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高考高一政治复习[下学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gk高考高一政治复习[下学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资源简介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教学案
[基础知识梳理]
   含义:是由国家依据一定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而
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
社  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其中社会保险是最基本,
会     最核心的内容,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保               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障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
制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度               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
                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本课教学重点]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及意义。因为有关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人们十分关心,也是我国改革能否深入下去的必要条件。
[联系高考点拨]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这一考点在近几年考纲中都有所提及,目前各地的考试形式不仅以选择题的形式,还有主观题型来出题,因此应高度重视此考点的教学。
[高考试题选粹]
1.(2005年天津文综卷第25题)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回答
25. 天津市政府把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作为工作着力点,积极推进失业保险、城镇低保与再就业联动机制,走出了一条由生活保障为主转向就业保障为主的新路子。从根本上说这是为了
A. 实现社会互济,根除社会风险
B. 保护职工权益,促进同步富裕
C. 保障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D. 增加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
2.(2003年广西高考政治卷第12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D)
A、避免企业破产和职工下岗的重要措施 
B、维护社会成员所有权益的有效措施  
C、增强企业活力的唯一途径
D、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简析:本题考查的考点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考查考生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企业破产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避免企业破产”的说法从总体上说是错误的,故A不选。社会保障制度只能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救助和补贴,因此不可能“维护社会成员所有权益”,故B错误,不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但绝不是唯一途径,故C错,不选。物质生活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保障制度普遍保证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下降并逐步提高,因此,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3.(2002年广东题) 2001年某市政府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从170元提高到285元,同时受益人数由原先的8000人增至80000人。这种做法属于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保障       
[破译思路] 该题以我国北京市政府2001年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扩大受益人数这个事实,考查考生是否掌握政府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做法属于什么措施。正确的选项是社会保障,答案D。它既还是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也不是社会救济。
4.(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2000年全国有95%左右的下岗职工按时足额领取了救济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
A.完善市场体制       B.调节个人收入
C.减轻企业负担        D.缩小城乡差别
[破译思路]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转型时期,部分企业职工下岗是不可避免的。国家对这些职工是置之不顾,还是满腔热情,不仅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而且还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完善。2000年全国有95%左右的下岗职工按时足额领取了救济金,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的重大成就。怎样认识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所以答案是AC。
5.(2000年上海第23题*多项)23.国家坚持和完美国有企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制度。建立“三条保障线”制度 (ACD )
A.是保证社会安定的需要 B.是为了满足人们发展消费的需要
C.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D.有利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6.(2004年江苏卷)38.材料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 位置。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等制度,扩大医 疗保险覆盖面。为此,国家着手解决9亿农民的看病难问题,拨出专款扶持建立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
联系材料三,说明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反映了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是保障民权、关注民生、解除民忧的制度保障。
[能力水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意义重大,刻不容缓,必须切实抓紧抓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刻不容缓,是因为
①它是发挥企业应有活力,使新老企业参与平等竞争的迫切需要
②它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③它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关键
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南京市规定,凡领了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病人,就医时可享受免收门诊医疗费,减半收取住院诊疗费和护理费,手术费和床位费减免30%。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
A、社会保障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2003年9月27日德国《明镜》周刊的封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谁工作,谁就是傻瓜”,意指德国的失业补助等福利津贴与工资差别不大。德国的这种福利制度对我们的启示是
A、西方国家的高福利制度是造成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
B、社会保障水平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C、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D、高福利制度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二、不定项选择题
4.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大任务。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A、要把基点放在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上  
B、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要坚持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原则
D、是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途径
5.国家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制度。建立“三条保障线”制度
A、是保证社会安定的需要   B、是为了满足人们发展消费的需要  
C、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D、有利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三、简答题
6.近年来,青年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今年推出了一项名为“职业见习计划”的就业援助政策,选择一批先进企业作为职业见习基地,让失业青年见习3至12个月,以弥补部分青年在工作经验上的不足,同时给予购买都是 生活补贴,并为他们购买特定的职业见习综合保险。
(1)上述现象反映了经济常识中的什么知识
(2)你认为如何提高个人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要求?
[点评]此题是一道材料式简答题。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找准知识点,阅读材料应该不难看出考查的知识点显然是社会保障制度。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抓住“个人自身素质”这个角度。从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1)A上述现象是政府部门向见习者提供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全体公民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C要建立起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
(2)A加强文化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B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勇于接受市场挑战;C培养诚实信用,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等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