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第三课》教案[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三政治《第三课》教案[上学期]

资源简介

高三政治教案 第 课第 课时 累计课时 节
第一课时:2004年 月 日 课型:
第三课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教学目标
1、 掌握关于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3、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政党制度。
具体要求
1、在知识方面
识记:政党产生的条件、政党的特征、政党制度的含义和类型、我国民主党派的名称和性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活动准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
理解:现代国家政权一般是由政党来领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位确立、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必须坚持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的优点和特点、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2、在能力方面
(1)初步具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
(2)比较鉴别的能力;
(3)历史、辩证的分析问题能力;
(4)积极思考、自觉阅读的能力。
3、在觉悟方面
提高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及我国政党制度的认识,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真正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含义。
教学重点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课时安排
本课新课6课时。测验2课时。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国体?国体是由什么决定的?
(2)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怎样的?由什么决定的?我国的国体是怎样的?由什么决定的?
导入新课
从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回答,同学们再深入思考这样的问题: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我国,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统治,都是以政党掌握国家政权,当代国家一般都是由政党执政。那么,什么是政?什么是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是怎样的?等等有关问题,是我们第三课要讲的内容。请同学们看引言部分,并将本课要讲授的主要内容以图表形式做自学笔记。
讲授新课
第三课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引言部分的内容,教师出示有关资料: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板书)
一、政党领导国家政权(板书)
1、政党产生的条件(板书)
设问:
(1)政党是否是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2)政党是否随阶级的产生而产生?
(3)在我国的唐朝曾有“牛党”、“李党”,明朝时有“东林党”,这是否就是政党?
(以上三个问题可由学生讨论,并由学生解释这些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得出正确结论。)
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建立在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这就决定了在政治上的专制统治,国家的一切政治事务全由君主个人独断,人民没有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因此,不具备产生政党的主、客观条件,根本不可能有政党出现。
当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阶级,才具备产生政党的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政党产生的经济条件。(板书)
(2)资本主义的民主制是政党产生的政治条件。(板书)
(3)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是政党产生的思想条件。(板书)
归纳结论:
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专制 的革命和逐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提问:
(1)最早出现的资产阶级政党是什么样的政党?
(2)有了资产阶级政党是否也同时产生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又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第70页、第71页的两个资料。)
(针对设问的问题,通过前面讲述,教师做出归纳。)
政党既不是随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不是随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而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政党与阶级是分不开的。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以下问题:
1)政党既然是一种社会组织,那么它是否就是一般的社会性团体?
2)西方人士对政党也有种种理解和认识,认为是“选举的工具”、“达到个人目的 ”的组织,这些认识是否正确?政党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
2、政党的特征 (板书)
首先研究什么是政党
(1)政党的含义。(板书)
政党是指集中代表一 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行使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69页学生画书即可)
怎样理解这一含义:
分为三层内容:1)政党是一种社会政治组织;2)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政治组织,这旨为取得 和维持政权、或影响政治权力的行使而建立的政治组织;3)这一政治组织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利益的,是属于一定阶级的政党。
提出问题,引出新知识点:
政党与其它社会团体的区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与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组织的区别:
(2)政党的基本特征。(板书)
第一,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板书)
A.政党的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板书)
因为政党都是阶级的政治组织,是阶级、阶层的政治核心,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
B.判断政党阶级性质的依据。(板书)
主要看它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阶级利益,不是看它的宣言和它的口号。
C.政党的两大类型。(析书)
政党根据其阶级属性,可分为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
第二,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板书)
任何阶级的政党其政治纲领都明确规定了它的政治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而政治目标则是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政党与国家政权的这种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第三,政党具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板书)
现代政党,一般都有自己从中央到基层的组织系统,通过各级组织把党员聚集起来,以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例如,我国中国共产党党章第八条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它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另外,一个政党的组织是否坚强完善,与这个政党的纪律是否严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政党一般都有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党纪,以控制和约束其成员的行为。
例如,中国共产党党章中的第七章,就严格制定党的纪律,作为共产党员的行为规则,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从以上三方面分析,对政党的基本特征有所认识,尤其强调了政党区别于其它社会政治组织的根本标志,即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那么,对这个问题又应如何理解呢?
3、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板书)
(1)当代,政党领导国家政权是普遍现象,以上资料及同不们所举事例可以看出,当代世界上绝大部分以国家都有政党并由政党执政。资本主义国家是由资产阶级政党执政,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从这个角度再来认识国家的性质:即国家的性质与执政党的阶级性质是一致的。
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出新知识;
政党为什么要领导而且能够领导国家政权?(学生看书讨论)
(2)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原因。(板书)
应从两个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第一,领导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板书)
第二,政党具备领导国家政权的主观条件。(板书)
这是从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可能生角度来认识的。
提问:主观条件是什么?(教师提出问题,并讲述以下内容)
主观条件是指政党本身的条件,即构成政党的基本要素决定政党能够领导国家政权。
政党的基本要素;A.政党都有自己明确的政治目标和纲领并制定自己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能够统一统一本阶级或阶层的意志和行动。B.政党通常都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能充分地发挥战斗力。C.政党通常由本阶级或阶层的积极分子所组成,并由一批最有经验,最有权威的领袖来主持,能够成为本阶级或阶层进行战斗的核心力量。
政党由于具备这些主观条件,使它能够代表本阶级领导国家政权。
学生思考第72页列宁的一句话。
进一步提问:只要是政党就都可以领导政权吗?(先由学生讨论,教师再讲述)
从一般意义上讲,是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但具体到每个国家,并不是在这一个国家里的所有存在的政党都能领导政权,作为政党首先必须是合法的政党。其次,必须是在选举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聪明成为执政党才能领导国家政权。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才有“在野党”、“反对党”地位的政党。
请同学们看书第72页。
课堂小结: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一般知识:A.政党的含义。B.政党的产生。C. 政党的特征。D.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用投影总结这些知识)
课后练习
思考下面问题:
为什么说政党领导国家政权既是必须的,又是必然的?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板书)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板书)
一、政党领导国家政权(板书)
1、政党产生的条件(板书)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政党产生的经济条件。(板书)
(2)资本主义的民主制是政党产生的政治条件。(板书)
(3)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是政党产生的思想条件。(板书)
2、政党的特征 (板书)
(1)政党的含义。(板书)
(2)政党的基本特征。(板书)
第一,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板书)
A.政党的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板书)
B.判断政党阶级性质的依据。(板书)
C.政党的两大类型。(析书)
第二,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板书)
第三,政党具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板书)
3、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板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2004年 月 日 课型:
复习提问
(1)政党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2)无产阶级政党是怎样产生的?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二、中国工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板书)
设问:(1)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主观条件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的政党?是否能领导国家政权?
展示资料:(略)
学生看书第74页最后一个自然段至75页,要求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定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板书)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其性质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它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
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性质的政党。
工人阶级具有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性质的政党。
中国工人阶级还有自己突出的优点。(学生归纳)
结论: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但不是工人阶级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加入共产党,而是集合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优秀分子。
正是从以上分析得出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板书)
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明确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并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正如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党的宗旨是党全部活动的根本了发点,它充分体现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大批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光辉典范。(学生看书第71、72、82页)(可由学生举出实列:在不同历史时期,如,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雄模范人物。)
第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
提问:(1)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怎样的?
(2)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怎样的?
(由学生认真阅读这一段知识,要明确以下观点:A马列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理论的依据是什么?B毛泽东思想是怎样形成的?C邓小平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与毛泽思想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这些科学理论为指南?)
2、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板书)
提问:(1)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回顾说明了什么?
(2)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为什么中国人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学生看书第75页)(这部分知识由于学生学习了历史,教材写的内容很丰富具体,可由学生讨论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依据教材的内容,教师边提问,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总结归纳:
(1)实践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板书)
由学生回答:为什么农民阶级不能成为领导阶级?为什么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能成为领导阶级?为什么只有中国的无产阶及其政党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成为领导阶级?
(2)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板书)
提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可由学生讨论,将前面展示的材料结合起来,用他们学过的近代史来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归纳。)
课堂小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作出的结论。(用投影对知识总结)
课后练习
思考下面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为什么不是自封的?其客观必然性是怎样表现的?
板书设计
二、中国工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板书)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板书)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它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板书)
第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
2、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板书)
(1)实践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板书)
(2)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2004年 月 日 课型:
复习提问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2)新中国的建立表明了什么?
(设计这两个题目,目的一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二是本节知识是建立在对上节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是对同一问题的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导入新课
三、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板书)
设问:
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要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由什么决定的?
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从哪几方面体现其核心地位和作用的?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是如何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请同学们看书,教师作归纳和说明。)
1、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板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板书)
(2)坚持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板书)
第一,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板书)
第二,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板书)
要明确以下几点:1)我国的现代 化建设必须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的动乱、一盘散沙决不可能顺利进行建设。2)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会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取消党的领导,必然会导致社会的混乱。
第三,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板书)
(3)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板书)
(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瞩目成就,这部分内容由学生看书第77页楷体字。教师再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光辉成就展示给学生,并作出这部分知识的归纳。)
归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也只能由共产党领导,这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是不容怀疑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
设问:
既然要坚持党的领导,那么,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方式体现其领导?
2、中国共产党对国国家的领导方式(板书)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 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板书)
(这部分知识要求学生知道其含义并可举一些简例来说明。学生看书第77页)
(提问,教师讲授。)
1)什么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2)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1)政治领导。(板书)
(2)思想领导。(板书)
(3)组织领导。(板书)
三者的关系。(由学生归纳)
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三者不可偏废。
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切实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提高执政党水平和领导水平,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
3、改善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板书)
设问;
(1)现阶段我们为什么要强化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2)我们党是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学生看书第78页楷体字,并思考以上问题,教师讲授。)
第一,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板书)
第二,加强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板书)
第三,坚持持久地进行党的作风建设。(板书)
提问:
(1)党的三大作风是什么?
(2)加强党风建设最根本的是什么?
(3)加强党风建设为什么要把反腐败斗争摆在突出位置,而且要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学生看书并展示我党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果资料,学生进行思考,教师讲授。)
课堂小结: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的根本保证。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课后练习
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2)面对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从严治党?
板书设计
三、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板书)
1、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板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板书)
(2)坚持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板书)
第一,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板书)
第二,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板书)
第三,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板书)
(3)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板书)
2、中国共产党对国国家的领导方式(板书)
(1)政治领导。(板书)
(2)思想领导。(板书)
(3)组织领导。(板书)
3、改善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板书)
第一,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板书)
第二,加强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板书)
第三,坚持持久地进行党的作风建设。(板书)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2004年 月 日 课型:
复习提问
(1)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其重要意义是怎样的?
(2)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首要的问题是什么?
导入新课
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就要求我们了解邓小平理论及其重要意义。
四、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板书)
(这个知识主要介绍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教师可边提问,学生回答,并作简单介绍时归纳。)
提问:
1)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怎样的?
2)什么是科学理论?怎样证明其科学性?
3)邓小平理论是怎形成的?
(请学生看书,教师做归纳。)
1、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板书)
(1)邓小平理论创立的依据。(板书)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板书)
(学生看书第77页黑体 字部分,老师作简要的分析。)
提问:
1)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什么?
2)这一理论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分析。)
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用新 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其主要内容:
第一,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坚持实践作为检验趔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提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是一个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很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闪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要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
第三,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由学生回答),强调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由学生回答,)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并指出判断各方面得失的标准(学生回答三个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
第四,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上,强调改革是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没有改革,中国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兴驻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还要时行政治体制改革。(学生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第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上,一方面,强调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必须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第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四项基本原则”(由学生回答四项原则的内容)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第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学生回答哪三个步骤),在现代化建设的长期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几年上一个台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而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八,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严治党。必须领先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第九,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由学生回答“一国两制 的内容”)。按照这个原则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这一理论不有其它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思考:
从我们对理论内容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贯穿全部理论有一条主线,那么这条主线是什么?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板书)
1)什么是解放思想。(板书)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板书)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9页中间,明确以上两个问题。)
怎样理解二者的关系?举出教材中运用的例子: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理论提示的过程,进一步说明邓上平理论的全部内容都贯穿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主线。
思考:
1)这一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思想的关系是怎样的?
2)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一理论创立的重大意义是怎样的?
(4)邓小平理论创立的重大意义。(板书)
这一理论创立的意义可从两个角度来认识:一是理论上的重大意义,一是实践上的重大意义。
(学生看书第80页,教师归纳。)
第一,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提问:
1)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2)这一路线的提出说明了什么?
3)怎样理解这一路线?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板书)
(这部分知识主要介绍有关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老师可让学生看教材或讨论,对有关的观点进行归纳和说明。)
(1)基本路线及其特点。(板书)
1)什么是基本路线。(板书)
2)基本路线的特点。(板书)
(学生看书第79页,指导学生明确这两个问题,并进行简要说明。)
提问:
现阶段我党的基本路是什么?
(2)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经的内容。(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第81页第三自然段,明确这一内容,并作简要说明。)
怎样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3)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确性。(板书)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从三个角度看:
1)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看,党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和实践形式,也就是说,理论的九个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展开的。
2)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看,社会主义必须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这一路线正是指出了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3)从中华民族伟大理想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遵循这一路线。
提问: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坚持这一基本路线?
(4)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板书)
这部分知识可由学生看书,教师进行分析指导,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这说明什么?
2)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怎样理解?其重要性是什么?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板书)
理解“上百年进间”说明这一阶段的长期性和任务的艰巨性。
第二,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板书)
为什么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是别的?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1)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迅速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世界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2)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民的需要,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思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必须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其重要性是什么?
第三,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板书)
提问:
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巩固新课:
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首要的问题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保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以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课后练习:
1)举例说明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2)怎样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板书设计:
四、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板书)
1、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板书)
(1)邓小平理论创立的依据。(板书)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板书)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板书)
1)什么是解放思想。(板书)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板书)
(4)邓小平理论创立的重大意义。(板书)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板书)
(1)基本路线及其特点。(板书)
1)什么是基本路线。(板书)
2)基本路线的特点。(板书)
(2)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经的内容。(板书)
(3)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确性。(板书)
(4)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板书)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2004年 月 日 课型:
复习提问:
什么是政党?政党与国家政权是什么关系?
(设计此题是为学生理解政党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导入新课: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板书)
为正确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优越性,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有关政党制度的一般知识和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概况。
一、政党制度(板书)
1、政党制度的含义及类型(板书)
(1)政党制度的定义。(板书)
(学生看书后,教师讲解)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和干预政治的制度。
(2)政党制度的两大类型。(板书)
一类是资本主义政党制度,这是指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家政治生活,实行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一类是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是指工人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领导国家政权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制度。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同一性质的国家,其政党制度的具体形式也有差别。
(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两种主要形式。(板书)
两党制。(板书)请同学们举几个实行两党制的 国家。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资产阶级政党最早产生于英国,它也是资本主义两党制的起源国家和典型国家。19世纪30年代,保守党和自由党分别为英国资产阶级中不同阶层利益的代表,两党开始轮流执政,两党制在英国正式确立。20世纪20年代,自由党分裂被工党所代替,从那时至今,英国一直是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英国两党制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两党制的另一个典型是美国,美国的民主党成立于1828年,共和党成立于1854年,从此,两党共存,轮流执政至今 已有140多年。
请同学思考,英国和美国是怎样的政体?两党况选与它们的政体是什么关系?学生用总统共和制第三个特点就能答出一些。
英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上议院议员是世袭或国王任命的,与政党制度无关。下议院议员则是由选举产生的,两个党通过竞选争夺下议院席位,获多数席位的党来组阁,代表资产阶级行使国家权力,掌握行政权,也由它控制议会,掌握立法权,这个党是执政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少数席位的党,可监督政府或牵制政府的活动,这是党就是在野党。
美国 的政体是总统制共和制,两党竞争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哪个党的候选人竞选获胜当上总统,这个党便是执政党,因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实权。竞选失败的党便是在野党。美国国会也是选举产生的,但两党在国会中席位的多少与执政党的地位无关。
可见,英国的政党制度是与议会制相结合的,而美国的政党制度则是与总统制相结合的。根据这两个典型,我们来给两党制下个定义。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两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操纵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轮流执政,互相对峙的政党制度。
当然,在两党制的国家中,一般也不是只有两个政党,还有些政治力量弱小的党。两党制定义中提“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就更加确切。目前,世界上实行两党制的国家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多党制。(板书)
学生阅读多党制定义,并找出它与两党制的主要区别,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由两个以上的主要政党或几个政党联盟,操纵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实现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
多党制起源于法国,在法国和意大利为典型。目前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学生阅读教材上列举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党派林立、分合无常、党内有派、政见不一,造成政府更迭频繁,政局不稳。
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板书)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板书)
(学生议论,教师讲解。)被称作为资本主义民主三大支柱之一的政党制度,以选举和轮流执政的方式取代了封建世袭和终身制,防止了个人或个别集团的专制和独裁。这对封建专制制度来说,无疑是个历史的进步。
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深层上认识它,从本质上分析它的作用。(出示一幅以白宫为背影,前面是一头象与一头驴角斗的画或向学生介绍1847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绘制的一幅象与驴压跷跷板游戏的漫画,讲述“象驴之争”的由来和寓意。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资本主义政党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板书)
首先,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统治。(板书)
其次,排斥和压制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板书)
再次,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矛盾。(板书)
两党或 多党轮流执政可调节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利益关系,缓和其矛盾,以保持内部利益平衡和秩序稳定。比如,造成美国总统尼克松1974年下台的原因是“水门事件”,然而,究其真正原因却是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利益冲突。尼克松是西南部财团的代表,1986年竞选时也得到了东部财团的支持而一举当选总统,上任后他较好地协调和兼顾了上述两大财团的利益,1972年大选得以连任,再度上任则更多地照顾了西南部财团的利益,触犯和激怒了东部财团,于是他们抓住“水门事件”大做文章,迫使国会弹刻总统,结果,尼克松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迫辞职的总统。副总统福特继任总统,洛克菲勒当上了副总统,他们都是东部财团的代表,实现了资产阶级利益的重新分配,平息了政坛危机。
最后,欺骗和麻痹劳动人民。(板书)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政党制度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它的类型,资本主义政党形式及其作用。
课后练习: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板书)
一、政党制度(板书)
1、政党制度的含义及类型(板书)
(1)政党制度的定义。(板书)
(2)政党制度的两大类型。(板书)
(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两种主要形式。(板书)
两党制。(板书)
多党制。(板书)
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板书)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板书)
资本主义政党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板书)
首先,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统治。(板书)
其次,排斥和压制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板书)
再次,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矛盾。(板书)
最后,欺骗和麻痹劳动人民。(板书)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2004年 月 日 课型:
复习提问: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请你指出这一段话的核心是什么?
导入新课:
我们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党的性质与中国国情等多方面、多视角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领导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性、必要性。那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又形成了一个怎样的政党制度呢?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板书)
1、我国的民主党派(板书)
⑴名称
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及对革命的贡献
⑶建国后,民主党派的重要作用及性质的变化
(提问后归纳)
2、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内容(板书)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板书)
1、人民政协的性质
2、人民政协的职能
(学生议论,教师讲解。)
四、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板书)
1、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板书)
(学生议论,教师讲解。)
⑴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⑵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⑶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2、中国不能实现西方的多党制(板书)
(学生议论,教师讲解。)
⑴我国的经济基础决定不能实现西方的多党制。
⑵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现西方的多党制。
⑶主张在我国实行西文多党制的实质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课堂小结:(略)
课后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
   2、复习全课准备测验
板书设计: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板书)
1、我国的民主党派(板书)
2、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内容(板书)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板书)
1、人民政协的性质
2、人民政协的职能
四、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板书)
1、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板书)
2、中国不能实现西方的多党制(板书)
教学反思:
PAGE
1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