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鼎尖教案》独家提供!!欢迎您下载!!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四节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过程。2.了解赫德其人。3.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状况。4.掌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的形式。5.掌握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方式。6.了解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掠夺的其他方式。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西方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使学生认识海关及关税在保护一个国家,尤其是落后国家经济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为繁荣祖国经济而勤奋学习的精神。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掌握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过程,培养学生以时间和空间线索把握历史过程的能力。2.通过分析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后列强摧垮中国的自然经济,打开中国市场的情况。●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方法1.讲读法:教师提问→学生阅读→学生回答→教师讲评。2.讲述法:对一些概念性问题,由教师做简单的解释。3.讨论法:由学生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展开讨论,再由教师进行总结、讲评。●课时安排一课时●从容说课这是介绍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节专题课,又是学生进入高一年级后的第一节阅读课,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具体操作方面,应有别于前三节课。经济现象不同于具体的历史事件过程,教师应向学生准确解释一些基本的概念,必要时应进行深入浅出的例证说明。对于西方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过程,可着重让学生复述,然后分析海关管理权的丧失及低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情况,可先指出总体情况,之后可结合适量的练习题使学生具体掌握,并注意指导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最后可从理论上向学生阐述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这两个经济概念。对于列强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原因,可模拟一些具体的场景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之一:导入语例示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西方国家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大门,向中国输出商品、掠夺原料,最终将中国变成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那么,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60年代,西方国家是怎样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呢 我们又将如何看待那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较为理性的认识。之二:情境式导入(选取一段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某一商人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商活动的影视资料片断,以多媒体方式向学生显示,之后问学生从中能看出什么样的新经济现象,在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板书]第四节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鸦片战争~19世纪五六十年代)[教师提问]在现代经济贸易关系中,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经济的重要保证是什么 [学生回答]有一个强大、自主的海关,执行合理的关税税率。[教师过渡]通过《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已经取得了协定关税之特权,接下来,他们为了使自己的商品以优势地位更顺畅地进入中国市场,采取了控制、改造中国海关的措施。[板书]一、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教师提问]西方列强夺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并不是通过一件事就完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现在请一位同学阅读教材后简要复述这一过程。[学生回答]第一,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关税协议;第二,1853年外国侵略者借镇压小刀会起义之机,夺取了上海海关管理权;第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将上海海关制度推广到各通商口岸,聘请英国人“总司其事”;第四,1863年清政府任命赫德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板书]1.过程:1840→1853→(1856~1860)→1863[教师提问]总理衙门任命英国人为海关总税务司,对中国造成的最大危害是什么 [学生回答]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教材P16表格所示数据,回答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在列强逐步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的过程中,中国进口货物,尤其是工业制成品的关税税率大大降低了。[教师提问]其中1858年的税率基本上没有超过哪一数值 [学生回答]5%。[教师讲述]这就是1858年《天津条约》所规定的“值百抽五”的原则。[教师提问]那么,中国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又如何 [学生回答]和进口货物的税率一样是世界上最低的。[教师提问]这样低的关税税率所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中国的海关和关税已基本丧失了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能力,为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便于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板书]2.作用:→经济侵略[教师讲述]赫德控制下的海关,不仅管理税收,还经办中国外债、包揽港务、缉私等原属于国家主权的业务。那时海关在检查、估价、课税时,经常是歧视华商,而让洋商占便宜。在处理走私违法案件时,洋商通过领事官交涉了事,对华商则严加追查,以致故意勒索。[教师提问]在中国历史步入近代后,由于中国自身经济的落后,海关税收在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占着越来越大的比重。由此来看,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还可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目的呢 [学生回答]从经济上控制清政府。[板书]→控制清朝[教师过渡]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从而为其经济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内容。[板书]二、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教师提问]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外国侵略者对华进行经济掠夺的最重要手段是什么 [学生回答]鸦片走私。[教师提问]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后至1865年的中外正当贸易的表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投影显示]A.外国输华商品呈上升趋势,中国输出商品呈下降趋势,中国处于入超地位B.外国输华商品呈下降趋势,中国输出商品呈上升趋势,中国处于出超地位C.外国输华商品和中国输出商品均呈上升趋势,中国处于出超地位D.外国输华商品和中国输出商品均呈上升趋势,中国处于入超地位[学生回答]选C。[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依下列图示为底图,用红线表示外国输华商品走势,蓝线表示中国输出商品走势,想一想这两条线该怎么画?[投影显示][学生活动](教师出示几种示意图,让学生进行讨论,进一步明确认识)。[教师提问]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作用。[教师提问]在1865年,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西方列强获得了更多的侵略特权,尤其是控制了中国海关;机器生产对手工生产的优势;中国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教师提问]从外国输入到中国的商品主要是什么 [学生回答]工业品。[教师提问]从中国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什么 [学生回答]工业原料、农产品、土特产品……[教师提问]这表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中国正逐步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教师讲述]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特点是中国的出口贸易几乎全被洋行所控制,原料生产者遭到外国商人的压价掠夺,他们已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直接榨取的对象。[板书]1865,逆差;中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教师过渡]列强在对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同时,还在通商口岸肆无忌惮地进行掠卖华工的罪恶勾当。[板书]三、贩卖华工[教师提问]试列举西方侵略者在中国掠卖华工的几个原因 [学生回答]1.殖民者开发美洲、澳洲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2.当时的奴隶贸易已废除。3.中国农民大量破产,生计没有着落。[教师讲述]侵略者将这种贩卖华工的行为称为“苦力贸易”,它在性质上是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奴隶贸易是相同的。外国侵略者使用种种阴险卑劣的手段掠捕华工,所以在通商口岸出现了一种极为恐怖的气氛。英国领事阿名国供认,“现在在广州没有一个中国人在离开家门之后不冒被拐的危险。甚至在大白天,通衢广众之间,也会有人被捌匪捏造诓言,或借端绑架而去”。被掠捕的华工,以身强力壮的成年人为主,其中也包括一部分未成年的男性儿童。他们在运往国外途中,被锁在狭小而又拥挤的船舱里,死亡率很高,幸存下来的到国外后被迫从事繁重的劳动,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教师提问]我们说,这种行为在开始时是“非法”的,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严禁华工出国。[教师提问]在哪一年,侵略者的这种行为成为合法之行为呢 [学生回答]1860年。[板书]非法→合法(1860)[教师过渡]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可分为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两方面。伴随着他们在中国商品输出,其资本输出行为也就开始了。[板书]四、早期的资本输出[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个西方资本家,把大量的货物运到中国来,或携有巨额资金购买中国的商品和原料,你需要哪些机构为你提供服务呢 [学生回答]运输公司、银行、贸易公司。[教师提问]有没有更方便的办法呢 如果有,是什么 [学生回答]有,在中国建立工厂。[教师讲述]要做这些事情,都首先需要进行投资,这就是资本输出。[板书]洋行、银行、轮船公司、工厂[教师提问]“洋行”中的“行”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是“公司”的意思。[教师提问]洋行也就是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贸易公司,那么它在中国所进行的业务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销售本国的商品、购买中国的农产品和原料。[教师提问]洋行在中国进行的是公平合理的贸易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是的。因为它在进出口贸易中具有垄断地位,尤其在收购中国的土特产品、原料方面具有明显的掠夺性和欺诈性。[教师总结]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办的洋行,其业务范围是相当大的,有些洋行甚至从事罪恶的贩卖华工的行为。然而洋行对中国经济掠夺性,则明显地体现在其在侵略特权保护下对中国原料、土特产品的垄断性的低价购买。[教师提问]侵略者在中国开办银行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垄断了中国的金融业。[教师讲述]在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过程中,列强在中国陆续设立了一些银行。早在1848年,英国便在上海设立了东方银行。接着,于1854年和1857年又先后设立了有利、麦加利两银行的上海分行。60年代,外国在华设立的银行增多,其中1865年在香港、上海两地同时开业的英国汇丰银行,实力不断扩充,至1890年资本已增加到港洋1000万元,同时相继在汉口、天津和北京设立了分行,逐渐发展为外国在华资本最雄厚的金融机构。外国银行在中国经营国际汇兑,发行纸币,对清政府进行贷款,开始操纵中国的金融市场,成为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重要工具。[教师提问]西方列强在中国经营轮船公司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垄断了中国远洋和内河航运。[教师讲述]外国资本家为了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便利,在中国开始经营轮船航运业。1862年,以经营鸦片走私著称的美国旗昌洋行设立了第一家专业轮船公司——旗昌轮船公司,垄断我国长江中下游轮船航运将近十年之久。七八十年代,英国太古、怡和两家轮船公司先后建立,由于它们实力雄厚,又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所以逐渐侵占了我国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大部分航运权益。外国轮船公司经营中国沿海和内河航运的结果,不仅严重打击了中国旧式帆船运输业,而且阻碍了中国随后产生的中国新式航运企业的发展。[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最后一段正文和小字内容,并结合所提供的两幅图片,指出西方列强在中国主要开办的是什么工厂 [学生回答]船舶修造厂和原料加工厂。[教师提问]为什么他们最早开办的是这些工厂 [学生回答]投资较小;便于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教师提问]其后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使中国传统的手工生产逐渐破产。[教师补充]后来,西方列强在中国大量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课堂总结]以上,我们学习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在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方面的表现。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概括地讲,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分为不同的两个时期。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19世纪70年代以后,则逐渐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当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是以武装入侵为前提的。每一次侵略战争,都会使列强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也是我们以后学习相关内容的一个基本思路。[布置作业]1.近代中国第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产生于( )A.上海 B.广州 C.汉口 D.天津2.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以上材料表明( )①中国纺织业水平下降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③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④手工业生产难以与大机器生产竞争A.①② B.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3.列举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具体内容,并指出其基本特征是什么?参考答案:1.A 2.B3.具体内容:鸦片走私、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贩卖华工、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基本特征: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板书设计第四节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鸦片战争~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1.过程:1840→1853→(1856~1860)~18632.作用:→经济侵略→控制清朝二、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1865,逆差:中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三、贩卖华工:非法→合法(1860)四、早期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洋行、银行、轮船公司、工厂联系邮箱 HHBEIKAO@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备课资料一、关于英国控制中国海关的理性思考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从最初在领事报关制度下协助清政府缉私,到取消协助缉私的条约义务,进而攫夺中国的海关行政权,改造海关和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其贯穿始终的核心目标是在通商口岸建立一种符合其利益的“法治”,以保障在不平等条约下的自由贸易。而清政府未能自主形成顺应新贸易格局的政府功能,结果将建立法治的政府职能以及相应的权益拱手送人,从而在“抚夷”的幻象下沦为列强的附庸。19世纪中叶,是英国积极推行自由贸易原则的时代。由于拥有世界上最雄厚的资本主义生产力,英国迫切需要开辟海外市场因此打破各国间的关税壁垒,实现“公平竞争”的自由贸易,是符合英国长远利益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使英国得以在侵犯中国主权的基础上把自由贸易原则强加于中国。“五口通商”“废除公行”和“协定关税”等不平等条约规定,迫使中国开放市场,并把这个市场置于自由交易和不能制造关税壁垒的法制格局下。要将这套法制落到实处,中国海关的操作就必须与之配套,从而使自由贸易的“法制”成为“法治”。英国将各口的走私猖獗归咎于中国政府(海关)的玩忽和腐败。……对于这种腐败局面的形成,已往的研究强调了外国领事和商人对海关的干扰和腐蚀,然而事实是,这种外因只有通过清政府自身的内因方能起作用,因此,只有从清政府在抚夷政策下通商体制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入手,才能阐释导致这种腐败局面的根本原因。——《历史研究》2001.2,王立诚《英国与近代中外贸易“法治”的建立》二、列强控制下的中国海关早在1854年,英、法、美三国便利用上海小刀会起义的机会,窃取了上海海关管理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他们又把上海海关实行的办法推广到其他各通商口岸,在全中国建立了一套半殖民地海关制度。1865年,总税务司署在北京成立,名义上隶属于总理衙门,但海关的行政、用人等大权完全掌握在英藉总税务司手中,各口税务司和海关的高级职员也一律由外国人充任。如1873年海关行政部分共有九十三名外国人,其中英国人五十八名,美国人八名,法国人十二名,德国人十一名,其他各国人四名,这就是外国侵略分子所鼓吹的中国海关机关“保持着国际性”,它“阻止了任何排外情绪的生长”,“为外国使节所支持”。由于关税在清政府的岁入中比重逐渐增长,所以海关总税务司的地位日益重要,他对清政府的影响也愈益增强。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情况在这期间,外国资本家继续向中国倾销他们的商品。进口货总值,1871年为七千零十万两(海关两,下同),至1881年增加到九千一百九十万两。在各种进口货中,鸦片占着最重要的地位,其次为棉纺织品、毛纺织品、金属制品等。以1867年为例,鸦片的进口价值为三千一百九十九万余两,占全部进口货总值的46%;棉纺织品的进口价值为一千四百六十一万余两,占全部进口货总值的21%;毛织品的进口价值为七百三十九万余两,占全部进口货总值的10%;金属制品的进口价值为一百六十三万余两,占全部进口货总值的2%。外国资本家在这个时期还大力从中国输出农产品。在出口货物中,茶叶仍占着首要地位,但由于日本茶和印度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它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生丝和丝织品的出口,仅次于茶叶占第二位,草帽缏、皮革等货的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的出口货物主要为各种原料,这是当时出口贸易的一个显著特点,表明中国正逐步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给地。另一个显著特点,则是中国的出口贸易几乎全被洋行所控制,原料生产者遭到外国商人的压价掠夺,他们已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直接榨取的对象。——以上均摘自《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四、赫德赫德(1835~1911),生于北爱尔兰亚马郡波泰荡城,早年家境贫寒。1853年,他以优异成绩在爱尔兰女王大学贝尔法斯特学院获得了文学士学位,次年来到中国。最初在宁波、广州的领事馆供职。1859年李泰国到广州筹建新关时,赫德被聘为粤海关副税务司。1861年李泰国回国疗伤,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邀其进京,与总理衙门商谈整顿关税事宜。他到北京后,凭着对税务问题的深入了解和谨慎圆滑的处世态度,迅速博得恭亲王奕等人的赏识和信任,被委派会同英人费士来署理总税务司职务。1863年,李泰国因阿思本舰队事件被总理衙门斥退,赫德正式接任总税务司。从此,他占据这个职位长达48年之久,直至1911年逝世。在他的主持下,海关作为沟通中外的桥梁,在中外关系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在关税征收上,赫德废除了旧的包税制,建立了以实征实解为特点的审计制度,使关税在清末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大增。在他的控制下,海关逐步演变成为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中国关税进而控制中国财政的工具。赫德又是列强与清政府间的媒介,他插手中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事务。他于1866年提出《局外旁观论》,要求清政府遵守不平等条约,举办、效法西方的新式事业。他作为清政府的洋务顾问,对中国近代事业几乎无不染指;办同文馆、购买船炮、遣使出洋、创办邮政、办博览会等事,都与他密切相关。赫德最为得意的是他所谓的“业余外交”。1876年,他撮合了《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在中法战争中,他充当了重要的翰旌人,并通过他的代理人金登干,在巴黎议定《停战协议》,使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不败而败。赫德的作为使他受到中外政府双方的器重。1885年英国想让他出任驻华公使,但他辞谢了,在他看来留任总税务司更能为英国效力。1893年英王授予他男爵封号,表彰他为英国做出的贡献。另一方面,日益沦为“洋人的朝廷”的清政府,对赫德也倍加器重,一再给他加官晋爵,1889年授予他三代一品头衔,1911年赫德死后更加封他为太子太保。——陈凤民《赫德:操纵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的英国人》《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8.7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鼎尖教案】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四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备课资料).doc 【鼎尖教案】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四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第一课时).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