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ONTENTS教学理念01教材地位02学情分析03教学目标04教法学法05教学过程06教学反思07 01 教学理念本课教学中体现的新课改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之下,通过新课标的指引,树立学生本位的学生观、通过探究式的学习和发展性的评价观,引导学生的学习。本课地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8课内容,本课讲述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范畴的历史,是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总体上概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本课在国际工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学生可对马克思主义加深了解,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人类一直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以史鉴今,服务现实的目的。02 教材地位04学习状况高一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感知,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本课开展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学习。学生情况经过初中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很少能准确表述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主义。解决对策本节课相对来说,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在上课过程中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的展示,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小组探究,强化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03 学情分析05 04 .1 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及《共产党宣言》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史料实证通过教师展示文献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概括,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进而实现论从史出。家国情怀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过程中的贡献,体会无产阶级革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形成对马克思等无产阶级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为人类进步而不断追求的家国情怀。06重点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关键通过小组探究“马克思设计了一个怎样的理想国度”实现对重点内容的突破;通过展示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建立的理想国度的相关图文史料,突破本课难点,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年轻态” 。 04. 2 教学重点072017版新课标要求:“简述《 共产党宣言》 的主要内容。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情境导入法 史料展示法 问题导学法 任务驱动法05.1 教法分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循序渐进分层兼顾0805 .2 学法指导通过史料研读自主学习来发现问题通过小组探究来解决问题通过教师引领、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伟大事迹,树立自我的精神追求通过总结点题升华本课主题思想。 从读中学、问中学、悟中学来达到乐学、会学、善学、志学的目的,以便更好的提高和巩固学生的能力 9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学习,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影响有一个较深入的认识;通过学习马、恩为人类幸福生活而不懈追求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为人类和平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因此我将本课的立意定位为“理想国度的追寻与实现”。 本课突出两条主线:明线为马、恩追寻理想国度的背景、对理想国度的设计以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通过相关图文史料的展示,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探寻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学科素养和史料实证的精神;暗线则是突出人,重点讲述马克思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重大意义究竟是什么?从而培养学生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家国情怀。 为了突出生本课堂,本节课课标要求的知识基本上都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活动生成,而情感主线由老师引导进行学习。本节课的亮点是将一个“高大上”的马克思和他的理论 通俗易懂的传授给学生。 10导入新课阶段小结课堂总结课堂练习问题导学合作探究答疑解惑06 教学过程123456711视频导入通过网红教师徐川的视频“带你认识不一样的马克思”导入:第一张面孔:大胡子第二张面孔:富家子第三张面孔:大赢家第四张面孔:落魄人创设情境马克思抛弃了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开始了几十年的艰苦斗争、奔走逃亡,等待他的是一贫如洗、颠沛流离的生活。06.1 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常识、经验和理性已经不能解释马克思的命运,更不能解释马克思自讨苦吃的选择,我们不禁发出疑问:他怎么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1206.2 内容构思一、理想国度的探寻(背景)二、理想国度的设计(内容)三、理想国度的实现(影响)13四、理想国度的光辉(引领)406.3 问题引导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通过合作探究马克思所设计的理想国度是怎样的,来学习《共产党宣言》内容。通过史料展示、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空想社会主义代表、马恩)对理想国度的追寻,总结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以及对世界产生的重大意义。1406.4 课堂总结回归导入时的疑问:马克思怎么了?通过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的一段话回答,进而引领学生提升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追求理想与进步的家国情怀也许,我们可以从1835年马克思写的中学毕业论文中找到答案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地,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总结史料展示15认识巴黎公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工人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政权的建设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成功06.5 课堂练习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结合教材及学案资料,了解巴黎公社的概况合作探究巴黎公社爆发的偶然性16结合课前导学案理想国度的追寻(背景)理想国度的实现(影响)理想国度的设计(《共产党宣言》内容)理想国度的辉煌(引领)06 .6 板书设计1707 教学反思本课依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不刻意追求完整的学科体系,而是力图构建一个新的模块学习体系,大胆突破了教材原有的框架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重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实现了多元教学目标。可取之处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巴黎公社这部分内容的处理的有些粗线条,学生对本小节内容理解还需老师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外下的功夫可能就要多一些 。有待提高18THANKS谢谢聆听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课程标准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及《共产党宣言》的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2、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的分析,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3、以史料为依据,通过一定量的史料展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4、通过学习马克思主诞生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体会无产阶级革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马克思等无产阶级前辈的敬仰之情。 5、通过对巴黎公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巴黎公社影响进行理性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是曲折的,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必然会取代旧事物,从而激发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信心。三、学习指导 1.结合教材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通过对《共产党宣言》内容的分析,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内涵。 3.能从多角度分析巴黎公社的影响及教训。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重点、难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六、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18课的内容。讲述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范畴的历史,是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历史概念,如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运动等,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加以阐释,以利于学生对新课的理解。本课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叙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条件、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以及意义等。其中重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和意义。应从经济基础、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实践基础等四个方面推导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及其深远影响。此外,还要结合教材中的“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等栏目中的史料,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等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解释。在教学中,要运用相关的历史资料来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本质,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七、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经过初中历史学习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材料分析理解能力。所以,本节课在内容的设计上,比较充实,图片资料、文字资料比较多,但是内容相对来说理论性较强,在上课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随时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说起马克思,你会想到什么?一位伟人,一种思想,还是一个偶像?在很多人眼中,马克思是一个表情严肃的老爷爷,在学校的教室或走廊里常能看到马克思长须茂盛的照片,照片下方还有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虽出身平民但家境富有,23岁,他就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25岁,他就迎娶了“舞会皇后”燕妮,按世俗设想,他很容易成为人生赢家,但马克思抛弃了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开始了几十年的艰苦斗争、奔走逃亡等待他的是一贫如洗、颠沛流离,他的七个子女有四个先后夭折,连丧葬费都是借来的。常识、经验和理性已经不能解释马克思的命运更不能解释马克思自讨苦吃的选择我们不禁发出疑问:他怎么了?也许,我们可以从1835年马克思写的一篇论文中找到答案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地,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选读 正是这位“落魄人”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理想国度的探寻(背景)Ppt展示图片资料:经济危机、工人生活贫困等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同时,基本矛盾也日渐暴露出来,经济危机频发、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工人们通过不断的斗争来争取自己的权益,改变自己的现状,建立自己的理想国度,其中以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代表(ppt展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资料)。他们要求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要求普选权,工人参与国家管理,反对私有制社会,然而,他们的斗争都以失败宣告结束,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获得成功)教师总结。B、PPT展示图片资料: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人物深刻感受到社会不公和问题的还有这样的一群人:面对社会中处在的问题,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国度——空想社会主义Ppt展示资料:欧文、傅里叶、圣西门的理想国度的设计。但是,他们的即使经过各种努力,他们的结局依然失败了。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缺乏对社会、对无产阶级的正确认识)教师总结。Ppt展示:回答我们的疑问:那么应该怎样改变世界呢?这个问题谁来解决呢?C、Ppt展示:马克思、恩格斯相关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让我们认识这样的两个人: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分析,批判的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总结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生总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Ppt展示总结示意图: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基本矛盾暴露。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思想基础:19世纪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基础:马、恩的革命实践(素质出众、勇于进行理论研究,参加社会实践、真诚合作)二、理想国度的设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让我们通过《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来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设计自己的理想国度的。Ppt展示《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机器的日益迅速和继续不断的改良,使工人的整个生活地位愈来愈没有保障。个别工人和个别资产者之间的冲突愈来愈具有两个阶级的冲突的性质…… 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并得出认识:1、宣言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想国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他通过阐述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肯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必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2、提出了实现目标的方法是阶级斗争。3、最终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斗争、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三、理想国度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真的改变世界了吗?请举例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四、理想国度的光辉(影响)(学生结合现实讨论总结)马克思主义为人类开辟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呢 ?理论上:把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实践上:科学的理论顺应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使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现实上: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马克主义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的阳光大道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不断追寻理想国度之路,舍弃荣华富贵、安逸享受生活,为人类幸福命运而颠沛流离、追逐不息之路!每个人都有理想,相信同学们也都有理想,我希望同学们的理想也是追求人类幸福的理想,也可以在追求理想的路途上,不惧颠沛流离之苦,不惧贫穷苦寒,永不停歇前进的脚步!最后,祝愿同学们的理想能开花结果,在历史的星空闪耀出炫目的光芒!作业:结合导学案及相关材料自学课本中巴黎公社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得出这个认识。 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和教训是什么?板书设计: 一、理想国度的探寻(背景)二、理想国度的设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理想国度的实现 四、理想国度的光辉(影响)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社会主义运动史有了初步了解,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产生的重大意义有了较全面客观的认识,课堂环节层层紧扣,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是,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在组织学生讨论过程中,氛围不是很热烈,和学生的互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后在材料的选择和对学生的引导方面还需要注意加强。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39年初—1841年3月 马克思研究古希腊哲学,撰写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818年 5月5日 卡尔·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市1830年10月 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学习1835年9月24日 马克思毕业于特里尔中学,毕业考试时写了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0月15日 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法律系学习。1837年4—8月 马克思钻研黑格尔哲学,并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1841年 4月15日 耶拿大学授予马克思哲学博士学位证书。1842年 10月15日 马克思担任科隆《莱茵报》编辑 1842年 11月下半月 恩格斯在赴英国途经科隆时拜访马克思。马克思在《莱茵报》编辑部同恩格斯初次见面 6月19日 马克思和燕妮·冯·威斯特华伦在克罗伊茨纳赫结婚1843年10月—1845年2月 马克思旅居巴黎,创办《德法年鉴》杂志;撰写《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研究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的著作。1844年 8月底—9月初 恩格斯从英国回德国时,绕道巴黎会见马克思。这次会见为他们终生不渝的伟大合作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着手合著《神圣家族》,该著1845年2月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出版。1845年2月—1848年3月初 马克思因遭法国当局驱逐,旅居布鲁塞尔1845年秋—1846年5月 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年初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8年2月底 《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1849年底—1850年11月 马克思为《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撰写一组总结法国革命经验的文章《1848年至1849年》约1851年12月中—1852年3月25日 马克思撰写《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3年马克思撰写《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1857年3月 马克思撰写《俄国的对华贸易》和《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1857年底—1858年5月 马克思撰写《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 马克思撰写《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3年8月—1867年 完成了《资本论》理论部分三册的新稿1865年 9月 马克思参加国际工人协会伦敦代表会议1869年 9月马克思当选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委员1870年7月马克思撰写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一、第二篇宣言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内部通告《所谓国际内部的分裂》1872年7月—1873年5月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陆续分册出版187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1876年秋—1881年中 马克思撰写《资本论》第二册的第Ⅴ、Ⅵ、Ⅶ、Ⅷ稿以及一些片断稿和准备稿1879年下半年—1881年初 马克思写关于阿·瓦格纳《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批评意见1880年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帮助制定法国工人党纲领。马克思口授了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1881年12月2日 马克思夫人燕妮·马克思在伦敦逝世1882年秋—1883年1月初 马克思为出版《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做修订准备工作1883年3月14日 卡尔·马克思在伦敦逝世说起马克思,你会想到什么?一位伟人,一种思想,还是一个偶像?第一张面孔:大胡子 在很多人眼中,马克思是一个表情严肃的老爷爷,在学校的教室或走廊里常能看到马克思长须茂盛的照片,照片下方还有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第二张面孔就是:富家子马克思虽出身平民但家境富有他的爷爷、父亲都是律师马克思的姨父、姨妈是商人他们创立了一个公司,叫飞利浦他在波恩大学曾经一年花掉700塔勒当时一名柏林市议员年收入为800塔勒第三张面孔:大赢家如果只是家境殷实那也未必算得上是人生得意23岁,他就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25岁,他就迎娶了“舞会皇后”燕妮当时,他还是《莱茵报》的主笔按世俗设想,他很容易成为人生赢家第四张面孔:落魄人但如果你真这么想,那请继续往下看马克思抛弃了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开始了几十年的艰苦斗争、奔走逃亡等待他的是一贫如洗、颠沛流离他的七个子女有四个先后夭折连丧葬费都是借来的 常识、经验和理性已经不能解释马克思的命运更不能解释马克思自讨苦吃的选择我们不禁发出疑问:他怎么了?也许,我们可以从1835年马克思写的一篇论文中找到答案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地,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选读正是这位“落魄人”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理想国度的追寻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基本矛盾暴露经济危机不断爆发贫富分化不断加剧阶级矛盾不断激化1831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要求普选权,工人参与国家管理反对私有制社会思考: 这些工人运动最后的结局如何? 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显示了什么? 它们的相继失败又说明了什么呢?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科学理论在工人运动中产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对于未来理想社会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剥削、实施共同福利等的美好描述,激发了人们的期待和向往。” ——王青山《社会学概论》 一、理想国度的追寻欧文亲自描绘的“新和谐公社”蓝图 从19世纪初,傅立叶先后发表了《全世界和谐》、《四种运动论》、《新世界》等著作,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称资本主义社会是“罪恶的渊薮sou”,“颠倒世界”,主张以他设计的“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他理想的“和谐社会”,是由一个个有组织的合作社组成,它的名称叫“法朗吉”。怎样实现这个理想社会呢?傅立叶不主张使用暴力,他相信资本家或权贵人物会帮助实现他的改良计划,为此,他刊登广告,说他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1点在家接见答应出资创办“法朗吉”的富翁,他等了12年,可是没有一个富翁来问津,1832年,他和几个门徒一起创办了一个“法朗吉”。可是不久就证明了他的理想行不通。 请结合教材,思考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思想之所以被称为“空想”的原因何在?理想必须在现实中有其根源基础,否则只是空想。 ——张岱年(1909-2004) 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这些改革者肯定没有考虑过革命或阶级斗争的问题。实际上,他们几乎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被付诸实践。而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他们才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回答我们的疑问: 那么应该怎样改变世界呢? 这个问题谁来解决呢? 马克思主义并非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人类知识的精华,再加上自己的解释与发挥,创造出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人类知识的哪些精华呢?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三大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批判继承三大组成部分马、恩深入街头,广泛接触工人群众 马、恩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两位导师的初次会晤马、恩在《新莱茵报》编辑部 马、恩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实践基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基本矛盾暴露。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9世纪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马、恩的革命实践(素质出众、勇于进行理论研究,参加社会实践、真诚合作) 归纳总结二、理想国度的设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1848年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共产党宣言》第一版 《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共产党宣言》摘录 ●大工业的发展…………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与意图。他们公开公布:他们的目的只能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至今一切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目的必须用暴力达到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念《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系统完善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明了斗争的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的基本力量——无产阶级,实现目标的手段——暴力革命,革命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些名言:1、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3、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4、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目的;5、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三、理想国度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真的改变世界了吗?请举例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为人类开辟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呢 ?历史意义:理论上:把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实践上:科学的理论顺应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使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现实上: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马克主义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的阳光大道崇高的理想,伟大的事业 “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我们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这样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的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四、理想国度的光辉从1818到2018年?马克思的“落魄人生”不管对他个人还是整个人类来说都是光辉灿烂的一生200年风云变幻,200年沧海桑田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世长存!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具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坚持真理和为人类事业用于献身的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我们应该从马克思和恩格斯身上学习那些优秀的品质? 光辉照耀我前行阅读?100000+14662精选留言写留言?3679W's ???? ???? 一语一落魄、一永一辉煌 感谢这落魄、带来永辉煌?2347好来屋全屋定制杨会林 青年人最好懂点哲学,哲学是指引人生道路的明灯。?1146简单快乐 哈哈,微博刚看了视频,紧接着微信图片文字来一波。 看完真的会慨叹,伟大之人为何伟大?1050?网友留言网友留言?827王大俊 传奇的一生必将和他的思想一样流芳百世!?718玉兔飞翔马克思的“落魄人生”!不管对他个人还是整个人类来说,都是光辉灿烂的一生!?689blog200年后,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684刘清洁 伟人,不平凡的人生?683玛卡巴卡 200年风云变幻,200年沧海桑田 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 将永世长存!结束语 200年风云变幻, 200年沧海桑田 ,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 将永世长存!经济前提:工业革命阶级和实践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主观努力:马、恩对理论的研究和投身各种革命活动理论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意义:课堂小结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马克思主义诞生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我将从一、教学理念 二、教材地位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七、 教学反思几个环节进行说课。一、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我在本课教学中力求贯彻以下教学理念:新课标的指引观 、生本位的学生观、探究式的学习观、多角色的教师观、 发展性的评价观二、教材地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8课内容,本课讲述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范畴的历史,是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总体上概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本课在国际工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学生可对马克思主义加深了解,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人类一直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以史鉴今,服务现实的目的。三.学情分析:经过初中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很少能准确表述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高一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感知,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本课开展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学习。本节课相对来说,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在上课过程中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的展示,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小组探究,强化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目标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及《共产党宣言》的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2、通过教师展示文献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概括,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进而实现论从史出。 3、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过程中的贡献,体会无产阶级革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形成对马克思等无产阶级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为人类进步而不断追求的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根据2017版新课标要求,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 共产党宣言》 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通过小组探究“马克思设计了一个怎样的理想国度”实现对重点内容的突破;通过展示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建立的理想国度的相关图文史料,突破本课难点,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年轻态” 。 六、教法学法: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运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 史料展示、 问题导学法 任务驱动法 学法指导 通过史料研读自主学习来发现问题 , 通过小组探究来解决问题 , 通过教师引领、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伟大事迹,树立自我的精神追求 ,通过总结点题升华本课主题思想。引导学生 从读中学、问中学、悟中学来达到乐学、会学、善学、志学的目的,以便更好的提高和巩固学生的能力 。七、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学习,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影响有一个较深入的认识;通过学习马、恩为人类幸福生活而不懈追求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为人类和平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因此我将本课的立意定位为“理想国度的追寻与实现”。 本课突出两条主线:明线为马、恩追寻理想国度的背景、对理想国度的设计以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通过相关图文史料的展示,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探寻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学科素养和史料实证的精神; 暗线则是突出人,重点讲述马克思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重大意义究竟是什么?从而培养学生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家国情怀。 为了突出生本课堂,本节课课标要求的知识基本上都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活动生成,而情感主线由老师引导进行学习。本节课的亮点是将一个“高大上”的马克思和他的理论 通俗易懂的传授给学生。 2、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导入新课、问题导学、阶段小结、合作探究 、课堂总结、答疑解惑、课堂练习。,3、导入新课:通过网红教师徐川的一段小视频“带你认识不一样的马克思”导入,介绍马克思的四张面孔:大胡子 、富家子 、大赢家 、落魄人 从而创设情境:马克思抛弃了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开始了几十年的艰苦斗争、奔走逃亡,等待他的是一贫如洗、颠沛流离的生活。进一步提出问题:常识、经验和理性已经不能解释马克思的命运更不能解释马克思自讨苦吃的选择我们不禁发出疑问:他怎么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4、本节课共设计了四个维度:一,理想国度的探寻(背景)、二、理想国度的设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三、理想国度的实现、四、理想国度的光辉(影响)(学生结合现实讨论总结)5、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通过问题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实现。通过史料展示、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空想社会主义代表、马恩)对理想国度的追寻,总结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以及对世界产生的重大意义。 通过合作探究马克思所设计的理想国度是怎样的,来学习《共产党宣言》内容。 6、课堂总结:回归导入时的疑问:马克思怎么了?通过马克思在初中毕业论文中的一段话回答,进而引领学生提升思想认识,培养学生追求理想与进步的家国情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地,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7、课堂练习:学生结合课前导学案,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结合教材及学案资料,了解巴黎公社概况,通过合作探究巴黎公社爆发的偶然性,认识巴黎公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工人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政权的建设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成功。8、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力图突出本节课的主线,设计简单明了、条理清晰。 八、教学反思:可取之处:本课依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不刻意追求完整的学科体系,而是力图构建一个新的模块学习体系,大胆突破了教材原有的框架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重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实现了多元教学目标。有待提升: 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巴黎公社这部分内容的处理的有些粗线条,学生对本小节内容理解还需老师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外下的功夫可能就要多一些 。 以上是我的说课案,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谢谢大家!201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回望《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的170年,人类社会见证了种种思潮的激荡,经历了无尽的风云变幻,始终不变的是对和平幸福美好的追求。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说课课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pptx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x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pptx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