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知识分类串讲(6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知识分类串讲(6份打包)

资源简介

例题精讲

例题一:
口算。
2×9=
40÷5=
8×1=
36÷9=
79-63=
21÷3=
5×4=
3+20=
8×3=
25÷5=
6×9=
64÷8=
48+52=
7×7=
42÷7=


【答案】
18;8;8;4;16;7;20;23;24;5;54;8;100;49;6;

例题二:
看图填空
求黑兔的只数,就是求( )个( )是多少。
列式是( )

【答案】
求黑兔的只数,就是求(5)个(7)是多少。列式是( 7×5=35)。

例题三:

5只猫共钓了多少条鱼?


【答案】
6×5=30
例题四:
妈妈去市场买苹果,一公斤大约可以买4个苹果,一共买了8公斤,根据乘法口诀算一算,妈妈一共买了几个苹果?

4×8=32(个)
答:妈妈买了32个苹果。
本题运用到四的乘法口诀,需熟记。用一公斤的个数乘以总公斤数,就是买的苹果数,据此解答。
例题五:
补充条件再解答。
1.车上原有68人,到站后下车了20人,__________,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2.买每瓶2元的牛奶3瓶,____________,牛奶和饼干一共花了多少钱?
3.一支竹竿插入水里的部分有13米,___________,这支竹竿长多少米?
4.王小丽买了4个笔记本后,还剩12元,___________,她原来有多少元?
5.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都一样长,___________,三角形三条边一共长多少米?
6.一座楼房,__________,这座楼房从一楼到四楼顶高多少米?



【答案】
1.上车了△人;2.买3袋每袋△元的饼干;3.露出来的有△米;4.每个笔记本△元;5.每条边长△米;6.每层高△米[注△代表数字](答案不唯一)
例题六:
小庆买文具盒花了6元7角,下面□种付款方式最简单。
[ ]
A.1张5元 1张1元 1张5角 l张2角
B.1张2元 4张1元 1张5角 2张1角
C.3张2元 7张1角
【答案】 A
例题七:
小刚去春游,奶奶给10元钱,爸爸给20元,玩电动游戏花13元,小刚现在还剩下多少元钱?
[ ]
A.43元
B.17元
C.23元
【答案】 B
例题八:
小东今年二月份在家练字,每天写30个,这个月一共写了(  )个字.
A.900 B.870 C.840

【答案】
根据以上分析知:
30×28=840(个).
故选C.
例题九:
把12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12个☆,每4个分成一份,可以分成( )份。
【答案】
( 4 )个;( 3 )份。



例题精讲

例题一:
折一折,剪一剪.

?
解:如图,

?
把一张白纸折3次,得到8个重叠相等的长方形,用剪子一个花瓣形,展开,得到如下的图形。通过折纸,锻炼了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
例题二:
分成3个长方形。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动手操作可得。将正方形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


例题三:
分成4个三角形。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动手操作可得。将正方形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即可。
例题四:
动手做一做怎么把一个圆分成4份。
?如图: ?
本题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先将一个圆对折分成两份,再对折,这样就分成了四份。
例题五:
用做成一个,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 )?”,数字“6”的对面是数字“(?? )”。
答案:?3;5。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动手操作制得一个盒子与4相对的是3,与6相对的是5。



例题六:
动手拼一拼,看看像什么?
(1) ??????? (?? )???
(2) (?? )
答案:(1)? 鱼(2)小狗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拼一拼、观察即可。
例题七:
选图形拼一拼。

答案:②;②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第一个缺的是一个半圆,第二个缺的是带有凹三角形的图形。
例题八:
拼拼看,可以拼成(??? )个圆。


?答案:3
?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第四个和第五个。
例题九:
补墙。(在括号里填入相对应的序号)
?
??????
(?? )??? (?? )? (?? )??? (?? )???????? (?? )??
?答案:4;2;5;3;1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或动手试一试即可。
例题十:
1、 一柞(zhǎ)长[ ]
A.11米
B.100厘米
C.11厘米
【答案】 C

2、 ,这根辣椒长约□cm。□内应填
[ ]
A.5 B.7 C. 6
【答案】 C
3、 □最接近1厘米。□内应填[ ]
A. 10张纸的厚度
B.一本字典的厚度
C.食指的指甲的宽度
【答案】 C
4、 测量教学楼的宽用( )作单位较合适。[ ]
A. 米
B. 分米
C. 厘米
【答案】 A
5、 下面测量可以用米尺量的是[ ]
A.游泳池的长度
B.游泳池的水温
C.游泳池的水重



【答案】 A
6、 一枝钢笔长15[ ]
A.厘米 B.分米 C.毫米 D.米
【答案】 A
7、 一根跳绳长 [ ]
A.2米
B.2厘米
C.20米
【答案】 A




趣味数学

题目一:
1、将下面的数独图填写完整。

【分析】首先根据单元唯一法,确定A3=7,则起始于A1的区块中继续运用单元唯一法得到C3=8,B5=2,B9=3,F9=9……依次可得到具体解答如下图:

【点评】本题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运用了数独解法中的三种方法,最简单的单元唯一法是为下面复杂的解法做准备的。

2、请你在图中将数字1、2、3、4、5、6、7、8、9分别填入空格内,补全数独。

【分析】从缺少数字较少的单元着手,G1起始的区块中只缺少6、9两个数字,运用单元排除法,由A1=9,E3=6可得,G1=6,G3=9,由G行缺少的数字还有2、3、7,由第5列中已经有数字2、3,所以G5=7;然后由A2=3,B5=3推知,F3=3……利用单元排除法、区块排除法等结合数独的定义作答,具体答案如下图:

【点评】要填写完整的一个数独,一定要找好突破口。一般情况从已知数较多的行、列、区块着手。在无法找到可填数字时候,可以运用单元排除法,依次去检验1~9几个数字,看能否找到可填位置。在找不到解的时候,再去尝试用唯一余数法和区块排除法等去寻找突破口。
题目二:
1、 在下图的空格中填入不大于15且互不相同的自然数,使幻方成立,并且幻和等于30。

【分析】(1)已知幻和是30,所以中心数是30÷3=10,右上角填12,因为填入的数互不相同,所以和8在一条线上的数不能填8和11,和12在一条线上的数不能填12和9,和10在一条线上的数不能填10,由此解题。
(2)已知幻和是30,所以中心数是30÷3=10,左下角填6,因为填入的数互不相同,所以和6在一条线上的数不能填6和12,和14在一条线上的数不能填14和8,和10在一条线上的数不能填10,由此解题。
【解答】1、解:

【点评】三阶幻方的幻和是中心数的3倍。

2、 把下图的图形分割成3块,再把它拼成一个正方形。

【解答】1、解:

【点评】图形分割和拼接前后,图形的面积不变。

3、 观察下图,如果按照虚线剪下来,所剪成的几个图形能够拼成一个正方形吗?

【分析】如图,

根据图形的凹凸情况,可知(2)和(3)拼接在一起,后面再接上(1)。
【解答】解:
【点评】在进行图形的分割或拼合过程中,要学会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动笔画一画、分一分,动脑筋想一想。



数学小故事:阿凡提来到一个集市,正好遇见一个高利贷者在叫喊,“放金币喽!放金币喽!我的金币可是个宝,只要你把它埋在地里一天一夜,就会变成1000金币。”“我借一个金币!”阿凡提决心惩罚这个愚弄百姓、贪得无厌的家伙,为民除害。小精灵儿童网站出品小精灵儿童网站出品
  “那你每天得还我1000个金币。”“好,一言为定。我将连续15天借金币,第1天借1个金币,以后每天都是前一天的2倍。15天以后我还给你金币,如果这15天之内,你后悔了,那么我借的金币就不能还给你了。”高利贷者一算计,立即眉开眼笑,一口答应。不到15天,这个贪得无厌的高利贷者破产了。
  小朋友,你知道他是怎样破产的?他赔了多少金币?阿凡提15天向他借的金币的个数依次是:1、2、4、8、16、32、64……这样,阿凡提借的金币一共是:1+2+4+8+…+16384=32767(个)阿凡提15天应该还给他的金币是:1000×15=15000(个)这样,高利贷者赔了17767 个金币。来源:[小 精 灵 儿 童 网 站]




趣味数学

题目一:
1000+999-998-997+996+…+104+103-102-101=(  )
A.225 B.900 C.1000 D.4000

分析:将算式四个分为一组,然后找一下共有几组这样的数,然后根据规律解答.
解答:解:1000+999-998-997+996+…+104+103-102-101,
=(1000+999-998-997)+(996+995-994-993)+…+(104+103-102-101),
=4×225,
=900.
故选:B.
点评:此题也可这样理解:此算式除了1000和后三项103-102-101,其它每四个数字为一组,结果为0,因此此算式的结果为1000+103-102-101=1000+(103-102)-101=1000+1-101=900.
题目二:
用六根火柴棒,在桌面上最多可以搭成(  )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
A.2 B.4 C.6

分析:因为三棱锥的四个面都是三角形,根据题意,可以把六根火柴棒搭成三棱锥的形状,这时得到的三角形最多.
解答:解:如图,用六根火柴棒可以搭成如下图中三棱锥的形状,所以最多搭成4个等边三角形.
故选:B.
点评:熟记三棱锥的的特征,不要把思维局限在平面图上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题目三
3人同时吃3个苹果,用3分钟吃完,9人同时吃9个苹果,(  )分钟吃完.
A.1 B.3 C.9

分析:3人同时吃3个苹果,平均每人吃3÷3=1个苹果,用3分钟吃完,则吃一个苹果需要3分钟,所以9人同时吃9个苹果需要3分钟.
解答:解:吃一个苹果需要:
(3÷3)×3
=1×3,
=3(分钟).
所以9人同时吃9个苹果,3分钟吃完.
故选:B.
数学小故事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知识浓缩
1、 目标
空间与图形
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会观察简单的组合图形并根据图形想象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确立“东”的方位,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给定一个方向的情况下会别人其它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够运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二、详细解说
观察物体 知识点:
1. 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 观察并识别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
3. 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课时知识点:
第一节 看一看 (一) 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正面 、侧面和上面)。
第二节 看一看 (二) 用正方体搭建简单的物体,并在从正面、 侧面、上面观察的活动中,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 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第三节 节日广场 这一节实践活动,是对本册前三个单元知识的综合应用。
方位 知识点:
1.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具体情境中,给定一个方向,会辨认其余的方向。
3.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第一节 东南西北 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辨认方向。 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相反的方向: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辨认另一个方向。
第二节 练习四 1.练习辨认图中的方向,发展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学过的有关方向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生活能力。
第三节 看望老人 1.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 2.会描述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具体路线,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2、 运用
概念和性质的延伸,方法、易错点,考查方式的应用,










四、规律总结
比如口诀、公式、做题技巧、等











知识浓缩
1、 目标
1.掌握至少两种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方法,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认读、运用的方法。
2.编制和识记2~9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用一句口诀写两道有关乘法的算式。熟练运用口诀及乘法口诀的变形计算乘法或解决实际问题。会归纳整理乘法口诀表。
3.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会简单的估算。
4.体会平均分和等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和等分的含义,会用除法表示。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会用口诀准确计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乘除法之间互逆的关系。了解倍数关系,“倍”的含义及“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6.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
7.正确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正确读写时钟表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理解分与秒之间的关系,会计算时间差。

二、详细解说
第一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单元知识点:
1. 掌握至少两种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方法;体会与乘法关系,根据加法列出乘法算式。
2. 乘法的意义、书写、读法。
3. 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时知识点:
第一节:数一数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知道用乘法算式 表示相同数连加比较简便,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第二节:儿童乐园
1.结 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
2.能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理解意义、掌握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第三节:有几块积木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第四节:动物聚会
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运算意义。

第二单元 乘法口诀(一)
单元知识点:
1. 编制和识记2—5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 句乘法口诀的含义。
2. 运用2—5的乘法口诀,能用一句乘法口诀,正确计算两到有关的乘法算式。
3. 综合运用2—5的乘法口诀。
课时知识点:
第一节:五环旗
编制 、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节 :摘桃子
巩固5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乘法口算。
第三节:做家务
编制、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第四节:需要几个轮子
编制、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第五节:可爱的小青蛙
巩固2、3、5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第六节:小熊请客
编制、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第七节:回家路上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2至5的乘法口诀,能较熟练地口算。
第八节:练习一
巩固、应用2至5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单元知识点:
1. 体会“平均分”的过程。
2. 通过几个步骤完成数量较多的“分一分”活动。
3. 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来源:学科网ZXXK]
4. 了解乘、除法之间互逆的关系。
5. 运用除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6. 了解“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7. 掌握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课时知识点:
第一节 分桃子
经历小数目实物平均分的过程,体会意义,能用图示方法解决平均分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和有剩余。
第二节 分苹果
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第三节 分糖果
体验大数目的平均分的过程与策略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第四节 分香蕉
认识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和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过程。
第五节 飞行表演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
第六节 练习二 [来源:Zxxk.Com]
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实际生活中平均分问题。
第七节 小熊开店
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的区别与联系。
第八节 运动会
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九节 快乐的动物
体会“倍”的意义,会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第十节 文具店
结合具体问题,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除法意义的联系。
第十一节 花园
结合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
第十二节 练习三
表内乘除法的综合练习
第十三节 整理与复习(一)

乘法口诀(二)
单元知识点:
编制和熟记6~9的乘法口诀。
能运用口诀正确计算表内乘法。
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在具体情境中简单估算。
课时知识点:
第一节 方格有多少
1.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重点在后4句。
2.体验估计的策略,培养估计意识。
3.掌握6的乘法口诀,理解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节 一个星期有几天
1.独立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重点在后3句。
2.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节 买球
1.探索、编制并掌握 8、9的乘法口诀。
2.理解、掌握口诀间的联系,会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节 整理与复习(二)
单元知识点:
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关系。
较熟练地应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除法问题。
课时知识点:
长颈鹿和小鸟
1.结合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第二节 小兔安家
1.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复习除法的两类问题。
2.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3.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第三节 游乐场
1.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第四节 练习五
1.利用乘法口诀求商时,要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是几。
2.已知要分的总数和要平均分成的份数,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已知要分的总数和平均每份的数,求能分几份,用除法计算。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