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 《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教案+同步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7.1 《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教案+同步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4.7.1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课题 国家司法机关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下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崇尚在法治框架和范围内的自由。增强法治意识,树立平等观念。能力目标:通过辨别、分析,体会自由的受限制性和相对性。理解法治是对自由的保障。增强对平等含义的理解,树立平等意识。 知识目标:知道自由的含义。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理解平等的含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重点 1.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难点 无法治不自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故事、名言,谈启示: 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听故事,观看图片 讨论交流 代表展示 初中学生喜欢声音、形象的图片,通过图片欣赏,学生自由总是相对的。 教师引入本节课课题
讲授新课 主题一:无法治不自由活动一:图片有理 赏图片,说道理:这些图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探究感悟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活动二:“无力回天的风筝” 结合P91第1个“探究与分享” (1)挣脱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2)如何理解自由应当受到必要的限制? 学生回答:探究感悟1.对“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的理解 P97②展示课件自由的作用:对个人---增强幸福感;激发活力 对社会---推动进步与繁荣结论有限制的相对的;限制是保护无限制是伤害活动三:警惕网络暴力 看视频,说说: 结合P97第2个“探究与分享” 网络语言是无限制的自由言论吗?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是什么?该视频给你的警示是什么?问题解答《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网络表达和言论自由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详细列举了不得在互联网上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的9类信息,其中包括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信息;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等。结论自由都是法律内的自由探究感悟2.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P98②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活动四:法律依据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宪法》第四条规定:“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五条 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 ---《集会游行示威法》主题二:法眼看平等活动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看视频,说说:本视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何理解其中的道理?探究感悟1.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 P99①展示课件: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两者是否矛盾问题解答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探究感悟2.法律意义上平等的意义 P99② 看视频:男女平等 第三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宪法》 展示课件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 活动六: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是指一种平等、对话的协商会议形式。是一个与会者围圆桌而坐的会议。在举行国际或国内政治谈判时,为避免席次争执、表示参加各方地位平等起见,参加各方围圆桌而坐,或用方桌但仍摆成圆形。 据说,这种会议形式来源于英国亚瑟王的传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形式被国际会议广泛采用。 直到今天“圆桌会议”已成为平等交流、意见开放的代名词,也是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一种重要的协商和讨论形式。活动七: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 列举事例 在这届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中女性比例再创新高,十三届全国人大2980名代表中,女性代表就有742名,占总数的24.9%,比上一届提高1.5个百分点。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共有委员2158名,其中女委员440名,占全体委员总数的20.39%,首次突破20个百分点,较十二届全国政协女委员所占比例17.84%增加了2.55个百分点。活动八:法律依据 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宪法》 第九条 继承权男女平等 ---《继承法》 第十三条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劳动法》探究感悟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P100-101①展示课件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平等地受到保护;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 1. “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在《政府论》中的这一名言启示我们( ) A.法律只会限制人的自由 B.法律制约并保障人的自由 C.离开法律的约束更加自由 D.人的自由可不受法律约束2.“过度的自由实际上是在提倡野蛮。”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③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④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风筝在空中的自由靠线的束缚而获得,一旦系着它的线断了,风筝就会落地。这一事例启示我们(  ) A.法律是自由的约束和保障 B.法律是对自由的否定 C.法律是获得自由的唯一条件 D.真正的自由是不受任何限制的4.“自由精神是法治产生的动力。”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法治是自由的保障,对自由的必要限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由 C.拥有自由的确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从某种意义上却不利于法治国家的进步与繁荣 D.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遵守法律是享有自由的底线5.我国《宪法》第33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此规定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平等权是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它受法律保护 ②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③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 ④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看图片,读教材,思考问题 代表回答 观看课件 教材中找出 标记要点 观看视频 教材中找出 标记要点 看课件 读教材 找问题 标记要点 交流讨论 展示 看课件 读教材 找问题 标记要点 交流讨论 展示 看课件 读教材 找问题 标记要点 交流讨论 展示 欣赏课件 阅读教材 思考问题 交流讨论 展示 观看视频阅读教材 思考问题 交流讨论 代表展示 观看课件 教材中标注要点 观看课件 教材中标注要点 观看课件 教材中标注要点 观看图片 阅读教材 思考问题 交流讨论 代表展示 观看课件 教材中标注要点 观看课件 教材中标注要点 观看课件 教材中标注要点 做题 展示 对教材资源进行再开发,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用事例证明观点 用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片内容比文字更丰富,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 用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 教会学生学会归纳 调整学习节奏,引出主题: 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小结 教师寄语: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平等是珍贵的,但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人们对自由充满无限的向往。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的主题。无法治不自由,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受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聆听,思考情感升华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与平等的观念。
板书 4.7.1 自由平等的真谛一、无法治不自由 1.自由的含义 2.自由的重要性3.网络自由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二、法眼看平等 1.平等的含义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速记强化印象 结构式板书,将两个主题知识点内容进行简洁呈现,逻辑清晰,直观明了,让人有一目了然之感,便于学生理解,力争让学生理解记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道德与法治
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4.7. 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西塞罗

孟德斯鸠

毕达哥拉斯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人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我们是法律的仆人,以便我们可以获得自由
欣赏故事、名言,谈启示: 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自由平等的真谛?如何实现自由平等的追求?
新知导入


输入文字




教学目标

图片欣赏
赏图片,说道理:这些图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


行动


施展
才能


生活
主题一.无法治不自由
新知讲解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1.对“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的理解 P97②


限制是保护
无限制是伤害

作 用







有限制的
相对的


自 由

对个人


1
增强幸福感
2
激发活力


推动进步与繁荣

对社会
赏图片,答问题:
结合P97第1个“探究与分享”
1.挣脱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2.如何理解自由应当受到必要的限制?
教学目标

视频探究
看视频,说说:
结合P97第2个“探究与分享”
网络语言是无限制的自由言论吗?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是什么?该视频给你的警示是什么?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网络表达和言论自由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详细列举了不得在互联网上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的9类信息,其中包括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信息;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等
自由都是法律内的自由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2.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P98②










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






法治

自由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
界限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宪法》
第四条规定:“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五条 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
---《集会游行示威法》
教学目标

法律依据
主题二.法眼看平等
教学目标

视频法理
看视频,说说:本视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何理解其中的道理?
1.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 P99①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01
03
02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如老弱病残孕在乘坐公交工具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两者是否矛盾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否矛盾?

01

02

03



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2.法律意义上平等的意义 P99
教学目标

视频析理

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M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
M4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M3


M1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
第三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宪法》
圆桌会议,是指一种平等、对话的协商会议形式。是一个与会者围圆桌而坐的会议。在举行国际或国内政治谈判时,为避免席次争执、表示参加各方地位平等起见,参加各方围圆桌而坐,或用方桌但仍摆成圆形。
据说,这种会议形式来源于英国亚瑟王的传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形式被国际会议广泛采用。
直到今天“圆桌会议”已成为平等交流、意见开放的代名词,也是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一种重要的协商和讨论形式。
教学目标

圆桌会议

在这届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中女性比例再创新高,十三届全国人大2980名代表中,女性代表就有742名,占总数的24.9%,比上一届提高1.5个百分点。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共有委员2158名,其中女委员440名,占全体委员总数的20.39%,首次突破20个百分点,较十二届全国政协女委员所占比例17.84%增加了2.55个百分点。
教学目标

列举事例
保障男女平等的相关法律条款
教学目标

法律依据

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宪法》
第九条 继承权男女平等 ---《继承法》
第十三条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劳动法》




















宪法和法律
平等享有权利
宪法和法律
平等履行义务
法律
平等地受到保护
违法或犯罪
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P100-101①
教学目标

法律析理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宪法规定,任何公民---,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刑法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平等是珍贵的,但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人们对自由充满无限的向往。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的主题。无法治不自由,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受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课堂总结
A
B
1.“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在《政府论》中的这一名言启示我们( )
A.法律只会限制人的自由 B.法律制约并保障人的自由
C.离开法律的约束更加自由 D.人的自由可不受法律约束
2.“过度的自由实际上是在提倡野蛮。”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③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④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课堂练习
A
C
D
3.风筝在空中的自由靠线的束缚而获得,一旦系着它的线断了,风筝就会落地。这一事例启示我们(  )
A.法律是自由的约束和保障 B.法律是对自由的否定
C.法律是获得自由的唯一条件 D.真正的自由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4.“自由精神是法治产生的动力。”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法治是自由的保障,对自由的必要限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由
C.拥有自由的确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从某种意义上却不利于法治国家的进步与繁荣
D.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遵守法律是享有自由的底线
5.我国《宪法》第33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此规定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平等权是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它受法律保护 ②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③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 ④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预习新课P101-P105,找出以下问题:?
1.如何珍视自由?
2.怎样践行平等?
教学目标

预习问题
无法治不自由


自由的含义
自由的重要性
网络自由
法治和自由的关系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法眼看平等
平等的含义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4.7.1 《自由平等的真谛》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表格内。2×12=24分)
1. 下列对自由和法治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有( )
①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②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④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古往今来,人们通过诗歌或者行动上的抗争来表达对自由的强烈向往和追求,这种强烈向往和追求是缘于( )
①拥有自由就拥有了一切 ②自由可以增强个人幸福感,激发个人的活力 ③自由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④自由是绝对的,无限制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 、 、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
①爱国 ②自由 ③富强 ④平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下列对自由的理解,有误的是( )
A.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B.拥有自由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
C.拥有自由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D.自由就是为所欲为,它是无限制的
5.2018年9月28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党委委员、副主席姚刚受贿、内幕交易案,对被告人姚刚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700万元,以内幕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0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8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 100万元;对姚刚受贿、内幕交易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这体现了(   )
A.公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B.公民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C.公民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是平等的 D.公民在经济地位上是平等的
6.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各项中对此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 ③在法律面前,不允许公民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④任何公民都要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观察下边漫画《不平等》,有关漫画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②违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③违背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 ④外来户口与本地户口区别对待无可厚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2018长春)据调查显示,多数招聘会录用男性的职位远远多于录用女性的职位,男性的薪酬也普遍高于女性。这种现象(   )
A.属于年龄歧视、就业歧视 B.属于利用职务之便行使特权
C.侵犯女性应聘者的隐私权 D.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9.“法无外权,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①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②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③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自由精神是法治产生的动力。”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法治是自由的保障,对自由的必要限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由
C.拥有自由的确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但不利于法治国家的进步
D.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遵守法律是享有自由的底线
11.“过度的自由实际上是在提倡野蛮。”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自由不等于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③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④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近来高铁、长途列车不对号入座的这种耍赖占座的行为招致舆论痛批。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个注重规则的社会。放眼公共空间,类似“座霸”这样的人不算少,故意逃票、排队加塞等行为,不一而足。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人们普遍没有规则意识
B.自由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C.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屡见不鲜,不必大惊小怪
D.遵守社会规则,只能靠他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2、非选择题(56分)
13.【自由边界 法律规范】
(8分)《深圳都市报》报道,《控烟条例》规定,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且不听场所经营者、管理者劝阻的,由有关部门按照职责范围责令改正,处以50元罚款并当场收缴;拒不改正的,处以200元罚款。对此,有人说《控烟条例》严重地侵犯了吸烟者的自由。
请用“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相关知识,辨析此观点。



14. 【严格执法 反腐倡廉】
十八届中央纪委向党的十九大用一组数据汇报了“打虎”成绩单:“经党中央批准立案审查的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十九大后反腐不松劲,闭幕一个月拿下“首虎”。2017年11月21日晚,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鲁炜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2019年杭州3月26日电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26日公开宣判中宣部原副部长鲁炜受贿一案,对被告人鲁炜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对鲁炜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不足部分继续追缴。鲁炜当庭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1) 鲁炜被判说明法律的什么特征(2分)




(2) 党中央和政府严惩贪污腐败高官,这说明了什么?(6分)






15. 【情境探究 明理洞悉】
以下是中学生明明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 明明与同学讨论“无法治不自由”。
(1)明明的说法是:  
(2)理由: 
情境二 明明与同学讨论时说“在法律意义上,平等不论什么情况,都应同等对待”。
(1)明明说法是:    
(2)理由:  
情境三 明明说“自由从来不是绝对的”。
(1)明明观点是: 
(2)理由:   ?
16.【自由限制 核心价值】
材料一: 有人说:“过度的自由不是一件好事,约東虽然在某些方面限制了人的自由,但在另一些领域给予人更多的自由。自由和限制是一对孪生兄弟,是枚硬币的两面,两方面都兼顾,才可以获得更好的自由。”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自由和限制是一对李生兄弟”?(4分)


材料二: 我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给予适当照顾;不得歧视残疾人;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
ー一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材料二: 十九大以来反腐倡廉落马高官部分名单:白向群(副部级),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王晓光(副部级),贵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长赵战鼓(副部级),辽宁省政协原常委、省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杨晶(副国级),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王晓林(中管正斤),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规定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一价值准则?谈谈你对这一价值准则的认识(4分)

(3)“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给予适当照顾”体现了平等原则所包含的什么内涵?(2分)

(4)“高官落马”"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怎样正确认识这一原则?(4分)




17.【追求平等 守法自由】
材料一: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亿万富翁,也有靠最低生活保障金而生活的人;有人考取了大学,有人初中都没有毕业;有的人是国家干部,有的人却是农民工。人和人存在种种差异。但不论差异有多大,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这是因为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
(1)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所说的“平等”是指哪些方面的平等?其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材料二:周永康作为党和国家原领导人,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证据确凿。周永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巨大损失,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严重损害国家利益,严重损害法律尊严,必须依法予以严惩。犯罪事实清楚,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完全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2)周永康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说明了什么??(4分)



(3)周永康从一个国家领导人变成阶下囚,永远失去自由,对你有什么警示?(2分)

材料三:“笔直的黄瓜喷了药”“塑料制紫菜”“肉松面包是棉花做的”“金龙鱼油是地沟油做的”……近期新一波食品谣言来袭。面对甚嚣尘上的网络谣言,我们不能置若罔闻。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安全法》给打击网络谣言再添一道防护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4月份发布了15条科普知识和辟谣信息;食品企业金龙鱼悬赏1 000万元追讨网络谣言黑手;截至6月6日,公安机关在全国已经抓获了18名制造、传播“塑料紫菜”谣言的违法犯罪人员,其中包括一名42岁的广西贵港人曾某,她因在家中用手机拍摄紫菜是用塑料做的虚假视频并转发至朋友圈而被抓。
(4)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怎样应对食品安全的网络谣言(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C D B A A D C C A B
3、非选举题
13. ①国家检察机关;②审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③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④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
14.(1) 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
(2)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公民的违法或犯罪行为都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6分)

15.
情境一 (1)正确的
(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情境二 (1)错误的
(2)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情境三 (1)正确的
(2)自由总是相对的,行使自由要遵守法律,在法律范围内才有自由。
16.(1)①自由需要必要的限制。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②对自由的必要限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的自由和权利。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国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事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2)平等。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②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3)人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所有公民的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7.(1)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人格平等:在做人的资格上是平等的;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公民都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答:说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育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警示我们要遵纪守法,珍视自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4)树立法律意识,严格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积极践行文明上网,自觉远离网络谣言;增强社会责任感,明辨是非,切实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让网络谣言失去滋生的土壤;主动参与到抵制网络谣言的行动中去,发现谣言及时举报,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