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冲刺训练(三)(原卷+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冲刺训练(三)(原卷+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冲刺训练(三)
一.选择题
1.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①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③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起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图片,该组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 改革开放之路 B. 民主革命之路 C. 社会主义道路 D. 民族复兴之路
3.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是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的起点。其中,1984年和2001年成为企业创业高潮起点的原因分别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 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领域的改革成功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白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加人世贸组织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6.下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C. 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D. 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中,土地所有权性质属于公有制的有(???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三大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 ?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 ?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C. ?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D. ?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人示威
9.2018年9月,国家安全机关部署开展了“2018——雷霆行动”,该行动旨在强调没有国家安全,公民个人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对此,公民应该()
①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②着眼长远、以个人的安全为重
③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法律义务? ④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0.2018 年我国政府的“民生红包”——“提高个税起征点”能()
A. 促进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B. 增强公民依法纳税意识
C. 体现共产党坚持以为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D.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11.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以下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
①领导五四运动,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
③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抗战胜利 ???④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自治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和睦,经济繁荣。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基本国策
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 ④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从下边两幅图中,可以看出( )

A.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 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C. 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
D. 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
1.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某校学生以“探寻改革变化,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第一小组通过调查收集到以下信息: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临海市取得的成就(部分)


材料一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第二小组通过调查收集到以下信息:临海市政府坚持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减事项,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让企业和群众用最短时间办成事,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成为全国基层政务公开的“临海样本”。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从发展的根本目的角度说说“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合理性。
第三小组负责把收集到的信息资料通过分析整理,用板报形式展示成果。

联系所学知识,说说篇章1(改革篇)和篇章2(创新篇)的关系。
请结合板报信息谈谈临海发展的经验有哪些?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材料一:1978-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概括材料一图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及内在联系。
材料二:1978年,我国有84%的人口日均生活费达不到当时每人每日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标准;40年后的今天,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7.9亿,占全球减贫人数的71.82%。农村贫困发生率由改革开放之初的97.5%,下降到目前的3.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精准扶贫工程,贫困人口减少了6800多万,平均每天减贫3.7万人。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进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到2020年,要让全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明确的减贫目标与承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党和政府应该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冲刺训练(三)
一.选择题
1.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①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③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起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外历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由此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据此,①④符合题意要求,故B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37年的七七事变,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而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其开始的标志是德国突袭波兰。据上,②③均不符合题意要求,故排除ACD,选B。
2.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图片,该组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 改革开放之路 B. 民主革命之路 C. 社会主义道路 D. 民族复兴之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开国大典、十一届三中全会三知识点,旨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符合民主革命的史实有五四学生示威游行和开国大典;符合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之路的史实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只有民族复兴之路是题干提供的三个图片史实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故选D。
3.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是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的起点。其中,1984年和2001年成为企业创业高潮起点的原因分别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 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企业创业高潮起点无关,故A错误。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是1980年,与全国企业创业高潮起点无关,故B错误。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是1979年,与企业创业高潮起点无关,故C错误。依据所学可知,1984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增强企业活力。改革的内容包括:所有制方式的改革、管理体制的改革、分配制度的改革,但无论哪方面的改革,其最终目的都是增强企业活力,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于是带来一次企业创业高潮。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帮助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的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于是迎来又一次企业创业高潮,故D正确。

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领域的改革成功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领域的改革成功的史实,旨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的能力。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是成功的,①符合题意;1950—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成功的,②符合题意;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后来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成功的,④符合题意。故B正确。1958年开展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平二调"、"共产风"盛行起来,结果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引起农民的恐慌和不满,是失败的,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5.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白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加人世贸组织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史实,旨在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对其归纳概括的能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在1978年,故A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符合材料时间,故B正确。开放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故C项排除。建立4个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是在1992年,故D项排除。故选B。
6.下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C. 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D. 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影响的有关知识,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真正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故C项符合题意,排除。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是建国之后的土地改革,故排除A。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排除B。1956年三大改造结束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排除D。选C。
7.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中,土地所有权性质属于公有制的有(???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三大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旨在考查结合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将公有化程度提高,所有制并没有发生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将土地的经营权承包给农民,所有制不变,②③④符合题意,故C正确。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①不符合题意,故选C。
8.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 ?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 ?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C. ?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D. ?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人示威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故B说法错误。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选B。
9.2018年9月,国家安全机关部署开展了“2018——雷霆行动”,该行动旨在强调没有国家安全,公民个人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对此,公民应该()
①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②着眼长远、以个人的安全为重
③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法律义务? ④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安全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与识记能力。②没有国家安全,公民个人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以个人的安全为重”表述错误,应以国家的安全未重同时兼顾个人安全;③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法律义务的表述题干未体现,故排除;结合所学知识,“2018——雷霆行动”强调的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因为国家安全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安全,公民个人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公民应自觉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①④符合题意,故D正确。
10.2018 年我国政府的“民生红包”——“提高个税起征点”能()
A. 促进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B. 增强公民依法纳税意识
C. 体现共产党坚持以为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D.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提高个税起征点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题干材料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提高个税起征点…”可知该措施可以增加个人的收入,体现了共产党坚持以为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故C正确。所述内容与材料没有关系,故排除ABD。故选C。
11.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以下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
①领导五四运动,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
③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抗战胜利 ???④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中共革命活动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故①错误,故排除A。根据所学,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故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故③错误,故排除C。②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无法体现继承关系,故排除D。因此选B。
12.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自治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和睦,经济繁荣。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基本国策
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 ④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依据材料“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自治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和睦,经济繁荣”可以得到的信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基本国策?”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符合题意。故选C。
13.从下边两幅图中,可以看出( )

A.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 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C. 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
D. 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国革命的对象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图片材料时间关键词“1945”“1948”。 1945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1948年属于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故C符合题意;两幅图片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BD三项都没有发生变化。故C正确。
二.非选择题
1.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某校学生以“探寻改革变化,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第一小组通过调查收集到以下信息: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临海市取得的成就(部分)


材料一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第二小组通过调查收集到以下信息:临海市政府坚持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减事项,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让企业和群众用最短时间办成事,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成为全国基层政务公开的“临海样本”。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从发展的根本目的角度说说“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合理性。
第三小组负责把收集到的信息资料通过分析整理,用板报形式展示成果。

联系所学知识,说说篇章1(改革篇)和篇章2(创新篇)的关系。
请结合板报信息谈谈临海发展的经验有哪些?
【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临海经济发展,临海人民受教育程度提升。
(2)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最多跑一次”方便人民群众,有利于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3)①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②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4)①临海坚持改革与创新;②重视文化建设;③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④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等。
【解析】(1)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并分析理解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一2017年和1978年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临海市的生产总值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都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临海经济发展,临海人民受教育程度提升的表现。
(2)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并与课本知识相联系。依据材料“临海市政府坚持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减事项,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让企业和群众用最短时间办成事,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成为全国基层政务公开的‘临海样本’”,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归纳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合理性: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最多跑一次”方便人民群众,有利于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3)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和创新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两个材料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篇章1(改革篇)和篇章2(创新篇)的关系:?①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②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4)本题考查临海发展的经验,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并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并加以概括总结。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看出临海发展的经验有:①临海坚持改革与创新;②重视文化建设;③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④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材料一:1978-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概括材料一图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及内在联系。
材料二:1978年,我国有84%的人口日均生活费达不到当时每人每日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标准;40年后的今天,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7.9亿,占全球减贫人数的71.82%。农村贫困发生率由改革开放之初的97.5%,下降到目前的3.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精准扶贫工程,贫困人口减少了6800多万,平均每天减贫3.7万人。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进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到2020年,要让全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明确的减贫目标与承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党和政府应该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
【答案】(1)经济信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内在联系: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城乡居民可支配收人的增长。
(2)①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②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⑤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③进行收入分配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落实创业政策,提高就业质量;⑤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国民素质。
【解析】(1)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图片信息的提取、分析及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1978-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的图示明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两幅图示之间的联系,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城乡居民可支配收人的增长。
(2)本题考查推进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要意义,旨在考查结合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精准扶贫工程,贫困人口减少了6800多万,平均每天减贫3.7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做答:①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②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⑤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本题考查党和政府应该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旨在考查结合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分别从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分配公平、就业和教育的普及等角度思考做答。?如: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③进行收入分配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落实创业政策,提高就业质量;⑤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国民素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