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复习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遭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抵御侵略的抗争史。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历三个政府:清朝后期(1840—1912)--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8)--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屈辱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屡屡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一步的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奋起抗争、反抗侵略。例如:林则徐虎门销烟,取得禁烟斗争的胜利;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洋枪队首领华尔;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学习本单元,要重点掌握《南京条约》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左宗棠收复新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危害等内容。深入理解鸦片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战争名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起止时间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侵略者英国英法主凶,美俄帮凶日本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原因(或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西方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扩大侵华权益重要事件关天培率广东水师抗击英军;清政府将林则徐撤职查办,向英军求和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并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割地之最)。黄海大战日本舰队首先退出战场;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失败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清政府腐败无能签订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1858年—19世纪80年代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1895年《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条约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4)英商关税协商。(1)《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2)《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白银2亿两;(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增辟通商口岸。(1)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2)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工具);(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铁路沿线要地;(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危害鸦片战争(或《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一步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启示(1) 闭关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是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4)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 不忘历史,发愤图强, 振兴中华第一课 鸦片战争一、林则徐禁烟1、背景(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2)鸦片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削弱军队的战斗力。总之,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2、主张: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3、措施:林则徐(1)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2)虎门销烟。4、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的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5、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6、评价: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太平天运动: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起义军称“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美国人华尔。1862年9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第三课 收复新疆1、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于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2、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西部的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3、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黄海大战。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沉着应战,最后下令“致远号”开足马力撞向敌舰,壮烈牺牲。他牺牲后,当时的皇帝光绪帝写了一幅对联来纪念他:“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其中的“公”就是指邓世昌。2、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3、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1)发起原因(斗争矛头):外国教会疯狂欺压中国人民。(2)性质:反帝爱国运动。2、战争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个国家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逃回天津。八国联军源源登陆,随后攻占天津。8月中旬,攻占北京。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归类1、割地类条约(破坏了领土完整):(1)中英《南京条约》;(2)中俄《瑷珲条约》(割地之最)、《北京条约》;(3)中日《马关条约》2、赔款类条约(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财政危机):(1)《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2)《马关条约》赔白银2亿两;(3)《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3、开放通商口岸类条约(打开了中国市场):(1)《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2)《马关条约》增辟通商口岸。4、列强攫取的特权(1)《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权(破坏了主权);(2)《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3)《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朝廷,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1)《南京条约》是第一个不平等、第一个割地、第一个改变中国封建社会性质的条约;(2)《瑷珲条约》割地最多;(3)《马关条约》第一个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4)《辛丑条约》第一个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军,第一个帮助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第一在中国允许有“国中之国”,赔款最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