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政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案-旧人教[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二下政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案-旧人教[下学期]

资源简介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课堂教学实录
德化第一中学 李爱华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识记:人生价值的含义。
⑵理解:
①列举先进人物的事迹,说明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分析说明人生价值中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
2、能力方面:
运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观点去理解人生价值问题;通过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相互关系的分析,提高对人生价值问题的是非理解和判断能力。
3、觉悟方面:引导学生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精神贡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分发导读提纲,学生按照提纲的内容进行课前自学,并收集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
[导入新课]
学生表演:某豪华酒家里,彬彬有礼的女服务员热情接待了几个青年客人,其中一位和女服务员相识。刚见面便忙不迭地向女服务员介绍他的同伴:“这位是某军长的儿子,这位是某局长的女儿……”没等他介绍完,女服务员就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难道他们没有自己的名字和职业吗?直说吧,我们这里不习惯这一套!”
这里没有垢言相抵,不见拔拳相向,但他们当中确实有冲突。这是思想的交锋,观念的较量。它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人生哲学问题: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下面请大家按小组进行讨论,可以《导读提纲》中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自己所能想到的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其他问题。
学生按2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时大部分学生能将问题和教材中的观点结合起来分析,气氛比较活跃,也有个别同学无动于衷。时间约10分钟。
[讲授新课]
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了解了人生价值的基本内容,下面我们具体地来说说,怎么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人人都说“生命无价”,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但就身体中的元素而言,却又是极为有限的。以平均65千克的体重而言,体内的脂肪大致可以用来做7块肥皂;所含的磷能够做2200根火柴;全身的铁可以打一枚5厘米的钉子;所有的铜集中起来0.1克,很难说有多少用途;身体中的生物电流只能让25瓦的电灯亮上几分钟……
我们在讲人生价值时是把个人放在客体的位置上。只要他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就有价值,一个工人的价值在于用自己的双手为国家生产更多的工业品;一个农民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一个医生的价值在于救死扶伤,为病人解除痛苦;一个老师的价值在于通过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健康成长,为国家造就人才。所以人生价值区别于其他事物价值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社会性。
多媒体显示:
1、人生价值的含义: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付出)
人生价值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回报)
人生价值是个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的自我价值的辩证统一,缺一不可。只讲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讲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把人不当人、人生价值就不能实现;只讲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你自己不对社会作贡献,个人的价值也实现不了。个人为社会作出贡献,就为自己从社会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得到了所需东西,又会激发更大的积极性,做出更大的贡献。
多媒体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徐本禹的简要事迹,说明人生价值是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居于首位的。(学生在小声议论)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1)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多媒体显示:
贡献=索取 社会止步不前
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贡献<索取 社会萎缩退化
贡献>索取 社会进一步发展
(2)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贡献大,价值大,贡献小,价值小,没贡献就没价值。
(3)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你最喜欢的人生价值方面的格言是什么?请写出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祸福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人人应该以服务为目的,不当以夺取为目的”
……
多媒体播放:“感动中国”丛飞事迹介绍。
作为一名歌手,作为一名志愿者,他担当起了178名孩子的父亲,实践着“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他的崇高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他闪光的人生价值,找到了人生意义的正确答案。
3、贡献的形式: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我们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不单要看他的物质贡献,还要重视精神贡献。
( 1)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两种形式(板书)
物质方面的贡献是容易理解的,因为它容易被人看得见、摸得着;而精神方面的贡献则容易被人忽视,因为不容易被人看见,更主要的是难以用数字、金钱来衡量。但精神贡献客观存在却是事实,它分为两类,一是精神生产的产品,如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教书育人等等。所以,我们在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不单要看物质贡献,还要重视精神贡献,因为人生价值毕竟不同于商品的价值。
(2)精神贡献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板书)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风雨中,历经磨难,有时甚至到了危亡的边缘,但却始终维系不坠,屹立在世界东方,其中重要的支柱,就是靠了一种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有时,精神可以转化成多大的物质价值,尤其是崇高精神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可以超越金钱和数字的有限而走向无限。
讲解提纲中的问题(略)
学生质疑:
生甲:有些当官的人,在位时拼命搜刮,大肆索贿受贿,然后有可能又假惺惺地捐资助贫助困。我们能说他的人生价值实现了吗?
生乙:“2003年2月21日,黄旻翔为了让自己出名,先后在清华大学荷园教工餐厅和北京大学农园食堂制造了两起爆炸案。他的目的实现了----他出名了! 对于他来说,他也许会认为实现了个人的自我价值。他的自我价值是否得到实现?”
师:上面两个同学提出的观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衡量人生的价值的真正标准是什么?在于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而不是他从社会索取了多少,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惜损害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
生丙: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和世界水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因此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资金500万元。我们能否这样认为,他是为了这500万元才去搞科研的?
生丁:不能。因为袁隆平已经为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先,社会对他的肯定和满足在后。况且,500万元的最高科学技术奖也不能全由他个人支配。我觉得这个同学的观点不科学。
生戊:大学生徐本禹,为了贫困山区孩子的就学,克服了许多困难,当了三年的志愿者,连自己的读研和就业问题都耽搁了。他也因此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由此可见,要想社会好的评价和认可,首先必须对社会有所贡献。但是,我也为徐本禹抱不平,他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圆“穷孩子”的读书梦呢?
师:我们衡量人生价值,不仅要看他的物质贡献,还要看他的精神贡献。徐本禹的精神感动了许多青年学生。他们表示今后也愿意到西部贫困山区当志愿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总有一天,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富是贫,都能高高兴兴地走进校园,圆了自己的梦想。但有一点,需要每个人铭记心中,那就是要关注他们,关爱他们,为他们的梦想尽我们的微薄之力。
让我们来同声歌唱《爱的奉献》,希望将来的世界更美好。
播放《爱的奉献》曲子,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内容。
PAGE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