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考纲·明考情]知识条目考试要求知识条目考试要求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我国的国家性质(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abb4.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bb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aac5.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1)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2)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ab3.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1)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2)选择不同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bb6.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1)民主监督的方式(2)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ab[备考指南] 本单元是政治生活模块的基础。考查的主要题型为判断题和选择题。重点考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公民政治参与的四种方式。结合典型例题深入理解这些考点,是提高复习效果的有效方法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根本不同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2)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①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②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1)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二、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3)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1)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即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政治责任。(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主要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阐释表现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要求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注意①是指司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②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③反对一切特权。④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2)权利与义务统一阐释二者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要求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深化拓展] 比较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去伪存真等同论:权利即义务,义务即权利二者有严格界限,不能等同割裂论:权利与义务是可以分离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能将二者割裂先后论: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分先后侧重论:享有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能说哪一个更重要均等论:享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不可能完全等量(3)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阐释二者关系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也会产生一些矛盾要求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1.(2017·浙江11月学考)对每一个公民来说,他所享有的权利,同时也是他应履行的义务。( )解析:F 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但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不是等同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明显的区别。2.(2017·浙江4月学考)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根本一致,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各种利益。( )解析:F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3.(2016·浙江10月学考)我国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解析:T 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根据教材知识可知,题中说法正确。4.(2015·浙江10月学考)“网络问政”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扩大了公民的监督权。( )解析:F “网络问政”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但是没有扩大公民的监督权,公民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法总则,完成了编纂民法典的第一步。回答下题。5.(2017·浙江4月学考)民法典的编纂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因为( )A.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B.人民行使国家的一切权力C.人民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D.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法律保障解析:选A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法律必须体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民法典的编纂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A项正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不意味着人民行使国家的一切权力,B项错误。C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6.(2015·浙江10月学考)“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古代法家的这一思想启示我们,要坚持( )A.民主与集中相结合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权利和义务相统一D.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解析:选B 题干中的意思是: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的人,即使他有才智也不能用言辞来辩解、搪塞,即使他英勇无比也不敢用武力来抗争。惩罚过错,不可回避权贵大臣,而奖赏善行,则不可遗漏普通百姓。这一思想说的是在法律适用方面,不应因人而异,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1.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和体现。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我国公民参与的民主选举,既包括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代表的选举,也包括当前基层民主政治实践中的各类选举。角度选民候选人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含义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方式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确定的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优点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能更好地调动选民的积极性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选举成本较低,便于组织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在候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局限性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选举的成本较高每个选民不能直接选择自己信赖的人,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影响选民选举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2.选择不同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1)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2)根据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1)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内容方式依据意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作出决策前,公民以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方式发表意见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有助于决策反映社情民意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论证会、座谈会(专家参加)等专家学者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决策形成初稿后公示尊重公民的知情权有利于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社会听证制度在听证会上,对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组织听证会修正、完善拟订的决策方案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订的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完善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1.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1)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组织分别为村委会、居委会。村委会(居委会)是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2.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特别提醒] 正确把握基层自治组织的性质和作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政权组织,也不是基层政权的派出机构,所以不具有国家机关性质。基层国家机关是指乡镇一级人大及乡镇人民政府。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1.民主监督的方式含义方式特点作用信访制度公民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是我们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公民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以议案、质询的方式实行好比一条纽带,一头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舆论监督制度公民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在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新形式、新方法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2.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1.(2016·浙江10月学考)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解析:T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我国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这一说法正确。2.(2016·浙江4月学考)今年下半年新一轮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县一级实行差额选举,乡一级实行直接选举。( )解析:T 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均属于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3.(2018·浙江4月学考)2017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有利于( )①村民自治制度化和规范化②维护广大村民的合法权益③村委会提高行政管理效率④扩大村民的政治自由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推动村民自治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举措,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广大村民的合法权益,①②正确。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属于基层政府体系,③中“行政管理”说法错误。④中“扩大”说法错误。4.(2018·浙江4月学考)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在公民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公民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可以更加( )A.自由地行使政治权利B.灵活地选择监督方式C.便捷地参与民主决策D.直接地参加政府决策解析:选C 本题考查民主决策。公民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可以更便捷地在决策机关的微信公众号上提意见、建议,从而参与民主决策,故C项符合题意。公民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可以更便捷地行使政治权利,但这不代表公民可以更加自由地行使政治权利,权利与义务永远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故A项不选。公民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可以对相关国家机关进行监督,但这种方式属于舆论监督制度,这与公民“灵活地选择监督方式”无关,故B项不选。D项与题意无关。5.(2017·浙江11月学考)W中学“绿眼睛”社团与某居委会一道,开展宣传绿色理念、巡护河道、劝阻不合规排污行为等活动,为“绿色社区”创建做出了贡献。可见,学生是( )①国家机关的监督者 ②基层自治的决策者③政治生活的参与者 ④民主管理的实践者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D 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①说法不符合题意。公民没有决策权,故②说法错误。由题意W中学“绿眼睛”社团与某居委会一道,开展活动,为“绿色社区”创建做出了贡献,这说明学生参与了民主管理,故可知学生是民主管理的实践者,同时也说明中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故可知学生是政治生活的参与者,③④符合题意。6.(2016·浙江10月学考)国家在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多种渠道的同时,为了使公民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也对公民提出了相应要求,即( )①必须采取合法方式 ②不能干扰公务活动③不得捏造和歪曲事实 ④必须提供合理化建议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公民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公民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不得干扰公务活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不得捏造和歪曲事实,①②③正确。行使监督权的内涵丰富,提出建议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同时题干是从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必须履行的义务角度限定的,④指向公民的权利而不是义务,不符合题意。7.(2016·浙江4月学考)基层公务员张某,在深入调查、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给有关部门发了邮件,就加强生态社区建设提出了有分量的建议。这一做法表明张某( )A.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原则B.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积极行使决策权C.具有积极参与民主决策的素质和热情D.根据基层民主自治的要求推动社区建设解析:选C 本题考查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工作方法,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A项错误;张某虽然是公务员,但是他不具有决策权,他的行为属于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B项错误;基层民主自治的主体是村委会、居委会,材料中提到的社区建设,不是居委会事务,D项错误,不选;张某的行为体现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是公民政治素养的体现,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课件48张PPT。享有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人民利益根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必修②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doc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