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常识复习提纲[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政治常识复习提纲[上学期]

资源简介

政治常识复习提纲
第一、二课 若干重要问题
前 言
1、政治与我们的关系密切
I、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民主、政府、政党、民族、宗教
2、政治常识的 和国际社会的基本观点和知识;……(共性知识)
基 本 内 容 II、我国的国体、政体及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的政党及政党制度、民族、宗教及民族、宗教政策 ;
对外政策 ………………………………(个性知识)
3、学习政治常识的意义是什么?
4、学习政治常识的方法有哪些?
思考:什么是阶级分析方法? 怎样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方法?
第一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上)
第一节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国家的含义
(1) 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
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国家具有主权属性。
(2)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3)什么叫国家? 国家有哪些属性?
国家: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
主权属性 (P139)
国家有 根本属性——阶级性
社会属性——负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
2、国家的性质
(4)什么是国体? 决定国家性质的因素是什么?
(5)国家按性质怎么划分?
(6)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什么?
例:资本主义国家是“全民的”、“超阶级”的国家吗? 为什么?
3、民主与专政
(1)什么是民主?
(2)怎样理解民主的阶级性?
(3)什么叫专政?
(4)民主与专政之间的关系如何?
4、国家职能
(1)什么是国家职能? 它反映了什么?
(2)国家职能与国体的关系怎样?
(3)国家有哪些对内职能、对外职能?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哪些 ?
我国的国体是什么?
(2)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是什么?
工人阶级在我国国家中地位、作用如何?
(3)我国国家政权(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什么?
农民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作用如何?
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1)为什么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坚持国家专政职能?(阶级斗争)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怎样直接体现民主和专政的辨证统一关系的?
只强调民主或专政一个方面,行吗? 为什么?
3、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如何?
(3)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民主,健全法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什么?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
我国民主的发展程度与民主的本质之间是何关系?
怎样建设我国的民主政治?
4、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是什么?
(或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怎样更好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我国的对内职能 内 容
(1)政治职能 (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打击犯罪)
(2)经济职能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3)文化职能 (宣传……理论,组织和发展教科文艺广电卫体等事业)
(4)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A、这一职能的内容是什么? B、国家为什么要实施这一职能? C、怎么样实施……?
(见 上)
2、我国的对外职能
(1)防卫职能
(2)交往职能
(3)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思考:我国的国家职能与国体的关系如何?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政体及其与国体的关系
(1)什么是政体?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如何?
2、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
三种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比较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议会君主制 议会制共和制 总统制共和制
定 义
国家元首
议 会
政 府
国 家
思考: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体? 为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 我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是什么?
(2)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作用、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职权、常设机关?
(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作用?
立法权: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决定权: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的
人民代表大 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会的职权: 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如何表现?
2、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1)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的产生、职权、与人民的关系;
(2)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任期;
(3)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西方的议会制有何本质区别?
A、经济基础不同 B、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 C、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不同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优越性?
思考:如何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国家结构形式及其类型
(1)什么叫国家结构形式?
(2)国家为什么要重视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
(3)根据什么标准,国家结构形式分为 复合制(主要采取联邦制)?
定 义 主 要 特 点 国 家
单一制
联邦制
思考: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有什么区别?
2、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1)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我国这一国家结构形式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是由我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的。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施
(1)“一国两制”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基本方针?
它是怎样提出和形成的?
2、“一国两制”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2)什么叫“一国两制”?
(3)“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思考:①“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中央的关系如何?
特别行政区享有哪些高度的自治权? 是“完全自治”吗? 为什么?
②“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有哪些主要特点(共同特点)?
3、我国实行“一国两制”有什么重要意义?
4、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
(2)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我们在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同时,为什么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二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下)
第一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1、国家机构的含义
(1)什么叫国家机构?
(2)国家机构的阶级性——它与国家性质的关系怎样?
(3)国家机构的设置——它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如何?
(4)国家机构是怎样产生的?
2、国家机构组织体系
国家机构一般都由下列国家机关组成:
含 义 地 位 作 用 职 权
(1)国家元首
(2)立法机关
(3)行政机关
(4)司法机关
(5)暴力机关
1、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1)我国中央国家机关:
(2)地方国家机关:
2、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
性 质 地 位 职 权 作 用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国家主席
(3)国务院
(4)最高人民法院
(5)最高人民检察院
(6)中央军事委员会
(1)什么叫民主集中制原则?
1、民主集
中制原则 (2)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原则?
2、对人民 (1)我国国家机关为什么要实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负责原则
(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怎样做到对人民负责?
(1)什么叫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什么?
依法治国中的“法”指的是什么?
(3)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
根本目的是什么?
3、依法治 (4)各个国家机关怎样做到依法治国?
国原则
(5)我国怎样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
(6)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节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怎样的?
(2)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
(3)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
思考题:I、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我国宪法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了什么规定? 这说明了什么?
②是否所有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③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选举制度?
④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何重要意义?
II、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
①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的含义?
②公民行使政治自由的重要性是什么?
③公民行使政治自由是否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为什么?
III、监督权
①公民的监督权是对谁监督?
②公民怎样行使监督权?
③公民行使监督权有何作用(意义)?
2、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4)国家是怎样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我国公民为什么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变化: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何重要意义?
(2)公民怎样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1)公民为什么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2)什么是国家安全? 公民怎样才能做到维护国家安全?
(3)什么是国家荣誉? 公民怎样维护国家荣誉?
(4)什么是国家利益? 公民怎样维护国家利益?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为什么必须坚持这一原则?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的是哪些方面的平等?
2、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1)怎样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2)只想享有权利,而不愿意履行义务。这样做对不对? 为什么?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什么关系?
(2)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三课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基本问题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政党的产生
(1)政党是怎样产生的?
思考:无产阶级政党是怎样产生的?
2、政党的特征
(2)什么叫政党?
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利益,并以执掌或参与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
(3)政党有哪些特征?
I、政党具有阶级性——阶级性是其本质属性
怎样判断政党的阶级性?
政党按阶级属性划分:资产阶级政党 和 无产阶级政党
II、政党与政权紧密联系
①政党一般都有政治纲领
②政党的政治目标——夺取政权、维护政权,或参与、支持某种政权
③政党与其它(如中国共青团、全国妇联、中华总工会)政治组织、
社会团体有何区别?
III、政党具有组织和纪律性
3、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1)为什么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
(2)政党为什么必须掌握国家政权?(必要性)
(3)政党为什么能够掌握国家政权?(可能性)
思考:任何政党都可以掌握国家政权。简要分析此观点是否正确?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处于什么地位?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体现在哪些方面?
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的执政党,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的核心,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党的性质体现在:
①阶级性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为什么?
思考: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是什么?
②“三个代表”上。 “三个代表”赋予党的性质新的内涵,它从经济、文化、政治方面
更加完整地概括了党的先进性。
③利益代表上。 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和最高政治纲领。
这一目标和纲领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指导思想上。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思考: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或: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从根本上说,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持 方向。
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 稳定的社会环境。
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 积极因素,
以上是从理论上分析的,能否用事实来说明呢?
2、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2)党的领导包括哪些方面?
政治领导
(3)什么是 思想领导
党 的 组织领导?
(4)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
(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I、从党的地位和性质来看
II、从国内、国际的新情况来看
(2)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3)怎样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加强党建的基本内容:
A、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
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B、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突出 思想建设:思想理论上的提高— 思想保证。马列毛邓,“三个代表”
加强 党的 组织建设:最根本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推进 作风建设:核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根本目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反腐败
C、坚持和健全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民主集中制 党内民主, 国家的集中统一
1、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邓小平理论要回答的根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系如何?
(4)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什么作用?
党的基本路线
(1)什么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它有什么特点?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什么? 为什么?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为什么要把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形成的背景:
(2)什么是“三个代表”的思想? 其关系如何?
(3)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是怎样体现“三个代表”的?
(4)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关键、核心和本质各是什么?
这是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
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精神实质。
(5)“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三个代表”思想对加强党的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政党制度及其类型
(1)什么叫政党制度?
(2)政党制度按性质怎么划分? i、什么是资本主义政党制度?
ii、什么是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按形式怎么划分?
含 义 特 点 国 家
两党制
多党制
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
(1)怎样辨证地看待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所起的作用?
(2)资本主义政党与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有何区别?
1、我国的民主党派
(1)我国有哪些民主党派?
(2)我国各民主党派的阶级基础、性质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后它们的阶级基础发生了什么变化?
(3)我国各民主党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如何?
2、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内容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思考题:i、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什么关系?
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有哪些?
ii、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思考: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否包括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iii、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简要分析“十六字方针”的含义及其关系。
iv、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根本活动准则是什么?
思考:二者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否平等?
3、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什么?
(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思考:各职能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何优越性
(重大意义)?
2、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2)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思考:我国的多党合作制与西方的多党制有何区别?
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第一节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1)民族是怎样产生的? 什么叫民族?
(2)民族有哪些基本特征?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的是哪一个特征?
2、我国民族概况
(3)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 其中少数民族有多少个?
(4)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3、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5)试举例说明我国各民族是怎样缔造伟大的祖国的?
1、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
(1)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思考:i、a.什么叫民族平等?
b.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c.我国民族平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ii、a.什么是民族团结?
b.我国各民族为什么能紧密团结在一起?
c.在我国加强民族团结有何重要意义?
d.当前妨碍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iii、a.什么是各民族共同繁荣?
b.我们为什么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c.我们怎样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标?
或:我国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形成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逐步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距、从而实现共同繁荣?
(3)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如何?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1)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什么?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2)什么是自治机关?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政策)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间是什么关系?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高度自治或完全自治吗? 为什么?
民族自治区与“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有何异同点?
2、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优越性?(有何重大意义?)
第二节 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宗教的本质
(1)什么叫宗教? 其本质是什么?
(2)宗教是怎样产生的?(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社会根源)
阶级根源
(3)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简要分析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时间、地点、传播情况。
2、宗教的社会作用
(4)怎样辨证地看待宗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我国存在多种宗教
(1)我国存在哪些宗教?
(2)我国宗教的特点有哪些?
4、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宗教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思考:i、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是否消失?
ii、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本质和作用是否发生了变化?(如宗教的
本质不再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宗教不再起消极作用了。对吗?)
iii、我国宗教问题上的矛盾是什么性质的矛盾? 为什么?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
(2)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
(3)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4)我国政府为什么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其目的是什么?
怎样理解这一目的?
(5)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1)什么是正常的宗教活动?
它与封建迷信活动有何区别?
(2)群众中一般的迷信思想属不属于封建迷信活动?
2、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
(1)我国为什么要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
思考题:民族、宗教与国家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五课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第一节 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形成和构成
(1)国际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国际社会的成员是怎样构成的? 什么叫国际组织?
2、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什么是国际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关系?
(2)国际关系的内容、表现形式各是什么?
(3)决定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或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思考:i、什么是国家利益? 什么叫国家力量?
ii、不同性质的国家为什么能够合作?
为什么国与国之间有时又会发生摩擦或冲突?
iii、国家力量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如何?
国家力量对于主权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有何重要性?
1、主权国家及其权利
(1)什么是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怎样理解这些构成要素?
(2)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应履行哪些义务?
2、国际法及其作用
(1)什么是国际法? 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2)国际法对于国家关系的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1、当代国际组织概况
(1)什么叫国际组织?
(2)国际组织设立、活动以及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的依据是什么?
(3)国际组织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2、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
(4)国际组织根据什么标准、分为哪些类型?
(5)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起什么作用?
1、联合国的创立和发展
(1)联合国是怎样创立和发展的?
2、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2)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各是什么?
其宗旨和原则的制定表明了什么?
3、联合国的机构
(3)联合国设立了哪些主要机构?
了解每个机构的性质、组成、职权、特点以及作用等。
联合国大会
安(全)理(事)会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托管理事会
国际法院
秘书处
4、联合国的作用
(4)联合国从成立至今在国际社会中起了什么作用?
5、中国与联合国
(5)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如何?
(6)我国对联合国的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如何?)
第二节 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
(1)什么是和平问题?
(2)为什么说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怎样看待二战后世界局势总体和平,局部动荡(战争)?
i、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ii、威胁世界和平局面的不稳定因素有哪些?世界局势局部动荡说明了什么?
2、发展问题
(1)什么是发展问题?
(2)怎样看待战后世界经济总体发展但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表现在哪些方面?
3、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什么关系?
思考:能否说“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有了发展就有和平”呢?
1、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在当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主要原因)
(2)什么是霸权主义? 什么叫强权政治?
(3)它们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4)为什么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2)为什么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呼吁建立国际新秩序?
(3)(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有哪些?
1、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国际社会有何重要性?
(2)当今国际形势总的趋势是怎样的?
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1)当代国际竞争的内容、实质是什么?
(2)什么是综合国力? 它包括哪些方面? 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3)为什么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本国的经济和科技呢?
第三节 我国的对外政策
1、外交政策
(1)什么叫外交政策?
(2)外交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2、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基本内容)有哪些?
i、什么叫独立自主?
ii、在对外活动中,我们怎样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
(独立自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iii、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iv、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V、我们为什么要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Vi、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Vii、我们怎样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利益?
(2)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
我们在对外交往中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哪些贡献?
(一)政治常识的基本内容
(二)学习政治常识的意义和方法
(一)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二)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三)我国的国家职能
对 内 职 能
对外职能
(一)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
(四)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一)国家机构
及其组织体系
(二)我国的国家机构
(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一)国家依法保护公 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二)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三)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一)政党执掌国家政权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政党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三)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
(一)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民族区域自治
(一)我国的宗教概况
(二)我国的宗教政策
(三)树立科学世界观 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一)当代国际社会概况
(二)主权国家
(三)国际组织
(四)联合国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
(三)当代的国际竞争
(一)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第四页
第五页
第六页
第七页
第八页
第九页
第十页
第十一页
第十二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