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学考政治政治新创设计学案:必修③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课件(33张)+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年浙江学考政治政治新创设计学案:必修③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课件(33张)+学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知考纲·明考情]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1.体味文化
(1)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文化的力量
b
b
3.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影响人的表现和特点
b
2.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意义
b
c
4.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
b
[备考指南] 本单元知识点是《文化生活》模块中的重点考查内容。试题多以选择题、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本单元的备考重点是通过典型素材,如结合工匠精神、红船精神等,要求深入理解和掌握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影响人的表现和特点等考点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一、体味文化
1.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深化拓展] 总结文化的特点
角度
特点
理解
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与人类社会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与人类个体
文化是一种素养
①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文化与物质载体
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意义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2018·浙江6月学考)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这是因为文化越来越成为(  )
①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经济建设的方向和基础
④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知识。本题属于四选三组合式选择题,难度较小,可以排除③,因为经济、政治是文化的基础,①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2.(2017·浙江4月学考)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这意味着(  )
①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④文化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文化的力量等知识。题干强调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现出文化对经济的作用,说明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④正确。①不符合题意。③中的“决定”说法错误,应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3.(2016·浙江10月学考)在燧石取火的实践中,人们悟出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一道理,从此在生产和生活中,多了几分执着、几分坚守。由此可见(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自然界的事物蕴含着文化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个道理是在实践这种物质性活动中形成的,说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材料也反映了在实践中形成这种认识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坚守这种认识,体现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②④正确切题。材料没有强调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不符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③错误。
4.(2016·浙江4月学考)一尊青铜,数行铭文,引发无限遐思:声势浩大的宗庙祭祀,尘土飞扬的战乱杀伐,觥筹交错的节庆盛宴……斑斑铜绿下,一串字符就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这体现了(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
③文明只有靠文字才能传承
④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材料中的青铜、铭文让我们联想到宗庙祭祀、战乱杀伐、节庆盛宴等,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正确;这些青铜和铭文是人类创造的,它给我们带来的遐思说明人类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受文化,②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文明不是只有靠文字才能传承的,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民族节日等传承;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5.(2018·浙江4月学考)小煤矿关闭后,马家村部分村民逐渐返贫,赌博、酗酒等不良现象死灰复燃。为改变面貌村两委带领村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重振乡村: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年度“最美村民”“最美家庭”评选等,形成文明乡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聘请专家设计整体开发方案,配套利用旧矿、老宅、果蔬田园等资源,开发展示当地民俗民风的民宿、农家乐、特色小吃一条街等,形成观赏游乐、体验休闲旅游综合体。如今,马家村成了闻名遐迩的“生态民俗文化村”。游客多了,乡风美了,村民腰包鼓了,心里乐了。
结合材料,根据“文化的力量”的相关知识,说明马家村重振乡村过程中文化所起的作用。
解析:本题要求根据文化的力量的相关知识分析文化所起的作用。考生解答时应回归教材有关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结合材料,提炼材料中有关文化的具体作用即可。
答案: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马家村振兴过程中,起到了把握方向、智力支持、振奋民心的统领作用;在形成文明乡风、开发乡村旅游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马家村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6.(2017·浙江11月学考)“中国汞都”贵州铜仁市万山区因为资源枯竭,矿厂倒闭,人口流失,一度成为“死地”。2015年初,万山区因地制宜,投资建设朱砂(亦叫丹砂,炼汞的主要矿物)大观园、矿山博物馆和丹砂文化历史感悟区,把旧矿洞改造成如梦如幻的“时空隧道”,将矿区山路建成惊险的玻璃栈道。通过一系列改造,万山区成为国内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怀旧古镇,由“卖汞矿”变成“卖文化”,由资源枯竭的“死地”变成旅游热点,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结合材料,指出万山区变化所蕴含的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道理。
解析:本题要求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考生解答时写出文化由经济所决定,同时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即可。
答案: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影响人的表现和特点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深化拓展] 比较法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内涵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是不知不觉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长期
性、稳定性,一时难以抹去
表现
第一,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第二,人们从事文化活动,会在不知不觉中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等
第一,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第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侧重点
“潜移默化”侧重每时每刻,不知不觉,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说的,强调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
“深远持久”侧重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文化对人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017·浙江11月学考)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在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的国家法定节日、纪念日,于北京时间上午10点整在其频率、主频道播放国歌。这一要求的依据是(  )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C.人的精神力量源自人的文化素养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解析:选D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A项错误。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B项错误。人的精神力量源自实践,C项错误。通过播放国歌以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在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来影响人,D项正确。
2.(2016·浙江10月学考)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龚全珍老人坚守精神家园,扎根贫困老区59年,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书写了爱与奉献的生命长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C.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龚全珍老人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书写了爱与奉献的生命长歌,即强调坚定的信仰推动龚全珍老人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出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B项正确切题。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说法错误,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2016·浙江4月学考)“最心酸作文”中表达的“爸爸只爱手机”令人深思,一些人享受了网络文化,却疏远了亲人,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温度。这表明(  )
A.人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D.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提到“一些人享受了网络文化,却疏远了亲人,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温度”,说明网络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针对“最心酸作文”表达的内容,人们应该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C项表述错误,文化有优秀与落后之分,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但不能说“决定”,D项错误。
4.(2018·浙江6月学考)每个时代会有每个时代的英雄,和平年代同样需要发扬英雄精神。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涌现出了全国闻名的模范群体“沂蒙六姐妹”,以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积极拥军支前。现在,这片红色的热土又养育出了“沂蒙扶贫六姐妹”,她们开网店、办公司、做义工,勇于进取、忘我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带领群众行进在脱贫奔小康的征途上,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沂蒙扶贫六姐妹”的先进事迹及其精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扶贫队伍,增强了老区人民脱贫的信心,形成了“社会各界自愿扶贫、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良好局面。
结合材料,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说明文化在沂蒙老区脱贫奔小康过程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分析文化的作用。考生解答时应考虑教材中有关文化塑造人生的三方面内容,即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设问“文化在沂蒙老区脱贫奔小康过程中的作用”,可以推断出本题强调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结合材料,概括出材料中的优秀文化是指“沂蒙扶贫六姐妹”的先进事迹及其精神,点出该精神增强了脱贫信心,形成了良好的扶贫局面。
答案: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沂蒙扶贫六姐妹”的先进事迹及其精神感染和激励着老区人民,壮大了扶贫队伍、增强了脱贫信心,形成了良好的扶贫局面。
课件33张PPT。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