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二年级哲学上册《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二年级哲学上册《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上学期]

资源简介

第 四 课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第 一 节 事物发展的原因
第一框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①内因:哲学上把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内因; ②外因:哲学上把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外因;
了解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是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理解:列举实例,分析说明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列举事例,说明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如何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能力方面:
⑴逻辑思维能力:本知识是第四课的第一框题,承担着与第二、三课衔接的任务,同时又为下一框题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本框题首先概括了前二课的内在联系,提出“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然后过渡到将要阐述的内容“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最后指出“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各知识点环环相扣,逻辑思维严密,通过这种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⑵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内因、外因的作用,分析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框题的内容是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原理和方法论要求,分析在个人成长中的问题,初步理解党的关于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相结合的方针和政策,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⑷辩证思维能力,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个人成长中的外部环境问题。对外部条件要做“一分二”的分析,这种分析是客观辩证的,以此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⑸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讲述弗莱明的伟大发现,启迪学生正确对待机遇。使学生认识到机遇是一种幸运,但它毕竟是外因,个人的主观努力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觉悟方面:
正确分析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批判形而上学的外因论,既不能否认外因的作用,又要反对外因决定论。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正确对待机遇,正确分析和坚持我国把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统一起来的方针和政策。
教学重点
⑴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同,即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问题。
⑵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
   ⑶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正确认识深化改革,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
教学难点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要对外部环境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彼此孤立的 (2)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的还是变化发展的 (3)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导入新课】通过二、三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通过第三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矛盾分析的方法。当我们深入分析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如:事物为什么变化、发展 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事物的外部,还是在事物的内部 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事物的变化、 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其基本的状态或形式 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是怎样的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毫无方向和趋势可循,还是有其总的方向和趋势 这些问题我们将在第四课的学习中一一得到正确的回答。
【板书】第四课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教师】上面我们所列举的问题就是引言提出的问题。这也正是唯物辩证法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我们应当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进行深入的、具体的分析。
【板书】 第一节 事物发展的原因
 一、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思考一】阅读课本118页材料后,回答问题: ⑴鸡蛋变成小鸡的过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⑵这些条件在孵化小鸡的过程中是什么关系?⑶这些条件在孵化小鸡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其中哪个条件是最根本的?
【提示】①种蛋和适宜的温度;②缺一不可;③不相同。其中种蛋是内部原因、根本原因,适宜的温度是外部原因、必备条件。//可见,正是由于种蛋和温度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矛盾关系,才使得种蛋最终变成小鸡,实现了飞跃和发展。因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因(动力)。
【板书】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这是因为: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引起了双方力量、地位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有内部与外部之分,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
【板书】2、什么是事物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如上例中的种蛋;外因就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如上例中的温度。
【教师】那么,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内外因的地位与作用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材料】《格式试剂》
在化学中有一种试剂叫做“格式试剂”,这种试剂是世界上性能最多的试剂之一。它的发明者就是克多.格林尼亚。他于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格林尼亚在青少年时代曾经是游手好闲荒废学业的“二流子”,家庭的优裕和父母的溺爱使得他放荡不羁,整天吃喝玩乐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猛醒:在他21岁那年的一次舞会上,一位美丽的姑娘引起格林尼亚的注意,他走上前去邀请姑娘,却被姑娘冷冷地拒绝了。格林尼亚以为自己冒昧,连忙表示歉意,姑娘却说:“请站远一点吧,我最讨厌像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视线。”这话恰似当头一棒,如利剑般深深刺痛了格林尼亚的心。
回家后,他一头扎在床上,在羞愧和痛苦中回顾自己的所为,下决心悔改,要做一个对人类有用的人。于是他悄然离家,给父母留下字条:“请不要探询我的下落,允许我努力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些成绩来的。”从此,他埋头苦读,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补上了荒废的学业,考上了法国里昂大学。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发现并纠正了著名化学家巴尔尼教授的一些疏忽和错误,发明了“格式试剂”,美好夙愿终于实现了。里昂大学破格授予他博士学位,他成为诺贝尔资金的获得者。
【思考二】在这个故事中促使格林尼亚变化的内因与外因分别是什么?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提示】促使格林尼亚变化的内因在于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后来的埋头苦读钻研,如果没有这个内因,他不可能发奋自强,这是他变化的根本原因;促使格林尼亚变化的外因是姑娘的严厉批评和强烈刺激,如果没有这些外因的作用,或许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生活,这是他变化的必要条件。
【教师】 可见,在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内因与外因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是,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板书】3、内因、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作用(即内外因辩证关系)
(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也叫源泉、根本原因、根本动力、基础、第一位原因。
【教师】这是因为: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引起的。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和地位发生变化,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例题】下列选项强调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有:
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D、孟母三迁 E、名师出高徒
【提示】应选A、B,而C、D、E 均强调外因的作用。
【思考四】“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试问杜牧的诗句蕴含什么哲理?
【提示】这说明虽然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但仅有内因,也不能发展。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实现这种发展。
【板书】(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教师】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和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所以,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可能离开外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它能够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能够。
【思考五】课本120页《想一想》:科学家曾在辽宁省挖掘出一些在泥炭层中沉睡了一千多年的莲子。人们把古莲子种下去,两年后竟开出了粉红色的荷花。你能用哲学观点对这一现象做出简要的解释吗?
【提示】这里首先要弄清楚莲子及泥炭层各自的特点。①莲子的特点是:果品坚实,几乎不透水;②泥炭层的特点是:含氧量极少,气温低、雨水少;③这样以上两个条件结合起来使得莲子得不到萌芽的应有条件: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当然沉睡千年也不开花结果,而挖出后种在地里,由于具备了萌芽的条件,所以两年后就开花结果。这充分说明: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仅有内因,事物不可能发展。
【思考六】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如果遇到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并且具备良好的医疗设备和必要的药物,病人就可能得救 ,起死回生;如果遇到不负责任的医生或医术不高明的庸医,或缺少必要的医疗条件,病人就可能死亡。此时,医生的医德、医术和医疗条件对于病人的生死就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可见,外因有时也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成为第一位的原因。试问上述结论对吗?为什么?
【提示】①上述结论是错误的。②这是因为:虽然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还会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如上例中的医德、医术和医疗条件等;但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而决不可能撇开内因单独起作用,如上例中的医德、医术和医疗条件等作用的发挥,必须以这个病人的各器官还没有坏死、生理机能尚存为前提;否则,易的再高尚、医术再高明、医疗设备再先进,也是毫无用处的。
【板书】(3)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教师】这是因为: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即通过促使内部矛盾双方力量、地位等情况的变化而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例题】下列选项能体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哲理的是
A、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B、朽木难雕
C、橘生淮南为桔,橘生淮北为枳 D、哥们儿义气害死人
【提示】应选A、B,而C、D均强调外因的作用。
【典型例证】课本121页。1962年夏天,郭沫若游览普陀山时拾到一个笔记本。靡页上写了一副充满伤感语气的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郭老透过对联的字里行间,似乎看到了一个悲观的心灵正在寻找慰藉。他立即设法找到了丢失笔记本的主人——一位两次高考落榜的姑娘。只见那姑娘神精颓丧,心灰意冷,对前途丧失了信心,甚至对生活也几近失去了勇气。郭老对她循循善诱,悉心开导,并把她写的对联改为“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竟成”,横批是“春在心中”。与此同时,郭老又向那姑娘赠《薄松龄落第自勉联》一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那位考场失意的姑娘在郭老的鼓励开导下,信心陡增,表示从此决不消沉,要从失败中奋起。 在这里,郭老的回春妙笔(外因)仍然是通过促使姑娘的思想(内因)发生变化,使生欲战胜死念起作用的。
【小结】综上所述,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事物的外部矛盾,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反馈练习】
1、“物必先腐之,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之,而后谗入之。”从哲学上看,这句话是说( B )
A、先有内因后有外因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2、“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指(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要重视内因
3、一个医术精良的医生能挽救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而一个庸医则可能把病情不重的病人给治死。这说明: ( B )
A、外因有时也能决定事物的发展
B、外因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
党的十六大和十届全国人大都强调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放战略。在西部开发中优先安排水利、电力、交通、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项目。东部发达地区要继续帮扶西部地区。据此回答4—6题。
4.这是因为 ( B )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C.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5.近年来,在对待西部地区扶贫问题上,党和政府一再强调“受之以鱼不如受之以渔”。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A )
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②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③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④内因和外因同等重要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
6.为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国家将继续促进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开展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大东部地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的力度。上述做法体现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B )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基本目标之一 ②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的这幅落第自勉联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C )
A.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C.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板书设计】
- 6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