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53--1976年)复习要点: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篝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6、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基本线索:1953--1956年,是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知识提要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 年。(2)基本任务:重点是实现工业化和完成 。(3)结果:提前完成;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2)性质:这是我同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3)作用:贯穿着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3.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2)形式:农业、手工业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通过 等方式实现公私合营。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4)意义:标志着 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升点】 土地改革是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仍然是一种私有制;三大改造是南农民土地私有制变成集体所有制,这是一种公有制,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足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二、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 ”运动: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危害:造成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是为了加强社会主义建设而建立的农村基层组织。 危害:严重脱离农村 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 (1)1957 1966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2)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铁人” 、解放军好战士 、党的好干部 。三、 文化大革命1.发动(1)原因: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对国内政治形势作出错误判断。(2)导火索: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3)标志: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 》。2.全国大动乱(1)“一月革命”:1967年1月,王洪文等夺取了上海市党政大权。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全国处于极度混乱之中。(2)“二月抗争”:1967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3)1968年 被错误地开除出党,成为党的历史上也是共和囝历史上最大的冤案。3.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1)党的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同虚设。(3)全国公、检、法机关遭冲击,无政府主义泛滥。4.动乱中的经济 (1)恶化:1967—1968年,在全国动乱、“全面内战”的局面中,国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2)调整、整顿:①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②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经济回升,社会趋于稳定。③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实行全面整顿,经济再度回升。(3)损失与成就:①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经济损失巨大,约5000亿元。②工农业总产值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成,国防科技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5.结束(1)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7月6日,朱德逝世;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2)“四五运动”:1976年清明节,北京群众悼念周恩来,痛斥“四人帮”。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3)1976年10月,一举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提升点】正确评价“文化火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以革命的名义进行的.但实际上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当然,也不能说“文革”是反革命的,因为从“文革”的意图看,虽然是受错误观点的指导.但根本上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出于反革命目的。至于其问林彪、江青集团利用“文革”错误,从事了反革命活动,这只能说明两个集团的反革命性.不能说明“文革”具有这一性质。【课堂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 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过“左”倾错误:请回答:①“左”倾错误分别指的是什么运动? ②以其中以此为例,谈“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③从“左”倾错误中我们应当汲取怎样的教训?参考答案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②答其中之一即可。只要表达成文,言之有理即可。③尊重客观规律(或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加强社 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2、1959—1961年,国家和人民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党和政府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答: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加上自然灾害。 解决: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3、有人说:“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的,主要责任在于他,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你怎么看待毛泽东一生的功劳和过失?答:(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2)对待毛泽东也应像其他历史人物一样,将他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中去全面的客观地认识,看主流、抓本质。所以毛泽东这次犯的错误终究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在“文革”中,他在全局上一直坚持“文革”的错误,但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错误,保护过一些党的干部和党外著名人士,他领导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对江青、张春桥等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揭露,避免了其野心得逞,因此,中国人民始终把他看作自己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4、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按毛泽东同志的话说是进京“赶考”,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赶考”是什么意思? (2)我们把毛泽东等人的考试题按“1949—1957”和“1958—1976”年两个阶段划分其“考试”成绩如何?答:(1)赶考意味着共产党人要面临执政和建设政权的新任务。 (2)第一阶段(1949—1957年)考试成绩较为理想,这一时期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这一时期发动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进行了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第二阶段(1958—1976)考试成绩不及格,1958年制定了党的建设总路线,在“左”的错误思想影响下,我国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还有“文化大革命”运动,国民经济发展起起伏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总体来说不如第一阶段。5、列举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的模范人物及他们的称号,并说出我们要学习他们什么样的精神?答:(1)“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2)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勤俭创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6、列举在“文化大革命”出现的两个反革命集团及他们被粉碎的时间。答: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13日,被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976年10月,被粉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