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运动的快与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两种方法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2.认识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过程与发展:能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探究小车运动情况;愿意把本组让小车跑得快的方法告诉其他组。【教学重点】1.如何描述一个物体运动的快与慢。2.认识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教学难点】在比较实验中学习如何控制实验变量。【教学准备】秒表、玩具小车、米尺。【教学流程】一、感受快慢1.选取4至5名学生进行赛跑比赛,邀请全班学生一起观看,在规定的一段距离内,看谁跑得最快?2.回到课堂交流、讨论:你们认为谁的速度最快,为什么?学生会选取时间最短的同学,认为他的速度最快。引导学生总结:在同等距离下,谁最先到达终点谁跑得就最快。二、怎样比较快慢1. 引导学生如何定量地判断小车运动的快慢。(1)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2)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按照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将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有人计时,有人测量,等等,通过实验实际决定哪一种方法更便于操作,从而决定实验方法。若允许也可两种方法都进行实验。2.学生分组活动按照课本的方法一与方法二的表格比较哪组的小车运动的最快,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明理由,即相同时间内小车经过的距离最长,或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最短。)3.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做实验验证假设。假设如下:(1)与地面光滑程度有关(2)与小车自身重量有关(3)与小车受力大小有关在进行对比实验时,引导学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才能准确观测这一条件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按照如下表格进行实验,改变条件前小车行进的距离(厘米) 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 改变条件后小车行进的距离(厘米) 比改变条件前增加或减少的距离(厘米) (4)根据研究结果,如何改造自己的小车,才能让它跑得更快一些?三、认识交通工具的速度人们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同的交通工具运动速度不同。有的速度大,例如飞机,通常每小时能飞行800千米至1000千米;有的速度小,例如自行车,通常每小时能行驶10千米至40千米。根据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距离,把常见交通工具的名称填入书中图片的相应位置。 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