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六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份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六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份教案)

资源简介

XXXXXXX集体备课教案
高一年级 政治 备课组(总第14课时)备课人:XXXX 时间:2019年4月8 日
课题:第6课 6.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 1 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3. 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过程与方法
1.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人民对中国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进行比较、鉴别作出的抉择,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以及罗阳、沈浩、郑培民等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使学生升华对党的认识,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重点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难点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
个性补充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2分钟)98年前,在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8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不断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共产党。
【讲述内容】
教师活动:还有4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98周岁的生日了,建党9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些事情?
点拨:三件大事:建党一一建国 建国一一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一
学生活动:建党一建国:①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②1922年党的二大举行。大会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④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⑤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⑥1945年9月2日,抗日战争胜利
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完成,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建国一一改革开放:①三大改造一一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②1953年1月1日,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③抗美援朝
④和平解放西藏
⑤第一颗原子弹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合法席位
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1982,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
③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④港澳回归(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完整)
⑤加入WTO(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⑥抗击非典、雪灾、地震(民族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办大事)⑦取消农业税、新农合(调动积极性)青藏铁路(民族团结)奥运会(经济增长、对外)、2010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航空航天事业(神舟系列飞船、天宫号)、军备力量(辽宁号、戚继光舰、歼20)、一带一路、维护钓鱼岛、黄岩岛主权、十三五规划(纲领性文件)
合作探究一:结合黑板所列举的成就及课本62-63页内容谈一谈:在90多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活动:建党到建国: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
师总结: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其自身的先进性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彻底的革命性、最富有牺牲精神,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其他阶级都没能完成的任务一一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民族独立,也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自身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也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所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选择。——历史人民选择党。
学生活动:领导核心作用是怎样体现的?
师总结: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建国70周年以来,展示所取得的成果:
经济发展——国家富裕——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更美好
政治更民主——养老有保障——民族更团结——科技更进步——国力更加强盛
通过欣赏建国70周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21世纪中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完成祖国统一(完成台湾回归)、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三大历史任务。
教师活动:通过近几年在全国开展的反腐倡廉活动和扫黑除恶活动,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水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党的执政方式:
1、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为什么要推进依法治国?
2、党和依法执政的关系
3、在这一立法过程中,党的主张是如何上升为国家意志的?
生:党:领导立法(提任务、支持人大立法)
教师活动: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宪法确立的。
②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实现依法追过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党并不直接立法,而是领导立法,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党提建议相关部门拟草案(征求各方意见)一人大审议—通过实施)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当然依法执政还包括坚特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规范化),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
师总结:至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不断前行。
最后,在党的98周岁生日来临之际,在这你想对党说点什么?你对党还有哪些期待?你有什么梦想想与党分享?
板书设计:
教学回顾(个人反思):
备课组反思研讨:
XXXXXXXX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高一年级 政治 备课组(总第15课时)备课人:XXXX 时间:2019年4月12 日
课题:第6课 6.2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 1 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内容。
2.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3. 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展示中共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对党的认识升华,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
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
个性补充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复习上节课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 
知识回顾: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讲述内容】
教师活动:1、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疑问 :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几十个人发展到今天近8700万党员,领导着13亿人口中国的执政党?
通过教材P64-6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先进事迹材料---黄大年、沈浩和郑培民了解他们感人的故事,感受共产党人的时代风范。
(课堂互动:让学生读颁奖词,使得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结论:通过一言一词一句,我们可以体会到共产党员身上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信任和爱戴。
名言导入:“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理论是灵魂、是旗帜、是方向。
那么,共产党员为什么能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呢?
指导共产党前进的先进理论是什么呢?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党的指导思想
图片滚动: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这些指导思想一一呈现
毛泽东思想(1945年七大)、邓小平理论(1997年十五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十六大)科学发展观(2007年十七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观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
学生活动:看书简要浏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简要内容并简要进行知识对比。
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升华。
从各个英雄人物事迹看,共产党人应如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为什么
①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③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怎样做
① 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师总结:至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最后,在学习了本课时后,我们明白了一个事情:中国这列快车想要跑得越来越开,越来越远,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个车头来带。
板书设计:
教学回顾(个人反思):
备课组反思研讨:
XXXXXX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高一年级 政治 备课组(总第14课时)备课人:XXXX 时间:2019年4月15 日
课题:第6课 6.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第 1 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
2. 了解我国的政党关系。
3. 掌握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比较鉴别能力,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自主分析和归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了解,使学生拥护这一制度,增强学生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
?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
难点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
个性补充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给出图片: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及八大民主党派现任主席。
教师:我们在第一框题学习了共产党的有关知识,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习主席大家也非常熟悉,但是其他八位同学们认识吗?
学生:不认识
教师:不认识没有关系,我们可以试着猜一下,为什么这九个人放在一起?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
多媒体给出其余八个人所代表的党派和各自的姓名
学生:我们要学的是中国的政党制度。
教师:完全正确,我国的政党制度既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也离不开八个民主党派。
【讲述内容】
教师活动:一、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
1、我国的八大民主党派
教师活动:多媒体给出八大民主党派简介的图片,提醒学生注意各自的名称和组成人员,提出问题——民主党派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活动:多媒体给出民主党派的性质——我国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回顾共产党的性质)
教师活动:同学们知道我们的政党制度是什么时候正式形成的吗?
学生活动:1954年,还有的说1949年。
教师活动:我们的政党制度正式形成是以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标志的。那么我们的政党制度全称是什么?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又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看课本,积极发言
教师活动:全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三方面不可或缺)
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那么我国的政党制度到底有什么特点?
2、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教师活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学生活动:结合历史知识和学过的内容,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民主党派参政地位的确立仍然是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民主党派参政的目的不是要和共产党夺取政权,而是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其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因此,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在这里要区别于西方政党制度中的在野党和反对党。
(2)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怎样领导各民主党派?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国家的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的领导。在组织上二者彼此独立,互不干涉,且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这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保证我国政党制度巩固、发展的基本条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1页,理解十六字方针。提醒学生注意这里是互相监督,是双向的,区别于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单项监督。
(4)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为什么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学生回答:因为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当然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同样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当然,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
教师活动:多媒体给出当堂练习题——判断
(5)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首先,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人民政协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党派身份参加,体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格局。
其次,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人民政协本身就是大团结、大联合的产物。人民政协的全部工作都突出体现了这两大主题。
再次,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职能。它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特点,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组织的重要标志。
教师活动:多媒体给出当堂练习题——判断
二、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
教师活动:多媒体给出问题——有人说我国实行的是一党专政,也有人说我国实行的是多党制,对此你怎么看?为什么我们不能实行多党制?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活动:多媒体给出答案——我国既不是一党专政更不是多党制,也绝对不能实行多党制。
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国家性质决定,多党制在我国有过尝试证明行不通,实行多党制的实质就是要取消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我国政党制度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和优越性。
1、我国政党制度是新型的政党制度,新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新”:
(1)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
(2)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
(3)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度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民主化。
实践证明,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2、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实行怎样的制度制度不是随意的,而是由国情决定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行多党制。我国近代史上也曾有过多党制的尝试,其结果证明它在中国行不通。
有人主张在我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实质是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其后果必然是人民政权的丧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造成社会倒退,人民遭殃。这是我们坚决不允许的。
板书设计:
教学回顾(个人反思):
备课组反思研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