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考纲·明考情]知识条目考试要求知识条目考试要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b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2)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及要求(3)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情形(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bbbc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2)系统的基本特征(3)系统优化的方法及其要求cab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 c3.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b7.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1)辩证否定观(2)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cb4.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事物发展的前途、道路及其要求(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bc——[备考指南] 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四方面内容,是《生活与哲学》模块着重考查的内容。本单元知识各类题型都有呈现,尤其是以现实热点问题、现实生活事例为背景的漫画题,难度较大。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重点掌握联系观、系统优化的方法、事物发展的前途和道路、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等考点,有些考点需要深刻理解、比较与区分,如矛盾的基本属性、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等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1)联系具有普遍性项目阐释内涵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表现从事物之间看,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事物内部看,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从整个世界看,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项目阐释内涵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表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方法论要求一方面,要求人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既不能把主观臆造的联系强加于事物,也不能无视事物间固有的联系,不能割断事物间固有的联系;另一方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特别提醒]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①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③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3)联系具有多样性项目阐释内涵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表现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方法论要求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特别提醒]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前者强调的是联系具有普遍性;后者否定了具体事物间联系的条件性。联系具有普遍性,绝对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但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具体事物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整体部分区别内涵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地位功能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相互转化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的场合,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的场合,就成了整体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特别提醒] 整体大于部分,但不是说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状态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不合理的、无序的状态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2.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系统优化的方法及其要求项目阐释系统优化的方法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要求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1.(2018·浙江6月学考)漫画《我俩咋老赶不上他》(作者:石松涛)警示我们在工作中要( )A.充分运用主观条件B.果断抓住时机促成飞跃C.努力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D.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挫折解析:选C 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漫画中后面两个人的车子,一个轮子过大、一个轮子过小,导致车的速度很慢,拉车人非常费劲,说明要综合考虑车子大小与轮子大小的关系,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C项正确;A、B、D三项排除。2.(2017·浙江4月学考)全球升温将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已经由科学问题变成综合环境、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战略问题。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必然的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③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中④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题干反映全球升温与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人口生存之间,科学问题与环境、经济、外交等问题之间的关系,既体现出地理环境是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也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②④符合题意。事物的联系有必然的也有偶然的,①说法绝对。题干没有反映自然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③不符合题意。3.(2016·浙江10月学考)世界上最聪明的机器人之一酒保Somabar,集成了Wi?Fi连接、车载传感器、电子成分标注器以及自动清洗器的功能,这让调酒变得如同点击按钮一样简单。这里蕴含的哲理是( )A.世界是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B.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C.认识的顺序是从单个事物开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D.若干要素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就会产生新的功能解析:选D 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酒保Somabar集成了Wi?Fi连接、车载传感器、电子成分标注器以及自动清洗器的功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机器人之一,这说明若干要素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综合各要素原有的功能并以此为基础产生新的功能,D项正确切题;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4.(2018·浙江4月学考)小煤矿关闭后,马家村部分村民逐渐返贫,赌博、酗酒等不良现象死灰复燃。为改变面貌,村两委带领村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重振乡村: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年度“最美村民”“最美家庭”评选等,形成文明乡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聘请专家设计整体开发方案,配套利用旧矿、老宅、果蔬田园等资源,开发展示当地民俗民风的民宿、农家乐、特色小吃一条街等,形成观赏游乐、体验休闲旅游综合体。如今,马家村成了闻名遐迩的“生态民俗文化村”。游客多了,乡风美了,村民腰包鼓了,心里乐了。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马家村坚持整体开发获得成功的原因。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将整体和部分的知识与材料中的具体内容对应:马家村的整体开发方案、形成综合体都属于整体;旧矿、老宅、果蔬田园等属于部分。然后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知识分析材料,做到材料与知识点相结合。答案:整体是事物的全局,统率着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应当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马家村立足整体科学设计,统筹全局确定方案,统一开发全村多种资源,形成综合优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果,成功实现了乡村振兴。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1)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特别提醒]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新事物是后来出现的事物,但后来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事物发展的前途、道路及其要求(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3)方法论要求: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2)方法论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特别提醒]1.有量变不一定就会有质变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质变,因为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经过斗争实现地位的主次转化时,事物根本性质才会改变,才会有质变。2.质变不一定就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质变作为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其方向未必就是上升的、前进的。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1.(2018·浙江4月学考)古话说:“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下列说法中哲学寓意与之相通的是( )A.堤溃蚁孔,气泄针芒B.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C.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解析:选A 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蕴含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的道理,A项符合题意。B项涉及主次矛盾,C项涉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均不符合题意。2.(2017·浙江11月学考)借助导航、移动支付、物联网等技术,自行车以共享单车的形式再度风靡城市,曾被视为夕阳产业的自行车行业重新焕发生机。这表明( )①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是新事物②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③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没有的新形式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C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①错误。以新的形式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③错误。共享单车是由自行车这一旧事物发展而来的,曾被视为夕阳产业的自行车行业重新焕发生机,说明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④正确。3.(2017·浙江11月学考)杰出科学家都有“毕生成一事”的坚持。袁隆平、屠呦呦、黄大年等人无一不是数十年如一日,在各自专业领域潜心钻研,不断追求,才取得突破性成就。这启示我们要( )A.牢牢抓住主要矛盾B.实现质变,必须重视量的积累C.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D.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解析:选B 众多科学家在各自专业领域潜心钻研,不断追求,才取得突破性成就,启示我们要想实现质变,就必须重视量的积累,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4.(2016·浙江10月学考)高空走绳索表演家瓦伦达在一次重要的表演中失事身亡。其妻回忆:丈夫上场前反复强调这次表演很重要、不能失败,而以往他关心的是走绳索的过程。所谓“瓦伦达效应”就是指过分看重结果反而容易失败,它告诉我们(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要高度重视过程,不要在乎结果③要高度重视结果,不要在乎过程④要高度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根据材料可知,瓦伦达以往关心走绳索的过程,都是成功和安全的,而失事那次过分看重结果,其实是忽略了过程。因而,“瓦伦达效应”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要懂得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高度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①④正确切题。②③中的“不要在乎”的说法都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均错误。5.(2016·浙江4月学考)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在列举了2015年我国取得的主要成就后,他指出:“这说明,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这一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④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A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说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坚持”则隐含着道路是曲折的,①②符合题意。③中的“自然界”不符合题意。题干也不涉及人的认识的发展,④不符合题意。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区别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联系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是包含着差别的统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特别提醒] 不能将“对立”和“统一”分别理解为矛盾的双方。矛盾双方是指事物的两个因素,两个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矛盾。“对立”和“统一”则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2.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及要求角度阐释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要求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防止片面性3.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情形角度阐释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角度阐释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1)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角度阐释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关系主要矛盾支配着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影响着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2)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角度阐释含义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想问题、办事情要全面,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同时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的影响(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①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②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深化拓展] 图示两点论和重点论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依据: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特别提醒] 正确认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提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论基础和前提关键对不同事物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重要条件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关注点在分析每一个具体矛盾时,“事事”“时时”注意它的特殊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反对错误反对“一刀切”“一风吹”的工作方法和教条主义为掌握水稻在沙漠极端环境下的生长规律和水肥施用条件,袁隆平海水稻研发团队开展了沙漠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试种实验,获得了初步成功,为大规模推广种植积累了经验。回答下题。1.(2018·浙江6月学考)先试种实验再推广种植,这蕴含着( )A.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肯定和否定的关系解析:选A 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先试种实验,属于从特殊性中总结普遍性,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再推广种植,体现用普遍性指导特殊性,即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先试种实验再推广种植”蕴含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个性和共性的关系,答案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2018·浙江6月学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A.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B.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主要矛盾。题干说明一个国家要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强调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C项正确切题。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3.(2018·浙江4月学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仍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不再是高速度增长,而是高质量发展。这一认识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矛盾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特殊性②不同阶段的特殊矛盾又具有普遍性③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题干反映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矛盾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特殊性,①正确。无论是过去的经济建设主旋律是高速度增长,还是现在的高质量发展,都反映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说明不同阶段的特殊矛盾又具有普遍性,②正确。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③错误。④不符合题意。4.(2017·浙江4月学考)共享单车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公共自行车固定车位的束缚,使用十分方便,广受市民欢迎。但是,随着投放量的不断增大,乱停乱放等问题日益显现。这告诉我们(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③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发展的道路和矛盾的基本属性。题干反映了共享单车的出现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体现出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共享单车作为新事物,在发展中出现乱停乱放等日益突出的问题,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①③正确。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②说法错误。④不符合题意。5.(2016·浙江10月学考)我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力求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是因为(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②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③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具有不同的特点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的特殊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强调扶贫攻坚工作要精准,在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方面都要精准,即强调扶贫要符合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等的实际,因为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把事情做好,①③④构成题干的原因。②强调矛盾的普遍性,不构成题干中要“精准”的原因。6.(2017·浙江11月学考)“中国汞都”贵州铜仁市万山区因为资源枯竭,矿厂倒闭,人口流失,一度成为“死地”。2015年初,万山区因地制宜,投资建设朱砂(亦叫丹砂,炼汞的主要矿物)大观园、矿山博物馆和丹砂文化历史感悟区,把旧矿洞改造成如梦如幻的“时空隧道”,将矿区山路建成惊险的玻璃栈道。通过一系列改造,万山区成为国内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怀旧古镇,由“卖汞矿”变成“卖文化”,由资源枯竭的“死地”变成旅游热点,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万山区经济社会变化发展的原因。解析:本题要求用矛盾同一性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考生在解答时需要深入分析材料,明确万山区发展过程中的矿产“资源枯竭”既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又是推动当地寻求经济转型的契机。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面进行分析。解答时一定要注意:矛盾的同一性包括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答案: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是矛盾同一性的含义之一。万山区利用矿区开采汞矿过程中形成的山洞、山路及其历史文化,经过一系列改造,最终建成以文化产业为主的怀旧小镇,实现由死地变景点,由贫变富。7.(2016·浙江4月学考)从 2015年开始的 3 年内,浙江省将重点培育100个特色小镇。每个小镇都具有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其中主要的是产业功能,包括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都要建设成为有山有水有人文、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的高颜值景区。每个小镇又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比如,有的小镇主打信息产业,有的小镇主打金融产业,等等;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都要做到“一镇一风格”。特色小镇建设如何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材料中提到浙江省将重点培育100个特色小镇,每个特色小镇都具有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都要建设成为创业和生活的高颜值景区,体现了小镇的共性,即矛盾的普遍性;每个小镇又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产业,要做到“一镇一风格”,则体现了小镇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的关系,材料中小镇的共性是通过具体的各个特色小镇体现出来的,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答案: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是相互联结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个性一定包含了共性。所有的特色小镇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它们都有产业集聚、产业创新、产业升级功能,也都有文化功能、旅游功能、社区功能,都是适合生活和创业的高颜值景区;同时又都有自己特有的产业群、特有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风格。并且,它们共有的功能和高颜值存在于不同的产业群、不同的建设风格之中,并通过这些表现出来。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1.辩证否定观(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特点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实现这一过程必须要对旧事物进行否定,否定实现了事物由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事物就不会发展和前进。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3)实质: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4)方法论要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特别提醒] 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区别辩证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的动力事物自身的否定外力的否定否定同发展和联系的关系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把否定看成联系和发展的中断和停止否定与肯定的关系辩证否定不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实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2.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1)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3)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特别提醒] 创新是辩证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但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创新并非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而是既肯定又否定,实质是“扬弃”。创新是正确对待权威,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权威的学说,但不是全盘否定权威。创新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但不是破除一切传统思想观念。1.(2018·浙江6月学考)吐故纳新既体现联系又体现发展,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解析:F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2.(2018·浙江4月学考)辩证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就是“扬弃”。( )解析:T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就是“扬弃”。3.(2017·浙江11月学考)学习国学经典不能拘泥于原著,这符合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解析:T 学习国学经典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推陈出新,要坚持辩证否定观。4.(2017·浙江4月学考)近年来,W市积极推广全开放、24小时不打烊的公共图书阅览空间——城市书房。与传统图书馆单纯由政府拨款建设管理不同,城市书房以众筹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同时采用“我的书房我来打理”的志愿服务形式,由志愿者负责图书上架整理、秩序维护。城市书房不仅成为满足广大读者更多需求的精神粮仓,而且成为彰显社会公德的文明样板。结合材料,城市书房的建设和管理如何体现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要紧扣设问指向,弄清城市书房的建设和管理与以往的传统图书馆的不同,突出其创新之处,结合材料联系理论回答即可。答案:W市的城市书房建设和管理,从满足广大读者更多需求出发,敢于并善于破旧立新,改变原有图书馆单纯由政府拨款建设管理等做法,采用众筹合作建设、志愿服务的模式,延长服务时间,体现了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课件79张PPT。[备考指南] 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四方面内容,是《生活与哲学》模块着重考查的内容。本单元知识各类题型都有呈现,尤其是以现实热点问题、现实生活事例为背景的漫画题,难度较大。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重点掌握联系观、系统优化的方法、事物发展的前途和道路、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等考点,有些考点需要深刻理解、比较与区分,如矛盾的基本属性、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等事物之间诸要素依赖影响制约作用孤立地联系自在事物人为事物固有固有状态多种多样各种条件主导被支配全局整体部分整体性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综合统筹考虑联结相互贯通排斥对立既对立又统一普遍性承认矛盾不同事物过程和阶段不同矛盾两个不同方面共性和个性寓于普遍性共性与个性精髓哲学基础决定作用相互转化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支配地位主要方面主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必修④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doc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