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01 知识管理 1.生物进化的原因内 因: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外 因:________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桦尺蛾的体色变化:英国曼彻斯特两种桦尺蛾的数量前后发生了变化,这个实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础,________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必须不断________环境才能生存、繁殖、进化。【注 意】①桦尺蛾的体色相对数量的变化是自身发生变异,经环境选择的结果;②环境的改变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2.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订和实施计划准 备:①布料展开作为生物的“生活环境”。②将颜色不同、数量相同的彩色小纸片,均匀地撒在彩布上。实 验:①“捕食者”迅速从彩布上捡起小纸片,注意,“捕食者”________特意去寻找某种颜色的小纸片。②统计“幸存者”中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目。③在彩布上添加与各个“幸存者”颜色相同的小纸片并充分混合。注意,每个“幸存者”下所添加小纸片的数目相同。④重复上述步骤。⑤根据记录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色:动物的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3.自然选择学说(1)创始人:英国生物学家________。(2)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存下来,____________被淘汰。(3)内容过度繁殖:自然界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__。生存斗争: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________和________而进行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性,从适应环境的角度看,可遗传的变异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适者生存:具有____________的个体在____________中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________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____________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4)长颈鹿进化的原因:①长颈鹿祖先的颈有的长有的短是因为________;②在长颈鹿的进化中环境起________作用。【知识点拨】(1)(2)遗传和变异是基础,过度繁殖是前提,生存斗争是手段,适者生存是结果。 02 例题解读 【例1】 (威海中考)对下列性状产生原因的解释,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长颈鹿的长颈,是经常吃高处的树叶形成的B.细菌抗药性的变异,是因青霉素的大量使用而产生的C.黑色人种的黑色皮肤,是被赤道附近的强烈日光晒成的D.雷鸟的保护色,是在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上,经过天敌的选择形成的解析: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长颈鹿的颈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青霉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黑色人种的黑色皮肤,是体内的黑色素含量多,吸收紫外线,防止被赤道附近的强烈日光晒伤;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例2】 (济宁中考)近年来,一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呈增强的现象。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抗生素质量与前几年相比有所下降B.细菌接触了抗生素后,逐渐产生了抗药性C.细菌为适应这种药物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D.细菌原就有一些适应抗生素的个体继续生存并繁衍解析: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抗药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个体具有抗药性,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 03 当堂训练 1.下列有关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桦尺蛾的体色变化与环境变化无关B.桦尺蛾体色的变化只与环境变化有关C.桦尺蛾的体色变化与自身变异和环境变化都有关D.桦尺蛾的体色变化与自身无关2.(聊城中考)下面有关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生物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生物之间为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C.生物为适应环境而产生有利变异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3.下列有关“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选用的彩纸或布,模拟动物的生存环境B.布料上的各色小纸片代表某种动物不同体色的变异类型C.经过模拟五代选择后,就会发现与彩纸颜色一致或相近的小动物数量最多D.捕食者模拟捕食时,仔细观察好了再选取4.(邵阳中考)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A.生存斗争 B.人工选择C.自然选择 D.遗传和变异5.(广东中考)真菌使某森林中树干的颜色由褐色变成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数量变化结果是( )6.(宿迁中考)现代长颈鹿的颈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其原因是( )A.繁殖后代的需要B.颈短的个体被淘汰,颈长的个体被保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经常吃高处叶子的结果D.变异始终朝着有利生物生存的方向发展7.(福建中考)养牛场饲养员用杀虫剂杀苍蝇,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药效逐渐下降。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该现象是由于杀虫剂( )A.使苍蝇繁殖能力增强B.对苍蝇进行了选择C.使苍蝇产生抗药性变异D.增强苍蝇的免疫力8.(威海中考)“超级细菌”泛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下列关于“超级细菌”形成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抗生素的使用促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变异B.耐药性变异对细菌来说是有利变异C.耐药性细菌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耐药性变异遗传给下一代D.“超级细菌”的形成是耐药性变异经过逐代选择和积累的结果04 课后提升 9.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在此书中,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阐明了自己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观点的是( )A.生物普遍具有过度繁殖能力B.生物与生物间存在着生存斗争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生物的变异都能得到积累和加强10.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昆虫的无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B.无翅或残翅昆虫数量增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无翅或残翅这种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D.与正常翅相比,无翅或残翅都是不利的变异11.(太原中考)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 )A.自然界的生物为了生存都要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B.生物体的器官越用越发达,而且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C.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变异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12.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其高度超过了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种间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D.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13.(滨州中考)有人把原产于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C.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14.下表是科学家们长期对生活在某地的桦尺蛾体色变化的抽样调查统计数据,请据表回答问题。时间取样数量/只深色桦尺蛾数量/只浅色桦尺蛾数量/只1850年1 000919091870年1 0002047961890年1 0003496511910年1 0005534471930年1 0007662341950年1 00091189(1)从表中可以看出:1930-1950年________色桦尺蛾数量多。(2)桦尺蛾体色的深与浅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3)假设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基因控制,深色由显性基因(用B表示 ),浅色由隐性基因(用b表示 ),那么深色桦尺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4)桦尺蛾体色深浅的变化是长期____________的结果。参考答案知识管理1.遗传和变异 环境 遗传和变异 环境 适应 2.(1)动物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2)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不能 保护色的形成是环境对动物体色进行选择的结果 体色 周围环境 3.(1)达尔文 (2)生存斗争 适应者 不适应者 (3)繁殖能力 食物 空间 遗传 变异 有利变异 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 生存斗争 变异 不利变异 (4)变异 选择例题解读【例1】 D【例2】 D当堂训练1.C 2.C 3.D 4.D 5.D 6.B 7.B 8.A课后提升9.D 10.D 11.B 12.B 13.D 14.(1)深 (2)相对性状 (3)BB或Bb (4)自然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