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测力计的各个部分,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技能目标:经历测力计产生,改良的过程。科学规范地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目标:体会到工具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的需求,又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产生、改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科学地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这里有两根一样的弹簧,我把苹果放上去,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下拉试试看这里还有一个石榴,还会伸长吗?会教师演示实验这两个弹簧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的是他们读伸长了不同的是石榴伸的比苹果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因为石榴重,苹果轻这是你猜的,对吧那么石榴轻苹果重?我带的是一样的弹簧石榴重,弹簧受到的拉力大,反之苹果小板书:弹簧受力大,神的长。这是我们的判断猜测,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呢老师带了了三个钩码,一把直尺,请四人小组谈论一下怎么来设计这个实验。小组讨论。10:08我们先用一个砝码挂在,又能够直尺量一量长度,再两个,量一量,再三个。有补充吗?老师这里有一张实验记录表,看看左边,你会填吗?为什么我们挂一个钩码要测三次呢?为了增加实验的准确性测一次有偏差或者不准确弹簧的长度老师开始给大家量好了,都是2厘米。弹簧伸长的长度,是什么意思?弹簧伸长的长度,挂了一个钩码,然后测出长度。伸长的长度怎么来?就是弹簧后来放上钩码的长度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这里我们明白了,那下面这个格子是什么意思呢?教师讲究实验的其他注意点和要求。10:1410:23学生数据交流汇报10:24把托盘放到抽屉,表格放在外面通过刚才设计实验,有什么发现?钩码放的越多,读数越大,弹簧神的长。大家都看出来了,弹簧受力大,神的长。把问好改为句号。还有其他发现吗?看看自己数据,看看黑板上的数据,有什么发现?那个男孩子,你来说。我们发现每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弹簧都增加2厘米。还有小组是一样的吗?第八小组。那么同学们,我们看看,这两个组的数据是这样的,其他组算算,每增加一个钩码,数据变化多少呢?刚才这个实验,我们做的很专注,很仔细。这两个组发现了这样的一个规律,其他组也很接近这个规律。有一个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也做过这个实验。课件:弹簧受力大,伸长长,并且受力大小和伸长长度之间还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那么,我们来看第五组的数据,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挂到第五个钩码的时候是多少呢?挂第四个钩码的时候呢?再来看一下,胡克有这样一个规律,为什么我们其他小组没有这样的规律呢?原因在哪里?可能是小组读数据没有读精确弹簧不稳的时候可能在量实验当中有误差。人们根据弹簧的这个规律,研制?弹簧秤。出示弹簧秤。在弹簧的基础上,弹簧秤增加了什么部件?为什么要增加这个部件?想想看。看一下他上面有指针。教师讲解弹簧秤上的一些指针、刻度和牛顿与克力的关系。学生自己看书,了解弹簧秤。10:3510:37学生共同交流注意点:根据书本中的灰色框文字。指针对齐、视线平视、10:47学生分组自己测量整理好材料。课件出示重力、重量的感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