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二)过程与方法: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2.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三、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四、教学建议本课活动的开展最好是跟学校或者少先队取得联系,一起组织活动,特别要做好安全工作,并在后续活动中做好学生考察报告的撰写。五、教学过程(一)、制订计划:1.谈话导入: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就要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一次,我们将一起到去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地点就定在浦阳江。2.讨论: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考察时要注意什么?(确立考察主题,设计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3.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计划包括这些内容:目的、地点、时间、器材、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我的考察计划目 的 地 点 注意事项 1、 2、 3、可参考教材84面的样稿。(二)、实地考察: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考察过程强调纪律。2.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3.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初观察:(1)观察方法:看(显微镜、放大镜);闻(气味);测量(水温测量、PH值测量)(2)颜色:直接观察法,用眼睛分辨水体颜色。(3)水温测量:对水温进行测量。(4)臭味:取100ml水样置于250ml锥形瓶中,依靠自己的嗅觉,分别在常温和煮沸稍冷后闻其臭味,用适当的词语来描述其特点。(5)透明度:透明度指水样的清澈程度。可采取现场观测的方法。将物体慢慢沉到水中,以能否在水中看到物体为标准来判定该水域的透明度。(6)PH值:可用PH试纸测量水体的酸碱度。再观察:(1)把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下来,杂质是什么?(2)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三)、观察讨论:1.回学校后,按照教材85面的“我的考察报告”提示观察水样,填写报告。我的考察报告水域名称 地 点 水域周围的环境 有没有污水排到水里 水中生活着什么生物 水面上漂浮着什么杂物 水质情况 颜色 气味 是否浑浊 水中杂物 PH值 水温 其他(三)针对家乡的水质情况我的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