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冲刺训练(八)一.选择题1.2018年10月28日,重庆市万州区一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造成15人遇难。随后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系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该乘客因驾驶员拒绝其临时停车请求,竟抢夺方向盘,造成悲剧。对该乘客评价正确的是( )①法律意识淡薄? ??? ②是犯罪行为?? ? ③其行为是非正义的 ? ④维权意识强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2.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已打掉涉黑组织129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5593个,八类严重暴力案件同比下降13.8%。公安机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②有利于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③有利于为实现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④有利于杜绝黑恶势力的违法犯罪行为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3.2019年3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向人大做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依法有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惩黑恶势力犯罪,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加大扫黑除恶力度有利于( )①维护杜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②更好地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动法治国家建设进程③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④健全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为现代化建设创设良好的法治环境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4.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央_____第一轮督导已整改完毕。整改期间,10省市打掉涉黑犯罪组织100个,摧毁恶势力犯罪集团1129个,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49.43亿元,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2896件3021人,推动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增强。( )A.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B. 打黑除恶专项斗争C. 扫黑除霸扫雷行动 D. 打击村霸专项斗争5.2018年5月24日《娄底日报》报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娄底市两级法院对各类黑恶势力犯罪行为发璇厉攻势,依法审理涉黑涉恶案20件61人,其中对6人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13人并处没收财产、罚金等附加。由此可见,扫黑除恶( )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②是建设法治娄底的具体表现③可杜绝犯罪,建设平安娄底 ④对构建和谐娄底具有重要意义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护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人身财产安全权、财产所有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人身权利。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共产党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法治郴州的具体表现,有利于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对构建和谐郴州具有重要意义,①②④是正确的选项;③选项杜绝犯罪,太绝对,排除。 故选:B。6.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利于( ) ①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②环境卫生干净整洁③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④享受随心所欲的自由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7.五年来,党中央坚决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反腐败扫黑除恶都争取的了压倒性胜利。这表明()A. 我国法治政府基本建成B.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行政C. 我国全面依法治国D. 我国正在大力推行政府简政放权工作8.网络曝光多起高铁上无故侵占他人座位拒不让座的“霸座”现象,霸座男(女)“引起了厂大网友的一致指责。对此,我们认为( )①“霸座“现象违反了社会规则,应受到道德谴责②社会规则保证社会秩序,人人都应遵守社会规则③“霸座”现象违反了法律规范,应追究其法律责任④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都要受到刑罚的处罚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答案】A9.2019年“春运”伊始,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全力做好2019年春运工作的意见》,明确“春运期间,要依法严惩“车闹”“机闹”“高铁霸座”等旅客严重不文明行为,维护良好出行秩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坐在别人的座位上拒绝“归位”,导致车厢里一片混乱。“高铁霸座”行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______的特征背道而驰()A. 国富民强 B. 充满活力 C. 诚信友爱 D. 安定有序(2)要杜绝“车闹”、“机闹”、“高铁霸座”等现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 ①相关单位加强宣传和管理,缔造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公共环境②有关部门出台相应措施,对做出严重不文明行为的旅客予以惩戒③青少年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在网络上肆意抨击不文明的旅客④公民要提高文明素养,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环境的制度规则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10.对下列新闻事件解读准确的是( )序号 新闻事件 新闻解读① 2018年12月29日,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 为未成年人提供学校保护② 2019年1月6日,科技部长表示,将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民营企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③ 2019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④ 2019年1月10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 体现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方略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11.衡阳男子陈某利用网络平台发表攻击交警的言行,扰乱了公共秩序,妨害了社会管理,依法被处以治安拘留3日的处罚。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②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③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只要做出违法行为,就会受到刑罚处罚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到刑罚处罚,故④错误。故选D。12.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先后有多位副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这说明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反腐败是当前我们的中心工作 ③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法律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一场看似不起眼的争执导致了多条鲜活生命逝去,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10月28日上午10时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小轿车在万州区长江二桥相撞后,公交车坠入江中。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政府组织公安、应急、海事、消防、长航、卫生等部门组建现场指挥部,全力开展搜救打捞、现场勘查、事故调查、善后处置等工作。材料二:据车内黑匣子监控视频显示,女乘客刘某因错过下车地点要求中途下车,在司机冉某拒绝后,而与其发生争吵并持手机击向冉某头部右侧。司机冉某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导致车辆失控向左偏离越过中心实线,撞向对面正常行驶的红色轿车后坠江。在长达五分钟的争吵中,车上乘客竟无一人去劝解。(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结合材料一说说政府发挥了什么作用?(2)结合材料二说明乘客刘某、司机冉某分别违背了什么价值准则?(3)从不同角度谈谈这一悲剧对我们建设法治中国有何警示?2.关注科技发展。 2018年1月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北京召开了2018年工作会议。初三(1)班的学生对中国高铁产生了浓厚兴趣,选取3个“关键词”,开展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关键词一:发展】中国高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触角延伸至中国版图的四面八方。“高铁一响,黄金万两”。快速发展的中国高铁,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1)高铁“引擎”是如何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词二:创新】高铁是重大高端装备的代表,其技术含量不容小觑。如何持续保持中国高铁的“世界霸主”地位,答案就是不断创新。(2)为什么说“持续保持中国高铁‘世界霸主’地位的答案就是不断创新”?【关键词三:开放】中国铁路在加快“走出去”。2017年,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标志性成果的中欧班列可谓“成绩满满”,共开行3600列,超过2011年至2016年六月间开行数量总和。(3)中国铁路在加快“走出去”,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3.【文明你我建设法治中国】 乘客乘坐高铁或火车,强占他人座位究竟是法律问题还是道德问题,一直受社会关注和争议。【事例一】2018年8月21日,在从济南西站开往北京的G334次高速动车组列车上,一男子霸占别人的座位还对前来劝阻的乘务员各种胡搅蛮缠,视频发到网上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从而被人称为霸座哥。【事例二】8月22日凌晨T398列车济宁段,一女子购买无座车票后强占女孩座位,女孩找来乘务人员协调。乘务员查看占座女子的车票,是无座票,一直劝说协调,女子到最后也没有起身。从凌晨四点到六点,买了有座票的女孩在车厢里站了两个小时。【依法整治】《广东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以经立法程序通过,条例明确规定,旅客应当按照车票载明的座位乘车,不得强占他人座位。该条例已于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1)请你结合事例一和事例二,简单评析他们霸座的行为。?(2)结合“依法整治”,谈谈怎样杜绝霸座现象的再次发生??4.材料一:2018年10月28日上午10时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在行驶途中,乘客刘某发现车辆已驶过自己的目的地站,当即要求下车,但该处无公交车站,驾驶员冉某未停车。刘某指责冉某,冉某多次转头与刘某解释、争吵,双方争执逐步升级,并相互有攻击性语言。此时,车内其他乘客未有人进行劝告、阻拦。双方矛盾激化,刘某右手持手机击向冉某头部右侧,冉某还击导致车辆失控向左偏离越过中心实线,与对向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相撞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材料二:2019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意见》聚焦社会广泛关注的妨害安全驾驶和公共秩序的有关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明确法律适用要求。对于乘客实施“抢夺方向盘、变速杆等操纵装置,殴打、拉拽驾驶人员”等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妨害安全驾驶行为的,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并强调即使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一般也不得适用缓刑;具有“持械袭击驾驶人员”等几类特定情形的,予以从重处罚。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请你任选一种材料一中的行为进行评析。(2)《意见》的出台有何现实意义?(两个方面即可)(3)为避免此类悲剧重演,你有何高见?(两个方面即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冲刺训练(八)一.选择题1.2018年10月28日,重庆市万州区一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造成15人遇难。随后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系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该乘客因驾驶员拒绝其临时停车请求,竟抢夺方向盘,造成悲剧。对该乘客评价正确的是( )①法律意识淡薄? ??? ②是犯罪行为?? ? ③其行为是非正义的 ? ④维权意识强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审清题意,对照选项仔细排查,然后得出答案。该乘客因驾驶员拒绝其临时停车请求,竟抢夺方向盘,造成悲剧,是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是犯罪行为,是非正义的,故①②③正确;不顾自己和他人的安危和生命,不是维权意识强的表现,故④错误。故选A。2.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已打掉涉黑组织129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5593个,八类严重暴力案件同比下降13.8%。公安机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②有利于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③有利于为实现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④有利于杜绝黑恶势力的违法犯罪行为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认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联系教材知识与实际,对照选项仔细排查,然后得出答案。公安机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利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有利于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为实现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①②③正确;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减少黑恶势力的违法犯罪行为,但不会杜绝,④错误。故选B。3.2019年3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向人大做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依法有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惩黑恶势力犯罪,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加大扫黑除恶力度有利于( )①维护杜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②更好地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动法治国家建设进程③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④健全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为现代化建设创设良好的法治环境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A【解析】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护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人身财产安全权、财产所有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人身权利,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共产党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杜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①②③是正确的选项;④选项是怎样做,不是意义。故选:A。4.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央_____第一轮督导已整改完毕。整改期间,10省市打掉涉黑犯罪组织100个,摧毁恶势力犯罪集团1129个,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49.43亿元,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2896件3021人,推动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增强。( )A.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B. 打黑除恶专项斗争C. 扫黑除霸扫雷行动 D. 打击村霸专项斗争【答案】A【解析】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一轮督导已整改完毕。此次活动推动了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增强。故A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5.2018年5月24日《娄底日报》报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娄底市两级法院对各类黑恶势力犯罪行为发璇厉攻势,依法审理涉黑涉恶案20件61人,其中对6人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13人并处没收财产、罚金等附加。由此可见,扫黑除恶( )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②是建设法治娄底的具体表现③可杜绝犯罪,建设平安娄底 ④对构建和谐娄底具有重要意义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护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人身财产安全权、财产所有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人身权利。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共产党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法治郴州的具体表现,有利于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对构建和谐郴州具有重要意义,①②④是正确的选项;③选项杜绝犯罪,太绝对,排除。 故选:B。6.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利于( ) ①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②环境卫生干净整洁③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④享受随心所欲的自由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意义,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题干,找到题干与题肢的结合点。把打击锋芒始终对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有利于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故①正确;②与题意无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国家行使专政职能的体现,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故③正确;④说法错误,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故选B。7.五年来,党中央坚决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反腐败扫黑除恶都争取的了压倒性胜利。这表明()A. 我国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B.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行政C. 我国全面依法治国 D. 我国正在大力推行政府简政放权工作【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审题。我国法治政府尚未建成,故不选A。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故不选B。题文材料反映我国依法开展反腐败、扫黑除恶斗争,这表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大力推行政府简政放权工作,故不选D。故选C。8.网络曝光多起高铁上无故侵占他人座位拒不让座的“霸座”现象,霸座男(女)“引起了厂大网友的一致指责。对此,我们认为( )①“霸座“现象违反了社会规则,应受到道德谴责②社会规则保证社会秩序,人人都应遵守社会规则③“霸座”现象违反了法律规范,应追究其法律责任④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都要受到刑罚的处罚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答案】A【解析】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漫画中“霸座”行为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违反了社会规则,应受到道德谴责;违反了法律规范,应追究其法律责任;这说明我们社会规则保证社会秩序的,人人都应遵守社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因此选项①②③正确;选项④错误,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只有犯罪才受到刑罚的处罚。 故选:A。9.2019年“春运”伊始,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全力做好2019年春运工作的意见》,明确“春运期间,要依法严惩“车闹”“机闹”“高铁霸座”等旅客严重不文明行为,维护良好出行秩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坐在别人的座位上拒绝“归位”,导致车厢里一片混乱。“高铁霸座”行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______的特征背道而驰()A. 国富民强 B. 充满活力 C. 诚信友爱 D. 安定有序(2)要杜绝“车闹”、“机闹”、“高铁霸座”等现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 ①相关单位加强宣传和管理,缔造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公共环境②有关部门出台相应措施,对做出严重不文明行为的旅客予以惩戒③青少年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在网络上肆意抨击不文明的旅客④公民要提高文明素养,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环境的制度规则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答案】(1)D (2)B【解析】(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只要对照材料进行选择就可以了。(2)青少年在网上肆意抨击不文明的旅客的做法是错误的,③不选,故答案B。10.对下列新闻事件解读准确的是( )序号 新闻事件 新闻解读① 2018年12月29日,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 为未成年人提供学校保护② 2019年1月6日,科技部长表示,将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民营企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③ 2019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④ 2019年1月10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 体现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方略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答案】D【解析】“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体现了社会保护;“科技部长表示,将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体现了我国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但我国经济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体现了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表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故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故选:D。11.衡阳男子陈某利用网络平台发表攻击交警的言行,扰乱了公共秩序,妨害了社会管理,依法被处以治安拘留3日的处罚。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②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③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只要做出违法行为,就会受到刑罚处罚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相结合,确定答案。衡阳男子陈某利用网络平台发表攻击交警的言行,扰乱了公共秩序,妨害了社会管理,依法被处以治安拘留3日的处罚。这一案例警示我们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坚决不做,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刑事违法行为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故④错误。故选D。12.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先后有多位副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这说明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反腐败是当前我们的中心工作③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法律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基本路线、法律的作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联系教材知识,对照选项仔细排查,然后得出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先后有多位副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这说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法律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①③④正确;经济建设是当前我们的中心工作,②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1.一场看似不起眼的争执导致了多条鲜活生命逝去,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10月28日上午10时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小轿车在万州区长江二桥相撞后,公交车坠入江中。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政府组织公安、应急、海事、消防、长航、卫生等部门组建现场指挥部,全力开展搜救打捞、现场勘查、事故调查、善后处置等工作。材料二:据车内黑匣子监控视频显示,女乘客刘某因错过下车地点要求中途下车,在司机冉某拒绝后,而与其发生争吵并持手机击向冉某头部右侧。司机冉某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导致车辆失控向左偏离越过中心实线,撞向对面正常行驶的红色轿车后坠江。在长达五分钟的争吵中,车上乘客竟无一人去劝解。(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结合材料一说说政府发挥了什么作用?(2)结合材料二说明乘客刘某、司机冉某分别违背了什么价值准则?(3)从不同角度谈谈这一悲剧对我们建设法治中国有何警示?【答案】(1)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政府组织各部门组建现场指挥部,全力开展搜救打捞、现场勘查、事故调查、善后处置等工作说明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2)乘客刘某因错过下车地点要求中途下车,在司机冉某拒绝后与其发生争吵并持手机击向冉某头部右侧违背了友善这一价值准则;司机冉某未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行车安全,将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刘某,其行为严重违反公交车驾驶人职业规定,违背了敬业这一价值准则。(3)公民:①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②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③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社会:①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地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②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解析】(1)此题考查政府的作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可知,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政府组织各部门组建现场指挥部,全力开展搜救打捞、现场勘查、事故调查、善后处置等工作说明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2)此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可知,乘客刘某因错过下车地点要求中途下车,在司机冉某拒绝后与其发生争吵并持手机击向冉某头部右侧违背了友善这一价值准则;司机冉某未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行车安全,将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刘某,其行为严重违反公交车驾驶人职业规定,违背了敬业这一价值准则。(3)此题考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对我们建设法治中国的警示,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分析可知,?公民:①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②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③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社会:①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地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②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关注科技发展。 2018年1月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北京召开了2018年工作会议。初三(1)班的学生对中国高铁产生了浓厚兴趣,选取3个“关键词”,开展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关键词一:发展】中国高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触角延伸至中国版图的四面八方。“高铁一响,黄金万两”。快速发展的中国高铁,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1)高铁“引擎”是如何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词二:创新】高铁是重大高端装备的代表,其技术含量不容小觑。如何持续保持中国高铁的“世界霸主”地位,答案就是不断创新。(2)为什么说“持续保持中国高铁‘世界霸主’地位的答案就是不断创新”?【关键词三:开放】中国铁路在加快“走出去”。2017年,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标志性成果的中欧班列可谓“成绩满满”,共开行3600列,超过2011年至2016年六月间开行数量总和。(3)中国铁路在加快“走出去”,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答案】(1)它拉近了地区间的距离,扩大了区域“经济圈”;进一步盘活了沿线资源开发利用,助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修建高铁节约土地资源,节约能源,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2)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赶超发达国家,关键靠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科学技术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等。【解析】(1)此题考查对高铁对经济发展作用的认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题意,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确定答案。可以从推动经济区域协调发展、节约资源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2)此题考查创新的作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组织答案。可以从对综合国力的影响、创新的地位、创新对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作用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3)此题考查中国铁路在加快“走出去”的认识,属于综合性设问,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题意,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确定答案。可以从科学技术的作用、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3.【文明你我建设法治中国】 乘客乘坐高铁或火车,强占他人座位究竟是法律问题还是道德问题,一直受社会关注和争议。【事例一】2018年8月21日,在从济南西站开往北京的G334次高速动车组列车上,一男子霸占别人的座位还对前来劝阻的乘务员各种胡搅蛮缠,视频发到网上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从而被人称为霸座哥。【事例二】8月22日凌晨T398列车济宁段,一女子购买无座车票后强占女孩座位,女孩找来乘务人员协调。乘务员查看占座女子的车票,是无座票,一直劝说协调,女子到最后也没有起身。从凌晨四点到六点,买了有座票的女孩在车厢里站了两个小时。【依法整治】《广东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以经立法程序通过,条例明确规定,旅客应当按照车票载明的座位乘车,不得强占他人座位。该条例已于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1)请你结合事例一和事例二,简单评析他们霸座的行为。?(2)结合“依法整治”,谈谈怎样杜绝霸座现象的再次发生??【答案】(1)①霸座行为既违反了道德规范,也是一种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②霸占别人的座位,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也没有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③扰乱了社会治安,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2)①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让霸座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加大对霸座行为的惩罚力度。③在社会上宣传霸座行为的危害,树立对号入座等规则意识。④乘客要自觉对号入座,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等等。【解析】(1)此题考查对高铁霸座行为的认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题意,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确定答案。可以从道德与法律、文明有礼、正确的权利观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2)此题考查如何防止绝霸座现象的再次发生,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题意,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确定答案。可以从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大宣传、增强公民法律和道德意识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4.材料一:2018年10月28日上午10时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在行驶途中,乘客刘某发现车辆已驶过自己的目的地站,当即要求下车,但该处无公交车站,驾驶员冉某未停车。刘某指责冉某,冉某多次转头与刘某解释、争吵,双方争执逐步升级,并相互有攻击性语言。此时,车内其他乘客未有人进行劝告、阻拦。双方矛盾激化,刘某右手持手机击向冉某头部右侧,冉某还击导致车辆失控向左偏离越过中心实线,与对向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相撞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材料二:2019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意见》聚焦社会广泛关注的妨害安全驾驶和公共秩序的有关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明确法律适用要求。对于乘客实施“抢夺方向盘、变速杆等操纵装置,殴打、拉拽驾驶人员”等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妨害安全驾驶行为的,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并强调即使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一般也不得适用缓刑;具有“持械袭击驾驶人员”等几类特定情形的,予以从重处罚。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请你任选一种材料一中的行为进行评析。(2)《意见》的出台有何现实意义?(两个方面即可)(3)为避免此类悲剧重演,你有何高见?(两个方面即可)【答案】(1)乘客与驾驶员互殴,是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的表现,触犯了法律,应受法律惩罚。(2)有利于依法惩治妨害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引导公众遵守规则、文明出行等等。(3)国家要完善法律,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对施暴者严厉追责;公交公司要力争在每辆公交车上配备安全员,相应的司机防护、车辆防暴设施和器材;乘客要敢于担当和作为,劝阻并制止威胁乘车安全的行为等等。【解析】(1)本题考查违法后果,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材知识可知,解答本题从乘客与驾驶员互殴,是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的表现,触犯了法律,应受法律惩罚等方面组织答案。(2)本题考查立法的意义,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材知识可知,解答本题从有利于依法惩治妨害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引导公众遵守规则、文明出行等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3)本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材知识可知,解答本题从国家要完善法律,加大对公共通的投入,对施暴者严厉追责;公交公司要力争在每辆公交车上配备安全员,相应的司机防护、车辆防暴设施和器材;乘客要敢于担当和作为,劝阻并制止威胁乘车安全的行为等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9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冲刺训练(八)(原卷版).doc 2019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冲刺训练(八)(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