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4.13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含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4.13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含反思)

资源简介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主权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历史意义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教材中的“香港回归的倒计时牌”等图片的识读,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铸就的爱国情感;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可能真正的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介绍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及其历史意义等问题。
1、重点:“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2、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三、教学方法:
1、讨论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归纳,最后得出结论)
2、自主式教学法。(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式学习)
3、情景体验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呈现方式展示学习的成果,创设历史情景,在感悟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讲述法、讲解法。(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师授课及学生展示都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或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同时展示歌词,和闻一多照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提问: 这首歌曲是写的哪个地区?作者是谁? 教师讲解:“闻一多先生把近代史上被列强夺走的七个失地,比做被迫离开母亲的七个孩子。这首歌曲中澳门在哭述着‘母亲!我要回来!’那么澳门是如何离开母亲怀抱,又是怎样回归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答:澳门闻一多? 播放歌曲,渲染气氛,引起学生兴趣。
新课讲授 出示教学目标 学生齐读 ? 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把握。
一、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追溯历史) 二、“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方案) 1、通过多媒体展示香港、澳门地图,进行提问。 (1)香港曾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澳门曾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2)英国是怎样一步一步侵占香港的? ? (3)澳门曾被哪个国家所强行占领?2、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以及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肯定和表扬。进一步总结:香港、澳门的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辛亥革命以来历届中国政府都没有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像课文第一段说的那样,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3、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提问“既然有强烈的愿望,为什么不在建国初期不收回香港和澳门呢?”教师进行引导,如果我们想用武力解决,解放军几百万的兵力拿下香港那是不成问题的。或者更简单,只要我们不向香港提供淡水,香港就要变成“臭港”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在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中央做出了“暂不收回,维持现状”、“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决策。保留香港作为国际通道,新中国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4、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如何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多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教师提问:思考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方式有哪几种? 5、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之后,进一步提问:这样两种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6、教师进行总结:为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我们采取和平的手段来解决。过渡到本课第一目题“一国两制”的构想。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7、学生自主学习“一国两制”部分内容。 教师进行提问:、 (1)“一国两制”的提出者是谁? (2)“一国两制”的含义?教师补充,这一想法充分照顾到了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3)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 (4)实行“一国两制”有什么样的影响?8、教师总结:“一国两的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邓小平说过,现在时机成熟了,可以明确肯定1997年我们将收回香港。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国两制是如何实践成功的? 答:英国葡萄牙 答:英国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 答: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行贿明朝地方官进入澳门;1557年,葡萄牙买通明朝当地守将,取得在澳门的暂居贸易权;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又先后占领氹仔岛和路环岛。学生讨论自由回答。(可能会答出:国家当时比较落后。) ? 学生回答:一、和平方式,二、武力方式。 学生回答:采用暴力方式这既会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又会伤害港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采用和平方式,符合历史潮流,各方应该接受,可以减少阻力,有利于港澳顺利回归。 学生自己阅读 答:邓小平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进行回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答: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答: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通过观看多媒体,使学生们了解香港澳门历史问题的由来,并且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及交流,培养学生们的交流能力,历史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三、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问题解决) 四、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1页,观看幻灯片。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演表演。通过表演让学生掌握中英政府经过谈判,在1984年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恢复行使主权。2、观看幻灯片,掌握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宣誓就职。 3、观看视频:《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展示香港回归祖国之后欢庆的图片。以及英国人落寞的图片。加深印象。4、教师:“通过视频,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英国政府同意把香港主权还给中国说明了什么,有何启示?” 教师进行总结,综合国力的强大是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只有实力强大才能在世界或社会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记住发展才是硬道理!”5、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宣誓就职。 6、通过多媒体观看:《澳门政权交接仪式》,观看澳门回归之后举国欢庆的图片、落寞的葡萄牙人的图片,加深印象。 7、教师组织进行抢答比赛:回答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8、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图片,背景音乐为萨克斯曲《回家》。 9、教师;“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而最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成功运用。香港、澳门回归了,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0、找一名学生,观察解说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1、教师提问:假如你是中央电视台驻香港记者,报道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香港、澳门回归的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2、分组讨论:联系当前台湾问题你如何看待祖国统一前景?说出你的理由。 分角色表演:一名学生表演邓小平,一名学生表演撒切尔夫人,进行模拟对话。活跃课堂氛围。? 观看幻灯片 ?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观看多媒体。 学生回答:香港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祖国时间:1999年12月20日。 观看幻灯片。 学生代表进行讲解。 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经验。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表达想法。归纳出:期待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让学生融入到历史当中,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印象,增强国家荣誉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国家荣誉感。有利于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培养协作交流能力。 通过观看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图片,加深对香港和澳门的印象,是学生们认识到,香港澳门回归之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 通过学生自主讲解,培养他们的交流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小组合作,加强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对台湾问题的分析,使学生意识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爱国情感。
课堂小结 多媒体展示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全课,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而最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成功运用。香港、澳门回归了,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台湾何时才能回归我们祖国母亲的怀抱呢?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海峡两岸的交往》来一起探讨。 观看多媒体 培养归纳能力
课堂练习及作业 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作业:请你访问长辈,把他们在香港回归祖国那一激动人心时刻的感受记录下来,整理成文,办一期墙报。 ? ? 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归纳总结能力。
六、板书设计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香港和澳门问题由来
提出
联合声明
“一国两制”构想 成功应用:港澳回归 香港1997.7.1
澳门1999.12.20
历史意义
七、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课堂上给学生探究的时间不够充分,没有讨论的氛围。而且作为引导者,我的语言也过多,学生的主导没有凸显出来。
成功之处:历史学科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一门学科,在课堂设计中,充分挖掘了相关的历史题材。通过回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和课前播放《七子之歌》情景的设置,学生确实感受到了这一历史的屈辱,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模拟对话,增强课堂气氛。感受到了中国态度的坚决,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视频。学生的自豪感随着英国国旗的下降和中国国旗的升旗油然而生。当视频中的人群欢呼鼓掌时,学生的情绪至此达到高潮,学生们在整个视频播放的过程中两次不由自主地鼓起掌。这正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表现。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学案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比以往的教学更高。这是考验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鉴于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真正做到“教师导,学生学”的效果。我作为新教师的优势在于可以很快地接受新的知识,从而丰富课堂教学,使学生快乐的学习到知识。但是也有许多问题,如何驾驭课堂,重难点的掌握,课堂语言的组织等,都要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