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考纲·明考情]知识条目考试要求知识条目考试要求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bb4.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bba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2)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aab5.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文化发展的实质(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3)文化创新的作用abb3.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bc6.文化创新的途径(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2)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ba[备考指南] 本单元知识包括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创新三方面内容,是《文化生活》模块中重点考查的专题。本单元的试题考查形式多样,判断题、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体现。本单元重点知识主要有:深入理解和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尊重文化多样性、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途径等考点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民族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2)世界性: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世界各民族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特别提醒] 不能把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完全混同于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它们主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4)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特别提醒] 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注意几个问题①不能认为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不能认为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而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和尊重本民族文化并不是对立的,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2.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1)传媒及其发展阶段: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2)大众传媒: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3)大众传媒的作用、特点: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特别提醒] ①区别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文化传播的手段:前者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后者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②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传媒的消失。3.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1)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2)当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2018·浙江4月学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启示我们,在国际文化交流中( )①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②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必须汲取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④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意指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因此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①④正确。对其他民族文化要尊重,对本民族文化要认同,②错误。③不符合题意。2.(2016·浙江4月学考)近期,讲述中国故事的电视剧《琅琊榜》不仅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电视台热播,而且登陆亚洲、非洲、北美等地的电视剧网站,受到亿万外国观众的热捧。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的手段。讲述中国故事的电视剧《琅琊榜》在国外热播,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电视剧在国外热播以及通过网站受到外国观众的热捧,都体现出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强大功能,①④正确。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本民族文化,②错误。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不是手段,③说法错误。3.(2015·浙江10月学考)近年来,某县政府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这佐证了( )①文化进步取决于传媒的现代化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阅读能力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传播的手段。广播、电视、网络等均属于大众传媒,属于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也说明了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③正确。传媒的现代化有利于促进文化发展,但不能把它的作用夸大到“决定”的程度,①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错误。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了新内涵。(2)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重要意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2)正确态度: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具体地说,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深化拓展] 为什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角度阐释从传统文化自身的角度看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和民族智慧的集中展示,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看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从个人的角度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关系:文化继承是指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发展是指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2)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特别提醒] 区分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表现侧重点文化继承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根本因素(决定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2)重要因素(自身因素)①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②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深化拓展] 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角度科技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交流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发展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科学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深化拓展] 全面把握教育的作用角度教育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交流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文化传承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人的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2018·浙江6月学考)“国无常俗,教则移风”,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解析:T 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国无常俗,教则移风”,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2.(2017·浙江11月学考)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前所未有地重视老城保护与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其目的是( )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③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④彰显中华文化的个性和特点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目的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②③正确。应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错误。④不符合题意。3.(2017·浙江4月学考)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习俗能够促进社会发展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④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和传统文化的特点。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也在实践中享用文化;二十四节气是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文化,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体现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传统习俗有不同性质,并非都能促进社会发展。④中“决定”的说法错误。4.(2017·浙江4月学考)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发的一款APP(移动客户端)游戏,将故宫珍藏用精美的图片和诙谐的语言传递给观众,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故宫+互联网”的模式( )①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②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③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④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科技因素。故宫博物院通过APP游戏将故宫珍藏以活泼的形式传递给观众,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①②正确。题干中的措施,只是在文化传播上发挥作用,并没有创新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没有涉及不同民族优秀文化的融合问题,③④不符合题意。5.(2016·浙江10月学考)台风“莫兰蒂”来袭,浙江泰顺三座国宝级古廊桥相继被洪水冲毁。当地政府号召民众抢救古廊桥木构件,国家文物局表示在资金、技术上全力支持廊桥修复工作,短短几天民间捐款超过300万元。修复古廊桥的依据有(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②先继承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③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髓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和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阶段,②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③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古廊桥是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修复古廊桥有利于文化继承,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发展,①④正确。第五课文化创新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3.文化创新的作用(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二、文化创新的途径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基本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深化拓展] 全面认识文化创新角度阐释原因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途径根本途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正确方向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2.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也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1.(2017·浙江11月学考)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解析:F 在文化交流中,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能全盘吸收。2.(2018·浙江6月学考)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这印证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③相互借鉴,以我为主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由题干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可知徐悲鸿在创作过程中,正确处理了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文化创新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做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项符合题意。3.(2018·浙江4月学考)近年来,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为了创作其中描绘西藏独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喜马拉雅之光》,他7次前往西藏等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这表明( )①文化走出去要创新表现形式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文化创新源自创作者的灵感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正确。为了创作作品而前往西藏等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正确。①不符合题意。③否定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错误。4.(2017·浙江4月学考)新年伊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一字飞花令,令众多观者如痴如醉。唐诗宋词之高雅,五言七绝之韵律,无不让人叹为观止、拍手叫好。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古代诗词总能给人以丰厚滋养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C.经典作品在新时期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D.着眼于人民的精神需求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解析:选C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C项正确。A项中“总能”的说法绝对。B项中“途径”的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D项表述有误。5.(2016·浙江4月学考)某市在发展乡贤文化的过程中,汲取传统乡贤文化的精华,抛弃其落后因素,并赋予其当代文明因子,创造出充满乡土情怀和时代气息的新乡贤文化。这表明,文化创新( )①应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②不能一味摒弃传统文化③应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④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新乡贤文化“汲取传统乡贤文化的精华,抛弃其落后因素”,体现了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符合题意;“赋予其当代文明因子”体现了在创新新乡贤文化时对传统的乡贤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③符合题意;整个乡贤文化的创新过程体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把握好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①符合题意;④提到的外来文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不选。6.(2015·浙江10月学考)开封是首个“互联网+文化”智慧城市。在这里,游客扫描街头语音导览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绘声绘色的历史故事,还可以通过微信将开封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②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③网络文化是先进文化④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创新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D 在“互联网+文化”智慧城市中,扫描街头语音导览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可获得相关的文化信息,体现出互联网科技推动文化创新;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听到绘声绘色的历史故事,还可以通过微信将开封文化带到世界各地,体现了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②④正确。①不符合题意。网络文化有不同性质之分,并不都是先进文化,③错误。课件58张PPT。[备考指南] 本单元知识包括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创新三方面内容,是《文化生活》模块中重点考查的专题。本单元的试题考查形式多样,判断题、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体现。本单元重点知识主要有:深入理解和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尊重文化多样性、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途径等考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必修③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doc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