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2.2、原子的构成要点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实验结论:(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要点诠释】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要点二、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2.计算式: 【要点诠释】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3.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4.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比较: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碳 6 6 6 12氧 8 8 8 16钠 11 12 11 23氯 17 18 17 35.5铁 26 30 26 56通过分析上表,得到以下结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5)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或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无中子)。【典型例题】类型一、考查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的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 ,但电性 ,因此原子 电性。【答案】正 原子核 负 电子 相等 相反 不显【解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总结升华】要了解原子的构成。2.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下面的推论正确的是( )A.氢的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中子 B.氢原子中必然有一个电子C.氢原子必然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氢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电子【答案】B【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普通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总结升华】要了解原子的构成。举一反三:【变式1】原子核由 和 两种粒子构成,其中 带正电, 不带电。【答案】质子 中子 质子 中子【变式2】已知某一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确定它的( )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和 D.中子数【答案】B类型二、考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有关计算3.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8 B.50 C.88 D.126【答案】A【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锶原子质子数为38,核外电子数也是38。【总结升华】要记住以下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4.某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 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16 g B.1/16 C.16 D.2.657×10-26 Kg/12【答案】C【解析】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于2.657×10-26 Kg除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写出),“g”是质量单位,故A不正确,C选项正确。【总结升华】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求解。举一反三:【变式】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核电荷数为26,则铁原子中质子数为 个,中子数为 个,核外电子数为 个。【答案】26 30 26【巩固练习】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 A.质子、中子、电子 B.质子、电子 C.中子、电子 D.质子、中子2.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2g B.12 C.1.66×10-27 Kg D.1/12g 3.在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内必定含有的微粒是( ) A.质子和中子 B.质子 C.中子 D.质子和电子4.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63 B.铕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2 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5.2011年3月,受强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气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8? B.核外电子数为53? C.核电荷数为131 ?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6.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 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g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 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D.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8.科学家在古城考古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二、填空题9.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中的放射现象和电子的先后发现,不仅将人们的视线引入了原子的内部,而且更进一步地驱使人类积极探索原子核的内部构成。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讨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②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绕核运动; 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10.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的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1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相对原子质量≈ + 。1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轰炸南联盟时,广泛使用了美制贫铀弹,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已知贫铀弹中含有铀236(236是铀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其质子数为92,则这种铀原子里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13.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72,则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核内中子数为 。14.小明学完《原子的构成》,总结出以下几点:(1)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均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原子不带电是因为核内带正电的质子与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数量相同的缘故;(3)在化学反应中,某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 以上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三、简答题15.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通过下表,不仅可以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氢 1 0 1碳 6 6 6氧 8 8 8钠 11 12 11氯 17 18 17(1) ;(2) 。【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2.【答案】B 【解析】由由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可知,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单位为“1”。3.【答案】 B 【解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普通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所以原子核内可以没有中子,必定含有质子。4.【答案】A【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已知铕的核电荷数是63,则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是63,中子数=152﹣63=89。5.【答案】B 【解析】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中子数是78;故A不正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外电子数是53;故B正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电荷数是53;故C不正确。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故D不正确。6.【答案】C 【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故核外电子数为55,所以A错误。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克,是“1”常省略,所以B错误。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故核电荷数为55,所以C正确。铯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是金字旁,为金属元素,所以D错误。7.【答案】C 【解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即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电子质量很小。8.【答案】A 【解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碳14的中子数为8。9.【答案】①② 【解析】原子的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是错误的,因为虽然电子质量较小,但仍然是有质量的;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10.【答案】正 原子核 负 电子11.【答案】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12.【答案】52【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铀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36-92=144,核外电子数=质子数=92,中子数-电子数=144-92=52。13.【答案】111 161【解析】中子数=272-111=161.14.【答案】(1)(3)【解析】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15.【答案】 (1)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或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无中子) (2)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等【解析】本题是一道图表分析题,也是一道开放性题,经分析对比可得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