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冲刺训练(二)一.选择题1.2018年10月24日,珠港澳大桥正式通车,意义重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_的重大成就。 ( ? )A. 经济建设 B. 政治建设 C. 文化建设 D. 社会建设2.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全长6.7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这说明() ①科技创新是创造财富的唯一途径 ②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成效??③中国已成为科技强国 ④中国科技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3.世界建筑史上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大桥2018年元旦正式通车,粤港澳半小时超级城市群经济圈加快形成,这得益于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③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④“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4.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大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回答以下小题。(1)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前,经历了5年的规划、设计、论证等过程。这个过程()A. 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B. 维护了港澳地区社会稳定C. 促进了工程决策的科学化 D. 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造桥工程师林鸣坚信:我们的路要我们祖国自己开,我们的桥要祖国自己搭!我们要攻克外海沉管隧道这一世界级难题,必须掌握核心技术。这告诉我们()A. 创新只能依靠本国科技人才 B. 应该大力引进核心技术C.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唯一动力 D. 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5.甲、乙两地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乙地相比,甲地发展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A. 煤、铁等矿产分布集中B. 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C. 邻近港澳,很多地方是“侨乡”,便于集资D. 高等院校众多,科技智力资源丰富6.2018年央视春晚,TFBOYS演唱歌曲《我与2035有个约》,表达了青年一代向未来进发的美好憧憬。到2035年,我国将( )A. 基本实现总体小康 B.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7.下列表格中提示语和发展理念相一致的是( ) 序号 提示语 体现的发展理念 ① 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协调 ②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共享 ③ 勾画美丽中国蓝图 绿色 ④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 ⑤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 开放 A. ①③④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⑤8.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列关于两条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条河流共同流经了青、川两省?? ? ②下游都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③两条河流治理的重点均在保持水土? ④两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二.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公布“一带一路”终极版图:重点圈定18省,新疆和福建成核心区。“一带一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1)材料一中“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指哪两大历史事件?(2)丝绸之路上的新疆,人们常常用“三山夹两盆”来形容其地形特点。在图二中分别填写出A、B所在的地形区名称。并分析A地人们的生产上具有什么特点?材料二:乾隆时期颁布了《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 ——《清高宗实录》卷550 ?材料三: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我们要与亚欧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再现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促进共同发展。(3)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从古到今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下在“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需要传承的丝路精神是什么?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津冀部分地区图(1)根据上图,描述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2)与西北部相比,说出图示区域东南部地形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3)作为我国的首都,北京市被誉为“六朝古都”,请写出三个在此定都的朝代(4)在不断革命与进步中,北京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周恩来总理对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一句著名的描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请写出天安门见证的这两个事件。3.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两岸儿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位于长江上游的“成渝经济圈”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位于长江下游的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下图为长江流域局部示意图。 (1)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得益于我国的哪项基本国策?成渝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属于哪一经济带?两地经济发展应该遵循哪一原则?(2)依据材料一,分析有利于“成渝经济圈”承接“长三角经济圈”部分工业转移的人文条件。材料二:长江下游的浙江省,1958年领到中央分配的40万吨钢、铁生产任务。为了完成任务,浙江把炼钢这一专业技术工作变成了全民运动,成百上千个小高炉遍地开花。但到年底,全省仅完成钢、铁23.4万多吨,其中还有许多是矿渣。——摘自浙江省档案馆资料(3)材料二中“全民运动”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并说说这场运动对发展工业的启示。4.读图1: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和A区域河网示意图;图2:A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1)分析A区域河网密布的原因。 (2)指出A区域1991-2010年河网密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3)与A地相比,B地因暴雨更易引发什么自然灾害,并分析原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冲刺训练(二)一.选择题1.2018年10月24日,珠港澳大桥正式通车,意义重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_的重大成就。 ( ? )A. 经济建设 B. 政治建设 C. 文化建设 D. 社会建设【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建设,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珠港澳大桥正式通车,意义重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总布局中的重大成就,故A项正确。BCD 不符合材料,排除。故选A。2.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全长6.7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这说明() ①科技创新是创造财富的唯一途径 ②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成效??③中国已成为科技强国 ④中国科技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科技发展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港珠澳大桥海底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反映了我国科技的进步,体现了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成效,故②④正确。①唯一途径说法错误,排除。③中国已成为科技强国不符合事实,中国的整体科技水平仍然比较落后,故①③错误,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3.世界建筑史上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大桥2018年元旦正式通车,粤港澳半小时超级城市群经济圈加快形成,这得益于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③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④“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取得成就的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的制度,港澳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②错误。故选A。4.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大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回答以下小题。(1)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前,经历了5年的规划、设计、论证等过程。这个过程()A. 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B. 维护了港澳地区社会稳定C. 促进了工程决策的科学化 D. 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造桥工程师林鸣坚信:我们的路要我们祖国自己开,我们的桥要祖国自己搭!我们要攻克外海沉管隧道这一世界级难题,必须掌握核心技术。这告诉我们()A. 创新只能依靠本国科技人才 B. 应该大力引进核心技术C.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唯一动力 D. 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答案】(1)C (2)D【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港珠澳大桥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大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前,经历了5年的规划、设计、论证等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港珠澳大桥经历了较长的科学的决策过程,故C正确。ABC三项所述材料无体现,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BD错误。故选C。(2)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我国工程建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我们的路要我们祖国自己开,我们的桥要祖国自己搭!我们要攻克外海沉管隧道这一世界级难题,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工程建设的道路问题,从另一个侧面再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故D正确。AC两项所述过于绝对化,故错误。B项所述材料无体现,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错误。故选D。5.甲、乙两地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乙地相比,甲地发展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A. 煤、铁等矿产分布集中B. 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C. 邻近港澳,很多地方是“侨乡”,便于集资D. 高等院校众多,科技智力资源丰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地域之间的异同,旨在考查准确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是珠三角地区,乙是长三角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两工业基地共同的优势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高等院校众多,科技力量雄厚,但是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很多地方是?“侨乡”可以吸引大量的华侨投资,这是珠三角独特的优势,故C正确。ABD不符合材料,排除。故选C。6.2018年央视春晚,TFBOYS演唱歌曲《我与2035有个约》,表达了青年一代向未来进发的美好憧憬。到2035年,我国将( )A. 基本实现总体小康 B.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时事政治,旨在考查识记能力。解答该题要多关注时事,多注意积累时事材料。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说法正确,故B符合题意。综上可知,其它选项不合题意,故排除ACD。故选B。7.下列表格中提示语和发展理念相一致的是( ) 序号 提示语 体现的发展理念 ① 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协调 ②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共享 ③ 勾画美丽中国蓝图 绿色 ④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 ⑤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 开放 A. ①③④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五大发展理念,旨在考查知识的识记和表格信息的分析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辨析图表内容,做出正确判断。勾画美丽中国蓝图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历史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创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对外开放基本途径,③④⑤正确,故B正确。依据基础知识判断,共同迈入全面小康体现共享理念,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体现协调理念,①②错误,故排除ACD。故选B。8.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列关于两条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条河流共同流经了青、川两省?? ? ②下游都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③两条河流治理的重点均在保持水土? ④两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长江黄河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①两条河流共同流经了青、川两省正确;②下游都江阔水深,航运便利,黄河下游为“地上河”航运并不便利,错误;③两条河流治理的重点均在保持水土,这是黄河治理的重点,错误; ? ④两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正确,①④,故C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故选C。二.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公布“一带一路”终极版图:重点圈定18省,新疆和福建成核心区。“一带一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1)材料一中“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指哪两大历史事件?(2)丝绸之路上的新疆,人们常常用“三山夹两盆”来形容其地形特点。在图二中分别填写出A、B所在的地形区名称。并分析A地人们的生产上具有什么特点?材料二:乾隆时期颁布了《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 ——《清高宗实录》卷550 ?材料三: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我们要与亚欧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再现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促进共同发展。(3)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从古到今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下在“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需要传承的丝路精神是什么?【答案】(1)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2)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利用坎儿井,发展绿洲农业。(3)变化:由开放到闭关(或保守),再由闭关到对外开放。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2)本题考查的是新疆的自然人文环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塔里木盆地,当地人们利用坎儿井,发展绿洲农业;B为天山山脉。(3)本题考查的是对和平与发展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从古到今中国的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或保守),再由闭关到对外开放。当下在“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我们要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津冀部分地区图(1)根据上图,描述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2)与西北部相比,说出图示区域东南部地形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3)作为我国的首都,北京市被誉为“六朝古都”,请写出三个在此定都的朝代(4)在不断革命与进步中,北京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周恩来总理对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一句著名的描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请写出天安门见证的这两个事件。【答案】(1)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北部(1分);北靠燕山山脉,南面华北平原,西倚太行山,东临渤海湾;(1分,点出一个地形区即可) (2)地形特征:平原为主(华北平原)(1分)水文特征:河流流向自西向东;水流平缓;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任选两点得两分)(3)后燕、辽、金、元、明、清(任选三项即可,3分)(4)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结合地图可知,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北靠燕山山脉,南面华北平原,西倚太行山,东临渤海湾。 (2)本题考查相关区域地形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地形特征:平原为主(华北平原)。水文特征:河流流向自西向东;水流平缓;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3)本题考查北京设都的史实。历史上后燕、辽、金、元、明、清六朝定都北京。(4)本题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新民主主义开始于天安门是指1919年5月4日,在天安门广场发生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于天安门,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两岸儿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位于长江上游的“成渝经济圈”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位于长江下游的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下图为长江流域局部示意图。 (1)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得益于我国的哪项基本国策?成渝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属于哪一经济带?两地经济发展应该遵循哪一原则?(2)依据材料一,分析有利于“成渝经济圈”承接“长三角经济圈”部分工业转移的人文条件。材料二:长江下游的浙江省,1958年领到中央分配的40万吨钢、铁生产任务。为了完成任务,浙江把炼钢这一专业技术工作变成了全民运动,成百上千个小高炉遍地开花。但到年底,全省仅完成钢、铁23.4万多吨,其中还有许多是矿渣。——摘自浙江省档案馆资料(3)材料二中“全民运动”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并说说这场运动对发展工业的启示。【答案】(1)对外开放;西部经济带;因地制宜、优势互补。(3分)(2)人文条件:劳动力资源丰富、水运交通便利、城镇化程度高、市场广阔等。(三点3分)(3)大跃进(1分),充分认识国情、尊重经济发展规律、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注意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等(二点2分)【解析】(1)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知识。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金三角座谈会,提出把上述三个“三角”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议。同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座谈会纪要,表明我国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又一重要步骤。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得益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总体上把全国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成渝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分别属于西部经济带、东部经济带。两地经济发展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2)本题考查分析有利于“成渝经济圈”承接“长三角经济圈”部分工业转移的人文条件。注意是“人文条件”。根据材料一:“西部人口最为稠密、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城镇化程度高、市场广阔;长江——水运交通便利等。(3)本题考查分析相关历史事件及其启示。“1958年”“小高炉”——“大跃进”运动。当时的大跃进违背客观规律,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打乱正常生产秩序,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积累和消费之间比例严重失调。大炼钢铁,严重破坏了森林资源。启示:充分认识国情、尊重经济发展规律、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注意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等。4.读图1: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和A区域河网示意图;图2:A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1)分析A区域河网密布的原因。 (2)指出A区域1991-2010年河网密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3)与A地相比,B地因暴雨更易引发什么自然灾害,并分析原因。【答案】(1)A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1分)地势低平;(1分)人工开凿运河。(1分)(答出两点即满分)(2)特点:水域面积减少,河网密度下降。(1分)河道泥沙自然淤积;城市化建设,填埋河道;农业围垦。(2分,答出其中两点)(3)B地滑坡、泥石流。(1分)原因:B地为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2分)【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河网密布的原因:根据图1,A区域是太湖流域,在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太湖流域开凿了许多人工开凿运河。(2)本题考查分析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A区域1991-2010年河网密度的变化特点:根据图2,水域面积减少,河网密度下降。原因:河道泥沙自然淤积;城市化建设,填埋河道;农业围垦。(3)本题考查分析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暴雨更易引发的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原因:B地为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9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冲刺训练(二)(原卷).doc 2019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冲刺训练(二)(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