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高考高一政治复习[下学期]财政的巨大作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gk高考高一政治复习[下学期]财政的巨大作用

资源简介

经济常识教学案
第五课 第三框题 财政的巨大作用
1、财政的作用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3、财政收入对社会经济影响
【预习导读】
1、国家财政的作用
(1)国家通过财政可以
(2)国家通过财政可以
(3)财政可以
(4)财政有利于
(5)财政是 的物质保证
2、(1)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 和
(3)发挥财政作用,需要怎么做?
【解疑释难】
1、国民收入不等于财政收入
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①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掉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它是劳动者创造的新的社会财富,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②国家通过一定形式的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为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过程。从国家取得收入的形式来看,财政收入可分为税收收入、国家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所以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二者不是等同关系,切不可能混为一谈。
2、财政收入是否越多越好
①财政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收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要大力增加财政收入。②国家财政收入太少,会直接减少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最终也将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③但国家财政收入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越多越好,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影响,最终也会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3、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
①扩大财政赤字之举是我国政府实施对经济宏观调控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广泛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当前,我国国内需求不足,市场需求不旺,物价指数处于负增长,银行借贷、储蓄压力过大。所以,在这一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利用一定限度的国债与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保持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问题,增加税收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一非常之举,说明我们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
②财政赤字出现较高升幅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所谓通货膨胀,就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就会严重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抑制通货膨胀, 这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过多次教训。但是,在当前的特定条件下,发生这种危险的可能性不大。一是现在银行储蓄存款比较多,国家通过财政债券将一部分储蓄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会导致银行过量发行货币而形成通货膨胀情况的发生;二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充实,物价比较稳定,适度扩大一些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在国民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所以,此“非常之举”运用得当,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4、正确认识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
(1)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财政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扩大政府投资支出、发行国债属于财政政策范畴,国债又具有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连接起来的特点。
(3)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慢,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低迷,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发行国债,增加投资。财政通过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刺激了消费,有效地刺激了国内需求,拉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环境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无论是从保持政策的连贯性,还是从继续巩固发展当前形势的现实需要看,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热点点击】
1、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指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财政支出主要是用于政府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和转移支付(指政府对某些地区、阶层及人士的津贴、补助等)。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
(2)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把财政政策区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失业率增加,企业开工不足,一部分经济源未被利用,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策就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增加政府购买、扩建公共工程等)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反之。在经济高涨时期,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受到供给能力的制约时,物价就会上涨。对此,政策就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要,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2、对财政政策“从积极到稳健”的理论思考
2004年12月3日~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0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时提出,2005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重大政策取向的调整,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结合高中政策学科的有关知识,可作如下思想和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
(1)这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新举措,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2)体现了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二)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
(1)这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要看到现在,又要预见未来。
(3)这是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的体现。
(三)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
(1)体现了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
(2)体现了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使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增强。
(3)体现了国家的经济职能。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05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家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关注和解决就业、教育、生态、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问题。这表明:
A、财政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财政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C、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财政收入
D、我国实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2、财政政策从“积极到“稳定”,并非全面紧缩,更非一刀切,也不是急刹车,而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政策。这段话所蕴含的哲理是:①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矛盾是普遍的,要全面分析矛盾,防止片面性 ③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④认识问题应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从实际出发
A、①② B、③ C、①③④ D、②④
3、从“积极”到“稳健”的政策转向,意味着财政政策从单纯地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兼顾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稳健”是更深层次的积极。从哲学上讲,这表明:①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的深化和拓展 ②不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④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二、不定项选择题
4、《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发挥重要功能,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党中央提出上述要求是因为( )
A、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B、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C、财政具有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
D、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宏观调控目标的基本依据
5、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对财政与税收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二者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B、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C、税收越多,财政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 D、二者都具有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
三、辨析题
6、背景材料: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辨题: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拉动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因此,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这一政策。
四、简答题
7、2003年11月27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的使用,要重点向“三农”倾斜,向社会发展倾斜,向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倾斜,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向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同时还要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支持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
①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的上述倾斜,共同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②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B C D
二、不定项选择题
4 5
ABC AB
三、辨析题
6、①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及调整税收政策,更直接、更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②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拉动我国经济较快增长,这主要是因为:第一,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集中力量办大事;第二,我国的财政支出有相当大部分是经济建设支出,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特别是增加对能源、原材料、交通等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三,国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要求,以推动经济总量的增长。
③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我国针对国内消费需求不旺和外部经济环境严峻的情况所采取的,是我国在特定条件下、特定时期采取的特定政策。国家采取何种财政政策必须根据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加以确定,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条件的好转,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逐渐淡出。因此,认为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四、简答题
7、①共同体现了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作用。
②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向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体现了国家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向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倾斜,保障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支持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主要体现了国家的经济职能。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主要体现了国家的社会公共事务职能。
PAGE
2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