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林峰,男,中学一级政治教师,1993年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毕业分配至龙岩一中任教至今。期间多次被评为区优秀青年教师、校先进工作者。1999-2000年,分别获得龙岩市、福建省、全国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授课人:林峰指导老师:汤道寻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识记:国家宏观调控的定义、任务、手段 (2)理解:从市场存在的固有缺陷,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运用: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换的优势 二、教学设计构思: 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较抽象,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握这样一个思路,通过提供典型的、学生有兴趣的经济事例,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课本所学,参与到经济事例分析、理解、讨论中来,从而较深刻的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必要性,手段及任务。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课件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些天奥运会这个体育大节日在悉尼过得热热闹闹的,再过几天,在咱们宜昌也要过一个大节,那是什么节呢? (学生答)三峡国际旅游节 在来宜昌的路上听到这一消息后,我就想,这个节如果能迟一点过就太好了:为什么?因为我带来的礼物就能派上用场了。什么礼物呢? [图片1](造型各异的水仙花图片) 这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水仙花,有凌波仙子的美誉,它不仅造型美丽,而且清香宜人,如果旅游节时用它来装点会场,岂不是给我们宜昌市锦上添花吗?但它的花期在春节前后,所以我才想旅游节能迟一点就好了。而水仙花的种植对温度、湿度要求很高,早些年,只在福建省漳州市的个别村有种植,那时候,水仙花可是个稀罕物,你有钱不一定能买到。到了8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种水仙花挺有赚头,漳洲邻近的许多村、镇也种植水仙花,结果进入九十年代后,水仙花价格一跌再跌,有的花农家里水仙花球堆积如山,送都没人要,从96年开始,由于大量花农的退出,水仙花价格趋于合理,产销两旺。 [图片2](在介绍过程中出现水仙花生产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从“有钱买不到”-->“送人没人要”-->“产销两旺”,启发学生回答与供求关系变化的联系。) 在什么样的供求关系下会出现上述三种情况呢? (生答)供不应求,供过于求,供求平衡。那是什么原因使水仙花从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共求平衡呢? (启发学生通过价格,竞争得出)市场的调节。答得好。从水仙花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通过市场调节,可以实现供求平衡,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图片3)(以醒目的文字得出这一结论)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时常可以感觉到市场象一只无形的手,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在调节着我们的经济生活,也就是说,在今天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能了。但是,市场是不是万能的呢?也就是说,是不是所有东西的供求,都可以通过市场来调节呢? [图片3](出现上述两个问题) [讲授新课] (假设情景)我们在这上课,突然发生火灾,而且火势很凶猛,我们该怎么办?(生答:报火警119)好,那么假如119也就是消防部门,也让市场来调节它的供求,那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图片5]不能依靠市场调节麻醉品、枪支、不健康书刊等产品。 通过上面种种假设,我们可以看出,是不是什么东西市场都能调节呢? (生答)不是。 [图片6]结论一:市场不是万能的(板书) 有的同学会想,市场虽然在上述领域中无所作为,但这毕竟是少数,那么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如果只有市场孤军作战,那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图片7-10](展示我国VCD生产从供不应求到厂家争相上马,以至于产品严重积压,最终造成企业倒闭这一过程) [图片11-13](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市场本身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缺陷和弱点及造成的后果,并启发学生得出) [图片14]结论二:市场不是完善无缺的(板书) [图片15](小结上述过程) 既然市场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现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要求另一个力量来帮它一把,那么,帮市场一把的是谁呢? (生答):国家的宏观调控。 [图片16]第二节 二、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板书) 1.市场不是万能的 2.市场不是完美无缺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3.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我们将市场比成“无形的手”,而国家宏观调控就好比是“有形的手”。那么,到底什么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呢?为什么会叫“有形的手”呢? [图片17](二)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板书) 1、定义:P52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2、宏观调控是一种国家行为。 它的调节是主观的、人为的、有目的的、因为这样,所以把它比作“有形的手”。 宏观调控到底调什么呢?我们先做一个翘翘板游戏。 [图片18](三)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P52(板书) (动画展示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从任务上看,国家的担子可不轻,那它到底能不能调节呢? [图片19](93-96我国成功调控,实现经济软着陆的例子) 事实证明,我国通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并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称赞。 那么国家究竟是怎么来调节的呢?不急,我们再往下看: [图片20-21](受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出现新问题。材料一,主要商品有效需求不足;材料二:居民储蓄率高不下:围绕上述材料,让学生展开前后桌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图片21]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图片22](四)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板书) (综合学生讨论结果,从增发国债、降息、征收利息税,西部大开发中启发学生) 这是国家用什么手段在调节呢? (生答)经济手段。 [图片23]1.经济手段(板书)(展示其含义) 为了保证上述措施的实施,国家[图片24]修改了《个人所得税法》颁布了《个人投资法》等等,这又是在运用什么手段呢? (生答)法律手段。 [图片25]2.法律手段(板书)(展示内容) 上面两种手段产生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国家还有没有什么更直接、更迅速的手段呢? (生答)行政手段。 [图片26]3、行政手段(板书)展示其内容、特点) [图片27](小煤窑污染及查封情况,行政手段的运用应谨慎) 所以,国家可以综合应用经济、法律、行政三种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但应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课堂小结] [图片28-30](展示本课结构,引导学生共同回答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含义、手段这些基本内容,并得出本课结论)在市场经济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把“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课后思考][图片33] 请同学们回去搜集国家运用有关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实例,包括我们宜昌的例子,进行消化整理,撰写成一篇论文。 [课堂练习](单项选择2题)许多投资商盲目上马,而且有的开发商玩空手道,通过政府向银行贷款进行开发,认为房子修的是越高档越好,楼是盖的越高越好。到了后期,因为各方面陷入债务危机、法律纠纷,楼就无法修建下去,最终形成了烂尾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