1、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大一统,是秦汉文明突出特点
第1课隋朝大运河
基本训练:尽到隋亡为次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是,共禹论功不较多。
划分层次---核心词----提问---解答
第6课开放与交流---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课本没有地图)---没讲
基本认识:繁荣与开放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特征。隋唐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时期,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