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社会·法治)试题卷温馨提示: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卷Ⅰ一、选择题(本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2.下列图示是我国历代政府管辖某边疆地区的行政或军事机构,这一地区是 A.西藏 B.蒙古 C.新疆 D.台湾3.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朝实行改土归流,清朝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它们的共同目的是A.防范蒙古族南下 B.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抵御沙俄的入侵 D.加强对沿海地区的管理4.下列史实与推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A 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 中国有了影响世界的天文学著作B 明朝修建承德避暑山庄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C 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 台湾实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是古代中国落伍于世界的重要原因5.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下列观点中能体现这股思潮的有 ①各从所好,各骋所长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作家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吸引了许多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八股取士 B.设台湾府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7.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宣扬平等和自由,尖锐抨击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下列文件内容受这场运动影响的有 ①《(古)雅典法典》 ②《独立宣言》 ③《人权宣言》 ④《拿破仑法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15世纪末,西欧航海家开始探索连通世界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 ①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③使美洲的物种传播到世界 ④使古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商业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是一个加冕的华盛顿。”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①通过加冕告诉人们他是华盛顿式的国王 ②在民主法治建设上作出了重大贡献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领导人民进行了大起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似之处在于 ①都建立了共和体制 ②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③都用和平的方法建立了资产阶级政体 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1.1787年,美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这部宪法的民主性突出体现在 A.三权分立 B.确立君主立宪制 C.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力 D.彻底消除种族歧视12.读右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海的目的几乎相同B.甲的航海规模远小于乙的规模 C.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D.都使世界的经济在短时间内有了质的变化13.1770-1780年间,美洲是整个欧洲的注意力中心。……政治思想不仅仅由欧洲向美洲传播,也发生了反向的交流:大西洋彼岸的事件也影响了欧洲人,使他们希望改革甚至废除君主制。下面示意图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 B C D14.2019年3月,来自全国各地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汇聚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共商国是。这表明 A.国家权力只属于人民代表 B.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C.国家保障了公民的身体健康权 D.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经济权利15.“有权必有责”是指在我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A.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必须依法赔偿经济损失 B.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C.政府工作人员没有执法权 D.政府的权力是无限的16.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近日关注了“党大还是法大,习近平用宪法回答”文章。其中提到“党领导人民制定、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材料直接反映了A.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成 B.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宪法作为根本的活动准则C.中国共产党是最高国家监察机关 D.宪法与其他法律互为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17.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下列不属于民主集中制原则表现的是A.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B.其他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C.各级行政机构只能按照上级机关规定确定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D.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18.在法律上,“不作为”行为的实质在于 A.放弃应当享有的权利 B.不做法律鼓励的事C.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D.做了法律禁止的事19.“晒客”指的是那些热衷于用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将私人物件与生活经历放在网上曝光的网友。“晒客”们的口号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这一口号 A.正确,这是我国公民的绝对自由的权利B.正确,我国公民享有不受限制的言论自由的权利C.错误,我国公民的隐私任何人、任何机关都不能公开D.错误,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20.我国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必须经相应的管理机关同意后才可行使 ②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③要实事求是,依法行使权利 ④只能通过人大代表提出批评和建议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1.嘉兴属于水乡,河湖密布,南湖就是其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将于2017年7月1日施行的《嘉兴市南湖保护条例》,在制定过程中有关部门曾通过书面、网络、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 广泛征求嘉兴市民的意见,得到了嘉兴市民的热烈响应。这反映了 ①我们国家的一切行政权力属于人民 ②我国公民都能直接行使立法权③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 ④我国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初中生小迪的父亲因工伤住院治疗,老板却拒绝支付医药费用。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诉讼费用,可小迪一定要为爸爸讨回公道。这时小迪应该懂得 A.采用行政诉讼解决纠纷 B.通过刑事诉讼进行维权 C.只能采用协商的方法解决 D.通过法律援助的途径解决23.小玲农历新年收到了很多红包,她爸爸建议她存银行,这样可以获得些利息,她妈妈建议她拿出一部分献爱心捐款。小玲爸爸、妈妈的建议分别体现了对财产行使了 A.使用权和处分权 B.收益权和占有权 C.收益权和使用权 D.收益权和处分权24.王亮参军前是个勤奋好学的学生,复员后到电厂工作。他每月寄1000元生活费给乡下年迈的父母,并自觉缴纳个人所得税。材料中王亮依法履行了 ①受教育的义务 ②劳动权 ③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④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⑤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⑥依法纳税义务A. ①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25.英国哲学家洛克说:“没有义务的地方,就没有权利。”下列控烟宣传语直接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摒弃吸烟坏习惯,选择低碳新生活”B.“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C.“生命本来就很短暂,吸烟会使生命更加短暂”D.“也许你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26. 2017年4月,北京市《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正式实施。对侦破间谍案件起到重要作用的公民予以奖励,而诬告他人也将受到法律制裁,材料反映了 A.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B.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C.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D.权利和义务总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卷II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8分)27.不断加强皇权专制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材料一: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在中国古代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故常改变其名称权责,方便皇帝施政。宰相这一官职历时大约1500年。材料二:(1)材料一中宰相正式官名为丞相是在哪一个朝代?又是在哪个朝代中被废除?(2分)(2)材料二中的“锦衣卫”是什么朝代的哪一个皇帝统治时设立的?为了加强统治他还实行了哪些文化专制的措施?(4分)(3)材料二中的“军机处”是什么朝代的哪一个皇帝统治时设立的?说说军机处及军机大臣的作用、职责?(4分)(4)根据上述问题的回答 ,你能看出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分)28.读下列中国、英国发展图,回答问题。(共12分)材料一:中英发展形势示意图 材料二:“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1)材料一的示意图中A、B时间段中国所处的朝代分别是什么?英国在C阶段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发生这一重大事件使英国取得了哪个相应的重大成果?(4分)(2)中国经济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经过A、B两个发展阶段后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 请从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政治、对外政策两个方面分析其落后的原因。(4分)(3)材料二的内容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的通过颁布标志着什么?(4分)29.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共12分)材料一: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部分修正内容变化如下:材料二:2018年初上映的电影《红海行动》,再一次点燃了无数观众的爱国热情,故事的背后有现实的影子,从2015年的也门撤侨,2016年的新西兰撤侨,再到2018年的日本撤侨。不管是战争,还是自然灾害,每次国人有难,规模大、速度快的“中国式撤侨”行动始终“在线”。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这对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具有标志性意义。(1)从宪法核心价值追求角度,分析宪法这样修改的理由。(4分)(2)中国政府的撤侨行动符合我国宪法规定的哪项原则?为保障这一原则的贯彻,我们国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写出两项措施即可)(4分)(3)请运用“保障宪法实施”这一课的相关知识,分析十九大报告中“推进合宪性审查”的必要性。(注:“合宪”是“符合宪法”的意思)(4分)30.请你阅读下列案件描述,回答以下问题。(共12分)(1)该案件中胡先生的行为侵犯了陈女士的哪项公民基本权利?(2分)(2)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角度,对胡先生在法庭上说的话加以简要的评析。(6分)(3)本案中陈女士从交涉未果到维权成功的经历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4分)府军机处旧址锦衣卫印中国半殖民地化(1840—1900)国力虚弱(1644—1840)B(1368—1644)A宋元(960—1368)世界强国(1840—1900)(1640—1689)C(1760—1840)英国封建王朝(西欧小国) 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修改为案件描述陈女士从事网店化妆品销售,时常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发布产品信息。胡先生无端在微信朋友圈大量转发“这个店买的都是假货”的谣言,陈女士网店生意一落千丈。陈女士向胡先生多次交涉未果,一纸诉状状告胡先生侵犯其权益。在法庭上,胡先生辨称:“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在微信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违法。”最终陈女士胜诉,胡先生当场向陈女士赔礼道歉并赔偿了经济和名誉损失。6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社会·法治)参考答案1、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D D C B B A C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C A B B B C C D B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D D D C D D 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48分)27.(12分)(1)秦朝;明朝(2分)(2)明朝,朱元璋(明太祖)(2分);文字狱,八股取士。(2分)(3)清朝,雍正帝(2分);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权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即跪受笔录)。(2分) (4)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得到强化。(2分)28.(12分)(1)明朝,清朝(2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2分)(2)政治上: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统治腐败,制度落后(2分);对外政策上:闭关锁国,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发展,导致国家闭塞,错失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机会。(2分)(3)《独立宣言》(2分);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2分)29.(12分)(1)规范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2分);设立监察机关,有利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而保障公民权利。(2分)。(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分);参考书本P7-8(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机关及国家社会角度写出两项即可)。(2分)(3)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2分);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或:宪法是其它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会因违宪而无效)(2分)30. (12分)(1)名誉权(或人格尊严权)(2分)。(2)胡先生的话是错的(1分);因为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2分),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1分)胡先生的确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1分)但他在行使言论自由权的同时损害了他人的名誉权(或合法权益),没有承担遵守网络秩序的法定义务。(1分)(3)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善于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2分)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保护权益的最后屏障。(2分)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社会·法治)答题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 / / /答案 / / / /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48分)27.(12分)(1)(2分)(2)(4分)(3)(4分)(4)(2分)28.(12分)(1)(4分)(2)(4分)(3)(4分)29.(12分)(1)(4分)(2)(4分)(3)(4分)30.(12分)(1)(2分)(2)(6分)(3)(4分)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八年级(上)社会·道法 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期社会·法治试题卷.doc 八年级社会·法治参考答案.doc 八年级社会·法治答题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