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化生活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三文化生活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5思政1班 李亦霞 2015644122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们的文化生活呈现色彩斑斓的原因;理解文化生活的“喜”与“忧”;知道只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2.能力目标:通过对文化生活现状的探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文化生活的“喜”与“忧”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的必要性,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并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教学难点: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三、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 谈话法
四、学法指导
比较法 归纳法 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好的,同学们,国庆假期刚过去不久,那么老师这里想问一下,大家的国庆假期是怎么度过的?好,哪些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
学生:在家看书,画画,出去游玩,烧烤,去看电影,吃自助餐,逛街,旅游……
教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的假期都过得非常充实和愉快,老师这里也列举出了一些我们中学生的假期生活(ppt图片展示):(宅在家里的可以看电视、上网、画画、听音乐、玩吉他等,外出可以选择旅游、逛街、吃自助餐等等)
看电视? ? ?? 看电影? 看书 上网 听音乐
看动漫 打篮球 美食 摄影 跳舞
旅游? 体育运动 逛街 玩游戏 画画
玩吉他 看NBA 拜访亲戚、串门 烧烤 下棋

教师:所以我们看,我们现在的文化生活怎么样?选择多不多?是单调的还是色彩斑斓的?
学生:多种选择,色彩斑斓的。
教师:很好,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第八课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深入了解我们的文化生活。板书《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教师:好,刚刚我们通过同学们的国庆假期分享感受到了我们现代人的文化生活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但是在这里啊,老师想让大家体验不一样的东西,跟着老师的脚步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大家父母那一代人的文化生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抛石子、跳皮筋、跳房子、)同学们玩过这些游戏吗?可能还有些同学玩过这些游戏的,不过大家玩得(多不多)少,如果是大家父母那一代人分看到这些图片的话肯定会有很大感触,因为70后和80后小时候玩这些游戏玩得更多。
学生:跟随教师脚步感受父母那一代人小时候的娱乐文化生活。
教师:好的,看完图片,相信大家对父母那一代人的文化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老师想采访一下大家看完图片之后的感受,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
学生:(预设回答)以前人们业余生活的玩具都是自己手动制作的,而且相对比较单一。现在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多样、精彩。
教师:很好,同学们感悟都很深,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来思考两个问题(探究一):
将70-80后的文化生活与我们90-00后的文化生活进行对比分析:第一个问题,当代的文化生活(注意是当代的文化生活)呈现着怎样的特点?第二个,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特点?请同学们结合书本及刚才的图片材料来思考这两个问题。(板书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
学生:看书讨论。
教师:同学们,首先,两个不同年代的文化生活一不一样。
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个形式多。
学生:现在。
教师:所以说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并且我们的文化选择怎么样?多不多?
学生:文化选择种类很多。
教师:那大家能不能用几个词来概括一下我们现在文化生活呈现出来的特点?
学生:色彩斑斓,多种选择,丰富多彩。
教师:很好,所以我们说当代的文化生活呈现出这样新特点:文化市场色彩斑斓,文化消费多种选择。(PPT展示)好,那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呢?我们来思考,为什么呢?
学生:边思考边讨论。
教师:过去的人有没有手机玩?咱们现在呢?
学生:过去没有。现在有。
教师:很好,我们现在不仅有手机玩,还有电脑玩。在学校大家玩得比较多的还是手机。那我们一开始用的就是智能机吗?(有没有同学用过小灵通、摩托罗拉或者诺基亚?)
学生:不是,还有诺基亚,小灵通等按键机(用过,如说没用过,就问有没有见过,小时候有没有见过父母用过)。
教师:在我国最开始的时候,一个村里面有人有一台大哥大或者小灵通已经很不错了,那发展到现在呢?我们用什么类型的手机?
学生:智能机。
教师:没错,我们现在玩的都是智能机,并且我们玩的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就拿苹果手机来说,从最初的苹果一代,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苹果Xx了。那么这里我们思考一下是什么的发展促使了手机不断地更新换代手机、快速发展?
学生:科技的发展。
教师:没错,正是由于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们文化的色彩斑斓。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PPT展示:大哥大—小灵通—智能机)所以随着我们的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那我们的文化市场会变得越来越丰富,色彩斑斓。那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一样东西要发展壮大除了要靠技术之外还要有什么呢?)(板书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学生:经济的发展(还要有钱)。
教师:大家反应非常快,单靠技术还不行我们还得有钱有资金的投入,也就是说除了技术发展之外还必须要有经济的发展。我们通过日常生活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非常的活跃对不对,所以在这种前提下,我们的文化市场也会越来越怎么样。
学生:活跃,丰富多彩。
教师:所以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紧接着我们再看,这里提到的手机,以及上面说到的电视、网络等等它们属于什么我们文化生活里的什么,我听到有同学说大众传媒,没错(提示:我们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有学习过,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中学过的,文化靠什么传播?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学生:大众传媒
教师:很好,所以第三个原因我们可以归纳为是大众传媒、文化市场的发展。
所以概括起来一共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它们分别是?
学生:三个,分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大众传媒、文化市场的发展。
过渡:现代科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大众传媒的发展使我们的文化生活变得色彩斑斓、多种多样,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体验判断一下,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的文化生活产生的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由此导入本节课第二个知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学生: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教师:很好,看来大部分同学都具有辩证思维,能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那这里也就是说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既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喜”,又带来了“忧”,那大家能否谈谈大众传媒与文化市场给你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哪些 “喜”与“忧”?
(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大众传媒与文化市场给你的文化生活带来的“喜”与“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同学所讲到的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并结合老师所给的一些资料,归纳文化生活的“喜”与“忧”的表现。
1.文化生活“喜”与“忧”的表现
(1)“喜”的表现:
它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它可以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它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它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等等。
(2)“忧”的表现:
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味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新闻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等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际生活,提高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自觉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教师:老师想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同一事物会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两种截然相反的影响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2.文化生活“喜”与“忧”的原因
(1)“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2)“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合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面对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所引发的令人忧虑的现象,我们能不能够熟视无睹呢?(不能)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思考并回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等等。)
教师:没错,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积极地采取措施去面对,而且单靠我们个人的行动还不行,我们还要发挥国家和企业的作用,多角度思考。从国家(政府)的角度,要履行文化职能,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从企业的角度,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从我们个人出发,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过渡:文化生活有“喜”也有“忧”,那我们应当发展怎样的文化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呢?(由此导入本节课第三个知识: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教师:每年的除夕夜,我们都少不了一顿文化大餐,这顿大餐是由央视来操办的,并且它也是每家每户在除夕夜都会去看的电视节目,它是什么呢?
学生:春节联欢晚会
教师:没错,那为了办好2015年的春晚,2015年10月30日,央视综艺在它的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个话题——“我帮偶像上春晚”,当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关注,网友们纷纷参与讨论,大家各有所爱。先来看看他们都希望谁上春晚。如果今年的春晚采取这种形式的话,你又希望谁能上春晚?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喜好,让学生自由表达意愿,明确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
学生活动:表达自己的期望。
教师:从大家刚才的发言以及大量网友投票中,你能总结出目前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什么特点吗?
学生活动:思考并总结。
1.人们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教师:假如央视邀请你当2019年春晚的总导演,那么,在创作过程中你会考虑哪些因素?例如,晚会中应该有哪些类型或风格的节目?你会向哪些明星发出邀请函?你会考虑到哪些人的需要和喜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春晚节目创作,明确文化创作必须面向广大人民,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在创作过程中,也更深刻地理解文化产品的不同类型和风格。
学生活动:思考并阐述自己的大致构想。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不论你做怎样的安排,你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让大家看的高兴,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
教师小结: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进行文化创作时必须要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即大众文化。到底什么是大众文化呢?
2.大众文化的内涵
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教师: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的文化需求,我们该怎样发展大众文化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
3.如何发展大众文化
发展大众文化,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包括经典的和流行的、传统的和时尚的、高雅的和通俗的、严肃的和娱乐的,等等。然而,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当代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老师真心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文化生活中学会分辨“喜”与“忧”,自觉远离“忧”,可以的话,也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尽量改变这些让人忧虑的现象。同时,老师也期望如果有一天你成为一个文化创作者,请你多多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这样你的社会价值会得以实现,你的个人价值也得以实现。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