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教版[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政治 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教版[下学期]

资源简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背景材料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1日正式公布。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近3年来第3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连续出台三个中央一号文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
中国发布“一号文件” 正式启动“新农村”建设 ( http: / / news. / politics / 2006-02 / 21 / content_4208568.htm" \t "_blank ) 中国21日全文公布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专家评论说,文件中的众多利好政策表明,中国农民离过上“种粮不纳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的生活不远了。
我国以多予为重点加快建立工业反哺农业机制 ( http: / / news. / politics / 2006-02 / 21 / content_4208210.htm" \t "_blank )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我国将强化对农民和农业直接补贴政策 ( http: / / news. / politics / 2006-02 / 21 / content_4208224.htm" \t "_blank ) 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民和农业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对农民实行的"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深受欢迎,效果明显,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
“四管齐下”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 http: / / news. / politics / 2006-02 / 21 / content_4208327.htm" \t "_blank ) 将通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以及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四管齐下”解决增收难题。 中央要求健全村党组织领导有活力的自治机制 ( http: / / news. / politics / 2006-02 / 21 / content_4208247.htm" \t "_blank )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新农村建设重点将在“多予”上下功夫 ( http: / / news. / politics / 2006-02 / 21 / content_4208271.htm" \t "_blank ) 明确提出“三个高于”,表示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5年内我国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 ( http: / / news. / politics / 2006-02 / 21 / content_4208182.htm" \t "_blank ) 要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确保社会稳定。
新农村建设让现代流通业走进农村 ( http: / / news. / politics / 2006-02 / 21 / content_4208270.htm" \t "_blank ) 提出要大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这有望改善广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普遍较差的现状,让现代流通业走进农村。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 ( http: / / news. / politics / 2006-02 / 21 / content_4208205.htm" \t "_blank ) 要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2008年农村将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http: / / news. / politics / 2006-02 / 21 / content_4208112.htm" \t "_blank ) 国家将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将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我国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减轻农民教育负担 ( http: / / news. / politics / 2006-02 / 21 / content_4208138.htm" \t "_blank ) 今年要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
我国将加快乡村“水 电 气 路”基础设施建设 ( http: / / news. / politics / 2006-02 / 21 / content_4208187.htm" \t "_blank ) 国家将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允许私有资本 外资参股乡村社区金融机构 ( http: / / news. / politics / 2006-02 / 21 / content_4208198.htm" \t "_blank ) 对农村金融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十余项重要改革举措。这意味着中国农村金融体制将出现重大突破。
胡锦涛: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http: / / news. / politics / 2006-02 / 14 / content_4180213.htm )
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14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全党同志和全国上下要团结一心、扎实工作,真正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温家宝:统筹城乡发展 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 ( http: / / news. / politics / 2006-02 / 20 / content_4204867.htm" \t "_blank )
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20日上午在中央党校结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结业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城乡统筹的思路,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使农村面貌有一个大的变化。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新农村来不得半点虚东西 ( http: / / news. / politics / 2006-02 / 21 / content_4208285.htm" \t "_blank )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向新华社记者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因此,“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和‘虚’的东西,这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有明确要求!”
二、相关知识连接
经济常识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基础地位的牢固与否,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2)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改善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产晶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粮食的稳定增产和农民的持续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发挥市场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相结合。农业发展要面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如,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减免农业税,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4)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中央财政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给予重点支持,这说明财政具有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哲学常识
(1)农业在我国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稳定国民经济全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既要着眼整体,又要重视局部。
(2)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好势头的情况下,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全面、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农村形势。这体现了全面的观点,是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4)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这体现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的道理。
(5)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要突出重点,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些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政治常识
(1)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实行税费改革,减免农业税,实行粮价直补,增加农业收入,维护粮食安全。体现了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
(2)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把党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千家万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这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会议要求,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现。
三、热点训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回答1—5题。
1.自2000年以来,农业部投入34亿元资金,组织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受益农户达375万户。以“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为标志的新农村在中国大地上涌现。该计划的实施反映了国家财政具有:
A.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作用 B.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作用
C.为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的作用 D.有效地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作用
2.读漫画《歪嘴和尚》。这位领导之所以“念歪经”是因为他没有:
A.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脱离人民群众
C.形成来源于客观世界的意识 D.以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国家在此行使的是:
①政治职能 ②经济职能 ③对外交往职能 ④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通过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农业获得可持
续的发展。这表明:
①只有处理好各部分的关系,才能实现最优目标 ②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新事物成长 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就决定了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要通过发展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
的整体素质。培养“新农民”的意义在于:
A.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B.弥补市场经济的盲目性
C.履行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的义务 D.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经济效益
6.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新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从各国的现代经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小农社会的国家,在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时,都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问题。这段话说明:
①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矛盾特殊性中包含着矛盾普通性 ④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