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 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情景导入先思考 ———————自2011年实施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以来,盐池县截至2015年底,三北五期共投入资金3 638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 023.5万元,共完成人工造林12万亩,封山育林8.8万亩。 思考探究:我国为什么重视三北防护林建设?提示:三北防护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减轻旱灾的作用。——————— 基础知识要记牢 ———————1.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含义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在维持和改善土地生态性状的基础上,保持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使土地的生产能力不断恢复更新,土地得到合理利用。2.植树造林(1)重要意义: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2)防护带类型与意义:——————— 重点难点掌握好 ———————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1.森林的作用2.土地退化的防治(以土壤侵蚀为例)土壤侵蚀主要原因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防治的原则 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强调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防治措施生物措施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科学管理工程措施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梯田、淤地坝等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表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我国的三北防护林、长江流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以及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的林地利用情况。读表回答1~3题。 甲乙丙丁用材林32 7189 50610 4608 192经济林68 22617 0239 2922 606防护林347 82983 28632 37931 822薪炭林4 2363463 4633 860特种用途林754130119691.上表各防护林体系的不同林地利用类型中,比重最大的是( )A.用材林 B.经济林C.防护林 D.薪炭林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提供能源 B.提供木材C.水土保持 D.发展经济3.三北防护林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华北地区的防护林最主要的作用是( )A.防风固沙 B.水土保持C.庇护农田 D.涵养水源解析:1.C 2.C 3.A 第1题,由表中信息可得出答案。第2题,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森林主要的功能是水土保持。第3题,华北地区的防护林的功能主要是防风固沙。“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4.很多国家将植树节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因为植树造林是防治________的最佳措施( )①水土流失 ②地面沉降 ③土地荒漠化 ④大气污染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具有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功能的防护林带主要有( )①水源防护林带 ②水土保持林带 ③防风固沙林带 ④薪炭林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解析:4.C 5.D 第4题,从成因上看,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主要是植被破坏的结果;地面沉降主要是地下水过度开采形成的;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减轻大气污染的最佳方式。第5题,薪炭林是为居民提供薪柴的森林。 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情景导入先思考 ———————莆田市于2016年《莆田市鼓励农民自发开展土地整理暂行实施细则》明确指出,土地整理后,要确保实施区域内耕地面积有所增加,耕地质量有所提高,进一步完善农田设施、田块平整、道路通达,满足农产品运输或农业机械耕作及灌溉的要求,美化生态环境。思考探究:莆田市进行土地整理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增加农用土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 基础知识要记牢 ———————1.科学开发土地的原则(1)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2)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的不科学行为。2.土地整理目的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背景沟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零星未利用土地和废弃地多;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等,废弃了大量土地整理效果恢复土地生产功能,或作为备用耕地方式方法旧村归并,退宅还耕;塌陷区的土地复垦——————— 重点难点掌握好 ———————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土地的开发整理要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水土保持,有利于集约用地,有利于增量提质,有利于资源永续利用。[拓展提升]加大开发耕地力度并非单指的扩大耕地面积,同时也包括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增加肥力的措施。若是不顾当地的生态环境要求,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不仅不能提高土地生产力,反而会引起土地退化,降低土地的生产能力。扩大耕地面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土地整理来实现,而不能依靠开垦新的宜农地来实现。生态条件恶化的地区还要做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沼泽,做到开发耕地与保护环境相协调。—————— 应用体验不可少 ———————1.(福建高考)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耕地类型平均海拔/m平均坡度/° 占用耕地674.460.94增补耕地1 830.198.40 (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差异主要体现在坡度和海拔两方面;增补耕地坡度大、海拔高,会引发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第(2)题,可从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管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考虑。答案:(1)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2)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区域开垦。2.(全国卷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解析: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土壤侵蚀量,降低土壤的肥力;二是使耕地起伏加大,不利于机械化耕作。防治措施可从调整耕作方式、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填埋等方面分析。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