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型新授课节数教学目标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可以理解现阶段为什么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中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历史、人生、民族观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补充导入新课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衰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究明朝的灭亡。新课讲授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我们来学习第一个内容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同学们读课文看看政治腐败都体现在哪些人身上?(皇帝 皇室 大臣)其具体表现是什么?思考:“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是因果关系;政治腐败造成了社会动荡,导致人民生活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造成怎样的后果呢?简单归纳: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贪赃枉法。(2)地主阶级兼并土地,农民流 离失所。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材料:回答问题①看看当时农民的状况怎样。②那么灾难深重的农民与李自成起义又有什么关系呢?(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这就是李自成起义的直接原因?)那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政治腐败)下面我们来看看李自成起义的经过:陕北起义进军中原—提出“均田免赋” 口号攻入西安—1644年,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攻克北京—1644年明朝灭亡—崇祯帝自缢(明朝统治长达276 年)我们重新认识一下李自成,放羊—当过兵—起义—勇敢—成为闯王—灭明朝----李自成既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有创造力等优点,也有农民意识,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前者导致他成功,后者导致他成功之后迅速败亡。这就是他伟大而传奇的一生。看材料研读: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①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②起义军纪律严明,发放钱粮。③明朝政府腐败,还不断征收各种赋税,民心尽失,这是根本原因。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1.满洲的兴起阅读书本P86,找出满洲兴起的大事。2. 清兵入关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1644年,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所虏,开关迎接清军。清军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农民军,随后,进入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1644年,清朝统治全国开始的时间。课堂总结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清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虽然它同中国建社会历史上所有的农民战争一样,仍以失败告终。但明末农民战争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斗争之 激烈、影响之深远,却为已往之农民起义所不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